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以養身,靜以養心的名言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魯迅名言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名言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名言
寫小說,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魯迅名言
勇者舉刀向強者--魯迅名言
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魯迅名言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魯迅名言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魯迅名言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魯迅名言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魯迅名言警句精粹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魯迅名言魯迅名言警句精粹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名言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魯迅名言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 魯 迅
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於進行,則越到後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 魯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 魯迅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 魯迅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麽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魯迅
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 魯迅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自己。
改革,第一著自然是掃盪廢物,以造成一個使新生命得到誕生的機運。
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偉大的心胸,應該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讀書無嗜好,就不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
評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自此創造出來。
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做人處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別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即使是天才,生下來的第一聲啼哭也絕不會是一首好詩。
"不恥最後"。即使慢,駛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目標。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窮人決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撿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艱辛。
輕敵,最容易失敗。
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並視之為大世界。
感情正烈的時候,容易封殺美。
月缺花殘,潸然淚下。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先覺的人,歷來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迫壓排擠傾陷放逐殺戮。中國人格外凶。
《集外集拾遺補編.寸鐵》
孤獨的精神的戰士,雖然為民眾戰斗,卻往往反為這「所為」而滅亡。到這樣,他們這才安心了。
《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雖有善於暴露社會黑暗面的文學家,恐怕也難有做到這么簡明深切的了。「叫人叫不著,自己頂石墳」則竟包括了許多革命者的傳記和一部中國革命的歷史。
《三閑集.太平歌訣》
我想,戀愛成功的時候,一個愛人死掉了,只能給生存的那一個以悲哀。然而革命成功的時候,革命家死掉了,卻能每年給生存的大家以熱鬧,甚而至於歡欣鼓舞。惟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
我先前的攻擊社會,其實也是無聊的。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為他們大多數不識字,不知道,並且我的話也無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則,幾條雜感,就可以送命的。民眾的懲罰之心,並不下於學者和軍閥。近來我悟到凡帶一點改革性的主張,倘於社會無涉,才可以作為「廢話」而存留,萬一見效,提倡者即大概不免吃苦或殺身之禍。古今中外,其揆〔揆(kui)〕准則,道理。一也。
《而已集.答有恆先生》
這是明亡後的事情。
凡活著的,有些出於心服,多數是被壓服的。但活得最舒服橫恣的是漢奸;而活得最清高,被人尊敬的,是痛罵漢奸的逸民。後來自己壽終林下,兒子已不妨應試去了,而且各有一個好父親。至於默默抗戰的烈士,卻很少能有一個遺孤。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
2、關於養生語錄
健康名言
1、健康是自然所能給我們准備的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蒙田
2、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亞美路
3、人的生活就是運動.——托爾斯泰
4、幸福的首要條件在於健康.—— 柯蒂斯
5、健康本身是歡樂與滿足的源泉.——彼得
6、健康的價值,貴重無比.它是人類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時間、血汗、勞力、財富甚至付出生命的東西.——蒙田
7、保持健康的秘密是適當地節制食物、欽料、睡眠和愛情.——雨果
8、歡樂就是健康,反之憂郁就是病魔.——哈利伯頓
9、吃飯莫飽,走路莫跑,說話要少,睡覺要早,遇事莫惱,經常洗澡.——謝覺哉
10、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與自己生命開玩笑.——陶行知
11、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巴爾扎克
12、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志. ————愛默生
13、最窮苦的人也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為了健康甘心情願放棄所有的金錢. ——枸爾頓
14、人世間最好的醫生是:節制欽食、心平氣和以及心情愉快.——斯威夫特
15、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能不生銹.——朱德
16、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華
17、從煅煉成健康的身體中本來鍛煉出健康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工作所必遵循的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准則.——朱光潛
18、健康的人未察覺自己的健康,只有病人才懂得健康.卡萊爾
3、關於動以養身,靜以養心的名言警句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 詹天佑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 魯迅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游 錦綉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朱德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來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 鄧小平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 --- 吳玉章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 --- 海涅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 陳輝
4、動以養身 靜以養心的有關格言心育節啊!!快快快快!!!
古人雲:養身以動,身不過勞。古人說得對,在現在許多難治的病中,許多人都是靠運動治好的。生命在於運動,達•芬奇在以前就知道運動的重要,而我們現代人,都懶得不象樣子。
心肝寶貝賤骨頭。動,乃生命之源,如果不會動的人,就像個死人,所以,我們平時要多多運動,才能「變」出個完美的身體。就比如我一個朋友的奶奶,她由於多年摔跤,所以要蹲下來多很難,2年過去了,他還是這樣,而有一次,他聽到要人說運動可治百病。他聽了,每天的廣場上跑2圈, 1年後,他居然蹲下來了!
