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之道小品

養生之道小品

發布時間:2020-07-09 17:53:28

1、養生之道(有關茶藝和登山的小常識)

茶藝,萌芽於唐,發皇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著一種高雅的情致。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朴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台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閑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 一番,還會有專人為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飲茶習慣在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歷史。在唐朝中葉,一位早年出家後來又還俗的和尚——陸羽,總結前人與當時的經驗,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關茶葉的著作——「茶經」後,飲茶風氣很快吹遍中國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於中國附近的各民族,如高麗、日本、東南亞各國,都學習了這個風尚。而在十七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更首次將中國的茶輸入歐洲,到了十七世紀中葉,在英國貴族社會中,「飲茶」已成為一種時尚風范。在中國,「茶」因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兩種發音方式,在北方發音為 CHA,在南方發音為 TEE;因此由中國北方輸入茶的國家,如土耳其的發音是HAY,俄國是 CHAI,日本是 CHA; 而由中國南方經海線輸入茶的國家,其發音則不相同,如西班牙的發音是 TE,德國的是 TEE,而英國則是 TEA。

剛經過陽光曝曬的茶葉 茶葉是摘取茶樹嫩葉製造而成的,因為製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和名稱。製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的結果,茶葉會從原來的碧綠色逐漸變紅,發酵愈多,顏色愈紅;而香氣也會因發酵的多寡,從葉香變為花香、熟果香或麥芽糖香。不發酵茶稱為綠茶,泡出來的茶湯是碧綠或綠中帶黃色,具有新鮮蔬菜的香氣,例如龍井、碧螺春等;全發酵茶稱為紅茶,泡出來的茶湯是朱紅色的,具有麥芽糖的香氣;而半發酵的茶,也就是烏龍茶。烏龍茶是中國的特點。

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地是中國台灣省。烏龍茶又可分為輕發酵、中發酵及重發酵叄類,輕發酵如包種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湯色金黃為其特色;中發酵如鐵觀音、水仙、凍頂等,湯色為褐色,飲來老成持重,較偏重「喉韻」;而重發酵如白毫烏龍,湯色呈橘紅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壺功夫茶,須注意水質、水溫、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溫」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攝氏 100 度沖泡為宜; 但綠茶類及輕發酵茶類則不宜過高,通常不宜超過 90 度;「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叄均有可能。泡後約一分鍾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

「喝茶」,在台灣已是一種普遍的休閑活動。 愛飲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壺,現今台灣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壺泡茶法(功夫茶),這是從十六世紀末明朝神宗時代所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用小茶壺泡茶,茶味特別。甘醇芳香,明清時代以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壺最有名,凡出於名家的作品,四方爭購,價比黃金,而現在台灣的陶藝家們,不僅製作精美的紫砂陶壺,並且另外發展出許多改良式的創意壺,為各方所喜愛,而「藏壺」或「養壺」在台灣已成為一種高雅的風氣。

茶是中國人的「國飲」,因為茶中含有多種維他命、茶素、精油、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腦、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國人相信一個常飲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壽,而現代進步的科學,也已證明茶有醫學上的效用,對人體有益處,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天然的健康飲料。

在台灣,茶是經濟作物,也是輸出國外賺取外匯的農產品;各地的茶行、茶 為使茶藝普及,推動甚力,而許多內部陳設古典高雅的茶藝館也紛紛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各茶區也定期性舉行評茶比賽活動,吸引茶農、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經入選,茶價倍增,使得茶藝活動,呈現出一股朝氣,因而飲茶的風尚,在台灣已成為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而這種崇尚自然,無拘無束的茶藝精神,就如同中國傳統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溫馨。

【茶藝的形成原因介紹】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我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為我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茶本身存在著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繫到成為人際關系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熏陶。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為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回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庄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採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主題和表現形式的致,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庄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2、請說說道家和儒家的區別

1 時間的區別?兩個基本上都成形於先秦的百家爭鳴時期。而道家稍比儒家早。

2 主要思想的敘別?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講先天下之憂而憂、道家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道家政治渺小藝術永恆 儒家講究禮儀 尊孔孟之道 道家講求修身養性~有樸素唯物主義

3 你更欣賞哪家?
我更欣賞道家。因為它有人生在世所追求的終級目標,比較高級,比較形而上。而儒家則有些渾濁嫌疑,稍嫌形而下。

4 還有其他的什麼家么?
法家 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韓非子等人
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3、「柱子哥」許君聰都有哪些爆笑的小品呢?

