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24節氣雨水養生

24節氣雨水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0 18:05:47

1、雨水節氣,女生怎樣養生

這個抄季節由於冷空氣活動頻繁,陽氣微生,但北方氣溫變化大,人體對風寒邪濕的抵抗力會減弱,因而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影響身心健康,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的患者更明顯。

由於春天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春季傳染病較多發,易出現流行性感冒。為了消除這些襲不利的因素,除了要進行「春捂」外,還要積極運動、保持情緒穩定。

在飲食養生方面,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生發之時,過多食酸會損害脾胃,所以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的食品。且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也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

因此,雨水養生首先要保證能量的充足攝入。能量來源以谷類為主,要多增加花樣品種,如糙米飯、米線、河粉、包子、面條、大餅等,注意經常吃些粗雜糧,除了蕎面、燕麥、玉米面、高粱面外,還可以喝八寶粥和蔬菜粥來增加多種粗糧和豆類的攝入。

2、二十四節氣雨水期間,從養生的角度看,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暖和的春天已經到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暖和,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吃東西上來說,,春季要順應天時,即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留意保護陽氣,多吃點「升發」食品。

根據中醫理論:春屬木,與肝相應。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人肝,酸具收斂之性,故春季飲食調養時,應適當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品,如馬齒莧、西紅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而應適當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品,也就是老庶民俗稱的帶有「升發」功效的食品,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卜、辣椒、生薑、蔥、大蒜、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洋白菜、芹菜、菠菜、薺菜、茴香菜、黃花菜、蕹菜、蕨菜、萵苣、茭白、竹筍、黃瓜、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另外,很多地方為了迎接新的一個春天的到來,還有吃春卷和春餅的民俗。

[春餅的做法]
將麵粉用開水略燙,揉合平均,製成薄餅後烙制而成,然後將春餅捲入不同的熟菜食用。春餅內卷的熟菜可分為葷素兩種,葷菜包括肉絲炒韭菜、肉絲炒菠菜,或將醬肉、醬肘子、熏雞、醬鴨等切成細絲,再加上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黃醬或甜面醬;素菜包括炒芽菜、炒韭黃、炒粉絲或將三種菜一起素炒。

[春餅的特點]
葷素搭配,營養價值高,且光彩金黃,外酥內嫩,蔥油香味濃,滿嘴盡是春天的味道,心裡頓時也一片陽光。

3、雨水節氣如何養生?

節氣之後,降雨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濕邪留戀,難以去除,因此,雨水節百氣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因此,養脾首先要調暢肝臟,度保持肝氣調和順暢。飲食上要保持均衡,五味不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濕。內養脾氣,外清濕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切回勿受涼。少食生冷之物,顧護脾胃陽氣。鯽魚、胡蘿卜、山葯、小米等食物有健脾的功效。葯物調養則要考慮脾答胃功能的特點,用生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

4、24節氣中雨水的習俗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指導?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公歷2月18—20日,是雨水節氣。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節氣後,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降雨逐漸增多,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

5、24節氣雨水人們會幹些什麼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是乾爹)

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

川西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乾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准乾爹對象。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


拉到後拉者連聲叫道:「打個干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干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

6、春夏秋冬共計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該怎樣合理養生保健?

其實,二十四節氣不僅關系著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指導著我們養生!來看看中醫葯專家們總結的二十四節氣養生表吧!

節氣:小雪、大雪

平時大家都習慣熟吃蘿卜生吃梨,小雪之後不妨反過來。因為梨能潤肺清熱、養陰生津,對於剛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

中醫認為生吃白蘿卜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虛寒者不要生吃蘿卜。

節氣:冬至、小寒

冬至是養生的重要時間點,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如果注意養生有利於健康過冬,甚至能為來年春天的健康貯備能量。

俗話說「冬至餃子帶喝湯,不怕身上起凍瘡」。餃子最初是張仲景為治療百姓耳朵凍傷發明的,把驅寒活血的葯攪拌在肉餡里,給凍傷的百姓。

節氣:大寒、立春

大寒前後,年底應酬多、工作忙,缺乏運動,加上暖氣和室外寒冷的輪流考驗,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預防感冒除了加強鍛煉,還可以通過食療增加抵抗力。

節氣:雨水、驚蟄

正月是新年,為趕回家過春節,火車汽車上人多溫度高,易出現上火、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建議在車上少吃辛辣及鹵製品,不妨吃些柚子、黃瓜等降火。

節氣:春分、清明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很好。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

傳統中醫養生認為,人類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與四季相應的二十四節氣與人體的養生保健有著密切的關系,順應四時以養五臟,能使人陰陽平衡,重獲健康。

7、雨水節氣如何養生

雨水季節,氣溫開始升高,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天氣變知化多端。既然這說到個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

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道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版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權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與24節氣雨水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