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問道道教修煉養生學

問道道教修煉養生學

發布時間:2020-07-11 04:25:00

1、道教養生之道這本書可以學習嗎?

修道者,修自身也。
身明,心靜,神清,自可達道。

推薦《copy道德經》、《太上清靜經》、《易經》
現今於世,避世修zd道、潛修是很難的了。只有一邊於凡塵修身修心修神,一邊完善自己,這也是所謂的入世修道

我也修道,無事可相互印證下,呵呵

2、道家修煉養生學 道家養生修煉的方法有哪些

導引按摩、吐納行氣、意念修煉、辟穀斷食、內丹周天、滋補服食、香湯沐浴、起居攝生、房中養生、指印符咒等等

3、什麼是道家養生功,修煉它有什麼作用?在哪裡可以系統的學習到?

就是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等等功效的功法,不急不緩,以人體的知最佳方式,在動靜之中,尋求身體機能的提升,生命的升華。道。。
貌似諸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就是,你可以學學,至於道家的回春功,混回元功等可以網上找找資料,可以聯系下基答本功。內功啥的還是順其自然,精氣充足,自然周天循環。
福生無量~

4、道士、道教、真人分別是怎麼修煉的?都有哪些修煉的方法?

都是一樣的,區別就是境界高低,譬如道士=幼兒園,真人=碩士研究生。
道教將內丹術境界劃分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四個階段,了卻因果後合道成聖,修得大羅道果,超凡入聖,萬劫不滅,因果不沾,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天道不滅,聖人不死。
你若想學道,就從打坐開始吧!

5、關於道教修煉的,求資深人士解答。

楞嚴經火光三昧法門:煉精化氣————宣化上人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楞嚴經》

此法即是煉精化氣,斷淫慾,得漏盡通之法。

斷淫:煉精化氣

戒淫,是佛教一直反復強調的,是生死關,是超脫輪回的根本。但要如何才能斷淫呢?

其實唯有「煉精化氣」。

正常的人,吃五穀雜糧,必有精氣,精氣足,自然就容易引動淫慾。如果只是勉強的強迫自己迴避女色,壓迫自己的慾望。這些人,只是表面的戒淫,而其實潛意識中淫慾更盛,往往夢中卻難以自控。很多出家人,長期不近女色,卻難免夢中有淫念。

要戒淫,好比大禹治水,不是單純的「水來土掩」,勉強壓抑,而是必須疏導。百日築基,打開丹田,讓精氣導入丹田,運行與三脈七輪。如此精氣不沖動,加上心中覺念常在。慾念欲生則覺,覺即空。時常是保持內心的清凈,不讓慾念生起。而不是等生起後再降服。重在預防。慾念欲起則覺察,則降服。

男性如果能堅持靜坐每日1-2個小時,一個月內不泄精,不起淫念。下身精氣具足,陽根堅挺,小腹鼓脹,而不起淫念。氣息就會沖開會陰穴,也就是海底輪。接著小腹的經脈就會沖開,清除陰氣,這時可能會「精滿則溢」,無欲而自然泄精。此是排盡舊精,去除陰氣,之後新精方生,純陽正氣。不要緊,再次積累。如此2-3次,精氣就能沖開丹田之竅。丹田竅開,氣就會自然流入丹田,循環於三脈七輪。之後身心清凈,風平浪靜,不易起淫念。

而要打開丹田之竅的關鍵就是在這一個月內,不起淫慾,積蓄精氣,沖開丹田。丹田竅開後,一意守丹田,丹田立刻發熱發燙,身心寧靜,不起慾念。如此靜養,讓真氣真氣循環於三脈七輪。

而一個真正能做到斷淫的修行人,三脈七輪盡通,三昧真火內生。而這就是密宗。化淫慾為拙火,運行於三脈七輪。

而這個其實就是聖凡的區別,凡夫讓精氣外泄,輪回與生死。聖人,讓精氣迴流,循環於三脈七輪,解脫生死輪回。

為何要右側卧?

右側卧時,雙腳彎曲,好比靜坐,丹田部位形成渦流,氣息積蓄於此。晏然靜守,丹田熱氣氤氳。這個姿勢,是養氣守神的好方法。丹田開竅後,修行人睡覺時都用此姿勢。可以靜守丹田,煉精化氣。

如何做到一心不亂,無淫漏?

