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該書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顏氏家訓》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宋代以後,影響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學》,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不唯朱陳二人,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所以,王三聘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
首先,把讀書做人作為家訓的核心。顏之推把聖賢之書的主旨歸納為「誠孝、慎言、檢跡」六字;認為讀書問學的目的,是為了「開心明目,利於行耳」,「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他認為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讀書學習,「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其次,選擇正確的人生偶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怎樣的偶像,就會有怎樣的人生。北齊時,一些人教孩子學鮮卑語、彈琵琶,希冀通過服侍鮮卑公卿來獲取富貴。顏之推對此非常不屑,認為這樣會迷失人生方向,即使能到卿相之位,亦不可為之。他要求子女「慕賢」,將大賢大德之人作為自己的人生偶像,並且「心醉魂迷」地向慕與仿效他們,在他們的影響下成長。
再次,確立家庭教育的各項准則。家長要成為子女的楷模:「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要在踐行「箕帚匕箸,咳唾唯諾,執燭沃盥」等細小的生活禮儀中樹立「士大夫風操」。持家要「去奢」「行儉」「不吝」。在婚姻問題上,做到「勿貪勢家」,反對「貪榮求利」。務實求真,不求虛名,摒棄「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的行為,「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杜絕迷信,絕對不談「巫覡禱請」之事,「勿為妖妄之費」。
(搜索看原文...)
2、顏氏家訓四百字
《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該書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本書是中國家訓之祖、北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顏之推的傳世佳作。書中內容是顏之推為教育兒女所寫的家訓,全文共20篇,包括:教子、兄弟、風操、勉學、養生等。
3、顏氏家訓-勉學篇 原文
弘謀按教弟子之法。自夫子以學文後於力行。本末固已粲然。茲輯養正規。諸凡孝弟謹信愛眾親仁之事。上卷略備。然聖賢成法。非學古安能有獲。觀顏氏勉學篇。反復提撕。詞旨懇到。而以幼而學者。方諸日出之光。則及時自勉. 所當愛惜分陰之意. 溢於言表矣。余故錄此為下卷開章。即以朱子讀書法繼之。蓋序固不容淆。功尤不可闕也。
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遍於經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終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 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 體性稍定。因此天機. 倍須訓誘。有志尚者. 遂能磨礪. 以就素業。無履立者. 自茲惰慢. 便為凡人。人生在世. 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計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 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既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或因家世余緒. 得一階半級. 便謂為足。安能自苦。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 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 欠伸而已。有識旁觀. 代其入地。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至於諺雲。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班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經求第。則僱人答策。三九公燕. 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 亦快士也。及離亂之後。朝市遷革。銓衡選舉。非復曩者之親。當路秉權. 不見昔時之黨。求諸身而無所得。施之世而無所用。披褐而喪珠。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泊若窮流。鹿獨戎馬之間。轉死溝壑之際。當爾之時. 誠駑材也。有學藝者. 觸地而安。自荒亂已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 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 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
以上為不學者言學。以下為學者言實學。且又聞之。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所以學者. 欲其多智明達耳。必有天才。拔群出類。為將. 則暗與孫武吳起同術。執政. 則懸得管仲子產之教。雖未讀書. 吾亦謂之學矣。今子既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卧耳。人見鄰里親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學之。不知使學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馬被甲。長矟強弓。便雲我能為將. 不知明乎天道. 辨乎地利. 比量逆順. 鑒達興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積財發谷。便雲我能為相。不知敬鬼事神. 移風易俗. 調節陰陽. 薦舉賢聖之至也。但知私財不入。公事夙辦。便雲我能治民。不知誠己刑物. 執轡如組. 反風滅火. 化鴟為鳳之術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雲我能平獄。不知同轅觀罪. 分劍追財. 假言而奸露. 不問而得情之察也。爰及農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 皆有先達。可為師表。博學求之. 無不利於事也。
夫所以讀書學問. 本欲開心明目. 利於行耳。未知養親者. 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 以致甘軟。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 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 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 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 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 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賙窮恤匱。赧然悔恥. 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 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薾音涅疲也然沮喪. 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 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 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 百行皆然。縱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
世人讀書者. 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 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 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 不必知楣橫而梲豎也。問其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閑。材增迂誕。軍國經綸. 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 良由是乎。夫學者. 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 便自高大。陵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古之學者為己. 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 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 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 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 春華也。修身利行. 秋實也。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 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 所誦經書。一月廢置. 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為愚爾。幼而學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 如秉燭夜行. 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4、《顏氏家訓》裡面有哪些經典中華句典?