以正在上映的《胖子行動隊》為例,許君聰在喜劇方面的另類特色,一個是色厲內荏,裝大尾巴狼的社會人形象有先天喜感;在《胖子行動隊》里,他飾演的是集團小頭目「F」,剛出場時,光頭大金鏈子的造型還挺唬人,可不到兩分鍾就被制服,還死撐著社會人的面子,不肯服軟,別別扭扭的樣子,超有反差。尤其是給胖子們指路那段,絮絮叨叨,連「過橋費」的梗都拋出來了,完全顛覆了觀眾對社會人的認知,正是這種從生活中來,又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甩響包袱的能力,讓許君聰樹立了自己的個人特色!

4、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古文有何獨特的成就

蘇軾主要成就

文學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推官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釋德洪《跋東坡(左忄(xīn)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蘇門四學士和陳師道、李廌六人並稱蘇門六君子。
其《題柳子厚詩》雲:「詩須要有為而作……好奇務新,乃詩之病。」其《答喬舍人啟》亦雲:「「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主張詩要有為,以「體用」為文之根本。在《答王庠書》中又說:「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實用。」
其詩《送李公恕赴闕》說自已的詩文是「雜以嘲諷究詩騷」。《宋史》也說他作詩是「以詩托諷,庶幾有補於國」,這都說明他是在有意繼承風、騷的諷喻傳統。
他在《答毛滂書》中也說:「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先後進相汲引,因其言以信於世,則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
詩詞
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葉燮(字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天地奇觀。」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台,吐之乃已」。其行雲流水之作引發了烏台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朴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佔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書法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州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洋溢著起伏的情緒。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台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
《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 《江上帖》、《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游帖》、《新歲展慶帖》、 《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致若虛總管尺牘》、《懷素自序》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贊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繪畫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認為「論
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
造詣。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也是他的作品。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修心、悟道、自然辟穀等許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文學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推官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釋德洪《跋東坡(左忄(xīn)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蘇門四學士和陳師道、李廌六人並稱蘇門六君子。
其《題柳子厚詩》雲:「詩須要有為而作……好奇務新,乃詩之病。」其《答喬舍人啟》亦雲:「「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主張詩要有為,以「體用」為文之根本。在《答王庠書》中又說:「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實用。」
其詩《送李公恕赴闕》說自已的詩文是「雜以嘲諷究詩騷」。《宋史》也說他作詩是「以詩托諷,庶幾有補於國」,這都說明他是在有意繼承風、騷的諷喻傳統。
他在《答毛滂書》中也說:「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先後進相汲引,因其言以信於世,則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
詩詞
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葉燮(字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天地奇觀。」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台,吐之乃已」。其行雲流水之作引發了烏台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朴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佔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書法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州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洋溢著起伏的情緒。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台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
《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 《江上帖》、《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游帖》、《新歲展慶帖》、 《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致若虛總管尺牘》、《懷素自序》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贊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繪畫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認為「論
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
造詣。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也是他的作品。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修心、悟道、自然辟穀等許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5、小品演員郭陽郭亮師傅是誰

1、兄弟二人的啟蒙老師是快板名家來寶剛先生,後拜著名相聲演員楊進明先生,成為義子。  

2、2011年5月,郭陽郭亮正式拜師於著名快板表演藝術家梁厚民先生門下,成為梁先生鍾愛的得意門生。

3、梁厚民(1940年—2017年),男,1940年出生,河北玉田人,著名快板書演員,從小喜歡文藝,曾演過笛子及簫獨奏、民族舞蹈、評劇、京劇、話劇、山東快書、相聲、快板、快板書等。1963年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地質系。先後在北京農村文化工作隊、北京文工團任演員。

1969年在北京曲藝團任快板書演員。1985年拜師高鳳山。1963年以快板書為主要擅長曲種。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北京曲協理事、崇文政協常委、北京大學中文系兼職教師、北京對外友協理事。2017年9月7日,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6周歲。

拓展資料:

郭陽,喜劇演員,2017年與孿生弟弟郭亮參與錄制東方衛視《喜劇總動員第二季》及《歡樂喜劇人第四季》。2018年3月18日,與郭亮合作《城東舊事》獲得《歡樂喜劇人第四季》復活賽冠軍。2018年,獲得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第四季》季軍。

