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養生火鍋

春季養生火鍋

發布時間:2020-07-10 18:35:55

1、春季如何養生?

2、春天怎麼吃健康

春天物候比較乾燥,應該多吃些清潤的食物,多飲水,宜清補

3、春季吃火鍋應該注意什麼

1、春季吃火鍋不要喝湯

與冬季麻辣火鍋相比,如今不少人熱衷吃「養生火鍋」:吃肉前喝上幾碗火鍋湯,好不愜意。其實,這種做法看似「滋補」,實則不然。

不管什麼鍋底的火鍋,湯里存在相當量的脂肪及亞硝酸鹽,這都是對健康不利的因素。

另外,春天吃火鍋的時候最好少吃紅油火鍋或是麻辣火鍋,免得「火上澆油」,鍋底的選擇以清淡為主,可以放些大棗、枸杞、人參、天麻之類的滋補原料。雖然已是春天,但寒意依然存在,可以多放些生薑和適量的辣椒,以此來暖身。

2、吃火鍋最忌半生不熟

春季是各種病毒、細菌高發季節,半生不熟的肉類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不潔的豬肉片和牛肉片里很可能含有旋毛蟲、絛蟲和囊蟲這三類寄生蟲。

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將肉切薄、多燙,涮豬肉片、牛肉片時,一定要涮熟再吃。同時,還要看肉片上有無白色、米粒狀物質,如有,則可能是囊蟲卵。

3、盡量多吃佐菜少吃肉

吃火鍋時,不要只吃肉食不吃蔬菜。「蔬菜不論在哪個季節吃火鍋都是不可缺少的。」高淑清說,春天的應時蔬菜是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另外還可適量放些豆腐:豆腐含有石膏,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的攝入,而且還可以發揮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也可加些白蓮,白蓮不僅富含多種營養素,也是人體調補的良葯。加入的白蓮最好不要抽棄蓮子心,因為蓮子心有清熱瀉火的作用。

4、吃完火鍋記得多喝水

由於動物內臟、肉類、海鮮等食材所含的嘌呤類物質在湯中能夠充分溶解,過量飲用老湯容易造成嘌呤沉積,經肝臟代謝成尿酸,使腎功能減退、排泄受阻,誘發或加重痛風。

所以吃火鍋時應多喝水,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

4、春天是養生的季節,吃什麼好?可以補養什麼?

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最佳,最好吃,按照中醫「四季側重」的養生原則,春季補五臟應以養肝為先,而韭菜正是溫補肝腎之物。
韭菜,別名鍾乳草、壯陽草,不但是調味佳品,而且是富含營養的佳蔬良葯,也是天然的「偉哥」。
韭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每100克鮮韭菜中含胡蘿卜素3.12毫克,維生素B20.09毫克,維生素C39毫克,鈣84毫克,磷43毫克,鐵8.9毫克,膳食纖維1.2克,此外還含有較多的脂肪、蛋白質、辛香揮發物硫化丙烯。
春季養生吃什麼好,下面將介紹四類春季養生食物,第一菜,第一茶,第一水,第一果。
第一菜:春筍
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如果說肉食者鄙,食筍則正好相反。筍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雋永。蘇東坡曾道:「無竹則俗,無肉則瘦,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筍煮肉。」
筍的食用方法頗多,拌、炒、蒸、燉皆可成佳餚。由於冬筍有吸收其他食物鮮味的特點,因此可與肉、禽、蛋等葷料合烹,也可輔以豆製品、食用菌等合燒。材料分配亦有講究,筍尖嫩,爽口清脆,宜與肉類同炒;筍衣薄,柔軟滑口,宜與肉類同蒸;筍片味甘肉厚,適宜做燉肉的配菜。
春筍肉質脆嫩、清鮮可口,更具吸收其他食物鮮味的特點,俗曰:「無味使之入,有味使之出」。清朝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筍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節,鋪板上,如做豆腐渣。上加一板壓而榨之,便汁水流出,加炒鹽一兩,便是筍油。」這筍油,其實是筍湯,類似於現在的高湯。從筍里榨出來的鮮味,勝過高湯的鮮,是上好的選擇。
筍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其纖維素、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而且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中醫認為,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現代醫學則認為,春筍具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發酵、有助消化和排泄作用,是減肥者最理想的食物之一。

