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做到養生應當吃那些食品?
冬藏夏收,冬季要吃滋補營養品(阿嬌、黃芪、鹿茸、紅參等等),春季要適應時節(多也綠色食品為主)
2、養生有哪些方法?
1.養氣
所謂養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調養健全人體各臟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養調節。後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涑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人。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隻要順從自然,內無雜念紛擾,安靜樂觀,怡然自得,這樣形體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養氣之道。在形體上,又要注重保養人體的正氣。即保證五臟之氣健旺,特別是保養脾胃之氣及腎氣。因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其精氣主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盛衰,腎中精氣旺盛,不使安泄,這樣才使人體健康強壯,才能益壽延年。再者,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維持先天之精氣充足的根本來源。所以要飲食規律,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調飲食
飲食不分精、細、粗、劣,都有其一定的「營養精微'。《內經》中所言「美其食',並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講無論食物的精粗,食之皆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補、不過量是飲食調節的重要一環。此外,飲食的調節要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以求與自然界相適應。如夏季氣候炎熱而濕重,飲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黃瓜、鮮藕、青菜等。可用綠豆湯加冰糖代茶飲,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利濕。
3.運動
人體的氣血運行,飲食的消化,都是運動。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即常言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
3、養生的方式有哪些
4、動物食品怎麼養生?
酸牛奶
酸牛奶由嚴格消毒的鮮牛奶,接種乳酸桿菌並添加糖,經發酵、凝固、冷凍等工序製成,對人體健康有以下一些好處:
(1)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桿菌在鮮牛奶中大量生長繁殖,將奶中乳糖分解成乳酸。乳酸可使腸道內中性或鹼性環境轉變為酸性,從而破壞和抑制了腐敗菌在腸道內的生長繁殖,使人體免受和減輕有毒物質的侵害。這是因為腸道內腐敗菌在中性或弱鹼性環境下能大量活動,不僅使腸道內的蛋白質分解,同時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如吲哚、酚、糞臭質等。這些有毒物質影響著機體健康,特別是可導致神經系統過早地衰老。
(2)酸牛奶能促進胃蠕動,刺激胃酸分泌,增強胃腸道的消化能力,增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3)乳酸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能生成一種抗生素,這種抗生素可抑制和消滅很多病原菌的生長,如結核桿菌等。因此對一些疾病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4)由於乳酸可使腸道內有益細菌增加,對腐敗菌有抑製作用,因此能防止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的毒物在體內聚積,由此可預防某些癌症的發生。
(5)牛奶經乳酸菌發酵後,游離氨基酸和肽有所增加。游離氨基酸含量約為牛奶的4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比牛奶高4倍左右。
(6)牛奶經乳酸菌作用後,其中脂肪結構變得更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其中鈣變成乳酸鈣,乳酸鈣不僅有助於酸牛奶形成凝塊,而且使鈣易於被人體吸收,這對防治老年人骨質疏鬆症大有裨益。
(7)酸牛奶中維生素A、B1、B2、C等含量與牛奶差異不大。但葉酸含量卻較牛奶增加1倍以上,膽鹼含量顯著增多,這對防止體內脂肪氧化和膽固醇濃度過高有明顯效果。
(8)由於老年人代謝功能減退,結腸和直腸萎縮,腸道粘液分泌量減少,因此容易引起便秘。酸牛奶有輕瀉作用,故而對老年性便秘有防治作用。加之酸牛奶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吸收,因此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因此酸牛奶能使人健康長壽,長期享用可延年益壽。
蜂蜜
蜂蜜是一種甜的粘性的液體,具有滋養補中、潤燥、解毒、止痛之功效;蜂乳具有滋補強壯之功效,可用於老年體衰、病後虛弱等;花粉具有滋補強壯、美容、抗衰老等功能,也可用於神經衰弱和貧血等。
蜂蜜中的碳水化合物占總成分的70%~80%,其中又以果糖和葡萄糖為主,占總量的80%~90%,其餘的為蔗糖和麥芽糖。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酶,有機酸,乙酚膽鹼,維生素A、B1、B6、C、D、K,尼克酸,葉酸,以及銅、鐵、錳、鎳等微量元素。
蜂蜜的主要葯理作用如下:
(1)滋補強壯作用:蜂蜜、蜂乳、花粉可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耐缺氧、耐高溫、耐疲勞的能力,促進細胞的再生。
(2)增進造血功能:口服或注射蜂王漿均能增進機體的造血功能,使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的數量增加。
(3)降血壓作用:蜂王漿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的作用。
(4)降血脂作用:蜂王漿和蜂膠均有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
