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太極傳人的養生經中

太極傳人的養生經中

發布時間:2020-07-09 21:59:47

1、李經梧太極傳人閆芳的凌空勁是什麼原理

李經梧太極傳人閆芳的凌空勁是一種太極拳推手勁法術語,是一種藉助精神作用、先聲奪人的擊發方法。欲發此勁者,先須以沾黏等勁吸引住對方,使之無可抵抗,進而威懾對方精神,此時發者僅須口中一哈,對方即因感覺而致雙足離地或後退。
凌空勁,屬於氣功現象,精神現象,催眠現象。師生之間由於長期相處,建立了默契,心意相通,大師發出指令,徒弟負責實施,二人合成一人。
凌空勁現象的形成與催眠是一樣的,都必須具備幾個前提條件:一、師生或醫患之間建立了牢固的信任關系,說什麼信什麼,完全放棄了自我的本能抵抗。二、學生或患者具有高
度的受暗示性。也就是說,聽風就是雨,容易被暗示。太有思想的人、太有主見的人、太固執的人是被催眠不了的。三、大師或醫生的催眠水平。

2、太極拳是現代人最佳的養生方式,對身體都有哪些好處呢?

養生太極拳理精法密,練形、意、松、息、氣、勁、神,由淺入深,逐階進修,層次修煉,真修實證。按層次功階進修,功夫深淺,各有功效。練一式得一式,連成一階進一階。進門學習,學一式練一式,學練結合,以練為主,以迅速顯效。由於太極拳將意、氣、形結合成一體,使人身的精神、氣血、臟腑、筋骨均得到濡養和鍛煉,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作用,保證人體健康長壽。

1.練拳

練拳:變著轉接是關鍵。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上下左右相間,左右相行。陰陽虛實。頂勁虛實,拳到身到,靜入水動如海嘯。

2.練意

練意:有為以始,無為以成。練拳要練意。形體、動作、精神寧靜、樂觀,則百脈通暢,機體自然健旺。太極拳調氣機,以養周身。太極拳以呼吸協同動作,氣沉丹田,以激發內氣營運於身。

3.練松

練松:隨息放鬆是鍛煉逆腹式呼吸、拳勢呼吸的過渡功法。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基。肺、腎協同,則呼吸細、勻、長、緩。這種腹式呼吸不僅可增強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而且可益腎而固護元氣。

4.練氣

練氣:養生太極拳練拳練氣和靜功練氣,動靜相修,這是療疾健身和功夫性鍛煉的太極修煉基礎功夫。丹田氣充,則鼓盪內氣周流全身,臟腑、皮肉皆得其養。太極拳動形體,以行氣血。太極拳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內氣發於丹田,通過旋腰轉脊的動作帶動全身。

5.意氣合力

意氣合力是太極拳綜合理論,練拳、松、息、氣合一意,練到意力足,氣力自生。氣機周流全身之後,氣復歸於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關節、四肢百骸均得到鍛煉。具有活動筋骨,疏通脈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1)修身養性。

太極拳講求以柔克剛,修身養性。養性十分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極拳養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在當代社會,人們的浮躁情緒十分嚴重。

有一篇文章講:中國是「急之國」,認為現代的中國人變成了最著急、最不耐煩的地球人。寄信要特快專遞,拍照要立等即取,坐車要高速快速,飛機要直航到達,做事要名利雙收,創業要一夜暴富等等。這些浮躁情緒到處可見,而舒緩慢穩的太極拳就可以制急制躁等不良的情緒。

(2)舍己從人,與人為善。

太極拳講舍己從人,與人為善。這也是怎樣做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練太極拳要學會吃虧,要學會捨得。在與人交手時,別人來襲擊你,而我不以氣力去抵抗,而是順著對手引進落空。表面上看是吃虧,實際上是化。

在生活中,在與人相交往中也要「克己」,也不怕「吃虧」,這也是處人之道。另外,要捨得,能「舍」才能「得」。學會放棄,學會割捨,坦坦盪盪面對人生和生活。

(3)寬容大度。

做人立於天地之間要寬容大度。「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王廷的《長短句》曰:「嘆當年,披堅執銳,掃盪群氛……。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

太極拳要求虛懷若谷,胸襟寬闊。「虛」、「靜」才能心無旁騖,得失不計,寵辱不驚,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太極之殿堂。若心胸狹隘,斤斤計較,不會進入太極拳的高境界。

(4)謙和厚道。

古人講:「滿招損,謙受益。」學練太極拳必須去掉「滿」字,牢記「謙」字,任何時候都不自滿,都要虛心,學習太極拳是無止境的。另外,要學做傻子,做厚道之人。鄭板橋題詞「難得糊塗」。「大事不可糊塗,小事不可不糊塗」。

傻人多糊塗,但「傻有傻福」,這樣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靜和淡定。「傻子」之厚道之人表面愚鈍,但實際上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修養。「貴人話語遲」,「遲」在對一個人的評價沉著,聰明的「傻子」,厚道人,吃虧是心知肚明,心存善良,上善若水,這種人是經得起考驗的高尚品行的人。

