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意五行拳要練幾年,每天練幾個小 時?
如果你每天練習2到3個小時,每周能練四天,並堅持下去的話,三四年你就有點成績了,想大成還要下苦功。。保持這個量再練三年左右、前提是你有個好老師帶著。如果吊兒郎當的練,或者看書學武術的話,那一輩子沒效果。
2、練形意五行拳的益處與害處
益處強身健體,提高技擊能力,害處練法不當宜傷及膝蓋!
3、形意五行是什麼?
形意的五行是指金、水、火、木、土。這五行不光指劈崩鑽炮橫,還是人體內臟,有內五行和外五行之說。
形意五行拳 《形意拳學》 孫祿堂
一、形意劈拳學
劈拳者,屬金,是一氣之起落也。前四節三體重生萬物張,三體總是陰陽相合,陰陽相合,總是上下內外合為一氣。故其形像太極,是三體合一,是氣之靜也。氣以動而生物。其名為橫,橫屬土,土生萬物,故內包四德。按其五形循環之數,是土生金也。故先練劈拳,是氣之起落上下運用之,有劈物之意,故於五形之理屬金,其形象斧,在腹內則屬肺,在拳中即為劈。其勁順,則肺氣和;其勁謬,則肺氣乖。夫人以氣為主,氣合則體壯,氣乖則體弱,體弱即必病生,而拳必不通矣。故學者不可不先務也。
二、形意崩拳學
崩拳者,屬木,是一氣之伸縮,兩手往來之理也。式如連珠箭,在腹內則屬肝,在拳中則為崩,所謂即崩拳似箭,屬木者是也。其拳順則肝氣舒,其拳謬則肝氣傷。肝氣傷則脾胃不和矣。其氣不舒,則橫拳亦必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氣舒肝,長精神,強筋骨,壯腦力,故學者,當細研究也。
三、形意鑽拳學
鑽拳者,屬水,是一氣之曲曲流形,無微不至也。鑽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亦如拳水之上翻似閃。在腹內則屬腎,在拳中即為鑽。所謂鑽拳似屬水者也。其氣和則腎足,其氣乖則腎虛,腎虛則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矣。其拳不順,真勁即不能長,而拙勁亦不能化矣。學者當知之。
四、形意炮拳學
炮拳者,屬火,是一氣之開合,如炮忽然炸裂,其彈突出,其性最烈,其式最猛。在腹內屬心,在拳中即為炮。所謂炮拳似火是也。其氣和則心中虛靈,其氣乖則心中朦昧,其人必愚矣。其拳和則身體舒暢,其拳謬則四體失和矣。學者務深究此拳也。
五、形意橫拳學
橫拳者,屬土,是一氣之團聚也。在腹內則屬脾,在拳中即為橫。其形圓,是以性實,其氣順,則脾胃和緩。其氣乖,則內氣必努力矣。內中努則失中,失中則四體百骸無所措施,諸式無形矣。其氣要圓,其勁要和,萬物土中生,所謂橫拳似彈屬土是也。先哲雲:「在理則為信,在人則為脾,在拳則為橫。」
人而無信,百事不成,人傷其脾,則五臟失調,橫拳不和,百式無形。此言形雖殊,其理則一也。橫拳者乃形意之要著也,學者不可不慎詳之。
4、我也練形意五行拳,請問得練幾年,每天要練幾個小時好?謝謝了
如果你每天練習2到3個小時,每周能練四天,並堅持下去的話,三四年你就有點成績了,想大成還要下苦功。。保持這個量再練三年左右、
前提是你有個好老師帶著。
如果吊兒郎當的練,那一輩子沒效果。
5、形意拳中三體,五行,12,哪個最具養生效果???
