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中醫角度來看,飲食養生有哪些好處?
所謂「養生之道zd,莫先於食」,以及「葯食同源」、「葯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葯更有用。
食物不僅僅只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柢都與飲食問題有關。飲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內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飲食是人體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是人體健康、精力充沛的重要保證。合理地安排飲食,保證飲食營養的足夠攝取,能夠保證人體充足的營養供給,更能使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而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新陳代謝功能活躍,則能使人生命力強盛,對自然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就能增強,抵禦外界致病因素的力量就更加強大。
同時,飲食還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根據人體的陰陽盛衰情況和食物的性味特點,安排適宜的飲食方案,或以養精、或以補形,且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人體的陰陽平衡,不僅能保證身體健康,且能夠預防疾病的發容生。此外,某些具有特異作用的食物,本身就能夠直接用於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因此,合理的飲食不僅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營養來源,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2、中醫飲食養生有什麼特色
中醫養生理論,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抄」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襲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廣起居有常」zd,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3、最適合養生期間吃的食物?
春天吃什麼尤為講究,其實春季養生食物非常多,根據自身的情況吃一些養生食物可以幫助自身調節健康狀況,比起葯物要更加健康無傷害。因此平時多了解一些養生的知識很必要,下面這篇文章將為你介紹哪些食物春天吃最養生。
七種春季養生食物
1、養脾佳品大紅棗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2、補中益氣葡萄乾
葡萄乾是很好的補中氣食物,對人體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對於一些貧血、平時時常頭暈的人應該常吃。春天頭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葡萄乾中有豐富的鐵,因此貧血人群應適當吃一些葡萄乾。但是葡萄乾中的糖分較高,因此血糖較高、易拉肚子的人應少食,建議一天食用一個掌心的量。
葡萄乾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可養肝血,適合易貧血、常頭暈目眩的人吃。春天易頭暈的人,通常氣血較不足,而且葡萄乾富含鐵質,對女性來說是造血所需,不過因糖分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3、入脾養血龍眼乾
龍眼乾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對於一些氣血循環不好的人以及在春天容易失眠,精神不佳者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龍眼乾。同時龍眼乾很養脾胃,因此對於晚上失眠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不過常識龍眼乾會上火,體質燥熱的人要少吃。建議一天食量不要超過半掌。
4、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5、四鮮之首是春韭
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6、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蔥蒜殺菌助春陽
生薑、蔥、蒜不僅僅是烹飪時的調味品,它們還具有葯用價值。常吃可以提高食慾、提高春日陽氣,還具有殺菌防病的效果。春天的蔥和蒜都是新出的,因此在一年中的營養最為豐富。春天是傳染病多發季節,適當吃一些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
哪些食物最適合春天
一、最適合的補品:大棗蜂蜜最養肝
春天是肝氣最足、肝火最旺的時候,所以在飲食上我們要多選擇護肝健脾的食物,應添加大棗、蜂蜜、山葯、蓮子、芡實,可以每天做一點粥來食用,不僅可以幫助護肝健脾胃,還可以幫助滋補、增加氣血、預防春困。
二、最適合的口味:省酸增甘
初春陽氣初發,辛甘之品可助春陽。所以在春季應該增甘減酸。因為,酸性食物入肝,甜性食物入脾。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應少食酸澀、減少脾胃功能的負擔。
為了預防肝旺傷脾,適合選擇辛甘的食物:蔥、生薑、棗、花生、小麥粉、蕎麥、玉米等穀物果。陰虛內熱之人,可選擇鴨肉、海帶、綠豆、甘蔗汁、荸薺、百合等,以消火。
三、最適合的青菜:小白菜、油麥菜
由於春天經常容易睏倦,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減少脂肪的攝入,可適當增加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牛奶、魚類、豆製品,雞鴨肉等,以增強免疫力;多增加綠葉蔬菜,以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及各種抗氧化物質,蔬菜中豐富的營養物質也可預防春困,及有效地幫助我們達到瘦身的目的。
在蔬菜的選擇上,以深綠色蔬菜為住,葉菜為佳,其營養價值較高,同時熱量極低。由於經過冬季緩慢生長的綠葉蔬菜可以說營養物質積累豐富,超過其他季節的蔬菜,外加上冬季氣溫低、無蟲害、農葯干擾少,食用起來安全性好、對人體健康尤為有益。(參考網站:民福康)
4、中醫認為的飲食養生是怎樣的?
