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玄女的職能
關於玄女的職能,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稱:「玄女未詳,或雲天帝女,一雲即西王母。」李干忱《破除迷信全書》稱:「據傳這是上古的龍女。」孫紹先先生認為玄女即上古天神,玄女形象為人首鳥身,與天神的職司性質相合,玄鳥很有可能就是玄女的變體形象之一;玄女、女媧、西王母可能是「三位一體」的天神變異現象;玄女主兵殺之職,授黃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只能理解為天神的權威之一。周曉薇認為,玄女乃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司兵女神。胡萬川稱玄女是掌劫大神、兵法天書的傳授者、英雄人物危機的救助者、以及英雄未來前途的指引者。一些宗教學方面的著作提到,玄女還是常與素女並稱「玄素」的講房中術的女仙。
以上諸說對理解玄女的職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也有偏頗,主要是論者未能充分利用漢代特別的魏晉以來有關玄女的大量傳世文獻。筆者通過對這些文獻的考察認為,在宋代以前,玄女的職能主要有: 如果我們承認玄女來源於上古女性生殖崇拜,那麼在玄女的諸多職能中,其身份首先為房中術神。房中術與性崇拜的目的盡管有所不同,前者在於養生、延壽乃至成仙,後者在於種族之蕃衍昌盛,但兩者在性神秘方面卻有著內在的聯系,都是通過男女交媾來達到目的。
最早記載房中術玄女神的文獻始於漢代,託名劉向成書於東漢的《列仙傳》卷下《女幾》載:
女幾者,陳市上酤酒婦人也。遇仙人過其家飲酒,以《素書》五卷為質,幾開視其書,乃養性交接之術。行文書之法,如此三十年,顏色更如二十,遂棄家追仙人去,莫知所之。雲:玄素有要,近取諸身;彭聃得之,五卷以陳。女幾蘊妙,仙客來臻。傾書開引,雙飛絕塵。
上引文中的「玄素」,既是房中術神玄女和素女的合稱,又是房中術經典《玄女經》和《素女經》的合稱,甚至常常又是房中術的代稱。由上可知,在漢代,房中術之一的玄素之道已被視為成仙得道之術,女幾因掌握該術而得以絕塵飛升。
房中術為道教的方術之一,玄女作為房中術神依然居於主要地位。據葛洪《神仙傳》卷四《張道陵》載:張道陵「其治病事皆採取玄素」。魏晉時期,房中術更加盛行,「房中之法十餘家」,「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屬」而「玄素」列其首,房中經有《玄女經》《素女經》《彭祖經》《陳赦經》《子都經》《天門子經》《容成經》,而《玄女經》位居第一。葛洪的神仙道教以房中為長生成仙之道,據其所載,確有人因修煉玄素之道而長壽或成仙。
容成公者,行玄素之道,年二百歲。(《神仙傳》卷七《容成公》)
甘始者,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在世百餘歲,乃入王屋山仙去也。(《神仙傳》卷十《甘始》)
昔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故能畢該秘要,窮道盡真,遂升龍以高躋,與天地乎罔極也。(《抱撲子內篇.極言》)
上引《列仙傳》中的女幾似乎也由是而得道成仙了。 《玄女經》在《隋書.經籍志》醫方類中尚有著錄:《素女秘道經》一卷並《玄女經》,但在以後的中國史志中未見記載,似已亡佚,幸賴日本人丹波康賴撰於永觀二年(984)的《醫心方》才得以保存或部分保存。《醫心方》以養生為主,介紹了中國傳統醫學,共三十卷,卷第廿八《房內》為中國古代房中術著作之輯錄,分為三十篇,明確為《玄女經》的或與玄女有關的有《至理第一》《和志第四》的一部分,《四至第十》《九氣第十一》《九法第十二》的全部。據《醫心方》可知,《玄女經》不僅具體地介紹了房中術的方法,而且還有與中國哲學精神一致的房中理論:
《玄女經》雲:黃帝問玄女曰:「吾受素女陰陽之術,自有法矣。願復命之,以悉其道。玄女曰:「天地之間,動須陰陽。陽得陰而化,陰得陽而通。一陰一陽,相須而行。故男感堅強,女動辟張,二氣交精,流液相通。能知其道,樂而且強,壽即增延,色如華英。」(《至理第一》)
