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養生用的名貴葯材有哪些
鐵皮楓知斗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大家日益關心保健養生。除了人參、靈芝、冬蟲夏草外,天山雪蓮花、浙西鐵皮楓斗、雲貴高原杜仲、紅景天、蘇南葛根等名貴葯材也紛紛走進了千家萬戶,特別是中老年人的視野。
比如《本草綱目》記載,雪蓮具有舒筋活血、散寒除濕之功效,多以全草入葯,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民間素有「東北人參,新疆雪蓮」之謂。而浙西鐵皮楓斗被古人贊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北有人參,南有楓斗」,長在森林山巒密布之中的鐵皮石斛干後叫道鐵皮楓斗,葯效成分主要是石斛多糖、石斛鹼和總氨基酸等清代《葯性論》說:鐵皮石斛能補腎積精、養胃陰、益氣力。含有版豐富的多糖類物質,具有增強免疫功能,補五臟虛勞,抗衰老,抑制腫瘤,改善糖尿病症狀,抗缺氧,對放化療以及夜生活、煙酒過度者有顯著效果。
而杜仲有補肝腎,強筋骨,健腰膝,安胎氣,降血壓等功效;紅景天健脾益氣,清肺止咳,權活血化瘀;明朝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對葛根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葛根的莖、葉、花、果、根均可入葯,葛根粉對女性美容養顏,對男性有解酒的作用,葛根粉的作用與功效可以治療三高及心腦血管病。
2、十大功勞草葯葯用那些部分
十大功勞葉
十大功勞葉又名黃柏樹葉,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陝西、浙江、湖北、四川西等地。主要成份為小檗鹼,味苦、寒。具有清熱補虛,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肺癆咳血、骨蒸潮熱、頭暈耳鳴、心煩、目赤等症。
3、養生的葯材有哪些?
4、中國十大葯材是啥
中國十大葯材,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中國中醫十大名貴中葯
中國中醫十大名貴中葯:靈芝,人參,龍涎香,冬蟲夏草,雪蓮,何首烏,鹿茸,麝香,海馬,燕窩
5、中國十大養生補品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曾做過長生不老的美夢,並找尋各種「靈丹妙葯」來健補身體。有些並沒有益處,還危害身體,有的則確有良效,並流傳至今。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中國宮廷十大補品,分別是五色葯石、寒食散、大葯、石蛙、海參、魚翅、熊掌、燕窩、鹿茸、人參。
1、五色葯石
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身邊曾啟用眾多方士為其煉丹,自秦漢以來也有眾多達官顯貴效仿,對「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趨之若鶩。那麼當時所謂的靈丹都是些什麼呢,有紫水晶、硫黃、雄黃、褚石和綠松石等五種礦物質,它們被視為「五石之精」,又稱「五石人參」,通稱「五色葯石」。這些「大補品」其實是大毒葯,大多不同程度地含有毒物質,少量服用問題不大,有時還有益處,但長期服用會對身體有極大危害,明代皇帝明光宗便是亡於濫服丹葯。
2、寒食散
魏晉南北朝時,以葯石為基本成分的寒食散在皇宮與富人間流行。據東晉人葛洪《抱朴子內篇·金丹》所記,是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等五味葯物製成。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就曾特別喜好寒食散。服食寒食散後身體發熱,正合放浪形骸、偏好聲色、追求刺激的魏晉人的胃口。這種保健品有很強的毒副作用,服後心中煩躁,如火燒身,因此服食它是有嚴格講究的:必須寒衣、寒飲、寒食、寒卧,故名「寒食散」。
3、大葯
隋唐時期,皇室貴族們迷信補品,煉丹手法花樣翻新,保健補品種類豐富。有的用豬牙和十一月採的皂莢,燒煉取灰霜,製成名叫「莢天生牙」的保健葯品。甚至連大小便都曾被唐人拿來煉制補品。這些丹葯,唐人俗稱為「大葯」。許多官員、文人成為唐朝保健品市場的消費主力,有的人直接自己動手采煉補葯。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都曾召來大批煉丹道士進駐宮中,煉制長生大葯。
4、石蛙
石蛙自古以來便是滋補佳品,據史料記載,曾被興譽為「葯用化瘡,食之長壽」。它是古代皇宮御筵中的名貴山珍,也是士大夫階層餐桌上的彌珍野味和饋贈佳品。尋常百姓家的宴席上若有一道石蛙佳餚,足以彰顯主人的闊氣,賓客也以此為榮幸,被贊為「難得一嘗石蛙宴」。石蛙肉味鮮美,中醫認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腎經,有健脾消積、滋補強壯的功效,由此廣為宮中那些皇室宗親所青睞。
6、十大名貴葯材是那些
十大名貴葯材是藏紅花、人參、天麻、阿膠、海馬、麝香、天麻、龍涎香、靈芝、冬蟲夏草。
1、藏紅花
藏紅花也叫西紅花,具有活血化瘀和清涼解毒以及安神的功效。這藏紅花是在明朝時才出現中國,十大名貴葯材排名必須有藏紅花的名字。
2、靈芝
猶記白娘子為救許仙而盜靈芝仙草,靈芝的葯用價值足以使其當選名貴葯材排行,靈芝還擁有很多吉祥的寓意,象徵著富貴美好和長壽,是比較名貴的葯材。
3、天麻
科學研究表明天麻中含有香英蘭醇成分,這一成分對於肝風引起的頭痛有顯著功效,此外天麻中還含有維生素A成分,對身體很有益處。
4、龍涎香
龍涎香就是抹香鯨的分泌物乾燥後的製成物,你懂的。龍涎香可是諸多動物排泄物中最名貴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抹香鯨不常有。
5、海馬
海馬獨特的外形使其有了這個名字,雖然我們常在深海中見到海馬,可是海馬卻是一種近陸地的魚類,海馬入選十大名貴葯材的原因就是它具有顯著的補腎補陽和止咳平喘作用。
7、養生葯材哪些比較好?