三體式,「萬法出於三體式」它是形意拳的根基,可練養生也可練技擊。但其對樁態要求較嚴格,難度較高,最好是要有老師在旁指導。如果只是為了健身養生,建議練習太極拳的太極版樁,簡單易練,不容易像有的功法容易出偏(某些要求走經脈周天、服氣的功法如果沒有老師指導,很容易出問題),對於改善體質有很大的幫助。體質較弱的人本身氣血不足,筋骨虛弱,應以固本培元為上。
五行拳,12形作為動功也可練習,可以舒經活絡,運轉氣血,但練習時以慢練為准,體權質較弱的人本身氣血不足,練習時切不可盲目發力,以免傷身。
6、形意五行拳能打實戰嗎,五行拳實戰三招拳法,形意五行
形意五行的養生技擊功效都很好, 五行拳其實是五種勁力並不是招法。 這個尚氏形意就比較講究勁力, 練好盡力才是最簡潔實用的, 就像拳擊經典的直 擺 勾一樣實用。
7、為啥練了形意五行拳後,身體有些發僵
好事啊,自己閉門練拳,每天可能都在找、體會不同的身體內容,這樣才能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把拳合到身上。就怕練了多久都沒任何異常身體感覺,機械地每天重復,把拳練假了,最終成了架子拳。身體發僵,是·練拳最最初的反應,可能是開始接觸發力了,很快就可能消失了。另外我就想不吐不快;拳追求打通打透,如果都成大師了,還追求一點點特定模式發力的威武,好像還極受追捧,有什麼意思?
8、形意拳中 五行拳 的健身效果,與五臟關系大嗎
上聯:
得意忘形拳戾氣真足怒發沖冠!
下聯:
爭凶鬥狠人毒意真深自相殘殺!
橫批:
邪門武功霸道無敵
9、形意五行拳的練習方法
概述
劈拳者,屬金,是一氣之起落也。前四節三體重生萬物張,三體總是陰陽相合,陰陽相合,總是上下內外合為一氣。故其形像太極,是三體合一,是氣之靜也。氣以動而生物。其名為橫,橫屬土,土生萬物,故內包四德。按其五形循環之數,是土生金也。故先練劈拳,是氣之起落上下運用之,有劈物之意,故於五形之理屬金,其形象斧,在腹內則屬肺,在拳中即為劈。其勁順,則肺氣和;其勁謬,則肺氣乖。夫人以氣為主,氣合則體壯,氣乖則體弱,體弱即必病生,而拳必不通矣。故學者不可不先務也。
練法
劈拳,在五行中屬金。它導引的重點是:任督脈和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等經。肺主呼吸,主氣,為排濁吸清火之門戶,又為真氣運行之動力。劈拳之起落都是從中府、雲門而出。這兩穴都是肺經的重要穴位。落劈時,虎口撐圓,使肺氣直貫少商,進入大腸經的商陽穴。少商是肺經之井穴,直接關繫到呼吸系統一切疾病的治療。兩手之出入鑽翻帶動肋間肌、肋下肌,使肋骨上提下拉,增加了呼吸時胸腔的收縮和擴張,也可增加肺活量,起到養肺的作用。
練習劈拳,可納氣歸根,交流舍任督二脈,盛旺真氣運行,有益於全身生理功能的改善。練拳至一定功候,真氣之運行,一勢一周天。在拳鑽出時(吸氣)真氣延任脈下降至丹田。同時,周身毛竅噓唏,通透暢達。 概述
崩拳者,屬木,是一氣之伸縮,兩手往來之理也。式如連珠箭,在腹內則屬肝,在拳中則為崩,所謂即崩拳似箭,屬木者是也。其拳順則肝氣舒,其拳謬則肝氣傷。肝氣傷則脾胃不和矣。其氣不舒,則橫拳亦必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氣舒肝,長精神,強筋骨,壯腦力,故學者,當細研究也。
練法
崩拳,在五行中屬木,它導引的重點是:任督脈,足劂陰(肝)、足少陽(膽)、足少陰(腎)等經,有疏肝利膽之作用。練崩拳進步時,後腳大腳指跟部特別用力,大腳趾內側為脾經之起點隱白穴,其外側為肝經之起點大敦穴,故換一步必能從此二穴牽動脾:肝經之脈氣,使之沿腿內側而上,起到「肝脾之氣宜升」的作用。兩臂出入時磨肋,不斷地撫摩期門、章門二穴。章門為肝經之要穴,脾經之募穴,八會穴之一,期門為肝經之募穴,大敦為肝經之井穴。故練習崩拳可以舒肝。肝氣舒則心血足,筋膜健脾氣開則肌肉豐滿。