通過以上文獻,我們可以明確:漢魏時期,玄女在社會上特別是道教之中有很大影響。玄女與素女是房中術的老前輩,彭祖、老聃是她們的學生,黃帝的飛升也有賴於她們的法術,而在玄素之中,玄女又居於首位。這些都說明了在玄女房中術方面的神聖地位。 玄女作為指導黃帝戰勝蚩尤的戰爭女神,其根據主要為本文前引《龍魚河圖》《黃帝問玄女兵法》等有關文獻。此外,還有《繹史》卷五所引《黃帝內傳》稱:
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
玄女在此似乎又成了黃帝的軍需官。但不管如何,玄女具有戰神的職能是沒有疑問的。 關於玄女的戰神職能,筆者以為很可能源自一種附會。黃帝戰蚩尤神話由來已久,先秦文獻中多有記述,而明確玄女參與其事的最早文獻卻是漢代緯書《龍魚河圖》。也就是說,玄女此前本與黃帝戰蚩尤神話無關,此時卻突然成為這場傳頌已久的聖戰中舉足輕重甚至扭轉乾坤的角色。《龍魚河圖》固然有聲有色地描畫了玄女的神威,但作為緯書,論者對其常持懷疑態度:
到了漢人偽造《龍魚河圖》,更神乎其神地說「黃帝攝政」由《漢書.王莽傳》及新莽量刻辭看,王莽自稱是黃帝之後。當莽居攝時,有翟方進亂,討之;認為《龍魚河圖》所傳說黃帝伏蚩尤事,正隱射王莽討翟方進之戰,所以將漢代所通用的武器「刀戟大弩」也搬到史前時代黃帝伐蚩尤的戰場上去。大體說來,古籍中所傳一切的史前神話,都會攙雜著書者時代器用及背景。
由此推測,此時被附會上去的玄女,既然可以代表天命來支持王莽自認的祖先——黃帝,應原本即已有相當實力,是早就享有盛名的一位女神。而其盛名之取得,與之作為房中術神不無關系。《漢書.藝文志》稱:「房中者,情性之極,至道之際,樂和有節,則和平壽考。」漢代方士以房中合氣求長生不老,巫覡則在民間行房中術療病去疾,作為高級養生之道為時尚所推崇。《漢書.藝文志》房中類所錄八家(僅存書目)中,從書目看雖未見與玄女有關者,但玄女在房中各家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有的學者根據《列仙傳.女幾》推測:《玄女經》是西漢時就有的古書。我們從前引《列仙傳.女幾》以及《論衡》中確可看出,房中術玄女的影響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是黃帝之師(房中術方面)的玄女,被拉大旗作虎皮,改造為政治神話中的重要角色(增加了一項新職能),為王莽的政治斗爭服務,是不足為怪的。從而使玄女也走過了房中術神——社會影響日益增大——最終被附會為戰神這樣一個歷程。 煉丹興起於戰國時代,時人視為長生不老之術。道教產生後,外丹黃白術又成為道教的重要方術。玄女作為丹葯神至少在魏晉時期已很有名氣,《抱朴子內篇》就有記載:
合此金液九丹,皆當祭,祭則太乙元君、老君、玄女皆來鑒省。(《金丹》)
凡作黃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燒五香,香不絕。(《黃白》)
此處所載,道士煉丹時需要祀神,玄女等神皆來視察監督,其為煉丹時的佑護神無疑。結合《抱撲子內篇》以「還丹金液」為「仙道之極」、「九丹誠為仙葯之上法」,(《金丹》)以及「仙葯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仙葯》)等說法,可知玄女在丹葯領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道教中還流行著玄女授黃帝以丹經的說法。唐人王瓘撰《廣黃帝本行紀》稱:
黃帝,登稽山,陟王屋,開石函,發玉笈,得金鼎九丹之經,復受九轉之訣於玄女。
成書於晉以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所載更為詳盡:
黃帝受還丹至道於玄女。玄女者,天女也。黃帝合而服之,遂以登仙。玄女告黃帝曰:「凡欲長生而不得神丹金液,徒自苦也。雖呼吸導引吐故納新及服草木之葯,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與天地相畢,與日月同光,」
此處玄女提出的丹葯理論與《抱撲子內篇》推崇丹砂等金石礦物為升仙上葯的說法是一致的。 據洪邁《夷堅志》補卷第十二《赤松觀丹》,玄女還親自煉過丹葯,後世在其煉丹處建立了宮觀。婺州金華赤松觀,相傳為九天玄女煉丹之所。雲丹始成時,凡三粒,以一祭天,一祭地,皆瘞於隱所,一以自餌。蓋不知幾何世矣!