6、誰有 醫療安全 相關的 小品或者相聲劇本?--急~

你要的不太好找,你這兩個行不,不行我也沒有了,你上網再找找吧。 小品;《義診》 表演者二人,一老醫生,一中年病者,台上放有一桌二椅 老醫生先出埸說;千年人參能大補,虎骨鹿茸可強身,再加上枸杞子泡白酒,哈哈!真美。不過你每次可別喝太多了喲。老夫我今年八十八啦,人一老了,就想積德行善,這不,如今醫療站進社區,我也湊熱鬧在旁邊開了個義診所,免費診病開葯方,也算是給父老兄弟姐妹和百姓做點貢獻吧。 一中年病者上埸說;我叫潘伍兵(盼無病)人家都叫我病秧子,每年去醫院看病花了不少錢,身體還是不行,聽說社區新成立一個義診所,免費看病還給出方子,真不錯,我去看看。 中年走到老者面前說;是您老開的義診所吧,我今天到您這來看病。 老者;好啊,你哪裡不舒服,說出來,根據病情我再給你開方子。 中年;是胃病,一旦發作,腹部就疼痛,經常吃不好飯,折騰的我也沒人形。 老者;葯房有很多種治胃的葯,可選適合你的病症來服用,什麼胃必治,胃貼靈,等都可治療和緩解疼痛。 中年;這些年我看病錢都已用盡,留下點生活費,哪還有錢買葯和看病,行行好,您老給出個省錢的方子,還能緩解我的病情,只要讓我胃不痛就行。 老年;那我就給你開個方子吧,你叫什麼名? 中年;潘伍兵。 老者;什麼?盼五丙,還胡六條呢!就你這條件還玩麻將,且不說你經濟條件不允許,身體也抗不住瞎折騰。 中年;您老誤會了,我要說也說不清,我給你寫出來,你老就知道叫啥名。 老者;(看了紙上的字後)說;啊,是這名,父母怎麼給你起這個名啊? 中年;我自降生,身體就軟弱,父母擔心,盼望我長大後身體健康,就取了個與字意同音的(盼無病)的名,沒辦法,老天爺也不可憐我,到現在還是一身病。 老者;是夠命苦的,行啦,我開方子吧;用紅皮雞蛋殼二十個,放在瓦片上加火焙乾,之後把它研成細末,用紅糖水服用,每次飯前服一小勺,一日一次,服完為止。即可見功效。此方非常珍貴,同時對補鈣和軟骨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中年;我還有高血壓病,血壓一上來,頭暈眼花,站不穩,立不定。 老者;這個處方我給你開的是;海帶二兩到三兩,用開水泡成海帶湯,泡二日後,每天晨起空腹喝一杯,連服數日即可,海帶能快速恢復血壓正常。再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燒好的開水放入小蘇打2——3勺泡腳20——30分鍾,降壓效果也非常明顯。 中年;這可太好了,你老有這么高的醫術,到哪都能掙高薪,怎麼還在這里白忙活? 老者;我 的退休養老金夠花了,掙那麼多錢干嗎!我生是潔身來,去時凈身走,用自已一技之長,為大家造點福吧。 中年;您老家中還有什麼人哪? 老者;我家世代單傳,以前有個兒子,二十歲當兵,復員回來後,就到消防隊工作,還沒等成家,在一次救火中,為了保護國家財產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就獻身啦,老伴急火攻心,不久也離開人世,我現在就一個人,在社區敬老院養老,安度晚年吧。 中年;那你怎麼不再找個老伴?一個人多孤單啊! 老者;這么多年都過去了,還找啥老伴,就一個人現在也挺好,自已吃飽,全家不餓,行動自由,沒人干涉,不缺吃,不缺喝,想到哪去沒人管,賽過活神仙哪! 中年;您老真是心胸寬廣,兒子為公殉職,那政府不管嗎? 老者;政府多次關懷我,咱哪能給政府添麻煩,現在不也是很好嗎! 中年;您老思想境界就是高,我向您學習,向您致敬! 老者;怎麼,方子已經開完啦,你咋還不走? 中年;不好意思,我還有一個難言之隱的毛病,沒跟您說。 老者;做為醫生從不諱忌,你有什麼難言之隱,說吧。 中年;因我居住條件不好,屋內潮濕,得了肛門瘙癢之症,能不能再開個方子? 老者;我以為是什麼大病,你這病也屬於一種炎症,你回家後,用白礬研成細末,溶入米醋之中,洗滌患處,很快止癢消除炎症。 中年;今天到您這來看病,真是來對了。到現在還不知您的姓名,請問,您老怎麼稱呼? 老年;我姓高,字明一,以後要有什麼事,盡管來找我。 