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伏天養生保健該怎麼做
1、別太貪涼。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出現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知更要注意。即使開,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
2、飲食開胃。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慾不振。因此,「開胃」是道夏季養生的重點。
3、身體祛濕。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於運化水版濕。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權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
4、晚睡早起午補覺。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
2、三伏天如何養生好 哪些人適合三伏天養生
三伏天養生要注意睡眠,適當運動,飲食清淡,預防濕病。氣虛質,陽熱質,平和質,痰濕質,陽虛質,陰虛質這7類人適合三伏天養生。
一是心態和睡眠
任何疾病都不要忽視心情問題,良好的心態,放鬆的心情是戰勝疾病的法寶,心情緊張,過度思慮和壓力過大,都可造成脾胃的損傷,脾虛則生內濕,如發現你的舌苔比原來增厚了,形成了白膩舌苔,就說明你有內濕了,這時你應該注意了,人們常把舌苔的增厚說成是上火的表現。
確實多數情況下,舌苔增厚與口腔潰瘍是同事存在的。遇到這種情況,說明你可能工作壓力過大,需要調整一下了,緩解壓力,最重要的是改善睡眠,高質量的睡眠是降火、清火的良葯。睡覺好了,你發現上火的症狀自己就消失了。
二是運動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卻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夏練三伏」肯定不太適宜。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最好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
防濕、祛濕的最佳運動方式是「微動四極」,也就是輕微的活動四肢,使身體的陽氣慢慢的恢復,濕氣逐漸散去。不可大運動出大汗,這樣氣隨汗泄,氣受傷了,水濕的的代謝受到影響,水濕雖然隨著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內濕又出來了,最終濕氣還是沒有去掉。
選擇運動項目時,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運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戶外運動時,要准備好防暑葯品,包括:藿香正氣液、十滴水、仁丹等等。
另外,如果是自駕出行,在出發前,一定要先把車內空調和車窗打開,讓車內的空氣流通,然後再進入車內。發動行走前3分鍾盡量不要關窗,給點時間讓車內的空氣排出。
三是飲食
中醫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夏季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此外,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致損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綠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首先要避免大量飲酒,大魚大肉,酒能助濕,肥甘厚味滋膩礙胃,也可助濕。飲食過盛,脾胃運化不及,就可造成水濕的停留。
脾虛生內濕,久之形成濕盛體質,又處在濕氣較盛的環境中,就會發生濕病。如何改善這種體質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薑,常言道:「冬吃蘿卜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葯方。」生薑可以
溫脾陽、散寒濕,和中發表,也是防暑祛濕、散寒解表的良葯。可以每天早晨吃兩片生薑(也可用醋泡上五六天後食用),逐漸你的濕盛體質就會有所改變了。
還可常喝荷葉茶,吃薏米茯苓粥等,在沿海城市,三伏天也叫桑拿天,整天濕氣籠罩,應常吃些新鮮瓜果、蔬菜、瘦肉、淡水魚蝦、豆製品等清熱利濕,少吃煎炸厚味或過咸過辣的食品。
其他如綠豆粥、紅小豆粥、蓮子粥、粳米、糯米粥、荷葉粥等,要經常結合食用,這樣才能解暑祛濕,驅除你體內的濕氣,保持身體的平衡。
四是濕病重在預防
一旦得了濕病是很不好治癒的,尤其在暑濕盛的夏季,防患於未然最關鍵。教你最簡單的祛濕食療方法:一是早晨喝一杯蜂蜜水;中午炒菜可吃些炒山葯、百合,涼拌銀耳等;晚上可食用刀豆、白扁豆與糯米煮粥;或赤小豆、粳米、白砂糖適量煮粥;綠豆粥也可食用。總之一日三餐,不要忘記祛濕。
1、氣虛質
此類人四肢倦怠、肌肉鬆軟、不喜運動。氣虛者應以補益脾肺為主,更要慎避風邪。飲食上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葯、龍眼肉、蓮子等。
2、濕熱質
此類人膚色多偏黃,有「濁」而不清爽之感。調養應以健脾去濕、疏肝利膽為主。飲食上宜食清淡去濕之物,如冬瓜、苦瓜、綠豆、薏米、海帶等。
3、陽熱質
此類人體格壯實、面色紅潤、聲高氣粗。調養應以生津養陰為主。飲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黃瓜、苦瓜、西瓜、梨、蘋果、冰糖等。
4、平和質
此類人胖瘦勻稱、健壯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養生原則是協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沒有品種上的禁忌。
5、痰濕質
此類人多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擔調養應以疏肝理氣為主。飲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氣、活血之物,如陳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6、陽虛質
此類人怕冷,肢體不溫,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陽虛質的人應以溫補脾腎、運動健身為主。宜食溫熱的食物,比如荔枝、龍眼、羊肉等。
7、陰虛質