《夷堅志》為宋代作品,所記當為當時流行已久的傳說。同書乙志卷第七《畢令女》還記載了玄女傳授「道家所謂回骸起死」之「秘術」的傳說。看來,玄女不僅能使生人長壽成仙,亦可使死人起死回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煉丹術中,玄女還是丹葯的主要成分——汞(水銀)的隱名。《魏伯陽七返丹砂訣》(黃童君註解)謂:天生玄女(水銀,位於太陰,故曰玄女),地出黃男(硫黃),皆稟靈氣。煉丹砂成水銀,再煉水銀復成丹砂,變煉七轉,即可通靈,謂之七返靈砂。
以上記載表明,玄女不僅為丹葯之佑護神,且有一套丹葯理論,並親自煉過丹,甚至還成了丹葯原料的隱名。因此,玄女確是一位丹葯之神。 「術」是方術,「數」指氣數,術數就是用各種方術觀察自然界的各種變化,來推測人和國家的氣數與命運,是古代的預測學。術數起源於原始宗教文化,後發展為道教占驗術,主要有:圖讖、占星、擇日禁忌、望氣、風角、易占、太乙神術、六壬、奇門遁甲等。道教術數典籍《黃帝龍首經》序有「黃帝將上天,次。召其三子而告之曰:『吾昔受此《龍首經》於玄女』」之謂,而《抱朴子內篇》即已著錄《龍首經》一書,據此,可知最遲在東晉時期,玄女就已具備了術數神的職能。
有關術數神玄女,歷史上曾產生過大量文獻,現僅錄史志中明確標有玄女之名的此類圖書書目如下:
《隋書.經籍志》:《玄女式經要法》一卷
《舊唐書.經籍志》:《玄女彈五音法相冢經》一卷胡君撰
《新唐書.藝文志》:《玄女式經要訣》一卷 胡君《玄女彈五音法相冢經》一卷
《宋史.藝文志》:《占風九天玄女經》一卷 《玄女金石玄悟術》三卷 《玄女玉函龜經》三卷 《玄女五兆筮經》五卷
袁天綱一作「孫思邈」《九天玄女墜金法》一卷 《玄女三廉射覆經》一卷 《玄女常手經》二卷 《玄女遁甲秘訣》一卷 《玄女式鑒》一卷
《玄女關格經》一卷皆六壬占驗之訣 玉樞真人《玄女截壬課訣》一卷 《玄女簡要清華經》三卷 《玄女墓龍冢山年月》一卷 《玄女星羅寶圖訣》一卷
《玄女十課》一卷 《玄女斷卦訣》一卷 《九天玄女訣》一卷
以上圖書除《占風九天玄女經》列入「天文」類外,其餘皆列入「五行」類。這些圖書至元明時已多亡佚,無法見其原貌,但通過保存於《道藏》中的《黃帝龍首經》(隋唐宋各代的史志皆有著錄)和《黃帝授三子玄女經》,仍可窺其一斑。
《黃帝龍首經》上下經各三十六占,法用六壬。分述七十二項占吉凶法,如占歲月利道吉凶,占嫁娶祠祀吉日等。其佔法屬六壬遁甲一類,以年月日之干支及所值星宿相配,依其間陰陽之沖和生克,定人事之吉凶。《黃帝授三子玄女經》言視日辰吉凶之術,凡十四條(似有缺佚)。第一條述與人期會吉日良辰;第二條言占求物法;第三條以下皆述娶婦嫁女之日辰。此外,保存在道教中的《九天玄女課》《玄女房中經》《九天玄女灶告秘法》等有關典籍,亦與玄女密切相關。這些都說明玄女具有術數神職能。
以上介紹了作為房中術神、戰神、丹葯神和術數神的玄女的大致情況。應該指出的是,根據有關文獻,我們可以進一步認定,上述四種職能不同的玄女並非毫無關系的四位女神,而是身兼四任,其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在《抱朴子內篇》中,玄女既是房中術神又是丹葯神。題為孫思邈所撰的《玄女房中經》,述房中宜忌日辰,表明了房中術神玄女和術數神玄女的密切關系。唐代兵書《太白陰經》卷十《雜式.玄女式》稱:「玄女式者,一名六壬式,玄女所造,主北方萬物之始,因六甲之壬,故曰六壬。」體現了術數神玄女與戰神玄女的內在聯系。《雲笈七簽》卷一百《軒轅本紀》載:「玄女教帝三官秘略五音權謀陰陽之術。玄女傳《陰符經》三百言,帝觀之,十旬討伏蚩尤。」是為戰神玄女所為,又載:「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能御三百女。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是為房中術玄女之所為。 此外,在房中術、戰爭、丹葯和術數四個方面,玄女皆為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地位甚高)之師,此亦一神四任之有力內證:
(1)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遂「與天地乎罔極」;
(2)「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
(3)「黃帝受還丹至道於玄女」,「遂以登仙」;
(4)黃帝「受《龍首經》於玄女」,並將此術數典籍傳之於世。因此可以確定,作為黃帝之師,玄女是一位身兼數職的神通非凡的女神。
2、求問九天玄女是仙還是神
九天玄女也稱玄女,九天娘娘,女媧,鳳凰聖母,東洋戰神。商朝前為中華之祖。另在印度教名為大黑天神,創瑜伽功,在佛教為香手菩薩。
九天玄女外祖父為盤古,母為天後聖母(媽祖),夫為玄龍大帝,生黃帝。得盤古傳授,於三清隱退後執掌道教。地位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元女」、「九天女」、「九天娘娘」,為中國上古女神。雖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個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原形 說法一: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鳥。《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是殷商後代祭祀祖先的詩歌。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玄鳥就是商的始祖。