中年;高名醫,好,這個名字好,高,就是高大,字名醫又是您的本行,不愧是有知識,有學問,我得好好和周圍朋友宣傳宣傳。 老年;你理解錯啦,明字,是天明的明,明了事非的明,明暗的明,不能叫做名醫的名,你的明白? 中年;哈伊!我的明白。 老年;一是,一二三的一,一心一意的一,一心為公的一,專心一致的一,一心不可二用的一,不能叫做名醫的醫,明白? 中年;哈伊!小的明白。 老年;好啦!別再說笑啦,要不過一會兒,咱們都要變成日本人了。 中年;不管怎麼說,我今天到您這來,收益非淺,以後我會想法報答您。 老年;不用啦,給人治病是我的天職,免費治病開方,就是想多積點陰德,甘心情願,也不需要什麼報答,只要人人健康,無有疾病痛苦,都能為咱們國家建設多做貢獻,我就心滿意足了。也算我沒白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回吧。 中年;您老身體這么好,精神喚發,活一百五十歲也沒問題! 老者;自古以來誰無死?你說我能活一百五十歲,那不成老怪物啦!能活一百歲就知足了。 中年;那可太少啦,象您這樣的心善對待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老者;順天意吧,閻王爺讓你三更死,就決活不到五更天,生死輪回,任何人也逃不出這個規律,人哪,在有生之年,能為他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世間不愧於人民,這才是我們的本份哪。 中年;經您老這么一開導,我也有些懂啦,一個人無論在世上活多長時間,都要珍惜生命,為人類美好事業,貢獻出自已的全部,我一定在您的精心調理下,自已重振信心,擺脫這個病秧子,也早日為國家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老者;好哇!戰勝疾病也要有信心,我誠摯的盼望你早日康復身體,讓我們共同為國家的壯麗事業,邁開大步前進吧! 中年;高醫生,你聽,社區廣播站正播放《讓世界到處充滿陽光》的歌曲聲! 二人聽了一會後,老者說;是啊,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祖國到處都充滿了陽光啊! 劇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醫也瘋狂"劇本 按:此劇曾於2005年12月30日先後在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元旦晚會以及南京中醫葯大學研究生迎新晚會上成功演出。 第 一 幕 姜半夏(以下簡稱姜):各位看官,晚上好!您問我是誰?先自我介紹一下,在下姓姜,名半夏,祖居常山,在生地行醫,至今已整整三七--二十一年了,三年前我與前妻金銀花離異,當時痛苦的就像是胸中懷著酸棗仁,口裡吞黃連,喉頭塞桔梗呀!自那以後我再也沒有續斷過,至今獨活。不過也沒什麼,男人嘛,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喝酒就喝五加皮!只可惜苦了咱們的孩子決明子了,因為我平時比較忙,只好把他寄居在他爺爺白頭翁家裡,我們附子可謂是聚少離多呀!雖然日子比較清苦,但常言道醫者父母心,救死扶傷為快樂之本,我把每一個病人當作自己的親生川芎和熟地,每治好一個病人,我就感覺自己像威靈仙一樣神通廣大,不管是砂仁,杏仁,桃仁,還是郁李仁和栝樓仁,都是我的病人,我都會細辛地醫治好每一個病人。這不,我今天晚上就要見一個病人,約好在新街口的仲景茶樓見面,因為我倆素未謀面,所以約定了一套暗號,以防到時候認錯人了。喲,時間未到,我先GPRS上個網先!(退至一角手機上網)。 (姜作抬頭狀,言道「仲景茶樓到了。」左右張望,此時陳皮手捂著襠部,臉帶痛苦狀上) 兩人走近,並側身繞行,雙目對視。 姜:六味地黃丸!(做六指怪狀) 陳皮:人參白虎湯!(為虎撲狀,兩手做爪,目露凶光) 姜:莫吵、莫吵!中西醫結合療效好! 陳皮:非也、非也!中醫西化前途渺! 姜:臉怎麼紅了? 