無論是道家,氣功師,佛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禁慾。道家練氣士有個說法叫「百日築基」。就是要禁慾百日。一般凡人,休息幾日,精氣就開始增多,精氣足了,就找出路,就容易沖動,是為慾火焚身。而凡人的出路就是下根勃起,需要發泄,發泄之後就漏出了。漏出就虛弱幾日,然後再休息幾日,再增多,然後再發泄。如此循環不已。永遠是凡夫。

而氣功師,道人和僧人,則反其道而行之,禁慾幾日後,精氣增多,下根勃起堅挺。這個時候,內心平靜,沒有淫慾,或打坐,或右側卧,安心靜守。下根到小腹就越來越充實,陽根堅硬如鐵,持久不倒,小腹鼓脹,這個就是「無欲則剛」。繼續積累,這些精氣沒地方去,就會自然的沖開會陰穴,沖開小腹的經脈。繼續積蓄,然後忽然的丹田開竅,丹田就打開了,精氣就突然的流入丹田,小腹鼓脹感就消失,陽根也松軟。此後,只要靜守,丹田就發熱。如此不斷繼續,丹田的能量就越來越多,是為「煉精化氣」。而沒有這一步,丹田是沒有打開的,精氣是無處儲蓄的。所以叫這步做「玄關開竅」。之後精氣自然被升華,而運行於三脈七輪,身心清凈安寧,氣息充沛。

如此,可以靜坐夜不倒單,無需睡眠。或者,一日之中,只需在子午二時,靜卧片刻。右側卧,意念丹田,丹田發熱發燙。立刻,心腎相交,精神煥發。無需再睡眠。

再加上,不殺生,不偷盜。這樣沒有業障糾纏,陽氣氣不損。是為純陽之體,是為「漏盡通」。也就是「因戒生定」。

所以,一心不亂的前提是:無淫慾,無睡欲。必須先有戒定功夫,斷了淫根,斷了睡眠,食慾輕,可以一日到七日不食。如此可以日夜禪定,一日夜,二日二夜,乃至七日七夜念佛不間斷。

而唯有如此戒定功夫,精氣充沛。持經持咒念佛等,氣息才會源源不斷,才可能做到一日一夜不間斷。否則凡夫的身體是做不到的。而能夠一日一夜到七日七夜「不間斷」了,才可以契入念佛三昧,「不思慮」。也就是,「因定生慧」。

慧,就是「無思慮,無疑慮」的清凈心。斷思絕慮,疑情不起,清凈本心。

測驗標准:百日無淫漏,夜不倒單。

佛菩薩等有六通,而鬼神只有五通,因為第六通「漏盡通」他們不具備。而六通中唯有漏盡通是真實可靠的,其他五通都是虛幻不可靠的。漏盡通,就是斷了淫根,精氣返流,沖開丹田,循環於三脈七輪。沒有邪淫,沒有正淫,沒有夢淫,沒意淫,淫念不生,身心清凈,成就純陽之體,無淫慾,無睡眠,乃至無食慾,解脫五欲,方可超脫生死輪回。