據《史記· 殷本記》曰: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又據《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隘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東漢高誘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於有娀氏,吞而生契。」契,讀作屑(xie,亦作楔。)傳說中為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於蕃(今山東騰縣)。傳說商族與玄鳥有血緣關系,應與商族崇拜玄鳥圖騰有密切關系。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為玄鳥所化,雖尚未脫離鳥形,但到底還是時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說法二: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九天玄女由「天女魃」衍化而來。《山海經·大荒北經》曰:「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這個天女魃是由黃帝請下來的。專門對付蚩尤所請的風伯、雨師。原來大約屬於早期女女魃神,後來就變成了人身鳥首的玄女。
據《雲笈七羲》和《墉城集仙錄》記載:神農是一位有功於華夏民族的古帝王,但至其孫子榆治世時國政就連連失道,諸侯相互侵吞,戰火不斷。強盛者各據城邑,自僭五行而自為帝號者有太昊後裔青帝,神農後裔赤帝,共工氏後裔白帝,葛天氏後裔黑帝,有能氏部落首領黃帝。到了蚩尤時,不效先人之德,以安民心,反而依恃銅首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人民深受其害。蚩尤長相令人十分可怕,一般認為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或曰:「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
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但蚩尤憑借妖術,黃帝雖得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於是黃帝虔誠祈禱於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且為黃帝製造夔牛鼓八十面,遂使黃帝與蚩尤決戰勝利而平定四方。故唐朝文學家王勃《乾元殿頌》說:」帝座聞鼙,玄女薦龍庭之策。」至此玄女已完全脫離了動物的痕跡,成為了一位扶助應命英雄的上界女仙。
春秋時,吳王無道,玉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不知所終。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南山之上,歲時祭祀。是時玄女游雲夢之地,見山中有白雲洞,仙氣締繞,遂往暫息。洞中自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終日摘花獻果,加以供奉,玄女見他小心謹慎,修持養道,遂盡傳劍術予他。功成攜白猿同上天庭朝見天顏,玉帝見之甚喜,封袁公為白雲洞君,敕他掌九天秘書。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九天玄女傳說之二
道教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原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著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於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於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托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
3、九天玄女和百花仙子住在天庭的是什麼地方?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居九重天上九天瓊台。
【道教和九天玄女】
相關記載
道教歷史上曾有兩位玄女,一為常與素女並稱、講房中術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內篇·極言》雲: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雲笈七簽》卷一百《軒轅本紀》雲: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
道教的傳說
道教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原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著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於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於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托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
【九天玄女的名稱】