練習崩拳至一定功候,自會氣從根生,由腰脊發於四肢,使人有臂粗拳大之感,且兩脅舒暢,步履輕捷。 概述
鑽拳者,屬水,是一氣之曲曲流形,無微不至也。鑽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亦如拳水之上翻似閃。在腹內則屬腎,在拳中即為鑽。所謂鑽拳似屬水者也。其氣和則腎足,其氣乖則腎虛,腎虛則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矣。其拳不順,真勁即不能長,而拙勁亦不能化矣。學者當知之。
練法
鑽拳,在五行中屬水。它導引的重點是:任督脈,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手少陽(心)、手劂陰(心、包)、手少陰(三焦)等經。有益腎填精,還精補腦之作用。練鑽拳時,身體上下相隨,手足相顧,兩手劃圈,兩肘交替向身體中線裹擠,形成了全身以腰為主宰的運動形式,使整個脊柱不停蠕動,很好地鍛煉了腎臟,腎主藏精,主水,內藏相火,精能化氣,腎精充盈,真氣便活潑盛旺,練習鑽拳,可使三關開啟,任督暢通,有益氣生精之效,更兼還精補腦之功。同時,腎水上潮以濟心火,形成良性循環,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作用乃腎陽之功,氣化自行。
練鑽拳至一定功候,督脈命門處真氣最為活潑,真氣隨呼氣直達於百會,令人頭腦清爽,心情怡悅。 概述
炮拳者,屬火,是一氣之開合,如炮忽然炸裂,其彈突出,其性最烈,其式最猛。在腹內屬心,在拳中即為炮。所謂炮拳似火是也。其氣和則心中虛靈,其氣乖則心中朦昧,其人必愚矣。其拳和則身體舒暢,其拳謬則四體失和矣。學者務深究此拳也。
練法
炮拳,在五行中屬火。導引之重點:沖脈,任督脈,手少陰(心),手劂陽(心包)手太陽(小腸)等經。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練習炮拳,一拳上翻,可發動心經脈氣自腋下之極泉經少海、神門、少府直達小指尖橈側的少沖穴。同時,也調動了心包經的脈氣自乳頭外側的天池穴,沿臂內側,正中經曲澤、內關、勞宮而達於中指尖的中沖穴。另一拳磨脅而出,發動肝木之氣以助心火之威。左右交替,生生不息,兩脈暢通則心氣和順,心氣和順則能養心血。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與小腸火密切相關。心與腎為水火相對心臟。心、腎相交,有賴於呼氣推動心火下降,吸氣引動腎水上升。
練習炮拳,全在一心,心平氣和、動靜相間、神明有責、則四肢百賅悉皆聽命。 概述
橫拳者,屬土,是一氣之團聚也。在腹內則屬脾,在拳中即為橫。其形圓,是以性實,其氣順,則脾胃和緩。其氣乖,則內氣必努力矣。內中努則失中,失中則四體百骸無所措施,諸式無形矣。其氣要圓,其勁要和,萬物土中生,所謂橫拳似彈屬土是也。先哲雲:「在理則為信,在人則為脾,在拳則為橫。」
人而無信,百事不成,人傷其脾,則五臟失調,橫拳不和,百式無形。此言形雖殊,其理則一也。橫拳者乃形意之要著也,學者不可不慎詳之。
練法
橫拳,在五行中屬土。導引的重點:任督脈、帶脈、足太陰(脾)、足陽明(胃)、足劂陰(肝)、足少陽(膽)等到。有健脾和健胃的作用。
練橫拳時,後腳斜蹬、拇趾叩地、兩臂如絲錐擰進,陰陽轉換。大腳趾內側的隱白穴,乃脾經之起點。兩臂陰陽分布著大腸經、小腸經和三焦經。蹬腳、擰臂,則帶起碑經之脈氣,大小腸經之脈氣亦隨之通暢。中士運化水容之機乃得健旺。久練才食慾增進,體重增加,脾胃為後天之本,為生化之源。練習此拳至一定功候,氣發章門、勢如泉涌、身體捷健,有輕身減肥之效、盪滌腸胃之功。
10、形意五行拳
先給個建議,算是忠告,打拳時不要太用力,一收一放,綿綿若存,不要用全力打。否則容易上到自己。