(5)淡泊名利。

太極拳講松,怎樣松?放下「包袱」才能松。人生最大的「包袱」是什麼?就是名利。名利是人們心中「包袱」的代名詞,其實,放下名利這個「包袱」最難,尤其在當代社會,人們把名和利當作奮斗和追求的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人要衣、食、住、行,哪樣也離不了錢,錢就是去不掉的「包袱」。但是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練拳之人要學會放鬆,就要淡泊名利,要行的端,做的正,不能貪婪,不能慾望太重,不能損人利己。

(6)做人要留有餘地。

留餘思想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做事做人都要留有餘地。給別人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餘地,做事不要做絕,得饒人處且饒人。在清朝,河南有個康百萬庄園,因接待慈禧太後而聞名於世。康家由明朝至滿清至民國歷經三個時期四百年的時間,蔭福十二代。

康家的家訓就是《留余》。並刻於匾上世代相傳。匾上還書有南宋時一位道人的《四留銘》曰:「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就在這種留餘思想指導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太極拳也講留余,拳理說:「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與人交手出拳時,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做人做事時也一定要留有餘地,說話也要留余,不可浮誇、說大話,這也是修煉品行的重要內容之一。

(7)尊師重道。

這是武者必備的武德。也是學拳做人的第一要務。俗話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學拳做人,最重要的是尊師重道,不忘師恩。

總之,學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是修煉人格的過程。學拳做人就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凈化人的心靈,太極拳必須道技並進,術德兼修。修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謙和寬厚的胸懷,清靜淡泊的心態是學好練好太極拳,掌握太極拳真諦的必備條件。凈化人的心靈,涵養人的修為,塑造人的形象,提高人的品位,是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太極拳重在內修,就是自己修煉自己的本性。

看了上文的介紹,相信您已經了解了太極拳的養生功能,及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數不勝數,隨著科研的進步,將會把太極拳帶到另一個高度。堅持練習太極拳能預防疾病,還能陶冶情操。

3、手動病自除 武當太極傳人5分鍾養生功法怎麼樣

「太極養生」書《手動病自除》說明書 1.頭頸部養生、四肢部養生、軀幹部養生、常見病療養功法,四大內容板塊,囊括身心靈三位一體養生修持,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武當派太極養生。(《手動病自除》是體系性的修習導讀); 2.「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符合道家養生的理論,取法於《黃帝內經》等中華醫武秘笈,是專門為生活在都市中,從事腦力勞動,沒有大塊的身體鍛煉時間的「城市人」量身打造的功法。未成書前,此功法即在韓國、上海、北京、廣州等大中城市高檔會所高級白領中秘傳(《手動病自除》針對性強); 3.「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是武當松溪派第12代傳人陳太平武學養生踐行之作,其在太極拳業內是令人信服的大家。書中附錄其首次披露的《我的武學之路》和《陳太平武學途徑》,有助於讀者進一步了解陳太平。其醫學臨床功能已經北京香山醫院院長司福河等專家、名醫驗證,並獲首席推介;聯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的石頭·剪刀·布(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專業出版人打造的民營圖書公司。該公司致力於打造造福於民的大眾化讀物,在國學勵志、健康養生、暢銷文學、女性自助方面有著獨到的選題策劃能力,是一家值得信賴的圖書公司(《手動病自除》的可靠性); 4.《手動病自除》從裝幀設計上看,是當下養生類讀物的升華之作,綜合了暢銷書《手到病自除》的優點,更開創性地附錄有「城市人不生病-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全解圖譜,直觀,而且好看、管用(《手動病自除》裝幀設計的導購功能); 5.「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是世界上最環保的養生功法,每天只需5分鍾,隨時隨地,易學易用,簡單實效。《手動病自除》是在營銷一種「綠色環保」的健康養生功法,鼓勵傳閱、傳練,定價低至出人意料的26.80元每本(《手動病自除》的天然公益性); 6.「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的易學實用性決定了它可以使萬民受惠。「太極養生」是國家提倡「全民健身」,預防流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對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專利支持(《手動病自除》的國家價值觀)。

4、據傳太極宗師張三豐活了219歲,在古代他是怎麼養生的?

張三豐是修道習武之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勤練武功,所以身體健康長壽,但若說他活了200多歲,我覺得並不可信。不過張三豐比常人長壽肯定是真的!

 張三豐是明朝道士,隱居於武當山,據說因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活了兩百百多歲,由於他健身有方,終年不著棉衣,人稱「張半仙」。張三豐的太極拳運動一直延續到現在,可見真的很厲害。


 張三豐的健身之道以「內功」著稱。所謂「內功」,就是指「以氣養性,以氣養心,以氣養身」。張三豐的長壽秘訣有幾個方面!