第一茶:玫瑰花
「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吃春」的重點不僅在於「吃」,「喝」也同樣重要。春季第一茶,亦花亦茶——它就是大家熟悉的玫瑰花。
玫瑰花茶性微溫,具有活血調經、疏肝理氣、平衡內分泌等功效,對肝與胃有調理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體質,適於春季飲用。此外,具有「解郁聖葯」美譽的玫瑰花茶,還能讓你的心情「多雲轉晴」。不僅如此,玫瑰花茶還能有效緩解心血管疾病,並能美容養顏,有助改善皮膚乾燥、消除色斑、改善膚色。取一個透明的玻璃杯,放入15克玫瑰花,加入開水,浸泡5分鍾後即可代茶隨意飲用,當然,在飲用時您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調入冰糖或蜂蜜。
需要說明的是,玫瑰花最好不要與茶葉泡在一起,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會影響玫瑰花舒肝解

第一水:蜂蜜
春天是百花齊放之時,也是蜜蜂采蜜最忙碌的時節。所以,味道甘甜的蜂蜜水被稱為「春季第一水」。《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蜂蜜「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葯。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神仙。」 而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在這個季節里,人們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甘味的食物,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蜂蜜水正符合這樣的要求。
此外,人們從冬季的寒冷過渡到春季多風的季節,中醫理論認為,風多易燥,風燥外邪侵襲人體,很易入里化熱,常常表現為咽干、口渴、咳嗽。而蜂蜜可治肺燥乾咳、肺虛久咳、咽干口燥等症,呼吸系統易出狀況的人也不妨多喝點蜂蜜水。如還伴有便秘,蜂蜜水就更是首選了。
除了蜂蜜外,還有不少食物都屬於甘味,大家都可多吃。中醫認為,只要沒有咸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屬於甘味,比如稻米、玉米、紅薯、芋頭等,春天都可多吃,帶甜味的紅棗、枸杞等,也可多吃。

第一果:櫻桃
都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眼下正是春困的時節。不過幸好,顏色紅潤的櫻桃開始大量上市,酸酸甜甜的口感,豐富的營養成分,不啻為一劑提神醒腦解春困的良葯。
櫻桃素有春季第一果之稱,其性溫、味甘、微酸;入脾、肝經,能補中益氣,祛風勝濕,主治病後體虛氣弱,氣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風濕腰腿疼痛,四肢不仁,關節屈伸不利,凍瘡等病症。春困時節,每天吃10—20顆櫻桃,消除倦怠,使神清氣爽。
此外,櫻桃自古就被叫做「美容果」,女性更宜多吃。中醫古籍里稱它能「滋潤皮膚」、「令人好顏色,美態」,常吃能夠讓皮膚更加光滑潤澤。這主要是因為櫻桃中鐵含量極其豐富,居各種水果之首

5、四季火鍋中的四季指什麼?

四季火鍋: 春夏秋冬。

四季火鍋的特點就是依四季時令的不同加以不同的配料。
從四季火鍋中品味四季的特點。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氣溫不同,人體機能也會隨季節相應發生變化。為了使「火鍋」這一功能性保健養生食品能夠真正起到保健養生作用,不同季節選用的「火鍋」原料應當有所區別才能夠適應人體生理變化的需求。

四季火鍋的特點:

一: 春:

人體內環境開始由冬季向春季轉變,一日三餐飲食應當在這個轉變中幫助身體內環境盡快適應這個季節的變化。為此,在火鍋用料中應當選用溫補陽氣類原料,如大棗、豬牛瘦肉、雞、魚,豆類食品以及蔥、蒜、韭菜溫辛性味原料。根據我國古代大葯學家孫思邈提出的傳統調味理論:「春日宜肖酸(少食醋)增甘、多食糖從養脾氣」的原則來調整火鍋用料。此外,春天氣溫多變,時冷時熱,寒冷時候不妨在火鍋湯中多用一點生薑,氣溫轉暖時不妨在火鍋湯中加一點甘蔗。火鍋配料應用蘿卜、多食蘿卜可以清春熱。這樣來調整火鍋用料,就可以防止由於氣溫變化帶來的疾病。春天,人們精神煥發是仕女們美容的好季節。一般仕女們喜吃火鍋,尤其喜吃川味火鍋,不妨在火鍋料中加些菊花,豬蹄、豬皮和黃瓜。加用甜羹時,宜用燕窩銀耳羹或鴿蛋羹。

