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學睡眠

養生學睡眠

發布時間:2020-07-09 11:47:40

1、為什麼說最好的養生是睡眠?

這話說的很對。睡眠可以讓全身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俗話說,有病3分治7分養。

2、睡眠是養生之道最重要的一部分,人體一天最佳睡眠時間是什麼時候?

一天中最佳的睡覺時間是什麼呢,一定要知道哦!


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實際上,您可以從晚上和中午看到最佳的睡眠時間。晚上,最佳睡眠時間是22到-23之間,這時候上床睡覺非常好,而且容易入睡。時間也很好。第二個是中午午睡來,建議午睡時間從13:00開始。午睡時間從30分鍾到1小時,效果非常好。什麼時候是最佳運動時間?建議在晚上吃30分鍾晚餐後最好的運動時間,這不僅可以訓練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還可以幫助消化。體重控制也很好。什麼時候是刷牙的最佳時間?每個人都希望每天刷牙,因此最好刷牙以找自到最佳時間。實際上,進食後大約需要3分鍾,此時刷牙將有助於分解許多細菌和雜質。

什麼時候吃水果的最佳時間?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飯前一小時。飯前吃1個小時的水果可以增加飽腹感和體重,因為它可以幫助消化和控制體重。什麼時候是美容的最佳時間?我們正常的皮膚新陳代謝時間是從0到6,因此最佳的皮膚護理時間通常是在就寢之前,因此皮膚美容效果非常好。什麼時候是最好的淋浴時間?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問題。最好的洗澡時間是每晚睡覺前洗個熱水澡。




通過這些良好的睡眠習慣,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從中受益的!

3、養生晚上幾點睡覺

一般來說11點之前睡覺最好,1、睡眠能夠消除疲勞 人在睡眠狀態下,大腦接受不到外界環境和事物的刺激,神經系統處於穩定的狀態,疲勞的抄細胞這時能得以恢復。同時,在睡眠中,人們的四肢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鬆。
所以充足的睡眠能夠使人們的機體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2、睡眠能夠儲備能量 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知只有在睡眠過程中,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和能量代謝超過分解代謝,使人體的各個組織的能量得以補充,同時,還能夠為四肢和大腦儲備一些新的能量,為人們覺醒時的工作打好基礎。

3、睡眠能夠調節大腦道和內臟的功能 人在睡眠中,大腦告別了亢奮的狀態,處於休眠中,這種狀態能夠使神經細胞得以激活、腦部血管擴張,大腦中的血液流量增加,腦部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從而使大腦在休息的同時還得到了發育。
另外,人在睡眠的時候,心跳減緩、呼吸變慢、肌肉處於松她狀態,所以機體中的血液需求量就隨之減小,人體內的血液歸於肝臟等器官,使這些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復和調整。

4、中醫養生學關於睡眠的

《內經》的養生觀與臨床實踐
美好的願望
通過養生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是我們千百年來追求的一個普遍願望。養生保健學是與中國傳統醫學同步發展的中國獨特的保健醫學,通過長期的實踐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提出了養生的原則、方法及其現實意義,而題首又以「上古天真論」為名,是說明在遠古時代人們早已掌握了養生之道,而掌握養生之道的根本,就在於保護真氣。通過養生以葆全天真,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而這葆全天真的方法,實際上就是養生之道
積極的養生
經考證,養生中的養是「久長生」的意思,生是「蓬勃向上」的含義,所以我們所說的養生不是消極的保養生命,而是指使生命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狀態,並在此基礎上達到延緩衰老,壽達「天年」的目標,即高生活質量的健康長壽。
養生的理論形成
養生的理論最早形成於先秦至兩漢,《黃帝內經》奠定了養生學的理論基礎,先於《黃帝內經》的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上對養生也有非常詳盡的記載,幾千年來,經各代養生家的不斷充實豐富,養生學已在華夏健康保健學上佔了非常重要的一席
養生法則
順天避邪
養性節食
動而中和
葆精愛氣
培本防微
飲食有節,勞逸有度
「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因黃帝耽憂今不如昔,而懷疑這個原因是否是世道不行了,還是人類已走到盡頭,將要滅亡了?這時歧伯卻提出了自己精闢的見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天真論》

這里非常明確地提出了,今時之人為什麼年半百而動作衰也的原因,並非是時世異或人將失之,而是飲食不節,耗散其真,特別指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是其根本原因,而這些無節制的生活習慣,必然導致真元耗散

