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免搗葯
祭月所祭諸神與神物中,人們最早祭拜的是玉免。《楚辭·天問》中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宋朱熹於《楚辭集解》中釋說;「此問月有何利而顧望之兔常居其腹乎?」這說明早在《楚辭》時代便有了關於月中玉兔的傳說。後來,在傳說中又有了玉免搗葯之說,《樂府詩集》中《相和歌辭·董逃行》說;「採取神葯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葯蝦蟆丸。」晉傅玄《擬天問》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葯。」其《歌詞》又說:「兔搗葯月間安足道!神烏戲雲間安足道!」這里所說的采於若木端而搗制的神葯蝦蟆丸不是普通的神葯,而是長生不老之葯,《董逃行》說:「奉上陛下一玉拌,服此葯可得神仙。」
http://www.civilness.com/info/news_detail.asp?bigclass_id=20020927210541312&smallclass_id=20020928154448000&news_id=20030910115656578
2、常喝酒的人,怎樣養身體啊?(求解酒,養生的方法)
可以在喝酒前喝點牛奶,此外還可以喝一杯蜂蜜,或喝一兩顆生雞蛋的蛋清。這樣就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一層保護膜,有效避免酒精對胃壁的直接刺激,並減少吸收。
........................................................................
男人保養身體,從飲食到運動。
一、早餐好,晚餐巧
一日活動的能量,要早餐提供。營養師建議早餐可以吃豐富的蛋白質,比如說水果、麵包及牛奶等。早餐時只喝精力湯或是蔬果汁,可補充身體元氣,卻無法持久,身體能量很快就用盡。應該搭配補充蛋白質,像豆類或是全麥麵包等主食,才可以提供身體足夠能量。晚餐可以增加蔬菜水果的份量,烹調方式盡量不要油炸、油煎,改用包錫箔紙的烤類或蒸、鹵、煮均可。白切肉、白斬雞,沾醬是醬油加上天然甘味的切碎洋蔥,滴點檸檬或香橙汁,既提味又可自行調整鹽的份量。專家建議一天最好可以攝取至少兩份水果及半斤蔬菜。或者一星期內訂一天為「清淡健康」日,那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飲食。因為油脂類食物消耗較多能量,容易增加身體負擔。
二、閉上眼睛,練練肌肉鬆弛法
繁忙的工作令人緊綳,利用簡單肌肉鬆弛法,使人可專心注意到自己身體肌肉的變化,藉以達到全身鬆弛狀態。方法如下:找個地方坐下,將心思集中在放鬆上。快速地拉緊身體某一塊肌肉持續5秒鍾,然後再慢慢放鬆。反覆進行肌肉「緊—放鬆」動作,從頭、眼睛到腳趾,全身肌肉都可以進行。
三、好睡自然醒
專家建議,成人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時。如果你早上需要鬧鍾叫醒你,那麼你的睡眠顯然並不足夠。
睡前及起床前做簡單的吐吶呼吸,不但容易入睡,早晨醒來時也會很舒服。
方法:放點自然音樂,在睡前靜坐調息30分鍾,喝一點溫開水,慢慢深呼吸,將工作及繁雜事務忘掉。早上不急著起床,先在床上躺個兩分鍾,慢慢做10分鍾的吐吶,再起來梳洗,一整天都會有精神。
四、多喝水
每天至少飲用2000c.c.的水分,補充身體所需。常覺口乾的人,可以用炒過的覺明子、白菊花和枸杞以1:1方式泡水當茶喝,可明目提神,或是麥芽、紅棗、甘草泡水當茶亦可。養生茶最好當日泡,當日喝完,以免中葯材因氧化而無法達到效果。營養師推薦含果皮香的檸檬香茅茶,可以恢復疲勞,維持活力。洋甘菊茶也有安撫神經的功效。