1歌訣
劈、崩、鑽、炮、橫,五拳之名稱也。劈拳之形似斧,性屬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屬木;鑽拳之形似錐,性屬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屬火;橫拳之形似梁,性屬土。由相生之理論,故橫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鑽拳,鑽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橫拳。如萬物之生放土,故橫拳能生各拳。由相剋之理論,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橫拳,橫拳能克鑽拳,鑽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訣:雙榻雙鑽氣相連,起吸落呼莫等閑。易骨易筋加洗髓,腳踩手劈一氣傳。
鑽拳歌訣:鑽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傳。左右相同隨意變,收吸發呼勁合丹。
崩拳歌訣:崩拳屬木疾似箭,發動全憑一寸丹。跟順變化隨法用,轉身提足把樹攀。
炮拳歌訣:炮拳先走虎跳澗,兩劈下裹如搜山。鑽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實腹水火關。
橫拳歌訣:橫拳出手似鐵梁,橫中有直橫中藏。左右穿裹應合意,收勢退橫勁宜剛。
2.三體式
形意拳稱站樁為築基功,築基功是形意拳萬法之源,萬變之本。有口頭禪曰:「樁功是個寶,得它才是好。」想學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樁功這個基礎。有了堅實的樁功基礎,所習練的形意拳才能剛實迅猛,內外六合,達到「不動如五嶽,動如狡兔」。反之,沒有牢固的樁功基礎,學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形意拳築基三體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樁功和形意拳所有變化的開始,所謂「萬變不離三體式」就是這個道理。
一、三體式功法
無極式:習練者先選正方向:立正姿勢站好,兩手自然下垂,頭正上頂,下頦微收,舌頂上齶,呼吸自然,心平氣和,把自己融人自然,丟卻妄念,初步達到無極式的基本要求。這時你會感到心臟在平穩跳動,氣血在緩緩流動,心曠神怡,直至全身內外陰陽平衡。
「無極式」是三體式的預備式,主要是調理習練者使心態平靜,氣血周運,陰陽平衡,為築基功的修煉打好基礎。
長時間站無極式,可調節中樞神經,精神內斂,精力充盈;心臟跳動平穩,收放自如;血液流暢,舒展順達,對於神經衰弱和心臟病症有顯著的療效。
三體式:慢慢的深吸一口長氣,然後兩掌根從身體兩側慢慢抬至小腹根部位,隨氣的吸人,兩手掌根貼著小腹慢慢抬起,抬至與胸口平時(如圖1),再將吸人之氣緩緩呼出,隨著呼出之氣,兩手再按原來上升的路線慢慢下落至肚臍兩側,兩腿同時微曲(如圖2),兩掌變拳(如圖3),拳心向上,兩拳稍停,左拳從肚臍開始,以虎口貼身沿中線向上走至心口(如圖4),左拳向前成45度角打出,向著鼻尖對面斜上方行至高與眉齊,虎口向外側翻擰(如圖5),再將拳變掌向里翻轉並下落與胸口齊,掌心向下。在左拳向外打出的同時,左腳也隨之向前趟出半步,與右腳成45度角,兩腳的間距一尺左右,右手變掌,掌心翻轉向下,形成三體式樁功(圖6),整個動作是由動到靜的過程。
動作要領:動作要完整和諧,鼻尖、手指尖、腳趾尖(圖7)三尖相對,身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但頭要頂,要正;左手要沉肩墜肘,手與肘臂要有擰裹之勁,指尖向前。