脾胃為後天之本,真氣必須靠脾胃水谷之精氣的滋養,飢飽失常,飲食不節,以酒為漿,必將損傷脾胃,使真氣得不到後天的滋養,從而半百而衰。遠古的人還懂得遵循自然的規律,修煉養生,而現在的人則不然處處違背基本的養生准則,結合當今社會,由於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工作節奏加快,有些人整天忙碌於生意場上的應酬,起居無常,有些人貪圖安逸,整天飲酒作樂,比以酒為漿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些人不知持滿,以欲竭其精,頻頻奔走於風月場所,有些人打牌通宵達旦,白天工作則無精打采,生命之火,已被透支,真元耗盡,脾胃受損,先後天兩敗俱傷。

近年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性病發病率大大上升與上述原因密切相關。「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必半百而衰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必先歲時,毋伐天和」是中醫學重要的學術觀點之一,在養生中具於現實的指導意義。「順天」是指要遵循自然界生殺收藏,陰陽消長的生活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變化,都是陰陽二氣相互消長轉化運動的結果。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息息相通,陰陽運動,不僅影響自然界,同時還通過自然界的變化影響著人體

必先歲時,毋伐天和
順天是指要遵循自然界生殺收藏,陰陽消長的生活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變化,都是陰陽二氣相互消長轉化運動的結果
天人合一
人與自然息息相通,陰陽運動,不僅影響自然界,同時還通過自然界的變化影響著人體。隨著一年四季的規律性變化,人體生理功能也發生規律性的變化,這就是人與自然相通,當氣候發生異常變化人體不能適應時,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積極主動的預防
從各方面進行養生來調節人體的功能,使之符合陰陽變化之道,增強人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
注意避免四時不正之氣的侵襲,「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之季,自然界陽氣活躍,人身應葆養陽氣
秋冬之間,自然界以陰靜為主,人體宜葆養陰精
運動 :動為陽,靜屬陰,春夏宜以動功為主,秋冬宜以靜功為主
保健:氣為陽,血屬陰,春夏宜服益氣升清之品,秋冬宜用滋補精血之劑
起居:白晝為陽,黑夜為陰,春夏宜晚睡早起以迎陽氣,秋冬宜早睡早起漸至早睡晚起以守陰氣
衣著: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春夏之季宜先減褲,後減衣,秋冬之時宜先加褲,後加衣
適應晝夜的陰陽消長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以一日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因此練習吐納功,以上午為生時,宜於練功。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反此四時,形乃困薄」。所以早晨為生氣生發之機,宜於運動鍛煉。黃昏陽氣已衰陰氣漸盛,應以靜養為主。

吸收日月精華
日月是宇宙中對人體生命活動具有巨大影響的兩大物體,也是陰陽的典型代表。農歷初一、初二的太陽和十五、十六的月亮被認為是日月精華集中之時,養生家重視於此時面向日月進行吐納鍛煉,以吸收日月之精華,補充體內的真陰真陽
避邪
要迴避各種來自自然界的致病因素,如「六淫」之邪,目的在於保護正氣,預防疾病
《千金要方》:「善養生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指出了避邪的目的所在

注意迴避反常氣候
冬令反常之曖
夏日非常之涼
大風、大雨、大霧、大雪、雷電交加之時
避免外出為宜
養性
養性主要是指精神上的保養,是中醫學中對養生保健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環,要求能有高尚的道德,並做到清靜、恬淡、樂觀豁達、凝神自娛

高尚的道德修養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古代有人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就職業道德而言,歷代名醫大都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象唐代名醫孫思邈,更為我們作出了典範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接下來說:「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樂其服,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仆。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以其德全不危也」。
《養性延命樂》
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性之事,此則嗇人之術也

說明清靜恬淡並非老莊無欲無為的消極思想,而應當是在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指導下,面對現實,不使七情太過,不去追求不應得到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而能隨遇而安,知足常樂,使自己保持安靜愉快的精神狀態
嵇康《養生論》
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要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泊獨著。曠然無憂慮,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性,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唏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以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樂觀豁達
《素問上古天真論》:「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認為保持愉快豁達,自得其樂的狀態,就能使精神不被耗傷,而達天年
社會環境
人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社會環境的不同,會造成人體生理與心理的某些差異,社會環境的劇烈變動,對人體心身功能影響很大,甚或導致疾病。
素問疏五過論
「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擘為攣」。所以我們要以樂觀豁達的態度應付各種劇烈的社會變化。雖遭挫折,都要隨遇而安,泰然自珍。
凝神自娛
凝神:重視自我控制的鍛煉,使思維能集中到某一點上,讓大腦能得到積極充分的休息,並對全身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起有益的作用,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自娛:應培養某種健康的娛樂愛好,歷代文獻對琴棋書畫、栽花養魚、調息靜坐更為推崇。自古以來書畫家頗多壽星,唐代柳公權87歲,宋代歐陽修85歲,當代蘇局仙活了110歲。我縣的著名老中醫陳鼻峰先生則活了103歲。

