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寒起居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中醫認為,小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後,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起居外出更要注意保暖,抵禦嚴寒侵襲,這樣才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
俗話說:「冷在三九」,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可做佐證。如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而在江南一帶則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因此,人們平時養生一定要注意保暖。
小寒之後年味漸濃
當太陽黃經達285度時,小寒節氣開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正如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進入小寒後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生命在於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
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冬季鍛煉還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冬天人處於「陰盛陽衰」狀態,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升發;注意背部保暖,著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小寒時節養生重點在於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小寒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飯後適當小睡片刻,以緩沖工作壓力。
醫生還介紹,養生要注意飲食之外,加強鍛煉必不可少。但需要注意防寒防凍,尤其要加強對頭部、背部和腳部的保暖。
此外醫生還提醒,每晚用熱水泡腳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防禦各種毒素對人體的侵害。在精神方面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2、小寒節氣吃什麼養生 八款養生粥進補暖身
對於中國而言,小寒zd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迤邐時光,棉衣在身,看冬日裡天寒地凍,路遙人稀。「寒冬版,積肥臘月天」,小寒童謠在耳,漸入歲末,多少心事與風光。
此時,多少行人歸心似箭,多少遊子開始肝腸寸斷,南船北站,擠暖了東風吹雨,踏融了三尺凍雪。此刻,家中早是炊煙不斷灶台清掃,汩汩的油湯是母親對兒子的惦念,潔凈的床單權也只有現在才能從箱底抽出來用一用。
3、查查小寒到了如何養生?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古人認為,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小寒過後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小寒節氣養生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小寒如何養生呢?
多吃溫熱食物、梨、臘八粥
這個時期,雖是寒冷,但陽氣也在緩慢的積攢、上升,飲食上是個進補的大好時節。但切不要貪戀膩厚、辛辣的食品。俗語「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是一種補,而民俗中在小寒節氣養生有適當多吃點羊肉、狗肉的習慣,也是一種補。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比如,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等。
小寒節氣養生飲食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臘八粥,傳統的做法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乾等作為配料。通常只需要取其中的數種熬粥即可。臘八粥有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補氣養血的功效,可以作為早餐或者晚飯主食。
冬季因為室內溫暖,而且天氣含早,很容易上火,所以這些梨就成為最佳的水果,醫書記載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中葯材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小寒節氣養生,公眾還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保健專家指出,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足部可以反應內臟的病症。反過來,保護好足部又能增加內臟的功能。所以不要認為足部保暖是局部保暖,實際上,足部保暖是身體整體抗寒防病的一種保護。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節氣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中國吃網提醒,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葯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葯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鍾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穿厚衣服睡覺不健康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數和適宜的厚度。羽絨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給人帶來適宜的衣服小氣候。皮類服裝幾乎可以阻絕衣服內的空氣對流,冬季外出時著皮裝,保暖效果最佳。
穿衣忌衣領過高過緊。衣領過緊會使頸部血管受到壓迫,使輸送到腦部和眼部的營養物質減少,進而影響視力,也會影響頸椎的正常活動,容易導致頸椎病。有些穿高領衣服的人在轉頭時速度過快,會誘發心動過緩甚至心臟驟停以及低血壓,造成腦部血流的減少和暫時中斷,嚴重者可出現暈厥、面色蒼白、神志不清。
嚴寒的時候,用「嚴嚴實實」來保暖或養生並不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專家提醒,在寒冬如果穿太多衣服活動或休息,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因為人在睡眠時大腦、肌肉進入休息狀態,心臟跳動次數減少,肌肉的反射運動和緊張減弱,中樞神經活動減慢,此時脫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勞,使身體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