天聖母,道教神名,俗稱九天玄女,九天娘娘。古神話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九天玄女的地位】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元女」、「九天女」、「九天娘娘」,為中國上古女神。雖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個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
【九天玄女的原形】
說法一: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鳥。《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是殷商後代祭祀祖先的詩歌。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玄鳥就是商的始祖。據《史記· 殷本記》曰:
「殷契,母曰簡狄,有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困而孕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
封於商,賜姓子氏。」又據《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 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隘隘,二媛而爭搏之,復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東漢高誘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於有 氏,吞而生契。」契,讀作屑(xie,亦作楔。)傳說中為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於蕃(今山東騰縣)。傳說商族與玄鳥有血緣關系,應與商族崇拜玄鳥圖騰有密切關系。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為玄鳥所化,雖尚未脫離鳥形,但到底還是時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說法二: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九天玄女由「天女魑」衍化而來。《山海經·大荒北經》曰:「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魑。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魑,雨止,遂殺蚩尤。」這個天女魑是由黃帝請下來的。專門對付蚩尤所請的風伯、雨師。原來大約屬於早期女魑之神,後來就變成了人身鳥首的玄女。
據《雲笈七羲》和《墉城集仙錄》記載:神農是一位有功於華夏民族的古帝王,但至其孫子榆治世時國政就連連失道,諸侯相互侵吞,戰火不斷。強盛者各據城邑,自僭五行而自為帝號者有太昊後裔青帝,神農後裔赤帝,共工氏後裔白帝,葛天氏後裔黑帝,有能氏部落首領黃帝。到了蚩尤時,不效先人之德,以安民心,反而依恃銅首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人民深受其害。蚩尤長相令人十分可怕,一般認為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或曰:「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
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但蚩尤憑借妖術,黃帝雖得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於是黃帝虔誠祈禱於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且為黃帝製造夔牛鼓八十面,遂使黃帝與蚩尤決戰勝利而平定四方。故唐朝文學家王勃《乾元殿頌》說:」帝座聞鼙,玄女薦龍庭之策。」至此玄女已完全脫離了動物的痕跡,成為了一位扶助應命英雄的上界女仙。
春秋時,吳王無道,玉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不知所終。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南山之上,歲時祭祀。是時玄女游雲夢之地,見山中有白雲洞,仙氣締繞,遂往暫息。洞中自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終日摘花獻果,加以供奉,玄女見他小心謹慎,修持養道,遂盡傳劍術予他。功成攜白猿同上天庭朝見天顏,玉帝見之甚喜,封袁公為白雲洞君,敕他掌九天秘書。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
「百花仙子」擔任的是最美麗的任務,管理天上人間的一百種花,並統領百花之主。
【百花仙子的故事】
天上仙界王母娘娘壽誕日,群仙來賀,五界來朝,為了顯示仙界的繁華和興盛,百鳥仙子招來百鳥,百獸大仙結齊百獸,一時間天庭內便珍稀特異的鳥獸群舞,分外熱鬧!嫦娥見狀為了討好王母,提議百花仙子讓百花齊放增添喜色,但是各花開放均有時節,違時開放會受到各界懲罰,於是百花仙子拒絕了嫦娥的提議,在五界尊者和本界仙人面前嫦娥覺得甚無顏面,於是懷恨在心,一直想報復。
人間時值隋末唐初,天下方才安定下來,唐宮內部李氏家族就上演了一出弒父誅兄的連環奪權慘劇惹的天地色變五界震怒,於是玉帝派遣天魔心月狐下凡擾亂唐室江山,天魔心月狐下界成為一代女主武則天!