所謂飲食養生,中醫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百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中醫強調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孔子度是春秋時期的人,享年72歲,在2000多年前能活到問70多歲是很少有的高壽了。孔子的長壽,與他講究飲食之道是分不開的。《論語》中記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餒,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答飪不食,不時不食。」這些話的意思是說,食物放久變味了不吃,魚肉之類菜餚腐敗了不吃,菜餚的色彩不中看不吃,味道不鮮美不吃,不講究烹飪不吃,不到用餐的時間不吃。專告誡人們講究養生之道,注意飲食衛生,不要濫吃濫喝的意思。孔子的飲食觀對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影響很深,是我國食療得屬以發展的基礎,而且對民族興旺,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大貢獻。
5、中醫養生食物有哪些?
護腦:菠菜 擁有胡蘿卜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的「還原食物」,可以阻止腦血管病變來而保護大腦。哪些屬於「還原食物」呢?菠菜首當其沖。其次為韭菜、蔥、豌豆角、西紅柿、胡蘿卜、小青菜、大豆、蒜葉等蔬菜,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等殼類食物,以及糙米飯、豬肝湯等。
護眼:紅薯 維生素A素有「護眼小衛士」之稱。維生素A是由胡蘿卜素轉變而成的。除胡蘿卜之外,紅薯中也富含豐富的胡蘿卜素,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
護發:海帶 經常食用海帶不但能補充身體的碘元素,而且對頭發的生長、滋潤、亮澤也都具有非常功效。
護肺:番茄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每星期吃番茄3次以上可以預防呼源吸系統疾病,保護雙肺免受細菌感染。
護腿:香蕉 含鉀元素豐富的香蕉是食物中排名第一的「美腿高手」,它所含豐富的鉀元素能幫助你伸展腿部肌肉和預防腿抽筋。
護心:深海魚 德國專家實驗證實:堅持每日吃魚50克,可減少40%心臟病的發生,尤以吃深海魚為佳。
護腎:黑豆 黑豆味甘性平,中醫認為它還具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潤膚的功效,非常適合腎虛者。
6、中醫中對五臟養生最佳食物有哪些呢?
所謂五臟是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臟,古稱藏。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臟。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copy起著重要作用。
養脾最好的食物:黃色食品,特別是黃豆,可以是豆漿、豆腐、豆腐乾,都是上等的養脾佳品,當黃豆的蛋白質和米飯一起,就是絕佳的蛋白質。
養心最好的食物:紅色食品,特別是紅豆,可以是紅豆豆沙包、紅豆粥、紅豆豆漿。早上吃好
養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別是大白蘿卜,白蘿卜生吃更能養肺。什麼時候吃都好。
養肝最好的食物:生吃綠色食品,特別是綠豆湯(把綠豆放水裡煮,當水開了以後再煮7-8分鍾,然後喝水,不zd是我們習慣的把綠豆煮爛,綠豆煮爛後會失去養肝的功效。晚上吃為好
養腎最好的食物:黑色食品,特別是黑豆,黑芝麻,晚上吃為好。
7、養生最好的食物有哪些
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開始興起一股養生熱潮,不管男女老少都想著如何才是正確的養生,下面給您介紹一下15種最養生的食物,平常不妨多吃點。
1.小米
小米,又稱粟米,性味甘咸,涼。陳粟米性味苦,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其功用在於「健脾、和胃、安眠」。
2.牛奶
牛奶,又稱牛乳,性味甘,平。牛奶是一種治療失眠較理想的食物。牛奶中含有使人產生睏倦感覺的生化物質色氨酸,可以起到使人安眠的效果,加上牛奶的營養所產生的溫飽感,更可增加催眠的效果,脫脂牛奶與不脫脂牛奶具有同樣的作用。
3.百合
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臨床多用於治肺癆久咳、咳唾痰血、熱病後余熱未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日華子本草》謂其「安心,定膽,益志……」
4.靈芝
靈芝,性味甘,微苦,微溫。有益氣,養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於心氣虛或氣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靈芝為味甘、平和之品,能益心氣、寧心神、增智慧,故治上述諸證,並可廣泛用於一切虛勞體弱之症。《本草綱目》謂其「療虛勞」。《中國葯植圖鑒》說,靈芝「治神經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
5.豬心