二:夏:

夏季的特點是氣溫高、空氣潮濕,人體受熱空氣的籠罩,肌體出汗多,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鹽)造成胃酸分泌下降,唾液減少、食慾不振。夏天的飲食首先要補足水分和鹽、鉀、鈣、鎂微量元素和電解質和含氮物質以及維生素B、C。在火鍋料中應多配綠色蔬菜、豆腐、雞蛋、瘦肉、魚肉、雞鴨、豬肝、茄子、黃瓜、苦瓜、冬瓜、竹筍、蒲公英保健食品,這些菜可刺激食慾、開胃、補脾胃、幫助消化。而且還給人體提供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生物鹼、甙類、苦味質,可對人體提神醒腦,消除炎熱疲勞。此外、綠豆稀粥,荷葉稀粥配在火鍋中也可清熱解暑、減輕火鍋的燥熱度。食用火鍋後稍稍休息,再飲一杯冷飲能增加體內擾誘生素等抗病毒成分的攝入,可以少患腹瀉、痢疾等疾病。夏天季節細菌容易繁殖傳播,應在火鍋料中多配蒜和醋,蒜和醋具有殺菌和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以確保身體健康。

三: 秋:

秋天,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易使人體產生「秋燥」症狀,諸如咽喉乾燥、咀唇起裂、口渴、便秘等。火鍋配料應注意選配養陰潤肺的原料,如芝麻、蜂糖、蓮米、葡萄、銀耳、蘿卜、冬瓜、黃瓜等。常吃火鍋的人平時還要多喝開水、淡茶、牛奶、豆漿。火鍋調味品中應少用辣椒、胡椒、生薑、丁香、小茴香溫辛燥熱調味品。進入深秋,人體精氣開始收藏,這時可以進補,但不宜大補。火鍋料應當忌用牛、羊、狗肉,多用木耳、蓮藕、豆腐。火鍋湯可加荷葉、綠豆熬制,過濾後使用。

四:冬:

冬季氣溫降低、天氣寒冷,飲食要「保陰潛陽」,多食斂陰護陽的食物。如龜、鰲、狗肉、牛肉、羊肉、雞、香菇、豬肺等熱性原料以調節體溫。調味料可用辣椒、胡椒、生薑。北方有些大城市,冬天鮮蔬不多,易引起維生素缺乏。火鍋用料中應多配胡蘿卜、菠菜、豆芽等。火鍋湯宜汁濃肥鮮、色深醇厚,突出原汁原葉,不宜食用冷飲和生冷食物。

總之,火鍋選料用料應掌握春秋兩季用性味溫、平原料,夏季用涼性原料,冬季用熱性原料,這是火鍋用料大的原則。

6、春季吃火鍋的好處

春季吃火鍋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麻辣鮮香,營養健康

火鍋底料中的花椒、辣椒不僅能祛風除濕、暖胃驅寒、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亦可防治傷風、鼻塞、頭痛、關節風濕疼痛,改善手腳冰涼等症狀!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烏發、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而辣椒中含的維生素C,對皮膚非常有益,辣椒素還能加速脂肪分解,幫助減肥!

