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御女養生

御女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0 13:27:29

1、中國古代的房中術是怎樣的?

房中術又名「房術」、「房中」、「房內」、「房室養生」、「黃赤之術」、「男女合氣之術」,是中國古代醫家和道教有關於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獲得樂趣、保健、胎教、優生、延年益壽的學問。基於道家的陰陽思想,把性作為一種修身養生的方法。「房中」一詞,最早見於《前漢書·藝文志》,列舉《容成陰道》,《天一陰道》,《黃帝三王養陰方》等房中八家,「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

房中術的這一性質,在歷史上,多被人用作淫穢之術,因此也經常遭到政府的封禁,其本身的內容反而被大多數人不了解。

中國古代房中養生家,大都著眼於交而不泄、交而少泄、精神不散、調協陰陽以養生這一目的。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房中術理論家孫思邈,對此有如下論述:「夫房中術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閉固而已,此房中之術畢矣。」(《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孫思邈還說:「此方之作也,非欲務於淫佚,苟求快意,務存節欲以廣養生也。非苟欲強身力行女色以縱情,意在補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善攝生者,凡覺陽事輒盛,必謹而抑之,不可縱心竭意以自賊也。」

房中術文獻:

由於多方禁毀,中國古代房中術文獻經典多已在本土失傳,葉德輝發現日本古代醫書《醫心方》輯錄了部分中國古代房中術經典,輯錄為《雙梅影暗叢書》在中國出版,才使今日後人得以一窺房中術之玄妙. 古代著名的房中術著作

《合陰陽》
《十問》
《天下至道談》
《養生方》
《雜療方》
《黃帝內經》
《黃帝內景經》
《黃帝外景經》
《論衡·氣壽篇》
《論衡·命義篇》
《容成陰道》(失)
《七發》
《黃庭經》
《素女經》
《素女妙論》
《玉房秘訣》
《玄女經》
《素女方》
《抱朴子·至理》
《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
《洞玄子》
《御女損益篇》
《房中補益》
《玉房指要》
《記濟真經》
《延壽第一紳言》
《婦人良方》
《三元延壽參贊書》
《醫方類聚》
《修真演義》
《房中切度》
《類修要訣》
《養生四要》
《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篇》
《房術奇書》
《房術玄機》
葉德輝輯錄《雙梅影暗叢書》

2、描寫養生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養生的古詩詞有: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葯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惜精養生

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

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

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尊生八箋》明 高濂

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

男貴寡慾養精,女貴平心養血。―――《廣嗣紀要》明萬全

精神養生

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

趁取老來猶健,登臨莫放杯空。——宋·周紫芝《朝中措》

殘年所幸身猶健,閑事惟求耳不聞。——宋·陸游《獨坐閑詠》

老去身猶健,秋來日自長。——宋·陸游《小室》

3、求養生方面的詩詞,多多益善!

1、《攝養詩》——明代龔廷賢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譯文:保精、益氣、養神為健康長壽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壽,減少私慾雜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過飽,勿求厚味,飲酒應以少量為好,切莫貪戀杯中物。

要經常保持樂觀,開口常笑。一個人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不但一般人對你冷漠,連平時很親近的朋友也會逐漸和你拉開距離,對此要從容面對,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遙,樂享百年。

2、《抱朴子·極言》——晉代葛洪

治身養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譯文:修身養性,即使是極其微小的地方,也務必要謹慎,不能因為小的進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養,也不能因為小的損害對大體沒有影響就不加以提防。

3、《證類本草·衍義總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譯文: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內心,不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外表。

4、《退庵隨筆·攝生》——清代梁章鉅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

譯文:形體應當常勞動,飲食要常節制,這樣有益於健康。但勞動不要太過度,節制不要太過虛脫。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

譯文:與其等到生病後才積極診斷治療,不如在沒病的時候就攝取養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4、形容養生的古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葯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惜精養生
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
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
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尊生八箋》明 高濂
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
男貴寡慾養精,女貴平心養血。―――《廣嗣紀要》明萬全