勞逸結合
不妄作勞

中醫認為,運動包括體力和腦力運動,是重要的養生保健方法,長期以來被歷代養生家所高度重視
運動要做到形勞而不倦,過度勞作,有損健康,過度安逸也違背養生之道

《素問宣明五氣》有「久坐傷肉,入卧傷氣」之說。
《呂氏春秋》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使然」。
《三國華佗傳》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千金要方》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

乒乓球,太極拳,爬山,散步,甚至旅遊都是非常不錯的鍛煉方法,一方面可陶冶我們的情操,另一方面也鍛煉了我們的身體,但也應人制宜,要按照個人的年齡、體質、愛好選擇合適的方式,並注意勞逸結合。

葆精養元,以維先天
腎精是人體的精華,是人體各種功能的動力,是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保障,決定人體生、長、壯、老、已的整個過程,因此在養生中要特別注意調節情慾,保養腎精,否則房事過度,耗散腎精,伐傷腎氣,就從根本上削弱了人體的正氣
素問上古天真論
「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故半百而衰也」。但中醫也認為,房室性事是人類自然的生理要求,「男女之欲,乃陰陽自然之道」
房事的忌頻
《千金要方》認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閉精勿泄,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泄」。指出房事不宜過頻,這一觀點得到了歷代養生家的公認,可供大家參考。

培本防微
培本防微
培本防微主要是指增強正氣,早期和及時地治療疾病以防微杜漸是養生的重要環節
中醫學認為,增強正氣是去害的中心環節,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中醫理論的一大優勢和特點
葯物進補已成為當今的主要措施。
有病早治
病要及時治療,以免病邪損傷正氣,黃帝內經曾指出:「病而留者,其壽可立傾也」。《抱朴子》也認為「養生以不傷為本,此要言也」。說明了及時祛邪安正的積極意義
病理性衰老
現代研究已經證實,健康人生理性衰老速度十分緩慢,而病理性衰老對人體的威脅要大得多
及時地防治老年性疾病,以延緩病理性衰老的進程更具有現實意義。
進補培元
中醫學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兩虛相得,乃客其形」。疾病的發生首先有正氣虛衰的基礎,以致病邪乘虛而入,從而產生病變。通過中葯培補以達到扶助正氣,抵禦外邪,達到養生之目的,為歷代醫家所重視。歷代文獻和現代流行病學研究都已證實,隨著增齡,以臟腑言,存在著五臟日漸虧損,以生命物質言,可見氣、血、精、神日益虛衰,以邪實言,痰瘀氣滯,脈絡痹阻不斷產生。所以,固本培元,佐以祛邪通絡已成為養生保健的主要用葯原則。
進補時間
一年四季均可進補,但冬令進補更佳,這是由於冬主封藏,冬至一陽生,既是封蟄主令,又是生發之氣始萌之季,而且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進補方法:少量,多次,經常的原則。並根據性別的差異,自身的體質狀況,臟腑的虛損程度,選擇合適自己的葯物
常用的進補單方
人參 功能大補元氣,強心益智,輕身延年。有野山參,別直參,紅參,白參等
黃精 滋陰補腎,輕身延年。九蒸九曝
首烏 養血益肝,烏發潤腸,消脂
絞股蘭 健脾益氣,消脂。
淮山葯 健脾化濕,固腎滋精。
西洋參 補肺降火,生津除煩。
蛤蚧 補肺滋腎,益精助陽。
桂圓肉 益血安神,長智斂汗,開胃生津。
枸杞子 養肝明目,補血。
阿膠 補血滋陰,止血。

5、為什麼說睡眠是養生第一大道?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十分重視睡眠養生。我國古代醫學家稱「睡眠是養生之要務」。現代醫學家把睡眠稱為「自然康復劑」。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眠,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因此,採用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達到養神、促進氣化、生精的目的,對於提高生存質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的內容。