二、消食開胃,提神解疲

在食用火鍋時,會有大量的綠色蔬菜、豆腐、雞蛋、瘦肉、魚肉、雞鴨、豬肝、茄子、黃瓜、苦瓜、冬瓜、竹筍、蒲公英……這些菜可刺激食慾、開胃、補脾胃、幫助消化。而且還給人體提供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生物鹼、甙類、苦味質,可對人體提神醒腦,消除疲勞。

三、安全衛生,自在舒適

吃火鍋時能始終保持菜餚的溫度,而且食物的新鮮程度和衛生情況看得見,吃起來放心。此外,食客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涮食喜愛的食品和掌握涮食火候,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這不僅能吃到營養健康的美味,而且還能體味到涮食過程中的情趣。

四、方便快捷,經濟實惠

火鍋邊吃邊涮,省去了煎炒烹炸的時間,點菜、上鍋、上菜、加菜也無需等待,即方便,又快捷。火鍋的市場格局更貼近百姓生活,以大眾消費為主,相對來說並不昂貴。

五、氣氛濃郁,促進溝通

火鍋可以持續保持熱騰騰的氣氛,營造歡樂熱鬧的環境,在涮菜的間隙又可以邊吃邊聊,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實乃同學聚會、家庭聚餐、個人小酌的不二選擇,居家旅行之必備良品。

(6)春季養生火鍋擴展資料:

火鍋一般是指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

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火鍋現吃現燙,辣咸鮮,油而不膩,暴汗淋漓,酣暢之極,解郁除濕,適於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類、海鮮類、蔬菜類、豆製品類、菌菇類、蛋類製品等,將其放入煮開的清水或特製的高湯鍋底燙熟後食用。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 一起食用。

火鍋的吃法

火鍋的吃法不同於中餐菜,不是將已烹調好的菜餚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親手操作(烹飪),自燙自食;菜品的燙(煮)食火候,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因此,食客必須了解火鍋的吃法,才能吃得好。

1、燙,在鍋中燙熟。
其要決是:首先要區別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一般來說,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涮:即將用料夾好適用於燙(涮)食,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質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

其次要觀察湯鹵變化,當湯鹵滾沸、不斷翻滾、並且湯鹵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

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

第四,燙時必須夾穩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2、煮: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
其要決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地較緊密的,必須經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3、吃火鍋的經驗應是先葷後素.
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喜歡麻辣味的,調節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

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火鍋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

4.火鍋中放中葯同煎
用中葯石斛、元參、麥冬各10克,用紗布包好。放在火鍋中同煮15-20分鍾後,去紗布葯包,即可食用。有滋陰降火生津作用,可防止吃火鍋誘發的「上火」現象。

5.火鍋中放些蔬菜或豆腐
蔬菜如菠菜、芹菜、青豆等。豆腐及其製品如老豆腐、百葉等。蔬菜中含大量維生素和葉綠素、豆腐中含有石膏成分,性都偏涼,均有清熱瀉火除煩等功效。可以防止吃火鍋「上火」。

6.火鍋中加入少許啤酒
在火鍋中加入2匙啤酒,可使火鍋湯汁醇香味美,因啤酒中富含多種營養素,不僅能均衡營養,而且是防止火鍋「上火」妙法。

7.在品嘗火鍋後,吃些水果
吃火鍋後,隔20-30分鍾,吃些涼性水果,如梨、藕、蘋果、橙子等,可防「上火」,但不要吃發熱的橘子。

參考資料:

網路-火鍋

7、春季如何養生最好??

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1.起居調養

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春季應早睡早起,進行鍛煉。

2.精神養生

春季養生要戒暴怒,戒憂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應該多踏青問柳,登高賞花,來陶冶性情,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3.飲食調養

春季養陽,宜進食辛甘發散之物,不宜進食過酸,酸味入肝收斂,不利於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一般來說,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製品、香蔥、香菜等。

4.運動調養

冬藏春發,春季要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年老行動不便的,也可在園林亭台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除蟲,消滅傳染源,同時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可以對居室空間進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兩次。對預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時人最好離開房間。