陳皮:陰虛內熱 姜:怎麼又黃了? 陳皮:失血過多 (陳皮趨步向前,握姜雙手,目光殷切。) 陳皮:您就是中醫大著名的姜半夏教授吧! 姜:在下正是姜半夏!您就是陳皮先生吧?請!咱們進茶樓細談。 (二人進入仲景茶樓,分頭坐下。) 姜:陳先生是哪裡人呀? 陳皮:(轉較濃厚山東口音)俺是山東的! 姜:(微笑)山東人長得像你這么帥的還真是少見哪! (姜稍審視陳皮) 陳:(憨笑)我朋友們都說俺是歷代丐幫幫主中最英俊瀟灑得! 姜:小便不通? (陳皮點頭) 姜:伸出舌頭讓我看看! (陳皮做伸舌狀) 姜:把手伸過來,(陳皮伸過右手) 姜:左手!(陳皮伸左手,姜做搭脈狀) 姜:我給你開一張方子。(姜寫下葯方,並遞於陳) 陳皮:(做疑惑狀)牛膝?我只聽說過牛黃可以治病,牛膝?牛的膝蓋也能治病嗎?姜教授,我平時最喜歡吃牛排了,您給我改牛排行嗎? 姜:(捋須狀,微笑道)此牛膝非彼牛膝也!從我兩見面道現在,你的手一直不離下腹,我由此推斷出你的病在前陰,接下來我又看到你的舌上淤點明顯,定有淤血阻滯,知道我為什麼要你伸左手而不是右手嗎?(陳皮搖頭)因為左手尺部主膀胱和腎;果然!左手尺部沉伏,由此我推斷出你為淤血阻滯下焦,而至小便不利。 (陳皮驚愕,拍大腿) 陳皮:真是神了,我前天下腹被撞了一下,以後小便就漸漸淋漓不通了。 姜:這就對了,我給你開的這張葯方中的牛膝是一種草葯,不是牛的膝蓋,專破下焦淤血,正好對你的病症。這樣吧,你病好後,身體還比較虛弱,要加強鍛煉,我教你一套養生保健大法,這套操不論室內室外,演練起來十分得方便,可以一人練習,也可以多人。咱們找個地兒,請! (兩人離開座位來到一空地,前後擺好架勢)。 姜:要特別注意這個擺跨得動作,我們中醫認為:腰者,腎之府也!你這個病尤其要注意固腎健腎! (陳皮連連應諾) (姜在前,陳在後學習) 姜:挺胸,抬頭,收腹,提臀,目光平視,一搭搭,二搭搭,三搭四,恰恰恰!(姜在台上跳起了恰恰),看清楚了嗎?恰恰! (陳皮在姜身後跟著,動作粗笨滑稽)姜:回去等病痊癒之後好好練習吧,先去抓葯吧!SEE U! (陳皮下,姜頓時站起直追) 姜:(大聲呼喊)你還沒付茶錢呢,說好你買單的! 陳皮與姜俱下,第一幕結束。 第 二 幕 數天後 (姜半夏身穿白大褂,坐於醫院診室內) (一女子頭裹鮮艷紗巾,扭捏而上,動作較誇張) 婦人:小女子我年方二十八,至今還未生娃 愁壞了公婆,愁壞了爹媽 愁的我是睡不好,吃不下 愁壞了我那個小冤家 他說前幾天遇到一位神醫叫什麼姜半夏 葯到病除不虛誇 果真治好了我的病 來生我做牛做馬報答他!(做跺腳狀,嗔道:「快點」!陳皮上) 二人一起走到姜前 陳皮:請問姜半夏醫生在嗎? 姜:我就是(做捋胡須狀) 陳皮:你就是(驚訝神情,上下打量一番)不對吧?幾天不見完全變了個人似的? 姜:導演沒告訴你嗎?換演員了! 陳皮:哦,我明白了,(回頭看婦人) 陳皮:老婆,這位就是神醫姜半夏, 他看病,什麼儀器都不查, 就靠三指把脈搭, 辨證分毫都不差, 三服葯治好我的病, 真是一個活菩薩! 姜:這些話,聽著真順耳,就像夏天吃了個大西瓜,哈哈哈哈哈!(又做捋須狀) 陳皮:姜神醫,請您老給我老婆把一把? 姜:(微眯雙眼,做把脈狀)少陰脈甚滑,不用問也知懷了娃「沒什麼病懷孕三個月了!」 陳皮:(激動,做不相信狀)您老說什麼? 姜:你老婆懷孕三個多月了! 陳皮:(厲聲問道)不對!不對!我半年不在家,你不可能會懷孕! 二人鬧別扭,扭打。 姜:看他們夫妻扭打 我背上冷汗嘩嘩 難道名聲今天砸 亡羊補牢不算晚呀,(忙上前把陳皮拉住) 姜:稍安毋躁,讓我仔細詢問她。(把婦人拉到桌前)你再說說你哪裡不舒服? 婦人:婚前我身體壯實像肥鵝 婚後我瘦的像鹽水鴨 肚子里總是咕咕響 月經三月還未下(手伸三指,嬌嗔羞澀) 姜:哦!仲景先師雲: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為痰飲,當以溫葯和之 (姜運筆開方) 三人齊聲:辨證四診需合參,不然就會鬧笑話! 賀詞畢,謝幕!

與養生之道小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