精神養生
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
看一個醫生不如交一個朋友。―――諺語
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恆言》清 曹廷棟
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備急千金要方》 唐孫思邈
大喜盪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人但知過怒過哀足以害性,而不知過喜過樂亦足以傷生。―――《退庵隨筆》清 梁章鉅
心樂為良葯,神傷致骨枯。―――諺語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諺語
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鬱郁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明胡文煥
聖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唐 張湛
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蘇沈良方》宋蘇軾、沈括
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抱朴子》 晉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為得安樂本。―――《尊生八箋》明 高濂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醫先》明 王文祿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養心要語》明 胡文煥
說說笑笑,通通七竅。―――諺語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諺語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諺語
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呻吟語》明呂坤
養心莫善於寡慾。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養生四要》明 萬全
善攝生者,先除慾念。―――《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喜怒衰樂之發……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
遇事不惱,長生不老。―――諺語
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古今圖書集成》清陳夢雷
暴喜傷心,暴努傷肝,暴恐傷腎,過衰傷肺,過思傷脾。―――《養生四要》明 萬全
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幽夢續影》清朱錫綬
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醫述》清程杏軒
善養生者,先除慾念。―――《男女紳言》明陳繼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衛生寶鑒》元羅天益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心胸里頭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諺語
千保健,萬保健,樂觀方才是關鍵。―――諺語
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諺語
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諺語
遇怒不要惱,遇難莫急躁。―――諺語
常樂常笑,益壽之道。―――諺語
房寬地寬,不如心寬。―――諺語
知足者常樂,善笑者長壽。―――諺語
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諺語
笑口常開,百病不來。―――諺語
治病必先治神,葯療必先心療。―――諺語
忠誠是長壽之本,善良是快樂之源。―――諺語
生活上適度,精神上大度。―――諺語
養生必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諺語
生理衛生強身,心理衛生強心。―――諺語
要享福,常知足。―――諺語

5、誰有道家御女術的頓法

道家的御女術,規范一點說就是陰陽功法,此術在彭祖的典籍里有這方面的記載,也就是說個大概,很少道士掌握這個功法,但是對個人的道德人格意識要求的很嚴格,如果不了解這個功法,很容易被誤解。此術是生陰固元的方法,主要的冥想意識只是一個神字,利用精神暗示,達到陰陽互補的效果,不是傳謬的性愛花招,其真正的目的在於運用精神引導的方法,達到所要達到的效果。理解其中含義的人不是很多,這套功法實際涵括兩個功法,(1)固元術(2)生元術,在養生延命術中關於這兩套功法有詳細的解釋。

