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養生節目好久的了是一個老頭做的我想找一個養生節目不懂叫什麼名字好久的了是一個老頭主持的我記得有
葛洪養生院
2、為什麼說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在課堂上,老師曾給我們放過由這首佛家偈子填詞的歌曲。就像這首佛偈所說的那樣,要是沒有任何不好的事情掛礙在我們的心頭,那麼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是人間好時節,每一天都會很寧靜、很開心,從而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
但是,俗話說的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要我們尚且活在這個多彩卻紛雜的世間,我們每一天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種煩心的瑣碎之事。這樣苦惱的事情數不勝數,從小處說,考試不及格,戀愛失敗,或者僅僅因為今天的天氣不好,不能出去踢球;從大處來說,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些都是人生的痛苦。對很大一部分人來說,這一些客觀的煩惱僅僅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煩惱是他們自己帶給自己的。有時候,我們對別人心生妒忌,心裡總是悶悶不樂;或者心執迷於慾望,每天過著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縱欲傷身;或者痴迷於某物,而求之不得,陷入無盡的煩惱;或者因為自己的一個小錯誤,就一味的責備自己。
如果我們每一天都不能很快的把這些客觀或者主觀帶來的煩惱消除掉,必定會茶不思,飯不想。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身心不健康,更尤甚者導致一些嚴重的慢性疾病。反之,如果每一天我們都能很快的把這些主觀抑或客觀的煩惱從我們的心中去掉,每一天都過得喜樂安康,寧靜祥和,那麼久而久之,必定達到身心和諧的境界,獲得圓滿智慧的人生。
那我們該怎麼降服自己主觀情緒所帶來的煩惱心呢?《金剛經》有很多名句都很好地闡釋了這一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或許這是至高的境界了,我等凡夫不能達到。但是,我們至少會得到一些啟發,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彩的世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能不能少一點對無盡物質慾望的渴求,而是對精神世界富足的追求呢?我們能不能少花點時間玩那些充滿暴力廝殺的網路游戲,而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朋友呢?對於那些昨天的錯誤和和對於明天的迷茫,我們能不能多放下一點呢?對於他人的榮譽和財富,我們能不能少一點妒忌呢?我想這些由自己內心的貪嗔痴所帶來的煩惱是隨心所現的,只要我們內心多放下一點貪欲、嗔恨、痴迷,我們就會少一點煩惱。
至於那些由於客觀世界所帶來的煩惱,只要好好修煉自己的心,也可以很好地解決。對於生活中的煩惱和困難而又必須去處理的事情,我們必須從容,首先要接受它,最重要的是面對它、不逃避,然後好好處理它,最後放下它。只要自己盡力去做了,即使結果不如意,也就無所謂了。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漫漫人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只有安住內心,才能獲得快樂,也只有安住內心,才能獲得身體健康。
願你我都能遠離顛倒,獲得寧靜安康的幸福人生!
3、中央台有個老頭主持個養生節目,教養生操。這人貴姓,主持的節目名字叫什麼?
C
4、養生真的是老年人乾的嗎?
我認為養生不只是老年人,更應該從兒童抓起,這樣人人身體才會更健康,尤其現在生活節奏太快,年輕人正是努力拚搏奮斗時候,壓力太大,更應該注意身體和養生,才能更好工作,老年人當然更需要養生和補養,我個人認為老年人養生首先養心,有個好的心態。才能安享晚年。
5、養生先養心,如何養心
研究表明,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它提示我們,養生,首先應當養心。養心貴在靜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養心務必要養德,德高才能神凝氣定。養心重在養神,養神說到底是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這里所謂養心,自然不是指保護好心臟,而是指調控好你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等。人的心態需要保持平和,猶如人的體溫必須保持正常一樣。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心理失控對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會帶來多麼大的危害。有的人由於過分懷舊,整日沉浸在那些殘缺的、蒼白的回憶里,以至於對眼前的一切都毫無興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無味。有的人由於盲目攀比,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別人,以至於悲觀喪氣,經常悶悶不樂,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鬱症。還有的人由於嚴重消極,老感到自己被社會閑置,被人們漠視,以致心灰意懶,頹廢變態,毀蝕掉了自己的心靈和意志。更有的人由於貪心作怪,總以為自己應當擁有更多的財物,應該比別人生活得更好,以至於放棄了對自己的約束,不該拿的也拿,落了個晚節不保的結局。類似現象雖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種,無不與心態失控有關,無不傷及身體健康,無不有損美好生活。