由於人體皮膚能分泌和散發出一些化學物質,若和衣而眠,無疑會妨礙皮膚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發。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還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即使蓋上厚被子,也會感到寒冷。最後中國吃網提醒,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覺。
外出要戴帽
在應對嚴寒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實而忽視了頭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其實,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系。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這種熱散失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歡戴口罩。對此,養生專家表示,戴口罩確實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禦寒冷。但戴口罩必須口鼻都要遮著,同時小寒節氣養生要注意清潔口罩。青少年和壯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應該常接受寒冷的考驗,使抗病能力增加,這樣對健康有利。
鍛煉因人而異
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平時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戶外鍛煉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惡劣天氣,暴風驟雨、天氣嚴寒、大霧陰霾,就不宜進行戶外鍛煉,只有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天氣,才適宜戶外鍛煉,最好等太陽出來後再進行戶外鍛煉。
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4、大寒節氣吃什麼 四大飲食習俗
1、蘋果
大寒節氣是容易抑鬱的時節,不妨常吃蘋果。身體在製造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等快樂荷爾蒙時,維他命 C 是重要元素之一。缺乏維他命會令人抵抗力降低,嚴重者還會導致抑鬱。多吃蘋果及其他含維他命 C 的水果,均有助提升情緒。由於將近一半的維他命C 都是分布在果皮上,因此連皮吃效果更佳。
2、梨
冬季,最容易唇乾口渴、皮膚干澀。我國醫學認為,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等。現在正是吃梨的季節,素有「百果之宗」之稱的梨,其梨汁對秋冬乾燥症有獨特的療效。尤其適合冬季內熱的人食用。
對於體質較差,尤其脾胃虛寒的人,不宜生吃梨,而熟吃梨也能起到清熱止咳的效果,但最好煮成梨水,並且要把梨肉也吃下去,才能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
3、獼猴桃
獼猴桃有 「 維生素 C 之王 」 的美譽,雖然比不過大棗,但卻比常吃的梨、蘋果、桃、橙子、山楂都要豐富。獼猴桃的維生素 E 含量也很高,但主要存在於獼猴桃籽里,因此吃獼猴桃要將籽細細嚼碎,才有利於吸收。此外,獼猴桃富含膳食纖維,可通便排毒,所以有減肥瘦身的作用。
4、鹽藻
天寒地凍,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而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調節免疫力。在所有食物當中,只有鹽藻是能滿足人體所需的全營養寶庫。鹽藻中蛋白質含量可達29.4%,是一種很好的蛋白質來源。此外鹽藻富含30%的天然甘油和2.9%的膳食纖維,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
鹽藻中含有27種無機元素,其中金屬元素有25種,非金屬元素2種,其中鈉、鎂、鋁、鈣等定量元素和銅、鐵、鋅、錳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此外鹽藻還有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等18種氨基酸,是滿足人體所需的全營養寶庫。
(4)小寒大寒養生擴展資料:
大寒節氣防寒:
1、防腰寒:
雙手搓腰暖腎陽。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
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2、防頸寒:
戴圍巾穿立領裝。冬天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風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穿立領裝是個好辦法,不但能擋住寒風,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另外,一條得體的圍巾、絲巾或者披肩,也能幫助保暖。
3、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後 「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
5、小寒節氣養生保健 一日三餐怎麼吃最健康滋補
6、大寒小寒的節氣文化。
大寒: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第二年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2009年春節就包含在大寒節氣里。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里,除干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准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准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此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小寒:
從元代開始,皇宮到民間都時興「九九消寒圖」,該圖上書「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個字(繁體字)都是九筆。每年冬至節前掛在室內,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筆。每填寫完一字,便過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盡。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著密切聯系。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裡一種不錯的消遣怡情的養生方法。
南京:吃菜飯
廣州:吃糯米飯
天津:吃黃芽菜
7、小寒到大寒這段寒冷的時間我們需要做哪些防寒措施?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小寒、大寒是最後兩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除了氣溫低,此時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所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那麼這段時間我們需要做好哪些防寒措施呢?