8、春季有哪些養生的食品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尤為重要。要養生,最享受的方法莫過於吃出來!在一年的初始,吃好了能讓整年都有好氣色。春季養生食譜,春天的養生秘方。 春季養生怎麼吃 春季養生吃的法則是「多甘少酸」。通俗的理解,春季養生食譜里要多吃些甜的東西,少吃一些酸的。 根據中醫養生法,春天與肝臟相對應,在春天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肝臟又影響到脾胃。而酸性會使肝臟收斂、不易發泄,所以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在春天,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等,腸胃消化道疾病的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了,對山楂、烏梅等酸性食物一定要敬而遠之;多吃一些滋補脾胃的甘性食物,如山葯粥、大棗小米粥,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另外還應該少吃油膩的食物。 春季養生食譜,三春吃法各不同 春天,這短短的三個月,也可以分為早春、仲春、晚春三個節氣,要根據三月不同的氣候特徵來進行飲食調理。 早春養生怎麼吃 在早春的時候,天氣還不太暖和,擇熱量較高的主食,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比如雞、瘦肉、蛋黃、牛奶、豆漿等。主食可以選擇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輔食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菠菜、胡蘿卜、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在飲食中可用蔥、姜、蒜、韭、芥等溫性的食物調味,能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 此時,要注意少吃一些寒性的食物,比如黃瓜、冬瓜、茄子、綠豆芽等,它們會阻礙春天體內陽氣的生發。 【早春養生食譜】 1)補血潤腸-薑汁菠菜 菠菜、薑末、麻油 菠菜揀洗凈,入沸水鍋(加油和鹽)燙熟撈出,加薑汁(薑末加冷開水、鹽、味精調成)、麻油拌和即成。此菜脆嫩清口,養血上血,通利腸胃,上海酒,適合春季。 2)通便養顏-蜜蒸百合 百合50克,蜂蜜50克。 將百合洗凈,脫瓣,浸清水中半小時後撈出,放入碗內,加入蜂蜜,隔水蒸約1小時即成。 3)滋補脾胃-蔗漿大米粥 甘蔗500,大米60克 甘蔗去皮,切段,榨汁備用。大米煮粥,煮熟後倒入甘蔗汁,再煮沸一次即可食用。 仲春養生怎麼吃 仲春,此時可以適量吃一些大棗、蜂蜜、山葯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加上此時綠色蔬菜和水果都紛紛上市了,菠菜、芹菜、萵筍、胡蘿卜、菜花、柿子椒、油菜、綠豆芽等可任君選用。另外恰逢野菜上市之時,香椿、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等,也可嘗嘗鮮。 【仲春養生食譜】 1)明目降壓-薺菜百頁卷 薺菜、松仁、百頁 薺菜洗凈燒熟切成末,加炸熟的松仁、鹽、味精、麻油拌和,百頁一切二用滾水燙泡後冷開水激涼瀝干,攤放在潔凈的砧板上,一端放薺菜餡,捲成長卷,斜切成收裝碟。 2)潤腸敗火-蓮藕腔骨湯 蓮藕2根(約500克)、腔骨500克、姜6片、清水2000ml、鹽2茶匙(10克) ①將腔骨剁成塊洗凈。蓮藕去皮切塊。姜洗凈切片;②鍋中倒入清水,大火加熱至沸騰後,放入腔骨焯燙3分鍾,撈出用清水沖去表面的浮沫;③將腔骨放入湯煲中,一次性加夠足量清水,蓋上蓋子大火加熱至快沸騰時,打開蓋子用勺撇去浮沫。放入薑片,蓋上蓋子調中小火煲30分鍾;④放入蓮藕塊,蓋上蓋子繼續用中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前調入鹽。 3)滋補脾胃-百合花山葯粥 百合花10克,山葯30克,大米30克,冰糖適量。 將山葯清洗干凈,削去表皮,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凈後與山葯一同入鍋,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洗凈的百合花。當粥煮至兩次開沸後,放入冰糖,冷卻後即可食用。 晚春養生怎麼吃 晚春到臨,離夏天就不遠了,此時由於氣溫逐漸升高,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可以少少地飲用一些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另外,此時的春茶已經上市,且價格稍低,可以開始品茗了。 這時不宜吃的就是羊肉、狗肉、麻辣火鍋,這些加入很多辣椒、花椒、胡椒等調味的菜餚,因為都屬於大辛大熱之品,很容易引起上火,引發瘡癤癰腫等疾病。 另外此時特別要注意的就是飲食健康,很多人的早、午飯都選擇在外解決,存在衛生隱患,可能會引發腹瀉、胃腸炎等急性病。 【晚春養生食譜】 1)潤燥生津-蜜餞雪梨 雪梨500克,蜂蜜250克。 雪梨洗凈去果柄、果核,放在鍋內,加水適量,煎煮至七成熟爛。水將耗干時加適量水和蜂蜜,再以小火煎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放瓶罐中儲存,每天飯後吃一點,春天都不會咳嗽。 2)通便潤腸-韭菜蝦仁 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澱粉、植物油、麻油(油食品) 各適量。 先將蝦仁洗凈水發漲,約20分鍾後撈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干凈,切3厘米長段備用;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澱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3)清火養顏-百合蓮子粥 干百合、蓮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 將蓮子清洗干凈,置於水中泡發。干百合、大米分別淘洗干凈後,與蓮子一同放於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熬煮,待快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即成。 十二個最好的春季養生食譜,健康首選。 山葯紅棗粥:將紅棗用溫水泡軟洗凈,粳米淘洗干凈,山葯去皮洗凈切成小塊;將紅棗、粳米、山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時放適量白糖也可。此粥補虛益氣,有健脾和胃之功能。 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能益肝補脾,養胃滋腎,為春季進補佳糧。此粥適用於肝腎虛損,婦女產後體虛。 紅棗粥:紅棗補氣血,益肝健脾和胃,溫補陽氣。此粥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納呆便溏、氣血不足、血小板減少、貧血、慢性肝炎、營養不良. 鯽魚豆腐:將鯽魚收拾干凈,豆腐切條放在鹽開水中焯一下撈起。炒鍋放油加熱,下魚,兩面煎,片刻鏟出。鍋內留少許油,下豆瓣,炒出紅色,加泡紅椒、蔥、姜蒜炒出香味,加湯,放入魚,下料酒、白糖、醋、精鹽、味精,改用小火燒5~10分鍾,放入豆腐,燒人昧,起鍋。先把魚擺成放射狀,下邊放豆腐。鍋中原汁置火上,用濕澱粉勾芡,待汁發亮時,淋於豆腐和魚上即可。是高血、心臟病、動脈硬化患者的良好食品。 蜜糖紅茶:紅茶葉5克,放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加蓋燜片刻;調適量蜂蜜、紅糖。每日飯前各飲1次,能溫中養胃。此茶適用於春天肝氣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蔥白生薑茶:大蔥1根,砸扁切碎放鍋內,加開水1碗,取旺火燒沸,加紅茶葉1大撮,調入生薑汁1匙,沖濃茶趁熱飲。隨即蓋被就寢,可增熱禦寒,防治早春風寒感冒。