五、淋浴、按摩,舒筋活血
淋浴比泡浴更能消除疲勞。因為水柱沖擊,有推打效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一般葯草浴,是利用活血化淤的葯材,泡澡後經由皮膚被吸收,以達到效果。但泡浴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鍾。
按摩對於去除疲勞,消除肌肉緊張,效果不錯。上班族男性上班疲憊時,可使用薄荷、風油精等香精油,慢慢按摩頸部,有激勵的功效。研究發現,一些單調、重復性的,沒有情緒的聲音也可以使心情平靜。下回煩悶時,不妨試試看一些氣象報告、股市行情等,恢復心情。
六、上班族養生功四式
緩慢調息呼吸的養生功法,上班、回家,隨時可做,適合所有年齡的上班族。
曲中求直(坐式功)
·坐定,不*背,雙手至於腿上自然放鬆,把呼吸調勻;
·以鼻緩緩吸氣,握拳,拳心朝上置於身體兩側;
·曲肘、挺胸、腰打直、頭往後仰;
·再以鼻吐氣,頸手腰放下,兩手慢慢張開;
·手心朝下,頭回正,恢復原來姿勢,全身放鬆。
提醒:每回練7次,一日可練3~4回。練習時保持穩定、中正、輕松,動作和緩,中途可換氣,不可憋氣。
和合首府(坐式功)
·坐直,手臂環起枕置腦後,保持呼吸自然;
·以鼻吸氣,頭與手臂騰起,挺胸直腰;
·吐氣,頭低伏首,身形緩緩向下彎曲,放鬆使背脊骨氣上下通暢。
提醒:一般可來回做6次,可視個人身體狀況調整次數。運作中宜緩慢、細心,不要急。
平甩(甩手功)
·全身放鬆、呼吸自然;雙腳平行與肩同寬;
·手臂抬起至肩齊,然後自然放下;
·連續做到第四下時,臂與膝同時屈動。
提醒:練習任何功法感到疲累,可將平甩動作適時插入,直到不覺疲累,再回覆原先動作。此動作可以排出體內毒性。
拍胯
·膝蓋自然上下晃動,如同平甩;
·用腰帶動轉身,肩膀放輕松,手臂像波浪鼓一般左右擺動,拍打褲袋口(即胯)。
提醒:此式多練有助腹部器官,完成後可飲些溫開水。勿用力拍打,以免拍傷身體。
七、簡易上班族男性運動
上班運動以強化肌肉,提神醒腦為主,須搭配伸展運動,可以減少運動後肌肉因乳酸堆積產生酸痛。下班後運動則以放鬆、伸展運動為主。每一種運動左右各做8~12次(1組),休息30秒,重復做3~5組。視個人體力做調整。
上班族桌邊運動
A. 屈膝上提
功能:訓練大腿前側、下腹部肌肉。
坐在椅上(滑輪固定),頸部放鬆,背打直,肩*椅背上。
雙手握椅邊撐住。
提氣、挺胸、縮小腹,背打直。
先吸氣,吐氣時屈膝把腳往上抬(腳上提程度視個人體能而定)。
提醒:注意背部挺直,大腿盡量與身體呈90度;或以單腳曲膝上提,較省力。
B. 曲膝上提之伸展運動—大腿前側伸展
站在椅子背後(亦可改成牆壁、桌子前面)。
單腳提起,以同側手抓住腳踝,另一手扶住椅背。
持續20秒,感覺大腿前側肌肉緊綳。
支撐腳的膝蓋要稍微放鬆彎曲,可避免韌帶受傷。
提醒:身體打直不要前傾。
C. 跪姿伏地挺身
功能:鍛練胸大肌及後手臂。
屈膝跪姿,身體稍微前傾。
背打直,雙手朝前扶住椅邊。
吸氣,重心往下壓。
吐氣,肘關節放鬆,將身體推上來。
提醒:下去時的角度因人而異;椅子可改成桌子或推牆。
D. 跪姿伏地挺身之伸展運動—擴胸伸展
雙手反抓住椅背,背部打直。
持續20秒。
下班後放鬆運動
E. 下背伸展運動
功能:使下背部肌肉放鬆。
坐在椅上。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頸部放鬆,身體彎下,手臂自然垂放兩側。
停留約10~20秒,慢慢起來。
F. 側頸伸展運動
功能:放鬆頸部,減少頸部酸痛。
坐在椅上,背打直。
挺胸收腹。
先用右手將頭慢慢往右傾。
放鬆,換左手重復。
提醒:肩膀與地板呈水平,勿歪斜。腰桿打直,才會拉到肌肉。
3、玉象養生會所怎麼樣
環境還可以,服務態度不錯,這個價位也還說得過去,技師技術有待加強!
