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養生特點有哪些揭秘
夏季是「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的季節,黃帝內經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觀點百,夏季與五贓的心相應,氣候炎熱,汗液外泄,度易耗傷心氣,所以夏季要重視養心,養陽為夏季養生的關鍵。 夏季養生小常識之按摩知保健:夏季在人體主心、脾,故心、脾氣自然旺於冬季,而熱、濕邪最宜傷及心脾兩贓,使心、小腸、脾、胃的功能失職,故夏道季的按摩養生應以心、小腸、脾、胃經上的穴位為主。可選用陰郄、豐隆、三陰回交、梁丘、足三里、後溪,腎俞,命門,關元,百會,勞宮,合谷,天樞,上巨虛,膈俞、脾俞答等穴進行按摩。
2、試述夏季養生-心理保健、起居保健、飲食保健、運動保健
夏季養生: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好。另外,還要補充維生素,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
夏季飲食調養,除了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外,還必須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物。一般來說,夏季多吃些下麵食物有助於養生:
1. 莧菜、蒓菜、空心菜、馬蘭頭、番茄、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菜瓜、苦瓜、香菇、紫菜、海帶等。
2. 西瓜、梨、甜瓜、桃、楊梅、烏梅、草莓、李、紅棗等。
3. 綠豆、赤豆、小米等各種主食均可,適當食用粗糧和豆製品。
4. 豬瘦肉、牛肉、魚肉、雞肉、鴨肉、動物肝臟等,奶及奶製品,咸鴨蛋、咸雞蛋、松花蛋、蛋黃等蛋類。
心理保健http://.baidu.com/question/59370437.html?an=0&si=3&wtp=wk
起居飲食保健http://.baidu.com/question/8108504.html?an=3&si=2
運動保健http://.baidu.com/question/18096801.html?an=1&si=2&wtp=wk
3、夏季養生應該以養心為主,具體怎麼做?
無論在哪個季節,養生都是很重要的,在這個炎熱的夏天,人們常常會感到身心不寧和心心煩氣躁,這多半是因氣候因素所致,炎熱的天氣使得人們陷入一種「病態」的亞健康狀態中,因此在夏季里養生,講究的是養心,養生重點也應放在養心這一點上。那麼,夏季養心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
1.飲食養心:夏季養心可以從飲食上做起。因為夏季容易心氣旺,出汗多,傷氣陰,所以夏季養心在飲食上不宜過於油膩,反而可以食用清淡少油的食物。如是食用穀物、豆類、蔬菜等。另外,中醫認為苦味入心,夏季多吃苦菜也是不失為養心方法,如苦瓜、苦苣、萵苣等。
2.運動養心:在夏天,很多人由於氣候因素而疏於運動,其實在中醫看來心主汗液,汗為心之液,所以夏季大量出汗容易加重心氣不足現象。但是完全的不運動反而會傷心氣。所以,夏季晚上的運動要適可而止,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如可以選擇瑜伽、散步、打太極等運動方式3.靜養心: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靜心打坐以修身養性的說法,而在《醫鈔類編》中也有提到「養心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避免情緒過於激動,情緒起伏,也是夏季養心的一種方法。而且,情緒穩定,還有助於內分泌平衡,血壓穩定,避免誘發心臟疾病。另外,夏季晚上過於激動也不利於入睡和擁有高質量的睡眠。
以上就是有關「夏季如何養心」的詳細介紹了,相信大家在看過後都知道應該如何養心了吧!由於夏季是最濕熱的季節,因此在養生方面的禁忌也比其他季節要更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尤其要注意避免過度飽食,以免加重腸胃笑話的負擔,此外,還應避免憤怒,以免急火攻心,不利於自身健康。
4、夏季怎樣養生
5、1.為什麼夏季養生要養心?夏季養生有哪些原則?
五行有金木水火土,五來臟有心肝脾肺腎,他們是相互對應的關系,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時,所以有,春養肝,夏養心,長夏自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心屬火,所以在夏天養心臟。夏季養生重在「清」飲食養生:食物宜清淡;情志養生:頭腦宜清靜 ;起居養生:環境宜清涼;運動養生:運動要清心 。
6、夏季養生有什麼原則?