天魔心月狐居住月宮,和嫦娥至為親近,在月狐下凡前受嫦娥所託,讓在寒冬臘月百花齊放,月狐下凡後偶然醉酒憶起前情,遂在臘月喝令百花齊放,臘梅仙子歸報人間帝王聖旨,時值百花仙子與麻姑閉關修神沒有在洞府,百花找不到仙子,群仙無主,只好奉人間帝王天魔心月狐之旨百花齊放,百花之首牡丹知道前情往因,拒絕開花,被月狐充軍洛陽!
五界震撼,天道輪劫,玉帝發現百花不合時節開放,遂懲處眾仙子,連同百花之主與百花仙子一同打入凡間受輪回之苦重修仙籍,於是人間又上演了一出《鏡花緣》!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仕途不利,產生隱遁之志,一走了之的跟隨兄弟林之洋到海外經商游覽。他們路經幾十個國家,見識許多奇風異俗、奇人異事、 野草仙花、 野島怪獸,並且結識了由花仙轉世的十幾名德才兼備、美貌妙齡的女子。唐小山跟著林之洋尋父,直到小蓬萊山。遵父命改名唐閨臣,上船回國應考。
【百花仙子下河源】
在李汝珍的《鏡花緣》里是這么記述的,說是百花仙子被謫凡塵,降生於嶺南河源唐秀才之家。就是這一句話,讓河源別有道骨仙風。
河源的旅遊在廣東以綠色生態和空氣清新聞名,四面青山環抱著的萬頃碧波,再沒有比這更優越的大自然氧吧了。
廣東河源鏡花緣旅遊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景如畫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彩紛呈的遊玩參與項目。是一個集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登山健身、團隊拓展於一體的國家AA級旅遊區。
景區背靠有「華南第一湖」之稱的萬綠湖,面朝萬綠湖最寬闊的湖面,三面環水,交通便利,距離河源市區僅6公里。
景區依山傍水,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山青水綠,水天一色,藍綠無垠。登 山遠眺,景象萬千,既有大海磅礴的氣勢,又有湖面平如鏡、綠樹繁華相擁簇的美景,萬綠湖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如此鏡花水月般的人間仙境,每遊玩一次都是人生的極品享受。
鏡花緣依據百花仙子降生在河源這個美麗傳說和古典名著《鏡花緣》里的內容,以神仙文化、花仙子文化為主線而建。幾十個美麗的客家姑娘演繹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文化大餐和特色客家媒婆絕對讓你捧腹大笑;精心製作、獨家演出的「千手觀音」之姐妹篇——「千手仙子」更讓你一飽眼福,這些都將景區變成真正的花仙子會聚之地、名副其實的百花仙子的故鄉。
4、傳說中九天玄女是否是天帝之女?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 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雖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個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形象原形說法一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鳥。《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是殷商後代祭祀祖先的詩歌。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玄鳥就是商的始祖。據《史記· 殷本記》九天玄女曰: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又據《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隘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東漢高誘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於有娀氏,吞而生契。」契,讀作屑(xie,亦作楔。)傳說中為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於蕃(今山東騰縣)。傳說商族與玄鳥有血緣關系,應與商族崇拜玄鳥圖騰有密切關系。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為玄鳥所化,雖尚未脫離鳥形,但到底還是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說法二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九天玄女由「天女魃」衍化而來。《山海經·大荒北經》曰:「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這個天女魃是由黃帝請下來的。專門對付蚩尤所請的風伯、雨師。原來大約屬於早期女魃神,後來就變成了人身鳥首的玄女。 據《雲笈七羲》和《墉城集仙錄》記載:神農是一位有功於華夏民族的古帝王,但至其孫子榆治世時國政就連連失道,諸侯相互侵吞,戰火不斷。強盛者各據城邑,自僭五行而自為帝號者有太昊後裔青帝,神農後裔赤帝,共工氏後裔白帝,葛天氏後裔黑帝,有能氏部落首領黃帝。到了蚩尤時,不效先人之德,以安民心,反而依恃銅首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人民深受其害。蚩尤長相令人十分可怕,一般認為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或曰:「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 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但蚩尤九天玄女憑借妖術,黃帝雖得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於是黃帝虔誠祈禱於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且為黃帝製造夔牛鼓八十面,遂使黃帝與蚩尤決戰勝利而平定四方。