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修行養生禪

修行養生禪

發布時間:2020-07-06 23:11:49

1、南山禪學院禪藝養生禪

從字面理解,南山應該是終南山,禪風當然是禪鍾經音,暮雪指天氣,大概意境基本出來了;
傍晚乘雪訪禪院;終南山也是禪宗修行聖地之一,有時候這種類似古詩的句子,講的就是一個意境,一種情感渲染

2、如果每天堅持修行,內觀禪,會有什麼效果。內觀禪出自哪哪個佛經。

莫問前程,眾善奉行。

3、"修煉"和"禪"是一個意思嗎?

修煉與禪是不同含義,禪是佛教修行一種方式。氣功、道家、甚至神鬼也有不同方式的修煉

4、禪修養生的好處有哪些?

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於這個修禪養生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而且加入了修禪養生的大軍之中,但是你知道嗎?修禪並不是所有的人能都能夠完成的那麼如何自製自己的身體,帶來很好的養生的功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修禪養生的好處有哪些的相關介紹.

第一、禪修養身

多數有養生意識的人往往通過飲食、營養、鍛煉身體來養生,這些人由於只看到身體身體的表象的性質,而沒有看到影響人體的最根本的因素,即是人的身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而並沒有真正的養身,而通過禪修就可以調整人的身心使身心高度合一,從而在修行大道的同時兼顧養身。

第二、禪修養氣

有少數人意識到了氣、經絡對於健康的作用後,開始運用瑜伽、太極、內觀等方式來調氣,通過調氣達到經絡、血液和營養的暢通,從而實現養身,求其中而得其下,通過練氣養生只能養身而不能養心,而禪修養生則是通過調整自身的心性,來達到物我兩忘,身心沒有困惑煩惱自然可以身、氣兼修。

第三、禪修養神

極少數的人通過禪修可以達到心靈的豁達,身體的疾病甚至癌症都可以不治而愈,並且永保健康,無疾而終,這是由於心靈解脫之後,身體完全放鬆,不再有任何壓力和煩惱、憂慮,氣血、經絡自然就通暢了,身心達到高度的放鬆快樂的狀態,從而可以修心養神。

通過一段文字來介紹,我們,對於修禪養生入了一個很清楚的認識,平時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上面所說的這幾種方式來做,使自己的養生功效也越來越好,身體更加的棒,體格更加的好,生命更加久遠,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5、主講修行中的禪是什麼意思

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智慧在哪裡生?沒有事的時候,心裡頭一念不生。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叫「三昧」,梵語叫「三昧」;翻成中國意思叫「禪定」。

「禪定」兩個字的講法,「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外面不管什麼,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沒放在心上,這很重要!絕不放在心上,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這叫「禪」;內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定」。定到極處,「自性本定」。我們的心本來是定的,現在外面境界一動,我們的心就動了,這叫凡夫;外面境界怎麼動,心沒動,這叫佛菩薩。有定,就有智慧、就有神通,就沒有障礙。在哪裡修?在生活當中修,穿衣,在穿衣上修;吃飯,在吃飯上修;工作,在工作里頭修;在待人處事里頭修,全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

佛法就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相」是什麼?「及相離相」,「離、即」同時,沒有先後。就在相上,不著相,這叫功夫;不是不接觸,不接觸有什麼用處?念頭還老想著,這沒用!不要說相離開,不在面前不想它,在面前也不想它,這叫大定,這功夫就成就了。

6、禪修養生求藏頭詩一首

七律-禪定問心zd

禪為境虛由外引,
定是景空自內得。
養氣忘守意由韁,
生死反復皆虛幻。

問天求真道何在,
心為法王身化佛。
即刻起悟達彼岸,
得成原本問心路。

首字成句(藏頭的字):禪定養生,問心即得。

中心思想是說,內境界的提升,是由於不受外景迷惑,得到的。養生即是養氣,但不必管氣的運行,才能明白原來禪定態下的生死原來都是氣在體內的變化才造成人做禪過程中的生死感覺,只要忘了氣的存在,那就明白,原來這是氣造成的虛假感覺。
那麼天地之大,大道怎麼得到呢,原來「心為萬法王」,只要求自心明白,就能見性,見性成佛也就簡單了。一下子明白了這個道理,並體能感同身的體會到這個心的做作,版馬上就達到了修行的彼岸,也就是所謂的修成正果了,剩下的就是溫養功夫以達身心完全一致的即身成佛的效果。
回想一下得成佛果的路呀,原來只是求處心明白,自性光明的,問心之路啊。