首先要有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在子時(23時至01時)以前上床,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中醫睡眠機制為陰氣盛則寐即入眠,陽氣盛則寤即醒來。《黃帝內經》中說,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

其次是合適的睡眠姿勢。古今醫家都推薦右側卧位,這是因為右側卧可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臟負荷。另外右側卧時肝處於最低位置,有利於肝臟血液的循環,並且右側卧時胃和十二指腸的開口均在下方,有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恆言》說:「如食後必欲卧,宜右側以舒脾氣」。

還有就是良好的睡眠環境。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鮮的空氣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卧室宜在睡前醒後開窗通風,氧氣充足有利於大腦細胞迅速減輕疲勞。當然睡覺時幽暗的光和舒適的卧具也會對睡眠有所幫助。

科學研究證明,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葯」。

6、為什麼說睡覺是養生的重要環節?

養生就是養成一些優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減少身體損耗,達到健康的一種方式。因此,睡覺是養生的重要環節。睡覺也有注意的要點:睡眠時間以及睡眠質量。

1、睡眠時間。睡眠時間低於4.5小時和高於9小時都會提高疾病的發生率。即便是熬夜也必須保證來高於4.5小時的睡眠時間。在國外但凡熬夜工作者都會額外填補熬夜補償金,可見熬夜的危害有多大!睡覺時間高於9小時,會常常感到消化出現問題、頭疼頭昏、免疫力下降。所以,睡多了和睡少了都對身體有所影響。

2、睡眠質量。有的人常說睡了7個小時但是仍然覺得身體異常疲源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睡眠質量問題,這就好比我安安穩穩的睡了7小時,而你在睡眠的7個小時內,經常做夢、驚醒。雖然最後都睡足量了,但是睡眠質量肯定完全不同。睡眠質量較差的人可以在飲食上減少辛辣食品的攝入,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加強運動鍛煉改善睡眠質量。當然,你也可以在睡前喝一杯有記益生茶,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7、睡眠養生之道

改善失眠的有效方法
1、建議使用牛奶催眠:那麼在牛奶當中含有的色氨酸是人體八種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不僅有抑制大腦興奮的作用百,還含有能使人產生疲倦感覺的作用。它是體內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之一,一杯牛奶中的含量足夠起到使人安眠的作用,可使人較快地進入夢鄉。
2、還有就是水果催眠這些都是對患者的身體有幫助的:過度疲勞而失眠的人,臨度睡前吃蘋果、香蕉等水果,可抗肌肉疲勞;若把桔橙一類的水果放在枕邊,其香味也版能促進睡眠。
3、再者就是大棗催眠:這對人們的身體既有補的作用,還可以給患者改善失眠症狀。大棗味甘,含糖類、蛋白質、維生權素C、有機酸、粘液質、鈣、磷、鐵等,有補脾、安神的功效。每晚用大棗30~60g,加水適量煮食,有助於入眠。
4、進行適當體育鍛煉。
5、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6、飲食以清淡為宜。

8、好的睡眠可以養生,人最佳睡眠點是幾點到幾點?

現在人們越來越喜歡熬夜了,其實有時候也不是喜歡,只是因為習慣了。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我覺得他們的睡眠時間都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經常玩到十一二點或者是一兩點才睡覺。

雖然這樣的時間段睡覺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形成了習慣,並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但是他們的身體正在逐漸的被這樣熬夜所打敗,可能現在年輕,我們熬夜感覺不到身體支撐不住了,但是如果到老了以後我們的身體就會慢慢的表現出來。

睡覺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有一個高質量好的睡眠的話尤為重要。我們在睡覺的時候除了要睡得好,而且時間也是要睡得足夠,也要在正確的時間睡。

我覺得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最重要的時間就是晚上十點到早上七點左右,這段時間應該是最好的。差不多八九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都夠了,就算白天再怎麼勞累,但是晚上休息九個小時是足夠的。

但如果是正在讀小學的孩子來說的話,睡眠時間應該更長一點,在我讀小學和初中的那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是九點准時睡覺。第二天早上七點准時起床,我覺得那樣有規律的日子真的是特別的棒。

而且我們不僅要睡的時間長,我們也要讓自己睡得舒服,所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要看自己的睡眠質量怎麼樣。如果睡眠質量不好的話,我們在晚上睡覺之前可以喝一杯溫牛奶,讓自己睡得更香。

與養生學睡眠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