(5)興奮性功能:由於蜂王漿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因而能興奮性功能。
(6)抗菌作用:蜂蜜、蜂乳、蜂膠均有抗菌作用。其中蜂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黃癬菌等有抑製作用,還能殺死陰道滴蟲並能抗流感病毒。
(7)降血糖作用:蜂王漿能降低血糖,它雖然很甜,但不會像糖那樣使人發胖。
(8)抗癌作用:蜂王漿對移植性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和多種腹水癌的癌細胞生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
(9)抗潰瘍作用:蜂蜜和蜂乳都有止痛和抗潰瘍作用,可用於治療潰瘍病。
(10)再生修復作用:蜂蜜能促進損傷組織再生修復過程,促進創傷組織的癒合。
由於蜂蜜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在高溫下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蜂蜜不能煮沸,也不宜用開水沖服。合理的食用方法是:用40~50℃的溫開水沖服,或用溫熱的牛奶、豆漿沖服。在炎熱的夏季,可用冷開水調成冷飲服用。
5、養生食品有哪些
少肉多菜[1]
據醫學證明,肉類中的氨基酸對人體有副作用,食肉過多易患腸癌,而且食肉還會導致脂肪過多、血管栓塞等疾病。因此生活中應少肉多菜。
少鹽多醋
食鹽過多的人,容易患中風症、腎臟病等,一般飲食,應以清淡為宜。健康專家還以為:每天喝一二兩米醋,對腸胃有益,可增加皮膚光澤。
少衣多浴
少衣是指冬天來臨時,不要穿得太暖和,最好是衣著僅僅及暖便可。此外,要經常洗澡,以去除肌膚間的污垢,並使皮膚得到適當的按摩,確保血流流暢。
少糖多果
成年人食糖過多,會長過多的脂肪。而太甜的水果如梨、橙等,也不宜過分食用,因為進食過多果糖,會使患糖尿病的機會大增。
少食多嚼
過飽飲食,會使腸胃的負荷大增,還會把多餘的營養存於皮下,使人肥胖。而多咀嚼食物,卻可使胃部負擔不致太重。醫學實驗也證明口部咀嚼的運動,會刺激神經,使它更趨活潑,確保做事不會遲鈍。
少車多步
步行不但可令人身體健康,還可使我們重新尋回自我。
少言多行
古語雲:「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多言者應引以為戒。
少欲多施
欲是人的奢望與要求。若達到一定地步便滿足,便是人上人,相反,到了任何地步都不滿足,便是人下人。因此還不如將所欲改為施與,把求他人滿足的心理變成滿足人。
少憂多眠
與其樣樣事都心慮之,還不如養足精神,明天多做事更管用。而每天躺在床上不足四五個小時,無疑是對身體最大的摧殘。
少憤多笑
憤怒會使人心理不平衡,催人減壽。惟有笑才可使人更愉快、健康。
6、如何有天然食品養生?
保健品我就不像你copy推薦了,我知道現在四川有一種黑苦蕎茶。它是一種天然無污染的綠色有機食品,黑苦蕎被當今社會稱為五百穀之王。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並且經過科研機構將其發明成可以再日常生活中沖泡的喝的茶,營養更豐富並且方便,度所以你可以看一下 考察一下黑苦蕎。
7、七種健康的飲食養生方法系?
中醫上有「七食利身心」的說法,說的就是七種健康的飲食養生方法,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健康的飲食養生方法吧。 博食:就是對一切食物原料和酸、甜、苦、辣、咸各種味道的食物都要品嘗食用而不要有所偏嗜。現代營養學要求人們博取食物,混合飲食,營養互補。我國醫葯學歷來就認為,食物有濕、熱、寒、涼、平、咸、酸、苦、甘、辛,以及補、瀉等性味之分。如果生活中長期對食物有所偏嗜,就會使人體的營養失去平衡,導致疾病發生。因此,只有豐富多樣的膳食,才有可能從各種食物中獲得平衡和足夠的多種養分,以滿足人體的多方面需要。 配食:即對飲食進行合理調配。飲食調配,理應與中葯的配伍一樣,要按規矩、循准繩、無偏過,方可有益於身心。配膳中,應注意主糧與雜糧搭配、葷食與素食搭配、寒性與熱性食物搭配、酸性和鹼性食物搭配、五味恰當的搭配,以達到營養平衡。還要注意烹調方法,否則就有可能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影響機體多種營養素的吸收,有害健康。 熟食:熟食是我國人民歷來的飲食習慣。高溫熟食,可以殺菌消毒,且利於消化吸收。熟食還可以增進美味,祛除惡味,經過高溫處理,一部分不利於人體的成分經過分解化合,有的揮發掉了,有的則轉化成另一種無害成分,同時,食物內部的有效營養成分釋放出來,因而適口可食,符合營養衛生要求。生食則不然,食物原料除部分可以生食外,其他一般都必須熱加工處理,否則將會危及人的健康。古人烹飪強調「斷生」、「斷紅」,就是這個道理。有人做過試驗,蔬菜煮熟,失掉了一部分營養素,但是由於加熱分解,有利於吸收所含養分,得失對照,得多於失。 熱食:注重熱食,同中醫飲食保健有關。中醫認為:人之熱腹不宜承受過多的冷食,用熱臟腑去暖冷食,於人體無益。即使盛夏,也不主張冷食。還認為:熱食(不是燙食)一般無害人之危,而冷食則不然,常常有害於人的健康,甚至加重病情(如肝胃炎症發作時,不宜食生冷),嚴重者可能導致某種危險,例如負傷流血過多、乾渴時飲冷水,極易發生血栓,導致死亡。 節食:節食主要是指飲食控制數量,以不過量為宜。古代醫書《黃帝內經·素問》提出「飲食有節」、「無使過之」。古代有很多關於「節食」的論述和精闢的見解,如「食無求飽」、「不欲過飢,飢則敗氣。食戒過多,勿極渴而飲,飲戒過深」等。 時食:古人主張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關鍵是「適時」。也就是說,不要等到十分飢渴時才飲食。飲食要定時、定量,否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果飲食缺乏時間性,像有的人「零食不離口」,必然會使胃不斷受納和消化食物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現食慾減退和胃腸疾病。另外,飲食、配膳、調味也要講究時令。 醫食:就是利用食物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即「飲食療法」,簡稱「食療」。《本草經集注》中曾將「果菜米食」列為葯物的一個種類專門加以論述。至於什麼食物治什麼病,什麼食物利於人體哪一部分,什麼食物有禁忌,或相剋、相畏,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禁忌等,我國古代醫書上都有記載,並且內容豐富。目前,食物療法已發展成為人們防病治病的一個重要手段。
8、常見養生方法有哪些?
9、養生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養生之術: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