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中醫養生秘笈

老中醫養生秘笈

發布時間:2020-07-10 06:05:07

1、央視曾有節目,介紹一個老中醫的養生保健茶的方子(黃芪,枸杞,西洋參,還一味不記得了),請問誰道?

黃芪、黃精、枸杞、西洋參

2、網上流傳一個老中醫治療陽痿早泄

不要盲目服用,出現早泄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出現早泄,一般多見於龜頭敏感,包皮過長,前列腺炎等疾病引起,可以到醫院男性科做一下身體檢查看是哪種疾病導致,然後再進行治療,不要盲目治療。如果是龜頭敏感導致可以使用鹽酸達克羅寧軟膏治療,也可以採取陰莖背神經阻斷術治療。

3、微信建康養生老中醫zys653這是真的嗎

假的可能性大,最好還是關注微博上那些實名認證過的名醫

4、中醫養生一般都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方法有多種,可以嘗試艾灸養生。
原因: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運行,營養物質之輸布。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艾灸藉助其溫熱肌膚的功效,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
3、行氣活血。氣是人的生命之源,血為人的基本物資,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疏理氣機,並且能升提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4.散寒驅邪。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認為,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澀的疾病,均可用溫灸來治療。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功效,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純陽植物加上火的熱力滲入陽氣驅出陰邪,艾灸療法對濕寒之證特別有效。
5.防病保健 。艾灸還具有防病保健、強身益壽的功效,體質不好,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的人群特別適合做艾灸,這樣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同時灸法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於多種疾病的康復,對現代的亞健康有很好的調節功效。
知識拓展:中醫養生一般還包括食材養生,運動養生、睡眠養生等等。

5、揉腹也是老中醫最愛的養生秘笈,揉腹有哪些好處呢該如何正確揉?

這個揉肚子我可是深有體會的,以前腸胃不好,看了一個養生的節目,老中醫建議每天晚上睡覺前,早上起床前揉肚子。那時候我的飯量也很少,冷的食物都不敢吃。看完這個後,我想反正也不用吃葯,不就是揉幾下肚子嗎,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當時不太相信。

一、按揉腹部利於減肥

按揉腹部可以刺激末梢神經,通過不同力度、輕重緩急的按摩,可以促進腹壁毛細血管血液循環,加速脂肪的消耗。

二、促進腸蠕動,消除便秘

按摩腹部能增加腹肌、腸平滑肌血流量,加大胃腸內壁肌肉張力,刺激直腸神經,增強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從而起到促進糞便的排出。

預防和消除便秘,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手法:

排空小便,洗凈雙手,取站位或仰卧位;

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

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按揉50次。

按揉時力度要適中,呼吸自然,此法可以緩解便秘。

二、三線摩腹法

三線是指左胸至肚臍,心口至肚臍,右胸到肚臍。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在養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針灸、食療、拔火罐、泡腳等的養生方式在不斷優化。事實上,早在很久以前,人類就有了養生的思想,我國古人創立了很多的養生方法,一直都是延續,其中有一個叫「揉腹治百病」的說法,可見揉腹的好處。於是,有人稱每天揉腹三次,勝吃人參一支,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揉腹對人體健康益處的思想。

小腹是陰中之陰,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關鍵。手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溫養的效果,經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發熱,不但可以有效地驅寒暖腹,還能養元補氣、滋陰培陽。一般是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時針方向揉,後按順時針方向揉,揉的次數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數也可以。力度要適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軟組織帶動起來更好,小腹常溫,元氣充實,這樣對於身體健康極為有利,的確是比吃人參的效果還要好。

其實,養陽很簡單,睡覺前做一個動作就可以。這個動作是按摩腹部。具體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來有利於促進消化,排除脾胃濕毒;二來有助於腹部的保暖,改善睡眠質量。