多為瘦小或瘦長體形的人,此類人怕熱、手足心熱、皮膚偏干或偏油。養生原則是養陰降火、鎮靜安神,以飲食調理、心神調養為主。飲食上,不宜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宜食清潤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黃瓜等。
3、三伏天有哪些標語,除了伏雞,伏狗之說,還有什麼
《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三伏」相當於二、三、四九的時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有「熱在三伏」的諺語。
在「三伏」中,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如東北民間就流傳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里頭吃雞蛋」的飲食風俗。
「三伏天」悶熱潮濕,最容回易誘發各種夏季流行疾病,因此,關於「三伏」時期如何養生保健也成為大家要關注的話題。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答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4、三伏天怎樣養生
5、7類人最需在三伏天養生,中醫詳解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氣虛質,濕熱質,陽熱質,平和質,痰濕質,陽虛質,陰虛質這7類人最需養生。
1、氣虛質
此類人四肢倦怠、肌肉鬆軟、不喜運動。氣虛者應以補益脾肺為主,更要慎避風邪。飲食上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葯、龍眼肉、蓮子等。
2、濕熱質
此類人膚色多偏黃,有「濁」而不清爽之感。調養應以健脾去濕、疏肝利膽為主。飲食上宜食清淡去濕之物,如冬瓜、苦瓜、綠豆、薏米、海帶等。
3、陽熱質
此類人體格壯實、面色紅潤、聲高氣粗。調養應以生津養陰為主。飲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黃瓜、苦瓜、西瓜、梨、蘋果、冰糖等。
4、平和質
此類人胖瘦勻稱、健壯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養生原則是協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沒有品種上的禁忌。
5、痰濕質
此類人多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擔調養應以疏肝理氣為主。飲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氣、活血之物,如陳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6、陽虛質
此類人怕冷,肢體不溫,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陽虛質的人應以溫補脾腎、運動健身為主。宜食溫熱的食物,比如荔枝、龍眼、羊肉等。
7、陰虛質
多為瘦小或瘦長體形的人,此類人怕熱、手足心熱、皮膚偏干或偏油。養生原則是養陰降火、鎮靜安神,以飲食調理、心神調養為主。飲食上,不宜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宜食清潤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黃瓜等。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這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對於一般的人,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
在伏天里應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蘿卜葉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養生品。
同時,炎熱的三伏天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易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養生的必備功課。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牛奶營養全,可以溫脾、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三伏天養生「去火」之良品。
6、入伏天,作息養生該注意哪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人們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溫防暑,如何開始跟著節氣養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時三伏天的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9日(農歷六月初八)——7月28日(農歷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農歷六月十八)——8月7日(農歷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農歷六月二十八)——8月17日(農歷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7、有關三伏天的俗語
《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三伏」相當於二、三、四九的時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有「熱在三伏」的諺語。
在「三伏」中,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如東北民間就流傳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里頭吃雞蛋」的飲食風俗。
「三伏天」悶熱潮濕,最容易誘發各種夏季流行疾病,因此,關於「三伏」時期如何養生保健也成為大家要關注的話題。版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權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