夏季氣候由溫轉熱,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艷陽普照,地氣蒸騰,天地之氣交合,此氣候環境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如能適應夏季氣候,正確調養,就可使機體積蓄充足的陽氣,從而提高人的抵抗能力,以適應秋冬之季氣候的變化。
《養生論》上說:夏季稱作蕃秀,天地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人們應夜卧早起,沐浴朝陽,使心情平靜,不要惱怒,使花成果,使氣得泄,這就順應夏季之氣候,符合養生的規律。不然就傷心,到秋季就發生疾病,因為夏季養生之氣儲備不足,冬天到了病就會加重。書中還說:夏季天氣炎熱,應當吃豆類消暑,不可一味地飲用熱食。不要飲溫湯,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在濕處睡覺,不要穿濕衣服。
農歷四月是夏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夏。這個月是天地交泰、萬物開花的季節,應當晚卧早起,來接受天地之精氣。不要大怒大泄,憤怒與發泄都會傷元氣。衣服應當穿暖和。這個月肝臟功能漸漸減衰,心臟功能漸漸增生,應當增加酸味,減少苦味,來補腎助肝,調養胃氣。要節制房事來壯腎水,應當靜養來平息心火。
夏天喝水多,胃液易被沖淡,從而降低了胃液的殺菌能力,易使細菌進入腸道。濕熱的氣候環境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食物極易腐爛變質。因此,夏季更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夏季炎熱,不能只圖一時之快,過於避熱趨涼。《頤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但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不然,飲冷無度會使腹中受寒,導致腹痛、嘔吐、下痢等胃腸道疾病,這對中老年體弱者尤為重要。此外,還應注意不在室外露宿,睡眠時不要用電扇直吹,避免在樹陰下、水亭中及過堂風很大的過道久停,因老年人氣血虛弱,加之夏天人體腠理開疏,如不留心防寒,很容易受風而患癱,手足麻木,甚則半身不遂等。
從小暑至立秋,人們俗稱「伏夏」,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養生家發現,一些冬季常發生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病,往往能夠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情好轉甚至痊癒。
7、為什麼夏季養生要養心,如何養心
飲食養生:食物宜清淡
炎炎夏日裡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少吃煎炸油膩、辛辣食品。清淡的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吃新鮮的蔬菜瓜果,如冬瓜、苦瓜、西瓜、黃瓜等,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吃冷飲要適度,不可過多吃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另外,吃些醋,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
情志養生:頭腦宜清靜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煩躁不安,生氣易怒。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切忌煩躁不能自製,因躁生熱,從而心火內生。要使心情像清徹平靜的湖水一樣,正如古人所說要「靜養勿躁」,這樣才能避免因情志誘發疾病。
起居養生:環境宜清涼
夏天不能整天倚賴空調,要趁著早晚氣溫稍低時,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避免室內空氣的渾濁。尤其是下雨時及雨後,空氣清新,含有豐富的負離子,這時應關掉空調,打開窗戶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精華。
運動養生:運動要清心
運動的目的就是要使心情平靜,心靜自然涼。高溫炎熱及伏天不宜遠途跋涉,以免傷津耗氣。可以選擇在比較涼快的早晚練習中醫的養生功,或漫步於江邊湖畔,或在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總之要多親近大自然,不能因為怕熱而只在有空調的健身房活動,在大自然中運動的收獲是室內運動所無法比的。
夏季宜養心健脾,解暑化濕
中醫學認為:「夏屬火,其性熱,通於心,主長養,暑邪當令。」是說心在五行中屬火,火熱之邪最容易損傷心,常導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頭昏目眩等心神不寧的症狀。而且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僅會損傷心氣,還會導致心陰虛,這樣更容易受到暑熱邪氣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養心。多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溫天氣帶來的暑熱,又能清泄身體產生的內熱,也可服用辛涼散發或甘寒清暑的中葯,如菊花、薄荷、荷葉、金銀花、連翹,以利心火、散暑熱。
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長夏,與脾相應。這個時候天氣悶熱,陰雨不斷,空氣中濕度較重,人比較容易感受濕邪,而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適應能力,就會產生食慾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脹滿、四肢不溫等寒中洞泄一類的脾病了。所以長夏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少生冷,脾虛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適當吃些辣椒,增加食慾,幫助消化,抵抗濕邪對脾臟的侵擾。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濕的中葯,如白術、蓮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類,既健脾胃,又祛暑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