1、頭戴帽,不易寒。
頭部由於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風寒。頭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頭部,戴帽子很重要,並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頭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經常按摩頭皮,加快血液循環,也能保持頭部暖和。
2、保暖先暖腳。
寒從腳下起,腳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因此冬季腳部保暖尤為重要。腳部保暖要有合適的鞋子和襪子。鞋子的尺碼應稍大些,最好墊一雙棉鞋墊,腳放在裡面要有點空間。其次,鞋底應稍高些,這樣可以起到與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冬季最好每天用溫熱水泡腳,步行半小時以上,並堅持早晚搓揉腳心。
3、多吃溫補食物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認為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非常適合冬季食用。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講到:「三九溫補食葯療,固腎養心羊肉嘗」,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葯羊肉湯、羊肉羹、當歸山雞湯等,都是此時溫補的佳品。有條件的也可以服用些滋補產品,如今幸人參皂苷RH2,蟲草,鐵皮石斛等。
最好祝您能安穩過冬,開心過春節!
8、小寒季節飲食要注意什麼?
飲食養生:溫補防寒,飲食多樣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進入小寒節氣,也已進入數九寒天,飲食上要以「補」為主。民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說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
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羊肉是小寒節氣溫補的首選食物。《本草經集注》中說:羊肉入脾、胃、腎經,其性味甘熱,可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主脾胃虛寒、食少反胃、瀉痢、腎陽不足、氣血虧虛、虛勞羸瘦、腰膝酸軟、陽痿、寒疝、產後虛羸少氣、缺乳等。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等虛症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
除了多吃羊肉以外,還可多食用黨參、黃芪、何首烏、當歸等補氣補血、滋補肝腎的葯膳。小寒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大棗粥,可使人感覺周身溫暖,精力倍增;山葯粥,則有養腎補血的功效。
注重溫補的同時,要注意小寒「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還要適當多吃苦味食物,因為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9、今日大寒:養生吃什麼宜進補封藏 大寒詩句詩詞一覽
2017年1月20日、農歷臘月廿三為大寒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居】防風禦寒
大寒節氣里,除干農活順應節氣外,人們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准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准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還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春節等。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
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勞逸結合,養精蓄銳。
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在「大寒」時節,要注意防風防寒,衣著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俗語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熱水或葯湯先泡泡腳,以達到暢通血脈、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尤其是那些經常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臨睡前更應熱水泡腳。
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同時,此時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多吃點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在日常飲食中常用的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風寒輕度感冒時,還可選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具有較好療效。
【食】進補封藏
中醫認為,秋季進補適宜「平和」,冬季進補適宜「封藏」。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為抵禦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之物。
大寒時節適宜食用以下食品: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牛肉、雞肉、羊肉、蝦等;蔬菜有黃豆、胡蘿卜、韭菜、油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柚子等。
大寒進補的另一原則是多飲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飲烈酒。
同時,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堅果、米面製品等。
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進補,還要注意補充陽氣,以養護腎氣。食物方面可以多吃桂圓、大棗、紅糖、小米、山葯、茯苓、蓮子、薏仁等。當歸羊肉湯,適合在較冷時食用,加些紅棗可補血,但不能常吃,因為較燥。
大寒時節,天氣嚴寒,人體的新陳代謝相應減慢,皮膚的血管收縮,散熱少了。在飲食調配上,還要增加一些厚味,如燉肉、熬魚、火鍋等。
