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是一種態度

養生是一種態度

發布時間:2020-07-11 01:12:16

1、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養生其實並不復雜,能做到下面這簡單的4條就是養生:
1、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和人生價值觀,
2、勤鍛煉,
3、飲食(多吃健康的、綠色的食品),
4、多參加社交活動。

2、有人認為莊子的養生之道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你怎麼看?

它在一定意義上陶冶、培育和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們忘懷得失,擺脫利害。超脫種種庸俗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高舉遠慕,zd或怡然自適,與活潑流動,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為一片,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從而撫慰人回們心靈的創傷和生活的苦難,這也正是中國歷代士大夫知答識分子在巨大的失敗和不幸之後,並沒有真正毀滅,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堅持節操卻隱逸循世以山水自娛,潔身自好的道理

3、順其自然才是養生,養生的至高境界是不是就是「隨心而為」?

隨心而為並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隨心而為喻意就是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養生還是在於一個人的身體素質,雖然心態和一個人的養生有著關系,但並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想要養生,是有多方面的,養生似乎沒有什麼最高的境界,只有保護身體,還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兩者結合為一,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想要養生,一定要健身,鍛煉身體才能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一個人在任何年齡段都可以追求養生,只不過是養生的做法不一樣。年輕人普遍對養生這個詞沒有多大的重視感,例如去健身房,跑步等,其實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養生。

然而老年人的養生方式就比較簡單,他們會從飲食注意,吃的東西都比較清淡。老人年都會秉持病從口入這個詞來圍繞自己的生活。所以,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他們會將「飲食」作為養生之路,只要吃得健康,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很多老年人都有飲茶的習慣,飲茶可以通腸胃,讓腸胃有一個健康的狀態,那麼就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

一般養生的人都懂得注意生活質量,養生之前必須養心,這是最基本的養生之道。假如一個人想養生,但是在情緒上總是波動很高,那麼最好的養生方式都沒有效果。畢竟,一個人養生「心和身」合二為一,才能被稱之為最高的養生境界。

4、養生是什麼意思?

5、人們一直提倡養生,什麼是真正的養生呢?

養生已經是當今社會很普遍的一個話題,畢竟現在的人們對於健康的追求比較高了,大家都想通過養生來讓自己健康長壽。究竟什麼是養生?如何正確的養生?很多人並不是特別清楚這些問題,只是盲目地去跟風。

真正的養生養的不僅是身體,還有我們的心神。我們可以通過飲食、葯物、鍛煉來增強我們的身體,使我們的身體健康無疾病。同時我們還需要鍛煉自己的心神,讓自己有很高的修養以及淡然的為人處世態度。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寶貴的是健康,健康最寶貴的是養生,養生最寶貴的就是自然。

養生的核心就是不要違背生命的自然規律,要順其自然。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拚命掙錢,不注重養生,不在乎身體的透支。但是老了之後身體上的各種問題都出現了,又開始拿著年輕的時候掙的錢來治療已經透支的身體,其結果是得不償失的。養生所謂的順其自然,就是讓我們時刻都要有養生的意識和行動。

養生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從而讓人延年益壽,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養生都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養生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科學合理,不要盲目跟風。尤其是那些誇大其詞的養生方式,千萬不可效仿,否則最後的結果肯定是與養生背道而馳。我們在養生的道路上一定要擦亮雙眼,看清養生真正的意義所在,不要沉溺於網路的各種不切實際的養生之術。

6、養生是一輩子的事,年輕人怎麼養生

艾灸,一種無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態療法,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一種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種草,樣貌非常普通,在中國南北方的農村、田頭野地隨處可見。端午前後,這種草從地里被采進信守傳統習俗的人家,默默為人辟邪祈福。在中國南方,廣東客家人喜歡用它的根煲湯,祛風暖胃。安徽農村地區,產婦們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達到理氣血、逐寒濕的作用。而在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夜晚,焚燒這種草驅趕蚊蠅,是常見的景緻。

這種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國古代醫學書籍,提到艾灸這種治療方法「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是說很多針葯無愈的病症,艾灸能夠治癒。「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說艾能續命,艾能補腎。

艾灸,是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不用服葯、無毒副作用,是一種綠色原生態療法。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去調整人體已經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為常規常法而載諸典籍,經歷了漫長的試驗、研究、發揚,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故而中國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把「艾」稱為地之陽。陽氣,是生命的根本。《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如果我們把陽氣算作一百,那麼人從生到死就是陽氣從一百到零的過程,故而養生貴在保養陽氣、強壯陽氣。

艾熱之熱,非其他發熱物質所能比擬。「艾」在燃燒時產生的特殊的短紅外線,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到4倍,能夠激活細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體免疫力。

