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養生佛家

道家養生佛家

發布時間:2020-07-06 22:20:03

1、佛家與道家養生問題的分歧

道家講究的是精神,不求長生.一切順其自然.

講究養生的是道教.
道教和道家是有區別的.
佛教也是宗教,和道家對不上,只能和道教比.

佛教和道教的養生都不對.養生只能從科學入手,要講究科學方法.靠宗教毫無作用.

若說精神上的養生,當奉道家.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大器免成。
順其自然,人心就會快樂滿足.

2、佛家,儒家,道家養生的聯系

您好,末學對三家之學是如此理解的,簡而言之就是 道以修身,儒以治世,佛以治心。佛家主張了脫生死,寂照涅盤,證得無上等覺,所修行其實不側重在養生上而是無生。養生只是修行中的附加品,不是佛家的主要目的,佛家重在煉心,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心的境界高了也能調節身體達到養生的目的。道家可以說是養生的專家,道家修行多是性命雙修,當然其間功夫偏於命功性功或其他的分支派系很多,撿特點的說下,一般都由明師教導,從先命後性的功法煉起,大家都知道的築基 起火 煉精化氣 煉氣還神 煉神還虛 煉虛合道或粉碎虛空的步驟來煉,其中煉氣還神以前的步驟都是命功以後的是性功,命即生生之本,生命。性即與生俱來本心本性是形而上的東西強名曰道。祖國醫學認為人身體上分布有十二經脈調節人體陰陽氣血的平衡十二經絡正常則人體正常無事否則輕則生病重者夭亡,一般的吐納導引,健身運功多是只能調節十二經脈達到衛生的目的是談不上養生的,養者有滋養,增加的意思在裡面,道家命功起修煉的不是輸通十二經脈,其命功的目的是打通能夠調控十二經脈及生命的奇經八脈,奇經八脈在中醫上也提到,但其病理就沒有記載了,所以道家有言,凡夫只能用十二經脈,而仙家則能開通運用奇經八脈。具言開通八脈的高道是不會生病的還能控制生死,其他一些簡單的道家功法比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多是道之末梢只能調節十二經脈的,沒有道家內丹功法超脫,所以說道家是養生的權威,其養生方法道藏中數不勝數!儒家養生直接談的很少都是融會於生活規律之中,時時保持君子之風,儒雅姿態則心自凈,氣自伏。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有點中國佛教禪宗的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意味!其養生代表應該是孔子教顏回的心齋方法但亦出在莊子的筆錄上面,所以儒家的養生是從行往座立飲食起居上調節的相對佛道兩家不是很方便。佛教進入中國後與道儒都有融通,各家學說有其特點但又互相可以印證,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若講其三家養生學說的聯系其清靜是共同特點,佛道的慈悲度世與儒家出世平天下的思想有一點點相同亦有所其別,各有各的特點又互相吸取對方優良特長,強而分別亦不能全一家之言,混沌不分又各有千秋。言多必失,還請海涵!

3、道家與佛家有何異同?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可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回。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復抄、不到頭的生死輪回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回。

佛教與道家有相似相通處,佛教進百入中國得益於道家的接引,佛教教義的中國化與道家、道教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是佛道相爭相融的結果。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無」詮釋了佛教的「空」。

4、信佛的人可以用道教養生方法嗎?

信佛的人,如果受了三歸依,就要理解和信守三歸依戒。也就是歸依佛,歸依法,知歸依僧。
道教的養生方法,有一些在佛教是不被支持的。
比如:打通任督二脈。道教所謂的小周道天,進而打通大周天。
佛教的根本修持目標是超出三界,脫離六道。如果專注於養生的目的而進行修煉,這就容易落於我執的狀態,就是變得執著於自己的身內體,這於出世的修證是不利的。
當然,如果嚴格按照佛教的修持方法,達到道教的養生目標容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是說,一旦開悟,一開俱開,身體、精神全部通順,但此時仍然沒有身體的執著。

5、簡述儒家、道家、佛家各自養生主張

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人心。養生不如養心。殺生短命報,吃肉多病報。不造十惡業,自然健康長壽。
如果一個人殺生吃肉,再怎麼鍛煉身體也無濟於事,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6、醫家養生、佛家養生、道家養生、儒家養生、法家養生、兵家養生、縱橫家養生都為智慧養生,我們如何養生?

宮殿之上,有閑情逸致可平心品茗;
庭院之中,得仙風道雅當靜氣賞蔎;
王道之行,能寵辱不驚則隨緣啜荈;
普世之時,堪詼諧若愚且如意嘗檟。
養生之道,在當下安心,吃茶去罷~

7、筒述儒家、道家、佛家各自的養生主張

道教養生是非常厲害的!道教修煉者,在人間修煉時可以輕輕鬆鬆活到幾百歲。張三豐在人間修煉212年,彭祖800年,孫思邈142歲,吳雲清160歲,飛升仙境,永恆自在,化身無量,度化有緣......道教是修煉仙道的,道教的天仙就是佛教」佛「一樣的境界,是超出三界外的,在印度叫「佛」,在中國人稱為仙,就像一個是英文一個是中文名,還是一個意思。道教徒修到」陽神「可以獲得佛教所說的第六神通」漏盡通「,這個漏盡通屬於聖人證得。道教徒收徒來版說是比較嚴格的,要求比較高。佛教徒來說要求簡單,七八十歲老頭老太太,只要會念佛號,都可以權進來,佛教徒不怎麼注重身體的保養,比如宣化老和尚就死於淋巴癌。

8、道家佛家區別

佛教和道教沒有直接的關系,道教更講究今生今世之事,佛教更多說來生之事,道教不否認來世,但認為今生人應該過得不留遺憾,更認為來世之時人早已不是自己。

1、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

2、佛家,指的是諸佛之凈土。如:《觀無量壽經》:「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家也指佛教者。如:《朱子語類》卷七六:「佛家有函蓋乾坤句,有隨波逐流句,有截斷眾流句,聖人言語亦然。」


(8)道家養生佛家擴展資料:

道家是否消極,歷代以來眾說紛紜,而如今較大的誤解主要有三處

1、認為道家求於無用,居於下垢,消極避世。

翻開《老子》《莊子》書中隨處可見守弱、無用、居下之詞。然而,道家之意卻並不求於此,正如一個人面對其上司時低眉順眼說是謙禮與面對其下屬時低眉順眼說是謙禮的不同一般,道家更注重的是功成與弗居,生而不有的不為物累的超然狀態,而不是用這些去甚求於委身保命,載於生,懶的人的借口。此外還常有人認為道家避世,卻也並非如此,「道存則隱,道廢則現。」這句話一直出現在諸多道家典籍中,而真正避世的,是那些以道家為外殼不敢面對現實的「類道人」而已。

2、認為道家聽任自然,無為便是無所作為。

道家常見的「無為」兩字表達的意思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循道而作,法天地而為。其實無為正是有為的極致,讓人變得淳樸自然,不做惡事,讓人自化且自得富足,看似自己本應得到這一切,即民皆曰「我自然」,且道家並非聽任自然,萬事聽天由命,而是自然而為,自然而生,不染物性,不為物累。

3、認為道家過於玄幻

道家並不是陰陽家,如今假借道家名言所謂的陰陽生變,五行相生的,多是掛羊頭賣狗肉,本意只為了賺錢。而凡是真正有所建樹的,不會如此。況且道家追求的是純粹素樸,追求的只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為了算陰陽,賺錢財,求得一時的快樂。

9、道家養生和佛家養生的異同

道家是回歸自然,是無我
佛家是苦其自我,是為他

與道家養生佛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