4、吃什麼養生
一、喜歡喝粥
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鍾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穀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穀雜糧,穀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與水稻、小麥並稱為世界三大農作物,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學家研究中發現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長壽老人的體質看,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與他們把吃玉米當成主食密切相關。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南,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鬆跡象。
牛奶營養豐富又比較全面。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說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經發酵後製成乾酪,吃乾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五、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學安排飲食,吃出了健康。
營養學家測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膽鹼可改善記憶力。蛋黃含的無機鹽、鈣、磷、鐵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脂肪屬飽和脂肪酸。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危害心腦血管,並增加肝、腎負擔。所以,每天吃1、2個就可以了。長壽老人們從不多吃。
六、偏愛紅薯
吃紅薯是長壽老人的一大喜好。
老人說:一「紅薯是個寶,頓頓離不了。」醫學家研究,紅薯有五大功效:1.和血補中,營養豐富;2.寬腸通氣,促進排便;3.益氣生津,增強免疫;4.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5.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醫學家說,紅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止肝臟和腎臟結締組織萎縮,使人體免疫力增強。還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誘發癌症。又因紅薯中含鈣、鎂較多,所以能防止骨質疏鬆症。由此可見,紅薯不愧為長壽老人的飲食一寶。
七、豆腐是老人喜歡的美食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隨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饌。冬月凍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八、崇愛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愛。味道鮮美,葷素皆宜,是冬令佳蔬,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有一幅特意的大白菜圖,獨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並贊「百菜不如白菜」。
老人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閑。」可見,常吃白菜有利於卻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胡蘿卜素,還含有分解致癌物質亞硝胺糖酶。從葯用功效說,大白菜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九、冬天不離蘿卜
長壽老人冬天飲食不離蘿卜。他們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寫過一幅對聯:「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蘿卜就茶」是鄭老先生的養生之道。
蘿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含脂肪。所含的芥子油和澱粉酶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蘿卜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祖國醫學認為,它能化積滯、消食積,療痰咳失音,治吐血、衄血、消渴、止痢、祛頭痛,利小便等;生吃可以止渴、清內熱、化痰止喘和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並有補益功效。
「蘿卜就茶」。吃點蘿卜,喝點茶水,能消除燥熱,祛體內郁積毒熱之氣,對恢復精氣神有很好作用。蘿卜和肉一起燉煮,味道也很好。但不能與人參、橘子同吃~
十、胡蘿卜是老人心愛物
胡蘿卜高含維生素A,有極為豐富的胡蘿卜素。研究表明,胡蘿卜能提供抵抗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
胡蘿卜素在高溫下也很少破壞,容易被人體吸收,然後轉變成維生素A,所以能治療因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眼乾燥症。胡蘿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有經驗的老人常把胡蘿卜切成片或絲同油炒,這樣,胡蘿卜素的保存率可達79%以上,切片油炸,胡蘿卜素保存率為81%,切片和肉一起燉,胡蘿卜素的保存率高達95%。
胡蘿卜還有促進大腦物質交換,增強記憶力的作用。讀書學習前吃一盤炒胡蘿卜絲,有利於鞏固記憶。
5、天津市靜海區大邱庄鎮玉象招臨時技師嗎
招,而且春節這段時間正是缺少人手的時候,也是生意比較好的時段,如果你有能力的話,完全可以去應聘。
6、有什麼好的養生節目 ?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准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譜: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鍾後,潷出葯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葯液合並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扎口;大棗洗凈待用。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姜、蔥洗凈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葯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 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魚:
[配料] 黃魚1條,香菜、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黃魚洗凈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姜洗凈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干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姜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7、每天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