心,是我們人類和運動一樣重要的東西,他主要負責我們人類的喜.怒.哀.樂.同情.善良.自信.勇敢等心情。而裡面居然還有有益人類的心情,那就是靜。 養心以靜,心不輕動。
心靈純真,就會遠離煩惱、遠離浮躁、遠離痛苦、遠離顛倒夢想,就意味著朴實無華,意味著寧靜安詳,心無掛礙,就是靜。靜能明志,靜能生慧,靜能致遠,靜能養氣,靜能通神,靜能悟道,靜能安心。 人而無性,不可以為人;人而無情,不可以為人。性情中人才是真人!性情中人才是仁人!性情中人才是美人!性情臻於極致者,神人也! 寧靜是福,細細品味,很有道理的。人身有限,人心無限,所謂「心無限量、心無內外」是也。以無限故,生自由之心性;以自由故,生獨立之心性。自由獨立,實乃心靈的根性。根性泯滅,則心靈死矣。 心無掛礙,就是靜。靜能明志,靜能生慧,靜能致遠,靜能養氣,靜能通神,靜能悟道,靜能安心。 當下之心即為念。心心念念,念念心心。一念喜,則有麗日彩虹之祥瑞;一念怒,則有驚雷驟雨之暴戾;一念慈,則有和風甘霖之溫潤;一念毒,則有凄風苦雨之肅殺。一念惡,當下墜地獄;一念善,當下進天堂。
因此,動和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就像光和暗一樣重要。
5、曾國藩的養心名言有哪些?
人生莫懼少年貧
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居官四敗曰: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
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唯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窮可彌縫一二。人為財死,不貪少禍。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居官四敗曰: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
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唯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窮可彌縫一二。人為財死,不貪少禍。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人生莫懼少年貧。
千古聖賢豪傑,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
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
6、動以養身, 靜以養心的名言警句或名人事跡
齊白石衰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10載,'破壁』騰飛,終成中國畫之巨擘。國畫大師劉海粟再三告誡學生,'要甘於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不會寂寞。從巴金聲明'閉門謝客』到費孝通告示'關門盤點』,許多名家學者都努力為自己營造一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天地。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寧靜,才會有非凡的創造。 心靈純真,就會遠離煩惱、遠離浮躁、遠離痛苦、遠離顛倒夢想,就意味著朴實無華,意味著寧靜安詳,還意味著人生只為一大事而來、為一大事而去。心無掛礙,就是靜。靜能明志,靜能生慧,靜能致遠,靜能養氣,靜能通神,靜能悟道,靜能安心。 人而無性,不可以為人;人而無情,不可以為人。性情中人才是真人!性情中人才是仁人!性情中人才是美人!性情臻於極致者,神人也! 寧靜是福,細細品味,很有道理的。
寧靜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於無聲處聽驚雷』和'此時無聲勝有聲』,可見寧靜的氣勢和力量。莊子說:'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安之若素,沉默從容,往往要比氣急敗壞,聲嘶力竭更顯涵養和理智。
現代生活,雖難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靜景,但只要像陶淵明所說的'心遠地自偏』,保持內心的平和安靜,面對紛繁喧鬧的世界同樣可以進入寧靜的境界。'無慾望則靜止,靜止則明朗』,寧靜人生,不但需要清靜的環境,更需要清靜的心態。
校園里乾乾凈凈、安安靜靜,這才是最好的讀書環境。靜能生慧,胸無塵染,才能培育出高尚傑出的人才。
人身有限,人心無限,所謂「心無限量、心無內外」是也。以無限故,生自由之心性;以自由故,生獨立之心性。自由獨立,實乃心靈的根性。根性泯滅,則心靈死矣。 心無掛礙,就是靜。靜能明志,靜能生慧,靜能致遠,靜能養氣,靜能通神,靜能悟道,靜能安心。 當下之心即為念。心心念念,念念心心。一念喜,則有麗日彩虹之祥瑞;一念怒,則有驚雷驟雨之暴戾;一念慈,則有和風甘霖之溫潤;一念毒,則有凄風苦雨之肅殺。一念惡,當下墜地獄;一念善,當下進天堂。
附話:你也是東廈的?你是幾年的啊?我是5年的,這是"靜"的
7、關手修身養心的名言警句
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 戚繼光
身心交養,養心為主,養身為輔。清朝軍事家、政治家 曾國藩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清代官員 錢琦
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關於養心的名言清代文人 唐彪
書要多讀,食要少吃;書多可養心,食少可健身。字嚴
愉快有益於人的身體,但只有悲傷才能培養心靈力量。波蘭作家 普魯斯
鬧時練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璧》
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觀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養心名言唐代醫師與道士 孫思邈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養,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璧》
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譯文】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多,即便本性還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盡心下》
8、關於養心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漢書·陳蕃傳》
東漢名臣陳蕃少時獨居一室而院內齷齪,薛勤批評他:「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13: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9、古今中外有關"養心''的名言警句
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不苟》
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 戚繼光
身心交養,養心為主,養身為輔。
清朝軍事家、政治家 曾國藩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清代官員 錢琦
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關於養心的名言
清代文人 唐彪
書要多讀,食要少吃;書多可養心,食少可健身。
字嚴
愉快有益於人的身體,但只有悲傷才能培養心靈力量。
波蘭作家 普魯斯
鬧時練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璧》
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觀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養心名言
唐代醫師與道士 孫思邈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養,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璧》
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譯文】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多,即便本性還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盡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