9、夏季吃火鍋能 養生嗎

夏季的特點是氣溫高、復空氣潮濕,人體受到熱空氣的籠罩,肌體出汗多,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鹽造成胃酸分泌下降,唾液減少、食慾不振。吃火鍋可以很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營養學專家介紹說。

據專家介紹,夏天的飲食首先要補足水分、鹽、鉀、鈣、鎂微量元素、電解質、含氮物質以及維生素。在火鍋料中應多配綠色蔬菜、豆腐、雞蛋制、瘦肉、魚肉、雞鴨、豬肝、茄子百、黃瓜、苦瓜、冬瓜、竹筍,還有蒲公英等保健食品,這些菜可刺激食慾、開胃、補脾胃、幫助消化。而且還給人體提供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生物鹼、甙類、苦味質等,可對人度體提神醒腦,消除炎熱疲勞。

食用火鍋後稍稍休息,再飲一杯冷飲,可增加體內抗病毒成分的攝入,可以少患腹瀉、痢疾等疾病。夏季細菌容易繁殖傳播,應在火鍋料中多配蒜和醋,蒜和醋具有殺菌和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以確保身體健康。

中醫專家也說問,天氣的炎熱使得很多人都不願再吃火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答科學食用火鍋有益健康,春夏季吃火鍋亦能起到滋補保健、瘦身養顏等功效。按中醫理論講,夏季吃火鍋不僅能祛汗除濕,促進新陳代謝,亦可防治傷風、鼻塞、頭痛、關節風濕疼痛等。

與春季養生火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