本來想寫一首四言詩,後來決得不能表達全面,所以改成七律詩了。不過七律的特點就是可以單獨分成兩道四方詩,並且也可以。上面部分說的過程,下面部分說的原權理。基本上能達到你的要求了吧。
呵呵,我這個詩呀,每兩成對的句子都可以拆成對聯!而且意思不錯。

7、真正的禪修是什麼?

諸多種種,皆是禪修所能帶來的利益,但都還不是禪修的真正目的。
最殊勝的禪修,是對禪修的終極意義有透徹的明了。
我可以告訴諸位剛剛踏入禪修之路,甚至已經走了很長的路,甚至已經是開悟的人們,禪修的目的只是:智慧。
禪修不是為了開悟,就連開悟都只是附產品,是禪修過程中很大的利益。
在禪修的過程中開悟明了本心,獲得殊勝見地,依然只是路途中的風景,很美,但不必留戀。
真正的大修行者,連悟都嫌多餘。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只是禪修而已。他隨時都會悟,悟無止境。
真正懂得禪修真諦的人,回過頭看,就連參話頭,參公案之類的活動,都不是直指禪修根本目的的辦法,當然不失為非常好的方便法。
真正懂得禪修真諦的人,其實連開悟都不需要。
說出來太簡單了,簡單到難以置信,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修行人,能相信的,也幾乎沒有幾個。
禪修的終極目的是成為佛!我這里說的成佛,不是概念,而是指一種證得無漏的狀態。
因此真正的禪修,只是開發無所遺漏的觀察能力而已!
修專注修靜定都只是為了開發無上的觀察能力而已。
所有的智慧,盡皆因觀察而生;所有真正有價值的思考,來源於深入的觀察。沒有觀察的思考,都只是妄想而已。沒有觀察的推理,往往會蒙蔽自己。
所謂開悟者,其實無非只是對觀察深信不疑,並且對「觀察」也有徹底的「觀察」而已。
實際上如果當下深信應當觀察一切,明了一切,並願意終身致力於日日提升自己由里到外觀察一切的能力,利用一切對境來訓練自己的觀察力,那麼你便獲得了佛法最深刻的洞見。雖然如此平淡無奇,卻是最深的法,少有人能徹信無疑的法。
就連一些所謂被印證的開悟者,你都不應該盲信,如果他不是指導你通往深刻的觀察的話,只是讓你明了了很多道理。你應當贊嘆他,但不要以為如此就真正走上了正確的修行。
哪怕你了解了很多深刻的佛法道理,如果你不能深信,根本的道路,只是去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觀察,只是培養如是不思而知的洞見的能力的話,你的見地依然是偏的。
最直接的路,其實只是致力於向內向外無所遺漏的觀察的路上的奮勇前行。
如果深信如此,你就會自行漸次看穿我執,法執。不會再為各種花里胡哨的禪修方式所迷惑。
一個小孩子,如果能靜靜地看著半個小時螞蟻搬家,發現螞蟻搬家諸多不為人知的奧秘,他就已經是在最深刻的禪修中了!
若是能明了如是的真諦,其實你就獲得了最根本的佛法洞見!你相信嗎?我知道的確難以置信!真徹信無疑的時候,你的心就歇了!

8、修禪如何入門?

禪就是不被一切環境一切相所障礙束縛。心中如如不動的一種境界。所以真正有心修行,生活中處處都是禪。比如看到美女,我們內心沒有絲毫雜念。比如別人傷害我們,我們心中也沒有任何仇恨。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起任何妄想,執著。心地清凈自在。即是禪。推薦您看看六祖壇經的視頻講座。先搞清楚理論道理。明白方向再去修禪會更利益。這個地址可以找到 http://www.fodizi.com/

與修行養生禪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