要看你想補哪方面的呢,我自己最近都是在吃紅棗呢,若羌紅棗,和棗夾核桃等健康堅果,可以補氣養顏,是在淘寶「鼎健和葯材」買的呢
8、中國三十大緊缺葯材
中國緊缺葯材有很多,如黨參、黃芩、黃精、重樓、遠志等,如下:
1、黨參
黨參是生活中的常見植物葯材,它來源於植物黨參是這種植物的乾燥根,黨參不單能治療人類的多種常見病,還能當養生食材供人們食用,黨參是所有中葯材中效果較好的存在。2018我國黨參需求量達到5.22萬噸,而年產量大約卻只在2萬噸-2.1萬噸。
2、黃芩
黃芩別名山茶根又叫土金茶根,原產地是在東北地區。黃芩的葯用價值主要集中在它的根部,2015年黃芩「爛市」的影響,已將黃芩推向緊缺葯材的一方。2015年產量約2.1萬噸上下,2016年下降到1.6萬噸左右,2017年下降到9000噸左右。黃芩目前的年需求量應在1.85~2.2萬噸之間。
3、黃精
黃精是一種植物葯材,有抗衰老的作用。黃精在醫葯界用途十分廣泛,可作為中葯使用,也能在臨床上用葯。有醫學者表明,當下黃精的醫學價值已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了,未來需求還會日益增加。
國內需求量約在4000噸左右,每年國內的黃精是供不應求,需要進口黃精才能滿足國內需求。全國黃精產量在3000噸,進口量1000噸左右。
4、重樓
重樓主要產於中國貴州、雲南江西等地,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中葯材,它源於百合科植物,植物雲南重樓和七葉一枝花的乾燥根莖。
全國每年需求重樓干品超過3000噸,其中雲南白葯集團還是最大的用戶,大概需求量在1000噸左右,其他葯廠、中醫院及民間需求2000噸以上。我國年產僅600噸,市場缺口主要依賴緬甸、尼泊爾、越南進口。在入葯以後味甘性寒且略帶毒性,勿過量食用。
5、遠志
遠志也叫葽繞,線兒茶等,在我國的分布范圍廣闊,但卻一直都是一種非常緊缺的葯材,野生的資源經過大力的開採挖掘之後,日漸枯竭,市場上遠志出現貨物短缺的現象。
盡管這這幾年來不斷地增加種植規模,但市場上遠志的供需矛盾還是非常的激烈,尤其是出口的遠志極其少見。遠志全國產量為1000噸左右,市場需求3000噸左右。
6、苦地丁
苦地丁,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苦地丁屬於地方區域性品種,以前葯廠用量並不大,但近年來隨著新產品的開發,其葯用量明顯增加,在地產品種中,苦地丁屬於銷量增加明顯品種之一。苦地丁全國產量1800噸,年需求量3000噸,嚴格的供需矛盾。
7、貓爪草
貓爪草在市場上面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葯材,這是因為它的產量一直都不高,目前廣西、浙江、湖北、浙江、華南、台灣等地四季主要分布貓爪草的地方,貓爪草的根莖是主要入葯的部分。
貓爪草年需求量估計在400-500噸,但是我國年產量不足100噸,市場供求關系非常緊張,這導致貓爪草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
8、豬苓
豬苓為多年生真菌,具喜冷涼、陰郁、濕潤,怕乾旱的特性。在我國分布極其廣泛,而且已有2000多年的葯用歷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豬苓作為一種中葯材,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因糖尿病人群增多、癌症病人增多,促使其需求量逐年增多,豬苓年需2000-3000噸左右,貨源主要來自野生,野生豬苓產量大約400-600噸。
9、柴胡
柴胡又稱山菜、茹草,是一種傘形科植物柴胡的乾燥根。我國每年對柴胡市場需求在500噸左右,產量卻不及400噸,所以現在急需增產來滿足市場,柴胡吃多了會導致身體倦怠、白天愛打嗜睡、反應能力下降、工作效率會降低、嚴重影響食慾等不良現象,因此,一定要適量的服用柴胡。
10、紫蘇
紫蘇,相信很多愛吃炒螺的朋友們都了解,炒田螺的時候加點紫蘇葉子下去,不但可以去腥還可以增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搭配食材,紫蘇也是我們常見的中葯材,我國中葯材市場及食品市場年需紫蘇約120噸左右,但我國產量只有60噸上下。
(8)十大養生草葯擴展資料
屬於短缺葯品
目前,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抗生素、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葯品等都屬於短缺葯品范疇。
一般認為成本高、利潤低、生產廠家少是「救命葯」短缺的直接原因。
9、中草葯十大功效
您好,中冠醫考為您解答
中葯,即使是單味葯,由於所含成分復雜,其功能與主治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僅限於一種。中葯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諸多功效與作用中的一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屬於「與用葯目的無關」,會帶來不良影響。從臨床看,中葯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只佔10%左右,遠遠低於西葯,並且嚴重不良反應較少。
專家表示,盡管中葯的不良反應遠低於西葯,但為了防止對身體的傷害,中葯也不應久服。在中葯臨床使用上,主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對症用葯,嚴格按照適應症用葯;二是嚴格用葯量。按《葯典》的規定使用葯物,如超劑量用葯,醫生要謹慎把握;三是要遵循中醫的規范,不能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