第一潛心戒言,意思就是要寡慾,慎言,達到心靜,這就便於養氣,疏通肌理,活躍脈絡,增進健康。

第二靜心寡慾,是說要閉目靜心,氣定神閑,才能感受到心裡清涼恬淡,平靜如止水。

第三清心恬淡,真心無妄,學道必須去掉虛情假意,真心向道,才會有所進取。

第四養心聚氣,就是不要胡思亂想,把心養好了,中氣就能強大起來。

若想長壽,多活幾年,確實可以學張三豐的修身養性之法,心存善念,勤於運動,做做好事,練練太極拳。至於想要活兩百多歲,長生不死,那就不要要當真了。

現在社會為什麼這么多人練張三豐的太極拳,因為練習太極拳,除了可以身體健康長壽之外,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緩解壓力,減少焦慮抑鬱的情緒,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經常練太極拳還可以讓自己有個好的睡眠質量,更可以增加免疫力。

5、楊氏太極拳各代傳人知名的都有哪些?

楊氏太極拳第一代傳人:
楊式太極拳是由楊祿禪(1799—1872)創始,師從陳氏太極拳名師陳長興,傳友武禹襄兄弟三人,亦師亦友。楊露禪在陳長興所傳太極拳基礎上,經過刪減、增補,去掉發力等難度動作,經過後人努力,演化為現在流傳的楊式太極拳。

楊氏太極第二代傳人:

富周 侯得山 紀子修楊班侯 楊鳳侯 楊健侯;

富周是當年楊氏太極傳人楊祿禪在親王府內親傳弟子大將軍;
侯得山史**載的非常少;
紀子修在向楊露禪學太極拳之前就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因手臂被載貨大車壓過分毫無損而被人稱為鐵臂紀三爺。當時,紀三的看家本領就是岳氏散手,紀子修很少收徒,將太極與岳氏散手精心傳給了張達泉;
楊露禪有三子,長子鳳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區有傳,次子楊班侯和三子楊健侯,各有所長。班侯脾氣火暴,偏重太極拳的技擊作用,目前聞者有永年廣府有班侯架、河北齊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傳承。
楊健侯性格溫和,更重太極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眾多,所傳為中架,當今流傳的太極拳大多數為健侯一枝。楊式大架子既適用於療病保健,益壽延年,又適用於體力較好者用來增強體質,提高技術,適應性廣。楊式小架太極拳和二路炮錘僅在少數傳人中練習,主要強調技擊作用。經過多年發展,楊式太極拳功法體系完整,理論著作浩如煙海,汗牛充棟。

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

富英  陳秀峰  龔潤田  紀老福  冀福如  教蓮堂  李蓮芳  李萬成  凌山  牛連元  全佑  萬春  王矯宇  吳孟俠  楊少侯    楊兆鵬  張信義  張印堂   楊兆林  劉勝魁  許禹生  楊澄甫  楊兆元  張策  張敦熙    張義
楊澄甫是楊健侯的兒子,楊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有八五式(八五式太極拳又分實腿轉體和虛腿轉體兩個套路)、三十七式太極拳、太極長拳、太極散手五個套路。目前,人們稱楊班侯為代表的支派為楊式老架。楊健侯為代表的支派以楊澄甫所修訂的拳架為准,稱楊式定型架兩大流派。楊澄甫有五大弟子,號稱五虎將:傅鍾文,褚桂亭,田兆麟,陳微明,武匯川;

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

蕭功卓  蔣玉堃  白忠信  范寶林  范寶林  范保林  張新慶  關欽  郭振清  韓會明  郝從文  賈治祥 林金聲  潘河清  周志成  周志德  范鐵安  郭連蔭  孫繼先  吳兆峰  顧麗生  劉東漢  翟文章  王新午 張虎臣  周遵佛  陳光愷  陳尚毅  陳微明  陳月坡  禇掛亭  崔立志  董世祚  董英傑  范亞夫  傅鍾文 傅宗元  郭清傑  郭陰棠  郭子榮  郝家俊  姜廷選  講延宣  匡克明  李得芳  李萬程  李雅軒  劉盡臣 劉論山  劉希哲  呂殿臣  牛春明  裴秀榮  滕南璇  田兆麟  田作林  田作霖  汪永泉  王保還  王景星 王鏡清  王其和  王旭東  王竹坡  魏心唐  吳志青  吳志青  武匯川  奚誠甫  形玉臣  徐岱山  閻月川 閻仲魁  楊鳳歧  楊鴻志  楊紹西  楊振鐸  楊振國  楊振基  楊振銘  楊振聲  葉大密  尤志學  曾昭然 張欽霖  張慶麟  張種交  趙斌  趙桂恆  鄭曼青  鄭佐平  朱紉芝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崔仲三 楊振河馬仲謙  黃永德 孟憲民 張勇濤 楊軍  楊斌等等

6、太極拳到底是養生之術還是搏殺之術

所有武術,自創始之日起,都是為了搏殺。如果沒有格鬥技擊的「武術",就不能稱之為武術,劃歸為體操范疇。武術能夠強身健體,太極拳除了強身之外,更注重內壯,涵養精神,強健五臟,在養生這一功能上更加有效。

太極拳自陳王廷剛創立的時候是搏殺之術。後來楊露蟬將太極拳廣泛傳播的時候,去除了一些法力陣腳的動作,適合更廣泛的人練習。

7、名老夫妻的養生經太極十二拍的那個是第幾?

北京衛視的《養生堂》欄目

8、太極拳的養生意義

與太極傳人的養生經中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