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季養生的概念是什麼?
直接點說:
春 生
夏 長
秋 收
冬 藏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要順應時節,方可延壽。
春天使勁的幹活,夏天使勁的流汗,秋天開始漸漸收斂,冬天就捂在家裡。
2、你對中醫及四季養生的看法
我覺得中醫是博大精深的,也很神奇,中醫講求的是全身的調理而西醫是哪裡有病就治哪裡很。多人不了解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其實這樣的人其實也不了解西醫,真正了解西醫的人不會盲目排斥中醫,只有一知半解的人才會這樣,中醫有完整的科學體系,只是如同任何科學一樣還有很多值的完善的地方,還有中醫師的選拔和培養目前也有問題.
而且因為一些覺的外國月亮比較圓的人和一些半吊子中醫(主要),再加上目前社會的風氣.西醫更受重視是有非常深厚的基礎的,但不能否認中醫科學性.
不過保存中醫不是因為可以創造財富,而是因為它的作用,醫學的存在不是為了創造財富,一個想靠醫學發展經濟的國家是瘋子,學完社會醫學你就懂了。
春季養生
春天是陽長陰消的開始,重點要養陽。春天主生發,萬物生發,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於以養肝為主。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早春飲食取溫避涼。仲春飲食宜辛甘。晚春飲食宜清補。
夏季養生
夏天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養生應以養心為主。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夏季飲食多清淡。夏季飲食宜補氣。
秋季養生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重點要養陰。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中醫認為,「秋氣通於肺」,「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這一理論提示人們,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順應時令的變遷,注意保養肺氣,避免發生呼吸系統疾患。飲食潤燥:秋季氣候的特點是乾燥,燥是秋令主氣。摩鼻健身:中醫理論認為「肺開竅於鼻」。
冬季養生
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冬季飲食宜滋補。冬季忌食寒性物。
3、一年四季養生之道?
4、四季養生對生活的感悟
對於家庭和睦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平時注意養生,病時不至於如山倒,家人就不用擔心,牽腸掛肚,況且,人生苦短,你我須臾,生命轉眼即逝,保持健康的身體和心態,就可以無限享受生活所帶來的樂趣,祝您生活愉快!
5、四季養生是什麼意思
6、簡述四季養生的基本原則
四季養生的基本原則:
一、青年人重在養肝,勿使其熱。肝無熱象,則陰虛不生;肝無熱象,則病不傳脾,濕亦少。
1、春季不宜過勞,以免耗散過度,飲食不宜過油膩肥厚,以免肝中瘀熱。所謂勿生發太過。
2、夏季勿貪晚不眠,勿貪涼,暴飲暴食,以免伐肝氣之陰,成疲勞之勢。所謂勿長之太急。
3、秋季勿持己氣血強,雖寒氣起衣尚薄,食補不可過,以免肺氣傷,肝熱傷肺,脾之運化失調而及肝。
4、冬季宜潛陽養陰,使春之生發有所備,勿耗散太過。
二、中年人重在養陰,「人過四十,陰氣自半」。陰氣得存,津液不失,肝熱不生,脾則不濕。
1、春季勿急躁,勿食辛辣,以免傷陰而陰虛生內熱,繼而脾虛或肝熱。
2、夏季勿貪涼,勿多飲,以免陽盛傷陰。
3、秋季勿進補太過,以免濕熱內生,浸淫及脾,或化為肝熱。
4、冬季暖不宜過,使陽氣得存,陰氣不傷。
(6)四季養生的意義擴展資料:
四季養生的具體方法:
立春後的飲食調養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比如香菜、花生、韭菜、蝦仁、山葯、春筍、豌豆苗等。少吃酸性的食物,因為酸味入肝,會收斂肝氣,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
春天換裝要謹慎,不可驟減。立春時穿衣原則是「下厚上薄」,這既順應了春季陽氣生發暢達的特點,同時應和了老話「春捂」的原理。
選擇溫補食物要同時兼顧既能補陽又不會傷陰的原則。平時可多食用熱性較平和的桂圓、大棗、紅糖、小米、山葯、茯苓、蓮子、薏仁等。飲食上則不要吃過多寒涼的食物,若有明顯的上火跡象如口苦、喉嚨疼痛則可泡些金銀花茶飲用。
7、四季養生各養什麼?
朋友:你好。
根據五行、四季、五臟、養生:
春季養肝。肝屬綠色,在東方。其竅在目。知故養肝明目。
夏季養心。心屬火。其色紅。在南方。其竅在道舌。舌尖紅,則有心火。
秋季養肺。肺屬金,其色白。位在西方。其竅在鼻,鼻頭紅、有痤瘡,鼻溝有油膩,則
肺有濕熱。
冬季養腎。腎屬水。其色黑。位在北方。其竅在耳。耳鳴、耳聾、頭暈目眩,腰脊酸
軟,則屬相火回旺動。
長夏養脾胃。脾胃屬土,其色黃,位在中央。其竅在唇。
虛症:輕微咳答嗽,飲食量減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
實症: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長夏:陰歷六月)
希望對您有用。
8、「十二時辰養生」和「四季養生」的啟示
希望您能把握養生的原則,百中醫的四季養生雖然產生於有四季變化的地方,但對四季沒有變化的地方依然適用度。中醫講求的即維護正氣,天時相應,比如春養肝,即春天萬物復甦,肝氣抒發,問此時應順應肝氣的升的趨勢,不要違反這種趨答勢,這樣就是順應就是養生就是護正。一天之內,早晨陽回氣初生,正午最強,下午漸衰,晚上陰氣逐漸增重,子時陰氣最盛,所以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中醫講求的即是天答時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