豬心,性味甘,咸,平。有安神定驚,養心補血之功效。豬心作為營養與葯用菜餚,已有悠久的歷史了。民間素有「以心補心」之說,這也是有道理的。豬心,還含有較多的鈣、磷、鐵、維生素、煙酸等成分。可治驚悸、怔忡、自汗、失眠等症。
6.酸棗仁
酸棗仁,性味甘,平。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功效。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
7.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功效。《本草衍義》說:「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本草綱目》也講:「後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於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嘗不治心病也。」
8.萵苣汁
萵苣汁,性味同萵苣,苦,甘,涼。《本草拾遺》稱其「利五臟,通經脈,開胸膈」。據有關資料,萵苣莖、葉、皮的乳白色漿液,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可助兒童、中老年睡眠。
9.小麥
小麥有養心神、益心氣的作用,尤其適宜婦女神經衰弱、神志不寧、失眠,或喜悲傷欲哭、數欠伸(即中醫所稱的婦人臟躁病)者食用。
10.糯米
糯米補氣血、暖脾胃,適宜一切體虛之人神經衰弱者食用,尤以煮稀飯,或與紅棗同煮稀粥最佳,能滋潤補虛、溫養五臟、益氣神。
11.西穀米
西穀米能補脾益氣,適宜一切體虛之人,或產後病後神經衰弱者食用。《柑園小識》雲:「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12.鵪鶉蛋
鵪鶉的肉與蛋,其營養價值比雞高,鵪鶉肉含蛋白質24.3%,比等量雞肉高46%,鵪鶉蛋含蛋白質135%,比等量雞蛋多17%,特別是鵪鶉蛋富含卵磷脂,是高級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13.蛤士蟆油
蛤士蟆油又叫田雞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激素,是一種較好的滋補強壯食品,適宜精力耗傷、神經衰弱、久病與產後虛弱者食用,民間多用於治療神經衰弱。
14.牡蠣肉
牡蠣肉能治療失眠煩熱、心神不安。《醫林纂要》認為:牡蠣肉「清肺補心,滋陰養血。」崔禹錫《食經》亦載:「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15.鰻鱺
唐代著名食醫孟詵認為鰻鱺「甚補益」。《日用本草》說它能「補五臟」,古人常用以治肺癆病。它對神經衰弱之人頗有益,可以經常煮食,大補虛羸。
8、養生食物有哪些
春季養生食譜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仲春飲食宜辛甘。適當進食山葯、紅棗、蜂蜜、芹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傷用脾胃。
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汁、薺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夏季養生食譜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飲食多清淡。
夏季署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署、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署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飲食宜補氣。可適當選擇一些滋陰補氣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桂圓、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雜糧,蔬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夏季心氣旺盛,易傷人氣陰,在這個季節里,應以補氣養陰、清署熱為主,如冬瓜、西瓜、蓮藕、鴨肉等,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養生食譜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
冬季飲食宜滋補。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斂陽護陰。可適當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桂圓、木耳、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多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蔬菜類如大白菜、圓白菜、白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脾胃功能相對虛弱,若再食寒涼,宜損傷脾胃陽氣。因些冬季應少吃荸薺、柿子、生蘿卜、生黃瓜、西瓜、鴨等性涼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更不要飲酒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