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張雪亮醫生的上班時間
張雪亮,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天健醫院國醫堂特聘專家,主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內科分會委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先後從師於已故傷寒大師劉渡舟、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孫孔令詡教授。從事中醫養生理論相關研究多年,對中醫養生理論和實踐有獨到見解與發揮,已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對亞健康中醫調治、婦女月子哺乳養生、養胎優生優育、古代養生文獻、穴位貼敷治未病等領域也有相關研究。張教授長年致力推廣中醫養生防病的學術教育及中醫養生科普類講座,出版相關著作多部,包括《中醫養生保健學》、《基層醫生臨床實用全書》、《健康管理師》、《現代肥胖症與減肥療法》、《簡明中醫美白學》等書籍。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多個科研項目,創建食療雙重干預方法。
擅長治療:內科雜病如腎病、失眠、脫發白發、頭痛、怕冷、出汗、尿頻、頑固性咳嗽、胃脘痛;部分疑難病如過敏性疾病(如鼻炎、哮喘、紫癜)、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子宮肌瘤、月經不調、部分腫瘤術後抗復發抗轉移、免疫性等疑難雜症。
2、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一張雪亮談紅斑狼瘡
張老師在這一塊是不錯的,下面是具體介紹:
張雪亮,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天健醫院國醫堂特聘專家,主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內科分會委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先後從師於已故傷寒大師劉渡舟、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孫孔令詡教授。從事中醫養生理論相關研究多年,對中醫養生理論和實踐有獨到見解與發揮,已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對亞健康中醫調治、婦女月子哺乳養生、養胎優生優育、古代養生文獻、穴位貼敷治未病等領域也有相關研究。張教授長年致力推廣中醫養生防病的學術教育及中醫養生科普類講座,出版相關著作多部,包括《中醫養生保健學》、《基層醫生臨床實用全書》、《健康管理師》、《現代肥胖症與減肥療法》、《簡明中醫美白學》等書籍。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多個科研項目,創建食療雙重干預方法。擅長治療:內科雜病如腎病、失眠、脫發白發、頭痛、怕冷、出汗、尿頻、頑固性咳嗽、胃脘痛;部分疑難病如過敏性疾病(如鼻炎、哮喘、紫癜)、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子宮肌瘤、月經不調、部分腫瘤術後抗復發抗轉移、免疫性等疑難雜症。
3、北*京天健醫-院張雪亮主任講用中葯食譜養生方法?
一、桑麻丸
解說:春天肝氣旺盛升發,正是養肝之時,桑麻丸能具有滋養肝腎,祛肝風,潤五臟。
張雪亮:桑麻丸記載於明朝龔廷賢所著的《壽世保元》一書,相傳是由一個胡僧從海外所帶來的也叫做扶桑丸,《名醫別錄》說這個方子吃了後可以「堅筋骨,明耳目,耐飢渴,延年。對肝腎不足產生的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迎風流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讓頭發更烏黑,皮膚更好。
解說:製作桑麻丸的原料為霜桑葉50克,黑芝麻200克,蜂蜜適量。用刷子清理掉桑葉表面的雜質,清理好後將桑葉放入葯碾中碾為細粉,用篩子過濾。
張雪亮:桑葉性寒,味苦、甘,在中醫里使用的桑葉較好的是霜桑葉,就是在初霜後從桑樹上採下葉子,去除雜質曬干。能夠疏風解熱,清肝明目,葯效較好。在平時也可以把霜桑葉當茶泡水喝,對風熱感冒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禁忌:風熱上犯而紅眼流淚者慎用,因肝經濕熱,眼紅、眼痛、畏光、流淚、口苦舌苔黃膩者慎用。孕產婦,小孩,糖尿病人慎用。
二、桔梗湯
解說:春為風令,風為百病之長,極易犯人,如聖湯,治痰祛熱,治風邪。
張雪亮:如聖湯最早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這本書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如聖湯在書里叫做桔梗湯,後來隨著歷代醫家在實踐中的不斷調整變化,最後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對它的成分、用量有了確定,並把桔梗湯改稱為如聖湯。它用料非常簡單,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可以增加不同葯材來確保效果。
解說:如聖湯原料選擇桔梗3克,甘草6克。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胃經。將桔梗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待用。
張雪亮:桔梗入葯非常早,早在漢朝之前編寫的《神農本草經》里就有了桔梗入葯的記載。中醫用的桔梗是桔梗花的根,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
禁忌:禁食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嘔吐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