【多為少善,不如執一】出自《顏氏家訓·省事》。意思是:做的事情很多,但能做好的很少。還不如專心做好一件事。
【為善則欲,為惡則去】出自《顏氏家訓·有事》。意思是:做好事就要積極參與,對待壞事要避而不做。
【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出自《顏氏家訓·歸心》。意思是:住在山裡的人不相信有和樹木一樣大的魚;住在海邊的人不相信有和大魚一樣大的樹木。用來比喻認識的局限性。
【入帷幄之中,參廟堂之上,不能為主進規以謀社稷,君子所恥也】出自《顏氏家訓·誡兵》。意思是:在軍營里謀事,朝廷上參政,不能盡心規勸君主,來為國家出謀劃策,這是君子認為恥辱的事情。比喻在其位要謀其職,而且要盡心竭力。
【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意思是:不管是蠢人還是聰明人,總想自己見多識廣,但不肯讀書,這就等於想吃飽卻懶得做飯,想穿暖卻懶得縫制衣服。
【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意思是:沒有看遍天下之書,就不能信口雌黃。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出自《顏氏家訓·教子》。下愚:至愚,最愚蠢。意思是:天資很高的人不加以教育培養,也會成為最愚蠢的人。
【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意思是:學習就像種樹一樣,春天賞玩它們的花葉,秋天收獲它們的果實;談論道理,書寫文章,就像是春天的花葉;修養身心,改善德行,就像是秋天的果實。
【諺雲:「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意思是:俗話說:「積累千萬財富,不如有一門小小的技藝在身」。技藝中容易學習而又可貴的,沒有哪個比得上讀書的了。
【學若牛毛,成如麟角】出自《顏氏家訓·養生》。意思是:學習者如牛毛一樣多,學成者如鳳毛麟角一樣罕見。
【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意思是:讀書求學是為了使心胸開闊,眼睛明亮,更好地做事情。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意思是:積累很多的財產,還不如讀書有用。
【巧偽不如拙誠】出自《顏氏家訓·名實篇》。意思是:與其投機取巧,虛偽欺騙,倒不如老老實實,真摯赤誠。
5、顏氏家訓故事情節概括
《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光以唐朝而言,像註解《漢書》的顏思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從總體上看,《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著豐富文化內蘊的作品,不失為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一種,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圍(亂世)中所表現出的明哲思辨,對後人有著寶貴的認識價值。
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曾寫了一篇《觀我生賦》,對於自己身經亡國喪家的變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無可奈何情狀,作了痛苦流涕的陳述,且悔恨道:「向使潛於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民,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辭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6、《顏氏家訓》分為幾篇?
《教子篇》、《兄弟篇》、《治家篇》、《風操篇》、《涉務篇》、《文章篇》是《顏氏家訓》里較有代表性的篇章。
《教子篇》談有關教育子女的一些問題。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反復舉例,說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目的。尤其強調要抓緊對子女的早期教育,而且越早越好;同時強調對子女的教育要嚴格。
《兄弟篇》是談兄弟關系的,作者對此給予了特別的重視。作者認為兄弟乃一母所生,有共同的血緣關系,從小在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關系密切,理應互相友愛。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自己的觀點。
《治家篇》談治家的種種注意事項;《風操篇》講人生在世應具有的種種風度節操;《涉務篇》談士人君子的為人處世之道;《文章篇》談有關文章創作的一些主張,此外,重要的篇章還有《養生》、《書證》、《音辭》、《雜藝》等,涉及內容廣,說服力強,令人嘆服。
7、《顏氏家訓》說了點什麼?
——閱盡滄桑之後的徹悟
所謂中庸之道就是要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境界的理想人物。絕對的中庸之道固然難以做到,但積極進取而又合理克制自己的慾望,增強自己的才幹。務實求真而又懂得養生之法,這些我們還是應該去努力做的。
【簡介】《顏氏家訓》作者為南北朝時北齊傑出的文學家顏之推(531—590後)。該書始作於南北朝,成於隋朝初年。原書分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書證、音辭、雜藝、終制等二十篇。內容多是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修身、治家、處世、交友、為學等問題,集中表現了他的家庭倫理觀和處世之道。其文立論平實,說理透徹,風格平易,自成一家之言。此外,書中還穿插了大量他本人的見聞,讀來親切有趣。清人王鉞在《讀書叢殘》中說:「北齊黃門顏之推《家訓》二十篇,篇篇葯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當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
8、《顏氏家訓》中提出的治家、修身的一些原則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來實現的?
《顏氏家訓》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顏氏家訓》所涉及的家庭教育理論及實際問題非常廣泛、全面,包括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家庭教育的原則、家庭教育的內容、家庭教育的方法等。要以立身揚名為重,不要悲傷過度而耽誤前程。
《顏氏家訓》對現代家庭教育仍有借鑒作用和指導意義。作為產生於6世紀的一部教育史和學術名著,《顏氏家訓》不但適合於封建士大夫階層的需要,而且其中所反映的許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現代教育也具有普遍的啟迪意義。例如,書中強調做子女的必須勤奮務實,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實上進,不要整日游手好閑,蹉跎歲月;父母要在行動上為子女做出表率,必須把子女的道德品質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不可貪圖虛名,輕視體力勞動和各種技藝等。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所表達的思想也是彌足珍貴的:一是學無遲暮。歷史上許多名人如荀子、公孫弘、朱雲、皇甫謐等等,都是後學而成大家的榜樣。二是博學和專精。學比不學好,博學比少學好。必須把博與精很好地結合起來。三是注重眼學,就是眼見為實。四是強調切磋。學習絕不是一個人自我封閉的過程,必須經常與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長,補己之短。這些思想都是我國教育思想史上的寶貴財富。
9、顏氏家訓中最著名的是哪幾篇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後娶第四 治家第五 風操第六 慕賢第七 勉學第八 文章第九 名實第十 涉務第十一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誡兵第十四 養生第十五 歸心第十六 通常認為這十六篇為其中的精華,有書賣喲。
採納哦
10、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吾見名臣賢士,臨難求生,終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憤懣。」
解釋: 我看到一些有名望的官吏和賢能的文士,面臨危難,苟且求生,終於生既不能求得,還白白地遭致窘迫和污辱,真叫人憤慨。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吳門秀士書》:「 生擒 漢 奸頭目二十餘口,悉縱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憤懣。
解釋:在姚江,活捉了二十多名漢奸的頭目,最後卻全部把他們放走了。那真的是一些無用之人,好令人氣憤。
柯雲路 《三千萬》:「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樣的文章,卻使 丁猛 愈來愈憤懣。」
解釋:但是,那些純粹是為了應付他的客套話,那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越來越使丁猛感到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