由此可見,養心對養生是多麼的重要。我們不妨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溝通:養心貴在靜心 情緒乃一身之主,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如果你的心裡每天都是快樂的,那就說明你在養心方面確實是個高手。養心重在養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而且會成為被眾多人羨慕的養心專家。養心務必養德生活中能使人動心的東西太多了。但凡能讓你動心的無不與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關,許多人心難靜、氣難順、神難凝,均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告誡我們,養心務必要養德。特別是面對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你更應當把養德視為養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靜,德高才能神凝。養德最要緊的是去除那些束縛自己的名韁利索,使自己不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視名利為草芥,視得失為無物,那你就可以在快樂的天國里自由翱翔了。
6、老年人如何養心
1>研究人員強調,在對心臟有益的食物中,核桃排在首位。
對心臟有益的食物有:全麥、燕麥、糙米、扁豆、洋蔥、蒜頭、菇、茄子
水果類:
蘋果富含纖維物質,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纖維質,降低心臟病發病率,還可以減肥
香蕉,鉀元素的含量很高,這對人的心臟和肌肉功能很有好處
櫻桃,能幫助人保護心臟健康
黑莓,同等重量黑莓中纖維物質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3倍多,對心臟健康有幫助
2>鵝肉和鴨肉的化學結構很接近橄欖油,對心臟有好處,尤其是老人不妨適當多吃點。雞肉是公認的「蛋白質的最佳來源」,老人、孩子更要及時補充。
吃過肉記得喝鮮湯,最優質的湯非雞湯莫屬,特別是母雞湯,還有防治感冒、支氣管炎的作用,尤其是冬春季,也就是現在喝效果更好。
3>內臟與飲食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各司其職,控制影響人的健康。人的記憶、思維等活動隸屬五臟所主,即心藏神,脾藏意,肝藏魂,肺藏魄,腎藏志。各種神志活動都依賴臟腑精氣的濡養。而人射入的特定食物又會對內臟有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
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
心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心臟主陽氣,主血脈,主心智。素食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黃豆和豆製品如豆腐有利於心臟健康。魚類(脂肪酸)。魚類最好與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同吃(大蒜等)。適量飲用紅酒有利於心臟。注意,只是紅酒,白葡萄酒和烈性白酒都不算。動物心臟也有滋補心臟的作用。可以適量食用雞心,豬心等。預防心臟疾病,早餐盡量多攝取熱量,晚餐則盡量少碰油膩食物。晚餐盡量清淡,攝取熱量不要超過全天的30%。油炸食品有害心臟。含大量飽和脂肪的食物不利於心臟:牛油,動物食品,全脂奶等。含不飽和脂肪的花生醬,花生油,花生果,橄欖油等對心臟有好處
7、老年人要「養心」是怎麼回事?
老年人隨著增齡,心理、精神狀態改變明顯。心理、精神狀態的異常持久的改變會加速老年人衰老及軀體、精神疾病的發生,傳統醫學認為,情志過極,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和臟腑功能的失調,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憂傷肺、驚恐傷腎」。
因此,心理保健亦是老年人養生保健的重要部分。正常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標准為:智力正常,情緒愉快而穩定,心理協調,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速度適宜,心理行為符合年齡。老年人應注意以下心理保健。
(1)避免精神刺激:要正確對待社會、生活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客觀、冷靜、妥善的處理。
(2)使心理環境豐富多彩,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勞動、運動、學習、娛樂活動,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3)培養業余愛好,陶冶情操,克服不良個性。
(4)防止和克服心理沖突。
(5)有自知之明。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根據自己的智力和體力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
(6)積極參加適合自己的社交活動。
(7)學習並做一些自己喜愛的文娛活動,防止智力衰退。
(8)生活有規律,使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有節奏感且相互適應。
8、為什麼說養生必須先養心
研究表明,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它提示我們,養生,首先應當養心。
養心貴在靜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養心務必要養德,德高才能神凝氣定。養心重在養神,養神說到底是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