古法艾灸同時具有自動找病位和通經脈的功能。艾火連續的燃燒、傳遞,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身體的皮膚表層透達體內,通達病位,打通阻塞,自動調節身體內部陰陽的升降,從而達到壯陽、養生、治病的功用。中醫研究機構用其他葯材和其他各種物質、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射線方法等等與艾做對比研究。結果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為治理恢復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稱年輕美麗的少女為少艾,正是艾的醫療之用的理想外延。

古法艾灸為什麼能治病

奇邪何來?疾病何來?人體本是陰陽對立的統一整體。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陰陽失調。疾病在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有某種病理產物的積滯,這種積滯的病理產物,如果能及時找到出路,病勢則必然受到頓挫而走向痊癒。

中醫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種經絡現象,就像在一台運轉的發電機身上,在金屬導線上有電壓和電流,十二經絡與三百六十五穴是人體臟腑各官能、官與官之間互相傳遞信息的驛站和通路。健康的生命狀態,內臟器官通過經絡體系與身體表面的穴位氣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狀態下穴位氣孔又是宣洩病理產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針灸一樣,都是在人體內部的信息通路上選擇相應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發感傳作用,使良性循環得以恢復和鞏固,使惡性循環得以遮斷和阻滯,從而達到防病與治病的效果。

針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雙重作用,只不過從補穴意義上講、艾灸的作用是補多泄少,針灸的作用是泄多補少。針灸主通經脈,不能補元陽;艾灸法是先補而後泄,在提高正氣的情況下讓邪氣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營衛」「有餘可泄,不足可補」是艾灸療法對這些中醫基本原則的靈活運用。古人強調養生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至少在日常習慣上,「寧事溫補,勿事寒涼」。

我們現代人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現代人生活節奏已太難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小生活在空調、冰箱、冷飲無處不在的環境,加上不恰當地大量使用含量葯物、激素,貪食生冷食物,經常身體保溫不當、熬夜等等,人體健康所倚賴的陽氣,容易被加速損耗。增加爐膛中的生命之火,變得越來越為現代人所需要。

古法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適應范圍廣泛,既適宜體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適於體壯病輕的急性患者。對熱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氣虛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葯治療很難完全消化吸收葯物,很多葯物還必須耗用元氣才能發揮作用。長期服葯而不及時恢復和補充元氣又必然更損傷元氣。古法艾灸,可以不經過腸胃而直接將熱力作用於經脈,培補能量、提高正氣、通調經脈、祛病除邪。

像腎虛、失眠、虛胖、貧血、各種慢性婦科病、慢性腎病、類風濕脊柱炎等等,對於西醫來說的不治之症,通過重灸關元等穴位,都可以治癒。灸關元是以後天補先天為道理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固定規律的,令元氣逐漸充足,陰陽就必定按照規律運行,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不必人為再去調整。人體內自有大葯!

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俞穴,稱為「募穴」。六臟六腑共有募穴12個。艾灸募穴可以治療本臟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強氣流去疏通經脈,同時,總閘開閘放水去沖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冒的時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膚發紅、發潮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預防經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溫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現代人胃腸不適的挺多,一般性腸胃有問題可艾灸足三里、神闕、關元,不論胃熱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一般人無法記住太多的穴位,但只要記住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長期溫灸之,就能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這四大養生要穴是:關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門穴。

不知道穴位怎麼辦?哪裡不舒服灸哪裡。用艾灸直接作用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稱為阿是穴或者天應穴,也可以在患處附近或者離患處不遠處取穴,我們稱之為「就近取穴」。

古法艾灸養生有什麼講究

人體隨時在消耗,雖說我們隨時可灸,艾灸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值得大家注意。

▌艾灸後都需要注意什麼?

艾灸後至少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後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溫開水,以協助排毒,但絕對不能喝冷水冰水。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古法艾灸?

孕婦、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極度衰竭、無自製能力者不適宜做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處,心臟部位、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為什麼有些人艾灸後會出現疾病加重的反應?

比如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那些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這時候免不了會有各種反應,逐步艾灸體內慢慢累積了足夠的正氣,病邪就會逐漸地出離體外了。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胃脘部會有不適,這有可能因為肝有隱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會主動幫助我們去調整。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婦科方面的隱患、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艾灸的通竄功能就是在告訴我們,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得好,相關部分就會齊心協力一起工作。每個人有經絡不同的敏感度,所以灸感的個體差異非常大,青壯年人的灸感往往較老年人強和快,女性的感傳也容易比男性高。

《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所以施灸需用陳年艾,這是歷代醫家反復強調的。

▌如何分辨艾絨和艾條的優劣保證療效呢?

