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需要那些葯
葯物養生
具有防衰抗老作用的葯物,稱為延年益壽葯物。運用這類葯物來達到延緩衰老、健體強身的目的,即是葯物養生。葯物養生保健是中國古代養生學家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經過長期的養生防病的醫療實踐總結,古代就有養生的說法
中文名稱
葯物養生
外文名稱
Drug regimen
種類
保健品
作用
防衰抗老
簡介
運用傳統中葯保健,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不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保健葯物,而且創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延年益壽方葯。《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但裡面記載了100餘種有益於健康的葯物。《山海經》也不是醫葯學專著,但收載葯物達124種之多,其中動物葯66種、植物葯51種、礦物葯2種。里邊有不少葯物具有補益抗老的作用,如「(木襄)木之實,食之多力;櫪木之實,食之不忘;狌狌食之善走;狼(加草頭),食之不夭」。這里所說的「多力」、「不忘」、「善走」、「不夭」,就是指使人增強腦力,強壯身體,延年益壽。漢代誕生的我國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系統總結了漢代以前我國的葯物理論和治病用葯經驗。全書計三卷,共收載葯物365種,分上、中、下三品。
據《本草經·序錄》:「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可知列為上品者,為延年益壽之品。在365種葯物中,記述有延年、不老、耐老、益氣、輕身、增壽等葯物共165種,某些葯物後面還直接註明「頗利老人」。書中記載的這165種與抗老延壽有關的葯物,均被後世本草著作收錄。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撰著了《傷寒雜病論》 ,裡面記述了黃芪建中湯、薯蕷丸、金匱腎氣丸等著名的補養抗衰老方劑,尤其是腎氣丸,時至今日仍在國內外沿用。
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延壽葯物研究出現了一種新趨勢,即不少方士、醫家燒煉金丹,研究和推行秦漢方式的煉丹服石法,就連著名醫家陶弘景、孫思邈的著作中亦有許多煉丹服石的內容。現代葯理研究己證實,一些石類葯如鍾乳石、白石英、麥飯石、紫石英等含有大量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因此,當時的煉丹服石法還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值得一提的是孫思邈繼承和發展了服用葯物以延緩衰老的思想,他在《千金方》中提出:「葯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並記載了不少延壽中葯,如服地黃方、烏麻散、琥珀散、熟地膏、枸枸根方、孔聖枕中丹等。宋金元時期,有關延壽葯物的理論有了重要的發展,如著名醫學家陳直、鄒鉉明確指出,老年葯物保健,應著眼於培補先、後天之本。觀
2、加班嚴重違背養生之道,那為什麼老闆要讓員工加班呢?就算工資再多也不夠看病的,眾所周知現在醫葯費很貴
怎麼象是在戰場,生離死別的,有那麼嚴重么,一個人的付出和收獲基本還是成正比的,所以還是要點不斷思考和尋找怎樣賺錢的思想。
3、中醫葯養生對人體有哪些好處呢?
健康,對人傷害率也較低。這塊做得比較好的有三口山,相關系列產品比較多。
4、什麼是葯物養生?
用西葯角度,你可以理解成保健葯,(葯理老師:有病吃你不好,沒病吃你不死的葯)。中葯就不用說了,什麼十全大補湯,例如:當歸,活血散瘀,調經。海帶,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麻煩採納,謝謝!
5、什麼是中醫葯養生
採用中醫的辯百證思維方式,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而進行的調節身體陰度陽平衡的方法,是中醫養生。由於中醫用針灸或葯物調知理人的陰陽平衡,所以又稱中醫葯養生。而養生,養是調節陰陽平衡,生是減少道毒素的攝入和加大毒素的排除延長壽命。因此想學怎麼養生就要學兩類,調節專陰陽的方法,和控制飲食減少毒屬素攝入及採用葯經排除毒素的方法。
6、中醫葯有什麼好處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於中葯外治是施於體表,它可以隨時觀察其適應和耐受情況而決定去留,不會像內服葯物,如不對症,發生副作用時處理比較復雜,外治只要施治配葯得當,是比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對胃腸道無損傷:病人服葯,首先入胃再吸收,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損傷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況不好,又非要服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兩難局面。那麼葯物外治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俗話說「良葯苦口利於病」,服葯的痙對許多病人是難以長期忍受的,中葯外用可以起到「良葯治病不苦口」。
三、對肝腎刺激小:不管內服何種葯物,通過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其代謝產物尤其是一些毒性產物,都必須經過肝臟解毒、分解而通過腎臟排泄,這對於原先肝腎有疾病的人來說,也是難以迴避的矛盾,而中葯外治,大多經過皮膚、粘膜吸收,葯物的成分進入體內已經通過一層屏障的過濾,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對肝、腎的損害大多已非常小,
因此外治法作用的不單是葯物有效成分的體表吸收,它主要是通過葯物對特定部位、穴位的刺激,從而疏通經絡、調理經氣、調整機能,可以起到與針炙推拿同樣的作用。操作簡便取材容易:中葯外用大多作用於人體經穴和特定部位,而這些大多是易於辯論的部位,操作也比較容易掌握,只要加以學習、注意,大多自己就可操作,比如葯枕療法、敷臍法、敷足心法、敷肝區法、點眼法,塞耳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