二、三體式與定步鷹捉的區別
三體式的幾個動作都要求勻速,力戒忽快忽慢。三體式從無極式到有極式的過程都是調節呼吸過程的動作,調動意、氣的過程,採用的是緩慢的勻速運動。因此也可以說它是一個靜動相結合的過程。正因如此,形意拳先賢們才把三體式和定步鷹捉分別開來。
定步鷹捉是在無極式的基礎上開始的,兩手貼腹部沿中線向上提至胸口,再貼腹部沿中線向下沉至臍兩側。然後,右拳向上貼腹至胸口處向前上方打出,打至與眼眉齊,左拳從下向上方沿中線打出,拳心向上,打至兩手相疊時同時變掌,右掌收至腹前,左掌向下翻拍至胸口齊。整個過程是越打越快,右拳打至最高點最快,左拳變掌向下猛拍至胸口齊時最快,它是一個加速度的過程。因此,從這點來說,「三體式」和「鷹捉式」是完全不同的,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形意拳先賢們所認可的,也希望我們廣大形意拳愛好者加以區別,不可混淆。
三、三體式的技法要求和作用
(一)基本要求與作用
1、掌型要求「三圓」。即「手心圓」。由於掌心回收,使掌的橫撐力增大,有利於控制對方重心的變化。「手背圓」,使勁力利達指尖,三節勁整,有利於氣催血行。「虎口圓」,助長掌的外撐和里扣的勁(圖8)。
2、要求齒、手、腳「三扣」。即「齒扣」,齒為骨梢,「齒扣」可發動骨梢之威力;拳經雲:「有勇在骨,切齒則發」,就是這個道理;「手扣」,手指甲為筋梢,「手扣」就是發動上肢筋梢的威力,可使勁力達到指尖,氣貫梢節;「腳扣」可發動下肢筋梢的威力,勁達下肢,氣貫腳趾,使下盤樁的基礎牢固。
3、頭、舌、手要達到三頂。即頭上頂能振奮精神,發動頭發血梢的威力;舌為肉梢,「舌頂上齶」,即發動肉梢的威力,舌卷氣降,沉人丹田,加上咽津液還丹田,丹田堅實,內勁充足;「手頂」能使梢節前頂的勁力增大,氣貫指尖,增強手指的鑽翻勁力。
4、要求腳、臂、肩、頭「四平」。形意拳的起手多用「鷹捉」,樁功「三體式」和「鷹捉」的定式是相同的。因此,要求也是一樣的,都要求做到「四平」。
(1)「頭頂平」,即下齶能自然回收,形成頭上頂,項豎拔,既可發動血梢(即發梢),又可振奮精神。
(2)「兩肩要平」。即上身不可傾斜,兩肩持平並相稱相撐,以使腰勁得發,周身勁整。
(3)「前小臂要平」。即兩肘能向下墜沉而且里裹,兩臂肘窩朝天,使前臂、肩肘、手,能在一條直線上,「三催」勁整順,勁力到手。
(4)「兩足抓地要平」。能使下肢的力量得發,下盤功力增長,樁實,步穩。
拳經雲:「足下存身」;其中「下」是前後兩腳中間的位置,在三體式中是前三後七的勁,腳下所在的重心則是後三前七的距離, 「存」是「放」人的意思。就是說,在站三體式樁功時要求把身體的重心放在後腳跟的里邊,前腳跟後邊。這樣站能使前腿靈活,前進速度敏捷,不影響整體的平穩,使後腿蓄力待發。
(二)「四象」
形意拳「三體式」要求做到「四象」。即像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要求「四象」,就是為了像這四種動物的特殊技能,「得之於心而能盡物之性」,把它變為自己武技的特長,還要求通過動物的動作把它的內意體現出來並運用純熟,用於實戰技擊。這就是三體式雖然是靜態但都是象形取意,靜中寓動。因此,習練者一定要認真領悟,融匯貫通。
1、「雞腿」就是學雞的「獨立之形」和「兩腿相夾」的勁力。形意拳最突出的特點是前腿向前趟進,後腿有蹬勁,長時間站樁,「兩腿相夾」的勁增大,會使「獨立之形」穩健,可達到「不動如山嶽」的奇效。
2、「龍身」有三折之勢,搜骨之法,龍常因身體「折」而力大。我們習練形意拳就是要學它這一身法,即折身的特長,以達到「三催」勁整,力能順達,腰勁在「轉」「折」中得以發放。當後膝里扣,上體反擰,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之勢,使腰擰而腿順,胯力前催。「折」是「蓄」,只有通過「折」,才能達到充分的「蓄」力,在丹田省(音醒)氣,自然勁力倍增。