故唐朝文學家王勃《乾元殿頌》說:「帝座聞鼙,玄女薦龍庭之策。」至此玄女已完全脫離了動物的痕跡,成為了一位扶助應命英雄的上界女仙。 春秋時,吳王無道,玉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不知所終。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南山之上,歲時祭祀。是時玄女游雲夢之地,見山中有白雲洞,仙氣締繞,遂往暫息。洞中自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終日摘花獻果,加以供奉,玄女見他小心謹慎,修持養道,遂盡傳劍術予他。功成攜白猿同上天庭朝見天顏,玉帝見之甚喜,封袁公為白雲洞君,敕他掌九天秘書。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
5、素女、玄女是什麼人啊
玄女的身份或雲天帝女,一雲即西王母.孫紹先先生認為玄女即上古天神。玄女主兵殺之職,授黃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只能理解為天神的權威之一。周曉薇認為玄女乃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司兵女神。一些宗教學方面的著作提到,玄女還是常與素女並稱「玄素」的講房中術的女仙。
漢魏時期,玄女在社會上特別是道教之中有很大影響。玄女與素女是房中術的老前輩,彭祖、老聃是她們的學生,黃帝的飛升也有賴於她們的法術,而在玄素之中,玄女又居於首位。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
葛洪《抱朴子內篇·極言》雲: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雲笈簽》卷一百《軒轅本紀》雲: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明董斯張《廣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記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變多方,征風召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佩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庭,授以地圖。」
(關於九天玄女,請參看http://www.confucius2000.com/taoist/xndqyznjyb.htm)
素女為古代傳說中的神女。她與黃帝同時,或言其擅長音樂。《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古文苑》四引楊雄《太玄賦》:聽素女之清兮,觀宓妃之妙曲。或言其知陰陽天道。《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還於吳,當歸,而問於范蠡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范蠡日: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天下事。或言其精通房中術。曾與九天玄女一道為黃帝之師,傳授房中術。故後世亦把房中術稱為玄素或素女之道。《論衡·命義》:「素女對黃帝陳五女法,非徒傷父母之心,乃又賊男女之性。」張衡《樂府》素女為我師,天老教軒宣。又《玉台新詠》卷一載張衡《同聲歌》
衣解金粉御, 列圖陳枕張。
素女為我師, 儀態盈萬方。
眾夫所希見, 元老教軒皇。
《雲笈七羲·軒轅本紀》 (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能御三百女。 《抱朴子內篇·極言》黃帝論道養性,則資玄素二女。後世有託名素女所傳的《素女經》為專講房中養生的著作。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載有《素女經》書名。《隋書·經籍志》著錄《素女秘道經》一卷《素女方》一卷《素女養生要方》等,但均失傳。清光緒(1875-1909年)年間,長沙葉德輝從日人丹波康賴所撰《醫心方》一書中,把零散的內容輯成《素女經》等房中術專著,共收入《雙梅景窨叢書》中。
此外,還有說素女為天河神女的。如陶潛《搜神後記》卷五稱:晉謝端於邑下得-大螺。取歸貯瓮中畜之。一日早出潛歸,於蘺外偷窺,見一少女從瓮中出。問從何來,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
《素女經》,古代房內秘書,早佚,作者不可考,今本為近人葉德輝輯自日人丹波康賴所撰《醫心方》卷二十八,後收入《雙梅景暗叢書》。
葉氏在《新刊素女經序》中寫道:"《隋書·經濟志》子部醫家類有《素女秘道經》一卷,注雲:'並《玄女經》,又有《素女方》一卷,新舊唐志均不著錄。惟日本寬平中見在書目有《素女經》一卷,而無《玄女經》、《素女方》,疑其時合為一書不復分別也。"
黃帝問素女曰:吾氣衰而不和,心內不樂,身常恐危,將如之何?素女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傷於陰陽交接之道爾。夫女之勝男,猶水之勝火,知行之,如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臛;能知陰陽之道,悉成五樂。不知之者,身命將夭,何得歡樂?可不慎哉!(《醫心方》廿八)
6、九天玄女是什麼神仙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 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雖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個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
7、道家流傳下來的房中術真的可以養生嗎?