由於「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准備豐富的節日食物,此時還要注意避免飢飽失調,同時也可多吃點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還可多喝點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同時,切忌黏硬、生冷食物,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在調味品上,可選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但不可過量。此外,「冬吃蘿卜夏吃薑」,所以冬天應多吃蘿卜。
推薦食療方:
八寶飯: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凈,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芪杞燉子雞: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葯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發散風寒湯: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凈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關於大寒的詩詞
大寒吟 宋 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 宋 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風鳴北戶霜威重,雲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元沙院 宋 曾鞏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盡層軒未厭勞。際海煙雲常慘淡,大寒松竹更蕭騷。
經台日永銷香篆,談席風生落麈毛。我亦有心從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回次媯川大寒 宋 鄭獬
地風如狂兕,來自黑山旁。坤維欲傾動,冷日青無光。
飛沙擊我面,積雪沾我裳。豈無玉壺酒,飲之冰滿腸。
鳥獸不留跡,我行安可當。雲中本漢土,幾年非我疆。
元氣遂隳裂,老陰獨盛強。東日拂滄海,此地埋寒霜。
況在窮臘後,墮指乃為常。安得天子澤,浩盪漸窮荒。
掃去妖氛俗,沐以楚蘭湯。東風十萬家,畫樓春日長。
草踏錦靴緣,花入羅衣香。行人卷雙袖,長歌歸故鄉。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唐 耿湋
章溪與貢水,何事會波瀾。萬里歸人少,孤舟行路難。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連灘。花發從南早,江流向北寬。
故交參盛府,新角聳危冠。楚劍期終割,隋珠惜未彈。
酒醒愁轉極,別遠淚初干。願保喬松質,青青過大寒。
歲寒知松柏 宋 黃庭堅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慘淡冰霜晚,輪囷澗壑姿。
或容螻蟻穴,未見斧斤遲。搖落千秋靜,婆娑萬籟悲。鄭公扶貞觀,已不見封彝。
題浮光丘家山寺 宋 王之道
古寺鍾鳴漏向殘,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陰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斷流寒凍合,野田飛燒曉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懷親眼欲酸。
與同舍游凈明是日大寒予獨乘馬諸公以盂浩然 宋 王之望
慘淡陰風暗廣川,沖寒直到白雲邊。寒驢苦憶長安道,古寺深行小有天。
峴首詩人窮入畫,孤山處士句堪傳。疑君便是林君復,妙字清題故宛然。
大寒 宋 陸游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可憐切雲冠,局此容膝室。
吾車適已懸,吾馭久罷叱。拂麈取一編,相對輒終日。
亡羊戒多岐,學道當致一,信能宗闕里,百氏端可黜。
為山儻勿休,會見高崒嵂。頹齡雖已迫,孺子有美質。
大寒出江陵西門 宋 陸游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醉面沖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遊子自消魂。
冬行買酒炭自隨 宋 曾豐
大寒已過臘來時,萬物那逃出入機。木葉隨風無顧藉,溪流落石有依歸。
炎官後殿排霜氣,玉友前驅挫雪威。寄與來鴻不須怨,離鄉作客未為非。
游慈雲 宋 陳著
老懷不與世情更,才說閑行興翼然。微濕易乾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尋梅山自妍。笑問松邊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夾穀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宋 方回
極目無窮六合寬,仰天如以渾儀觀。日躔箕斗逢長至,月宿奎婁屆大寒。
肘後方多難卻老,杯中物到莫留殘。來年七十身猶健,容膝歸歟亦易安。
永樂沽酒 宋 方回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楮幣破慳捐一券,瓦壺絕少約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凍面微溫尚帶冰。爨仆篙工莫相訝,向來曾有肉如陵。
10、大寒節氣吃什麼補身體?
大寒如何養生
01食宜溫 養腎為主腎應冬,屬水,主藏,所以,「冬季養腎」是養生的基本認識,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
02頭宜暖 胸背足忌寒涼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03多吃「三種」食物① 桂圓——暖心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因此大寒期間應養陽,通過節氣養陽暖心,促進血液循環。桂圓是暖心補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間天氣冷,建議經常在家燉些桂圓粥。
② 紅棗——護肝大寒為與立春相承接,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里,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到極點並准備生發。所以,這個階段要兼顧養肝,為開春陽氣生發、肝氣調達打好基礎。
護肝的食物不少,但推薦紅棗,紅棗雖普通,但富含營養。
③ 吃點酸——護血管在大寒節氣中,適當吃酸性食物很有益處,尤其大寒前後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04睡宜早 動宜慢在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做事「慢半拍」,以免擾動陽氣。
天氣寒冷,南寧優美西點提醒小夥伴要注意保暖,多吃養生健補食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