6、節欲是什麼意思/

節欲
continence
通過控制性慾、節制性生活以求達到保存腎精、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養生方法。欲的涵義較廣,指人的各種欲求,其中也包括對性的要求。中醫學著作中又將性慾及性生活稱為房事或房室。《內經》在論述人過早衰老的原因時說:「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指出房事不節及情緒過度激動,精神過度緊張,都能使人早衰,是最早指出過欲傷人的中醫著作。唐代以後,對腎精是人之大寶及腎藏五臟六腑之精的觀點,有了充分認識,以節制性慾作為節欲的主要內容。後世醫家多尊之,因而現存的中醫學書籍中所說的節欲,基本上都是談節制性慾,而將控制精神活動之欲歸入精神調養的范疇。有關節欲的記載,雜見於綜合性的中醫學著作,多見於養生類著作中,如元代《三元延壽參贊書》、《泰定養生主論》,以及《馬王堆醫書考注》等。節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欲不可絕 男女居室,人之大倫,獨陽不長,孤陰不生,男女交合,孕生子女,是人類繁衍子孫、延續種族的手段。男子精盛則思娶,女子成年則思嫁,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對房事的生理需求,勉強斷絕無益於人。近代尤其認為,孤男寡女有損身心,故而那種認為斷欲可以延年益壽的看法並不確切。現有資料證明,中年以後喪偶者,常出現早衰、速亡的現象,這與精神及生理上的雙重失衡密切相關。
欲不可早 中國古代有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提法,雖然《內經》指出男子十六歲左右,女子十四歲左右即已達到了腎氣盛,天癸至,能夠行房及孕育子女。然而,性初成熟並不等於就應該具有性生活。男子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子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若精未通而強行御女以通其精,可能會有「難狀之疾」,而女子天癸初至,即有房事,血脈陰氣破傷,將影響到發育甚至導致過早衰老。
欲不可縱 腎精源於先天,可賴於後天水谷之精的滋養補充,但其輸出消耗不可能是無限的,如果超過了補充再生的速度,勢必導致腎精的虧損,甚至逐漸衰亡,造成早衰、早老、易病、早夭等後果。因此,必須適當節制房事,使其不傷損本元。以往認為房事應有度,20歲以上者4~10日一次,30歲以上者8~15日一次,40歲以上者16~20日一次,50歲以上者20~30日一次,60歲以上者斷欲。這比現今一般人的房事次數為少。如現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一般每周約2~3次左右。從養生角度來說,房事次數可以這樣掌握:即基本滿足對性生活的要求而不是總處在渴望之中,行房時愉快而不覺勉強,精力充沛而不是疲於應付,次日精神飽滿、勝任工作、心情愉快。青年新婚,房事稍勤,屬正常現象,但也要適當加以控制,不令疲勞過度。6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看有否性要求、性能力,體力精力是否允許,只要有要求、有能力,不必強行斷絕性生活,只是注意適度掌握,房事次數宜少,行房時間不宜太長。
欲不可強 房事本為夫妻之間的一個重要生活內容,房事適度、行房和美,不但有利於維系夫妻感情,而且有益於雙方身心健康。但應注意行房為雙方的事,不能一憑己意,應該尊重對方、愛護對方,使房事成為夫妻間的一種快樂和享受,不應在對方身體不適、心情不快而不願意的情況下強行為之,而應互相體貼、交流。其次,欲不可強也指不應不計體力、狀態,拚命為之,甚至用葯物刺激性功能,這樣則易導致腎氣衰頹、陽痿不舉,或陰虛陽亢、腎水枯竭的結果。
欲不可濫 泛而無節謂之濫。濫欲有害無利,封建帝王後妃無數,淫慾無節,傷精損壽,大多短命。現代社會賣淫嫖娼屢禁不絕,性病之傳播皆由於此,害己害人,殃及子孫。尤其同性戀現象的增加,更促進了超級癌症--艾滋病的廣泛傳播,為害益烈,故濫欲亟應設法掃除。
欲有所忌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病後初復,不宜行房。因大病之後,體力虧損、精氣不足,勉強為之,則可能出現疾病反復或發生意外。②大醉大飽,不宜行房。酒後亂性,過欲之後,難於自持,常致房事過度,傷腎耗精;大飽之後,中氣被阻,氣機不暢,加之行房勞累及壓迫,可能壅塞氣機而發生意外。③遠行勞累,不宜行房。因房事本需消耗相當體力,今正值體力衰弱、精力疲怠之時,勉強為之,效果不好,且傷身體。④女子經期,不宜行房。月經期內貿然行房,傷損女子沖任,常致疾病,於男子亦不利。⑤婦人孕、產期,應加註意。孕期之初,胎氣未定,行房易動胎氣,造成流產;孕期後尾容易擠壓胎兒,亦應避免。孕期中間,年輕夫婦難於斷絕,可以小心為之,但當盡量減少或避免,宜從行房時間、行房次數及房事的劇烈程度上加以節制,並注意行房體位。產後惡露未凈,絕對不可同房,以免造成胞宮、沖任傷損,出現流血不止等症。一般在一月以後方可,恢復不好者甚至需要兩三個月。

7、房事養生 一天何時行房最養生

1)元• 李鵬飛《三元延壽參贊書》雲:「欲不可絕,欲不可早,欲不可縱,欲不可強。」堪稱中醫房事養生之准則。
① 欲不可絕 道出了房事之必要性。適度房事,是調和陰陽的重要手段;若強忍不泄,反致陰陽失衡而致病。所謂「孤陽絕陰,獨陰無陽,欲心熾而不遂,則陰陽交爭,乍寒乍熱,久而成勞。② 欲不可早 指出了早婚之弊端。「男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③ 欲不可縱 旨在反對放縱情慾。「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世之人若不能秉靈燭以照幽情,持慧劍以割愛欲,則流浪生死之海,害生於恩也。」④ 欲不可強 專指不可強力入房。「強力入房則精耗,精耗則腎傷,腎傷則精氣內枯,腰痛不能俯仰。」超越體質條件而勉強行房,為自不量力。「才不遺,強思之;力不勝,強舉之;傷也,甚矣。強之一字,真伐生伐壽之本。」如:「縱」、「強」所致的「房勞傷」即是典型常見,因其「縱」、「強」無度,沉溺色情,房勞過度而引起一系列全身性、多系統器質性疾病及嚴重神經官能症。神氣兩衰,精血消耗不貸,形成中虧,體質衰弱,諸邪乘虛而入,雜疾蜂湧而至。眾多帝王卒於淋漓衰竭中,正是「交接之道」失宜的最好說明。

與御女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