3、「熊膀」就是學熊的「豎項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點。「三體式」用「拔背」、「垂肩」,以求「項直」「頭頂」,發動血梢的威力,使人精神振起。同時,因垂肩抻拔雙臂力貫肘、手,使上肢「三催」勁整。
4、「虎抱頭」就是學「虎未撲食頭早抱」,這是蓄力待發的技巧。拳經雲:「肘不離肋,手不離心,出洞人洞緊隨身」,這也是「虎抱頭」技法的要旨。站「三體式」樁,拳從下頦打出變掌落與心口齊,由於墜肘沉肩,則達到「手不離心,肘不離肋」,這正是「虎抱頭」技法的具體體現。
(三)「五夾」
形意拳先賢們常說,站好三體式就能站出「八面勁」。其實,「五夾」練的就是「八面勁」,也是我們所追求的「沾那那有」的真勁。
1、下頦與脖子夾:使丹田氣沉,勁整而順達,能喚起人體的內在精氣神,有利於頭上頂,使頭發驚起,血脈速轉。
2、兩臂夾:通過大小臂的沉臂墜肘和兩臂的相夾,使兩臂束為一體,產生裹勁,同時兩臂又具撐勁,習之長久,周身自生八面勁。
3、兩腿夾:形意拳三體式的前三後七,並膝裹胯的「夾勁」具有獨到之處。在擰腰,順後胯,使兩胯前後在一條線上,使後膝里扣,膝尖朝前,反映一個「夾勁」;前後兩小腿相夾,反映一個「剪勁」。兩勁相合,使腿的「夾剪勁」得逞。兩腿的「夾」勁對形意樁功和下肢技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4、臂與腿夾:通過上肢沉肩墜肘和里裹的相互的夾,下肢前頂後蹬的夾剪勁,和丹田沉氣擰腰順胯,使上肢和下肢相對之處(手與足、肘與膝、肩與胯)形成外三合勁,這樣用意磨煉,會使上下肢的勁校整,向外發放時勁大,達到「上下相合」成為一個整體,相輔相成,練成彈性力。
5、臂與身夾:向外伸出的手掌心回收手指的力向前頂,臂往回夾,則沉肩墜肘的勁穩固。拳經雲:「肘不離肋,手不離心,出洞人洞緊隨身,手腳齊到才為真」。是前臂與身夾的最好解釋。後臂與身夾會使前臂的勁得以充分發揮。拳經雲:「前手打人,後手發勁」,「拳打一陰反一陽」,其道理就在於此。
(4)「靜動」
從無極式到三體式整個過程都是「靜動」結合,相互促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這是整個過程的主線,也是為練好外形追求動作中的「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有了堅實的基礎,還要進一步去追求「靜中之動」,也就是先輩們常講的「內意之動」。即對「意」的訓練,對「神」和「氣」的內養,對「內勁」的培育;進而達到意到氣到力到的高超境地。
拳經雲:「靜中之動謂之真動,動中之靜謂之真靜。」這些都是先輩們在習練三體式過程的體會和經驗;要在平時磨礪動作的同時,追求「靜中之動」,更要追求「動中之靜」,只有這樣持之以恆,探賾索隱地追求,才能知其「性」懂其「意」,進而才能達到「寂然不動,感而遂發」的「妙用則為神」和「不思自得,觸之自應」的高超技藝。
(五)「四梢」
形意拳講的「四梢」,是指人的毛發為血梢,舌為肉梢,手指甲、腳指甲為筋梢,牙齒為骨梢。如果習練者能把「四梢」發動起來,那氣質神態就會猝然生變,自己會覺得精神雄勁,膽壯氣豪,人見而生畏。「驚起四梢」實際是「意有所感,神之所施」,主要是發揮內在的精神。
在練三體式樁功時,一些人只練外形,不重內意和靜中之動的求得,總感覺枯燥無味,容易產生雜念,氣浮心慌,難以持久。如果將「四梢」驚起與外在動作相結合,氣勢自然會倍增,心平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