欲修持此法,不防修持世尊所傳的觀息法門,斷淫慾,生拙火,入四禪八定。

6、道教修煉入靜的幾種方法

道教修煉最講一個「靜」字,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築基煉己講「靜」,煉精化炁講「靜」,煉氣化神講「靜」。道教認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晝夜隨起隨滅,而入靜為修煉之起點,其目的是煉妄心返正心,以至與道合真。《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雲:「古今常存,總持靜念。」即謂修煉主靜第一。修煉中先要身靜,身靜則心靜。身心兩靜,才容易入靜。入靜後的功態與驗證。初步靜坐,能達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時以慧心除之,只覺周身唯一心靈而已,才算入靜。反之,靜坐後,一念即起,一念又來,而不能以正念慧心除之者,便不算入靜。入靜後,呼吸均勻,周身舒暢,口內常有甘津,即是佳效。入靜後的時間隨各人功力所定或長或短,但初步靜坐應以一小時為度,若時間太短,恐難見效。總之,入靜後首要牢拴意馬,真清真靜。此外,選擇環境幽雅的地方煉功,也易於入靜。俞琰說: 「入靜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設一香一燈一幾一榻而已,坐處不欲太明,太明則傷魂,不欲太暗,太暗則傷魄。……然靜室亦不拘以山林,或在墨中,或居道鄉,但得所託,無往不可」(《周易參同契發揮》)。從現今人們生活的情況來看,各人的環境不同,故不能一概追求外界條件,只要心靜理明,處處都能入靜煉功。道教修煉有很多入靜的方法,現介紹幾種入靜的方法,以求救於同道。一、守丹田入靜法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為兩眉之間,即祖竅,中丹田即黃庭,下丹田即臍中 (道教也有種說法認為臍下三寸為下丹田)。守丹田入靜法,是道教修煉中的常行法。因道教丹法傳授不同,所以煉功時守法不一,有的以守祖竅入靜,有的以守黃庭入靜,有的以守臍中入靜觀此三種守法,唯守中丹田有利無弊。守上下二丹田者各有利弊。守上丹田入靜者,利在集中意念,而弊在初學煉功者不能靈活掌握,執守此處,易頭昏腦脹,導致虛火上炎,守下丹田者,利在呼吸歸源,真息往來,而弊在初學煉功者不能呼吸自然,易發生胸悶等不舒之感。唯守中丹田者為妙,心平氣和,自無上下二田之患。守中丹田具體入靜法:過去道觀修煉者,打坐時每人都要備一蒲團,而現在蒲團不易得,一般靜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均可,靜坐前隨便活動一下,利在暢通氣血。入靜時兩腿自然合盤,左腳向內,右腳向外,雙手自然合攏,並端坐凝神內視,兩眼微閉,留一線之光,舌抵上齶,牙齒相合,意守黃庭,似有意,似無意,綿綿不斷。雜念若起,我即以神光默之,豎起眉毛,剛志修靜,自能斷除妄念,進入功態。二、默字入靜法過去有修道者為清除雜念,往往默念一些有利煉功入靜的字或詞句,由此念決的意念與呼吸融為一體。默字可以使渙散的意識集中起來,常以默念為主。比如靜坐後,在腦海里存想一「靜」字或「清靜」等字,存想的字句由煉功者自定,一般應在九個字范圍內。此外,也有入靜前念誦道經的。念誦道經前可先焚香,以渲染氣氛。以坐默誦為好,念誦的次數由各人自定,以達入靜為目的。三、默運入靜法默運,即運氣。面向南,兩腿平放於床上,兩手自然搭於膝上,眼微閉,視線直觀腳尖,以逆呼吸法運氣 (即吸氣時收腹,呼氣時鼓腹),吸氣與呼氣時均要細而長。先存想氣機從腳心升至會陰至尾閭及夾脊又至玉枕上升至泥丸,從泥丸經明堂至黃庭而達下丹田。如此循環運氣三次畢,微存真息,意守丹田進入功態。以上入靜法,對於初學煉功者來說是有一定幫助的,煉功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一法,經常練習自可獲益,但久習煉功者不必拘泥以上諸法。性要悟,命要傳。功夫較深的修士入靜時默守玄竅片刻,思想集中,真息自能歸源,即可入靜 (這里要有真師傳授,古有無師不度之說),其能否入靜及入靜時間的長短,視各人功力而定。此外,功夫高深的修士入靜時用無為法,即什麼都不守,直入虛靈。初學煉功者,因功力淺,雜念不易根除,所以,選用以上諸法中的一種,久久行持,則會有直趨入靜功態乃至大靜的境地。

7、道教養生修煉的方法是什麼?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馬王堆導引術(資料圖圖源網路)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教氣功:十二段錦(資料圖圖源網路)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內經圖(資料圖圖源網路)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道士煉丹(資料圖圖源網路)

7、房中養生類

此法因議論不一,在此不再論述,望見諒。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湯沐浴(資料圖圖源網路)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

道家手訣(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8、我想學習道教自學修煉道法,怎麼可以修煉網上怎麼學

你先看道教經書,把古文基礎打好,不然很多東西你進行不下去。全真道士講究出家。但全真派是沒有道法的,他們只學內丹。不懂法術,全真派最早沒有法術,後來才逐漸向其他的門派學了一些,但都不怎麼厲害。學道不用不出家,但最好有一個師傅指點,因為中國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術語內行人才能看懂。道法內容更是隱秘,其中包括,符籙、咒語、罡步和手訣。這些在網上很難找到專業的說明,一直都是師徒相傳的,就算你在網上找到一些,也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更別說去實踐運用了。多看書多問人,會對你有幫助的。

9、我想學習道教的關於養生的知識,有誰能教我

呵呵 我倒不會茅山道法。不過百我可以給你推薦 曲黎敏的黃帝內經非常好。然後如果你想度學道教。給你推薦老子。如果你偏向於唯心主義那知我給你推薦莊子。我很喜歡道莊子的文章。從他那我學會了版如何講道理。很有意思。
如果還想深入學習。你可以學一學易經 很有用的。權

10、陳兵的出版著作

《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
《生與死》
《佛教生死學》
《重讀釋迦牟尼》
《佛陀的智慧》
《新編佛教辭典》
《佛法在世間》
《佛法真實論》
《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論》
《佛教心理學》
《佛教氣功百問》
《道教氣功百問》
《道教之道》
《問道:道教修煉養生學》 《常誦十經》
《佛教格言》
《凈土經論·念佛訣要》 《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
《中國道教史》(卿希泰主編)
《道藏提要》
《道教通論》
《道教手冊》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諸子百家大詞典》 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法音》、《內明》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

與問道道教修煉養生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