6、請問如何健康長壽 老中醫王嘉麟講述養生奇方

國家級的老中醫王嘉麟老人在88歲的時候還在出診工作,他是如何健康長壽的呢?一起去跟小編探究一下老中醫的養生之道吧! 怎麼才能長壽 耄耋之年,一頭鶴發,耳聰目明,面色紅潤;單腿站立,雙臂上舉,身不晃腿不抖,一站就是三五分鍾;每周兩三次從北海公園後門進前門出,觀景散步兩個多小時。他就是國家級名老中醫——88歲的王嘉麟老人。 如今,王老退而不休,仍然堅持每周在北京中醫醫院出門診,並親自為患者做手術,且眼不花、耳不聾、手不抖,這都要歸於他多年來堅持的調養之功,以致「今日受用,明日得益」。 88歲高齡仍在出診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王老又來到他熟悉的診室。作為北京中醫醫院的肛腸病專家,他在這里已經工作了近60年。雖然王老早已退休,但仍然堅持每周來醫院出診兩天,每次他來的時候,診室門口都早已排滿慕名而來的患者。王老出身於中醫世家,17歲便隨父學醫,之後又師從名醫學藝,醫技日漸成熟。1956年北京中醫醫院建院時,他第一撥進院參加工作,成為醫院肛腸科的創始人之一。現在他還是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葯管理局評選認定的國家級百名老中醫之一。而與他前後腳參加工作的同齡人,有不少已相繼去世,可王老除了堅持出診、帶徒、查房、手術外,還擔負著肛腸學科帶頭人的重任,為祖國醫學事業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 堅持幾十年的養生之道 王老在十多年前患了冠心病,三天兩頭住院,74歲時還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但他僅用了兩個月就恢復如常,坐診桌旁,著實令人贊嘆。問起王老的調養秘訣,老人家笑著講出了自己的養生之道。 心境恬淡虛無。王老推崇「恬淡虛無」,認為養神要保持情緒穩定,不奢望榮華,不貪圖享樂,對人以寬容為懷,多做善事,使身心接受良性刺激,有利於健康。王老說自己一輩子都沒有和人生過氣,並將自己的養生之道總結為四個字:惠、氣、和、暢,即做到「對同事幫、對朋友好、對家人疼、對病人愛」。 在徒弟眼中,王老在對待榮譽、地位、家庭和各方面的人際關繫上都尊崇著「恬淡虛無」觀,不因外物而勞心,不因私念而勞神。早年間,同事之間為評先進、漲工資、晉職稱產生爭議,王老總是站出來「和稀泥」,勸大家退一步,凡事「和為貴」,是醫院里有名的「和事佬」。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他不恃能、不恃老、不恃強;遇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亂;面對變化,不慍不怒、不驚不懼。 王老在生活中氣定神寧,總是樂呵呵的,舉手投足間,透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悲憫仁愛。每當在街上碰見熟人,無論是老領導還是老病號,他都會停下腳步頷首抱拳,對於熟人的問好,總是笑著回一句「托您的福!」 王老說,人生不可能處處順心、萬事如意,千萬別和自己較勁傷神,健康是最大的事。「淡泊名利、樂觀豁達」的恬淡虛無精神,也讓王老顯得面色紅潤、精神矍鑠。 堅持氣功「六字訣」。王老在實施了心臟搭橋手術後,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力,制訂了一套調養計劃:在控制飲食、降低體重來減輕心臟負擔的同時,自編了一套「六字訣」氣功,持之以恆練習,以調順體內氣血。 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通過呬(音si)、呵、呼、噓、吹、嘻六種吐字發音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來牽動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並配合肢體動作來調整呼吸。六字分別與臟腑對應,噓對應肝,呵對應心,呼對應脾,呬對應肺,吹對應腎,嘻對應少陽三焦。動作在注重呼吸吐納、吐氣發聲的同時,配合了科學合理的動作導引,內調臟腑,外練筋骨,共同達到養生康復作用。每日晨起,王老都會推開窗戶,對窗靜心練習。同時,選擇「金雞獨立」站功進行肢體鍛煉。

7、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運動重食療選環境」這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法。孫思邈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為人療疾,采種中葯,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為「葯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具體地說:他的養生理論歸納有如下四點。

1.提倡抑情節欲

孫思邈認為情慾過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並強調性醫學保健的重要性,認為房事太過,不僅可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優生優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發育。為此,他引用彭祖的觀點:「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百裹,不如獨卧。」以說明節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張「常欲小勞」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他認為運動比營養、休息更為重要,從而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

3.強調食養重視葯餌孫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見其對食養與葯餌的重視。在飲食調養方面,他主張飲食清淡,少吃葷、腥,忌吃生、雜。他還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葯作為養生的措施之一。

4.環境居處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孫思邈強調要「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現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把山清水秀、鳥e68a847a6431333431336661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處作為療養勝地,可見葯王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地為佳。」

總之,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豐富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實。

與老中醫養生秘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