這里所謂養心,自然不是指保護好心臟,而是指調控好你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等。人的心態需要保持平和,猶如人的體溫必須保持正常一樣。
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心理失控對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會帶來多麼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於過分懷舊,整日沉浸在那些殘缺的、蒼白的回憶里,以至於對眼前的一切都毫無興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無味。有的人由於盲目攀比,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別人,以至於悲觀喪氣,經常悶悶不樂,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鬱症。
還有的人由於嚴重消極,老感到自己被社會閑置,被人們漠視,以致心灰意懶,頹廢變態,毀蝕掉了自己的心靈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於貪心作怪,總以為自己應當擁有更多的財物,應該比別人生活得更好,以至於放棄了對自己的約束,不該拿的也拿,落了個晚節不保的結局。類似現象雖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種,無不與心態失控有關,無不傷及身體健康,無不有損美好生活。由此可見,養心對養生是多麼的重要。
我們不妨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溝通:
養心貴在靜心 情緒乃一身之主,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如果你的心裡每天都是快樂的,那就說明你在養心方面確實是個高手。
養心重在養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而且會成為被眾多人羨慕的養心專家。
養心務必養德生活中能使人動心的東西太多了。但凡能讓你動心的無不與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關,許多人心難靜、氣難順、神難凝,均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告誡我們,養心務必要養德。特別是面對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你更應當把養德視為養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靜,德高才能神凝。養德最要緊的是去除那些束縛自己的名韁利索,使自己不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視名利為草芥,視得失為無物,那你就可以在快樂的天國里自由翱翔了。
9、「養身」、 「養生」、 「養神」、 「養心」、 「養性」、 以上這些詞的含義及區別是什麼?
養身主要指保養、養護身體;養生是養身體養精神的綜合;養神指的是保養好的精神狀態;養心是指對心臟的養護;養性指修養自己好的性情和行為。
10、道教為什麼說「養生之要,首在養心」
在如此眾多方面,深究起來,最重要的應首推「養心調神」。養心養性可稱是養生之道的「道中之道」,調理精神為調理機體之先,這點從歷代養生專著專篇的名稱就可看出。相傳商代有的《彭祖養生攝性論》,漢代王喬的《養性自身經))及梁代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等均是以養性概括養生。「性」的主要內容指的是心理方面,與養心內涵相近。所以古人將養心放在養生的突出地位,起主導作用。人生三寶——精、氣、神,這三者中神為最重要,神是精、氣的集中體現。古人有喻:「神為車,氣為馬。」《養神氣銘》指出:「神者氣之子,氣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神去則形腐。」神產生於氣,寓舍於形,但卻對形、體、精、氣起著主宰作用,是它們存在的價值和標志。精與神的關系,《固精法》形象地喻為「神似火,精猶油」。精可以理解為人體物質基礎,這種物質生命活動整體集中概括就是「神」,如燈之焰。一個人養生長壽,要必須抓住三寶一一保精、蓄氣、養神。要以神蓄氣、以神攝精。這里,不妨舉兩個淺顯的事例來說明養生中心理和生命的關系。一是幾年前,美國波士頓有一80歲老翁因車禍死去,醫生在解剖屍體時意外發現,死者體內血管硬化,心臟比正常人大一倍,有慢性腎炎,肝臟中原來血運已經堵塞,但卻從附近另闢了一條血液通道來代替。他的每一種疾病都是致命的,卻不明白他為什麼還能在路上行走。詢問死者妻子時說他生前一向生活得很好,並且自認為非常健康,經常到處走動。這是由於死者生前有著樂觀的精神和生存的意念,結果動用了身體中的後備力量,很安然地活下來。事實上,如果悲觀失望的人,就是機體完全健康,也必弄得百病叢生,無法生活。位科學家說得好:「希望,是一切疾病的解毒葯,生存是意念抵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再是有位匈牙利科學家,幼時患白喉,醫生斷定他活不了多久。在24歲時又因營養不良而體弱,醫生認為他最多隻能再活6個月,但由於他堅持自我心身調理,卻享年103歲。人的生命活動中精神因素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養生中調攝精神養心修牲應是主導方面。這一點,對於老人養生尤為重要。因為老人精氣不足,怒火易熾;耳目不明,易起疑心;處境不順,多有抑鬱。故不僅應注意起居、飲食、行動等方面直和、宜平、宜緩,更應注意統之以心安神靜為要旨,要求於此排遣不良情緒。元代王隱居《衰老論》說:「蓋年老養生之道,不貴求奇,先當以前賢破幻之詩,洗滌胸中憂結,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發……神慮不邪思。」尤乘集《療心法言》中載:「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