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五臟養生操演練。
1.敲膽經 雙手握拳 依次敲打大腿外側的 風勢穴 環跳抄 中瀆 膝陽關!
作用:分泌膽汁百,促進吃的食物吸收,驅寒除邪, 長期堅持 延年益壽!
2.壓心包經度 大拇指 伸到腋窩下 四指放於肩膀上 用大拇指向上!知
作用:保護心臟 有效排除心臟多餘的心包積液! 長期堅持保護心臟 強身健體道!
2、五臟養生操與葛洪五式療法能不能同時練
能
3、哪位大俠有傅傑英的中醫體質養生和中醫五臟養生的視頻和MP3能下載的那種,不勝感激!!也推薦大家看
http://v.sina.com.cn/a/2860557-1507296833.html
4、回春醫療保健操全套
http://hi.baidu.com/7%D4%C2%C6%DF%C8%D5/blog/item/214f5801076ec304728da5b0.html無需下載,網上直播,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下載至電腦。
5、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
王輝,於睿,盧秉久暫時還沒發現缺點哦!很滿意,會繼續購買印刷精緻得很工作之餘,人們或楚河漢界運籌帷幄,或輕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則喜歡翻翻書、讀讀報,一個人沉浸在筆墨飄香的世界裡,跟智者神遊,與慧者交流,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窮書生,盡管在學校工作了二十五年,但是工資卻不好意思示人。當我教訓調皮搗蛋的女兒外孫子們時,時常被他們反問:你老深更半夜了,還在寫作看書,可工資卻不到兩千!常常被他們噎得無話可說。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當教師的我這一生註定與清貧相伴,惟一好處是有雙休息日,在屬於我的假期里悠哉游哉於書香之中,這也許是許多書外之人難以領略的愜意。好了,廢話不多說。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是保養脾胃的實用說明書。全書從認識脾胃開始,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說明了脾胃的特點和功能,從五臟和諧才能延年益壽的角度說明了中醫理論中脾胃與其他臟腑的密切關系,並告訴讀者,一旦脾胃出現問題或發生疾病,會有哪些症狀與徵兆,身體會發出怎樣的警報。之後,書中重點介紹了如何運用簡便易行的手段來養脾胃、護脾胃,分別講解了養脾胃護脾胃的食療方法,最簡單易學的耳療、足療、手療、經絡、內功等養脾胃方法,從精神情志方面如何調養脾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該掌握的養脾胃、護脾胃細節。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簡明清晰,一學就會,一本在手,養脾胃不愁。還可以,和印象里的有一點點區別,可能是我記錯了書比我想的要厚很多,就是字有點小,不過挺實惠的,很滿意!書非常好,正版的,非常值,快遞也給力,必須給好評,就是感覺包裝有點簡陋啊哈哈不過書很好,看了下內容也都很不錯,快遞也很給力,東西很好物流速度也很快,和照片描述的也一樣,給個滿分吧下次還會來買!好了,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網路文學融入主流文學之難,在於文學批評家的缺席,在於衡量標準的混亂,很長一段時間,文學批評家對網路文學集體失語,直到最近一兩年來,諸多活躍於文學批評領域的評論家,才開始著手建立網路文學的評價體系,很難得的是,他們迅速掌握了網路文學的魅力內核,並對網路文學給予了高度評價、寄予了很深的厚望。臟與臟之間的關系,即五臟之間的關系。心、肺、脾、肝、腎五臟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但臟與臟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聯系著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不單是表現在形態結構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們彼此之間在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上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因而形成了臟與臟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系。人體就好像是一個小型社會,每個臟腑都不是孤立存在著的,之間必然要有各種各樣的聯系,包括生理狀態下的和病理狀態下的等等,只有大家一起
6、五臟養生圖,看看身體的重要部位應該怎麼去養吧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如果不遵循五臟的「自然規律」,身體就很可能「疲勞駕駛」,引發一系列問題。下面就看看中醫養生中五臟如何養生的吧。
肝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這個時間不護好肝,或者其他季節讓它「過勞」,就可能導致肝氣克伐太過,導致肝氣無力升發而郁滯,進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損或情緒郁結等症。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
心
夏季心氣最旺,是身體的主宰。《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心氣旺則神清氣爽,因此,這個季節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交際廣泛。當然,如果心火太過,則火熱之邪容易導致皮膚瘡瘍等疾病;而過度使用,心氣不支時則可能導致心氣衰竭,帶來心臟病等危險。
脾
長夏時節應於脾氣,以農歷六月左右為主導。脾一方面主持著水谷的運化,另一方面控制著人體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過度使用,很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狀,也多由脾氣被濕熱所困所致。
肺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肺主呼吸之氣,這個時候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
腎
冬三月,人體處在腎的功能影響之下。腎在人體代表著生命之氣,凡生殖、發育均由腎所主。如果此時不注意給五臟「減負」,讓它們跟著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陽氣郁閉不通,引起氣血阻滯,導致手足發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腦血管病。
中醫五色養生和五臟相對
綠色養肝
常見綠色食物,有綠豆、菠菜(最養肝的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萵筍、白菜、薺菜(有清火降壓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綠莧菜、蘿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島素)以及部分水果。
常見紅色食物,有紅豆、紅薯、胡蘿卜(最保護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黃色益脾胃
常見黃色食物,有黃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紅白蘿卜一起燉骨頭湯喝)、腳板薯(最善治療口腔潰瘍的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韭黃、南瓜(產生胰島素,治療消渴症)、蘋蛋粟玉米等。
白色潤肺
常見白色食品,有白豆、冬瓜、梨、白蘿卜、銀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黑色補腎
常見黑色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補}腎的食物)、紫菜、海帶(也是潤肺食物)等。
中醫養生之道 正確認識「五臟六腑」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
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
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
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
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里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里
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心與肺
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循環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運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藉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7、中醫經絡養生操的做操方法及要領
綠谷五春經絡操分為五節,下面介紹每節運動所對應的經脈位置、動作要領及作用: 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鍾,每分鍾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1. 要領:五指並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拍打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手抓運動。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1.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煉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拍打六要穴。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1.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第5穴:腎俞穴。位於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開兩指。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的慣性空掌拍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腎虛、陽痿、性功能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脫發、耳鳴、耳聾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調理腎臟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四指、脛骨外線旁開一指的位置。胃經上的第一要穴。
1. 要領:沿著小腿外側的胃經一直拍到腳腕部,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調理人體後天的脾胃和治療所有脾胃有關的疾病,預防胃炎和胃癌。是兩大長壽穴之一,自古以來的養生要穴。 起跳運動。中醫葯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