主要從絨、色、味、煙四個方面入手。我們到市場上挑選艾條、艾絨,可以看到,新艾的顏色發青、暗,點著以後火力強烈,燃燒時煙氣發青、發黑,比較嗆人。好的陳艾,則顏色土黃或金黃,煙的顏色是淡白不濃烈,燃燒後煙霧由下而上繚繞,氣味溫和有艾香,不刺鼻,滲透力強,灸治效果比較好。

現代的溫和灸療法

由於對古法艾灸養生的重視,現代條件下已開發出許多艾灸器械,使用艾葉加工而成的艾條和各種溫灸器具,因為一般都不會破損皮膚,安全穩妥,被稱之「溫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兩種方法:

1)手持移動法。點燃艾條、手持艾條對准穴位或患痛處移動熏烤,用上下移動或左右移動之諸多手法,病人可長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種各樣的現代溫灸器,有手持的,有綁縛式的,目的均是為了緩解直接灸的燒灼痛與手持法的疲勞,哪怕隔著衣服灸療,也能使得滲透力源源不斷地發生作用。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古法艾灸不僅僅在我國深受重視,而且被多個國家追捧應用。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傳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國發起了一場「國民三里灸運動」,大大提高國民免疫力。

在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有一個關於艾灸的片段,長今的養父嚴重暈船陷入昏迷,長今考慮再三選用了古法艾灸為其治療,養父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可見那時艾灸療法已相當普遍,且以一種簡單、安全的方式造福人民。

不僅如此,17世紀左右艾灸療法傳播到了歐洲,德國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聞錄》中明確主張用艾絨施灸,且附註了一幅圖,標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適應證等。將古法艾灸運用較為出色的是拿破崙軍中的外科主任拉蘭。自此,神奇的古法艾灸在歐洲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推廣。

但願每一個現代人,都能從我們祖先的醫學智慧里汲取營養,通過實踐艾灸這種古法、讓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陽充足,臟腑功能強健,最大限度減少疾病。願每個人都能盡享自然壽命,能夠更健康、更好地體驗生命的真義,廣行利濟群生的事業。

7、你覺得養生是怎樣的一種態度,說說你對養生的看法?

&

8、對於「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嗎?

「養生」和「養身」含義不同,兩者是有區別的。

「養身」可以理解為保健,既身體保健,是為了身體健康做保養,一段時間內就可以達到目標,保健僅是為了身體健康,在人為的保護下,讓身體正常的運作提供幫助,增強身體免疫力抵禦疾病,舉個最直觀的例子,給汽車做保養,「養身」也就是這個意思。

而「養生」是指人根據生命的過程規律對身心進行養護,它更像一種作息,不是一天 一個月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長此以往的堅持,「養生」是一門大學問,它涉及醫學,康復學,美學,心理學,營養學,運動學等等學科。

「養生」是一個狀態,是一個全方位的保養,讓自己處在一個極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狀態,不驕不躁,不緊不慢,這是一種極被人推崇與嚮往的境界。

現代青年人最常說的就是,保溫杯里泡枸杞,這是「養生」中的一種方式,「養生」是在方方面面的,「養生」要養自己的心態,保持心態良好,不悲不喜,這是「養生」,按時作息,早睡早起,這也是「養生」,飲食清淡,一日三餐都正常,這也是「養生」,學習自己的興趣愛好,看書作畫,這還是「養生」,「養生」是一門學問,是一個很寬泛的詞。

「養生」里是包含「養身」的,「養身」是「養生」的一個部分,「養身」對應「養生」中的調養身體,但他們最後統一指向的都是對自己好的方面。

9、在養生中有「養心比養生更重要」一說,怎樣擁有樂觀的心態呢?

現在隨著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變大,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養生這么一說,但其實把自己的身體培養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養生中有養心比養生更重要這么一說,其實是很正確的,

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和一個平常心是非常值得抄年輕人學習的一個地方,樂觀的心態可以帶給人們健康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襲擁有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是很重要的,在遇到所有的事情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感覺到煩躁,而煩躁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產生的一種情緒,

如果說遇到所有的事情都能夠保持平常心,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去對待這件事情的話,那麼這件事情就會很容易被解決,而且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會傳遞給別人正能量,我們的心情好了,經常就會臉上掛著笑容,給別人看起來也會心情十分舒暢,

並且擁有樂觀的心態,對於解決一些困難的事情,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事情雖然說看起來做起來特別難,大家都會產生異常煩躁的感覺,但是如果我們保持一個平常心去看待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會很容易地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裡,從而簡單地解決這些事情,也能夠讓事情更容易被解決,而且自己也不會因為這些煩惱的事情而過多的憂慮。

與養生是一種態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