房中術,即性的技術,其實質為兩性性生活的修為,它是中國古代一門口口相傳的奇特秘術,具有某種神秘色彩,更由於世俗倫理道德及出家人的清規戒律的束縛,使「房中」這個在古代本來十分常用的字眼,或被宗教套上一層神秘的外衣,或被正人君子之流誤解抨擊,無論做學問還是搞養生的人,都諱言「房中」二字,似乎「房中」就是荒淫。這種諱莫如深、避之如蠍的做法,使有關房中術的資料長期埋沒在古代典籍或國人的口頭流傳之中,令人難取真經,甚至產生出種種誤解,致使這一領域至今還極為封閉,一般人難以了解房中術的真面目,更遠遠說不上被現代人正確認識和利用。
其實,只要我們排除房中術中某些巫術因素,房中術便沒有什麼神秘可言。我國當代權威性最高的新版《辭海》是這樣寫道:房中術,古代方士所說房中節欲、養生保氣之術。」一語道破了房中術的本質,說明它是以研究男女性生活為課題的。人類不可能根本斷絕性行為,大抵有男女即有房中之事,專於其術者,即以家言;就其技藝而言,即以術名。人類兩性的修為本不可忽視,更不應該受到輕蔑。懂不懂房中的修為與保養,不僅關繫到性生活是否和諧美滿,而且還關繫到人類天賦的壽命。而房中術的中心之點正是探討人應該如何在性生活中養生保氣,用今天的概念來說,它幾乎和我們現代人使用的性科學(Sexology)差不多,或至少可以說它是「准性科學」與「前性科學」。從現有文獻上看來西方性科學(Sexology )的建立,自德國科學家克拉夫特·埃賓在1886年發表《性心理病》算起,至今還不到兩個世紀;而在我國,最早研究男女閨房性生活的時間,可以上溯到三干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因此,可以說,我國古代房中術實際上是全世界各民族中,研究得最早、最深的性科學,是我們的祖先在人類性醫學史上的一大探索奇跡。
在中國,對房中術研究最多的首數道家。道教從一開始就與房中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如前所述,道教的創始人張陵早期受方士影響,「採取玄、素」之道為人治病,玄女、素女都是傳說中的房中家,「玄、素之道」即為房中術的代稱。據資料記載,道家修行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秦漢時期已成為四門方技之一,《漢書·藝文志,方技略》「序方技四種,一曰醫院、二曰經方、三曰房中、四曰神仙。」實際上,房中術最初 乃神仙家創造的一種方術,它以講求房中節欲,還精補腦及男女衛生指要等為主旨,本是戰國神仙術三流派之一,張陵創立的五斗米教承襲了此術,後東晉的葛洪也以此為道教最重要的三方術之一,予以重視。據葛洪說,修煉房中之法的共有「十餘家」,術雖各有所法,但均以「還精補腦」為其要務。飲食男女乃為人之大欲,道家修煉如果不注重這兩個方面。無異於『釜底抽薪」,是斷難成功的,至於房中秘術,「此法乃真人口口相傳,本不書也」,所以,葛洪這樣說: 夫天生萬物,惟人最貴。人之所上,莫過房欲,法天象地,規陰矩陽,悟其理者,則養性延齡,慢其真者,則傷神天壽。至於玄女之法,傳之萬古,都具其梗概,仍未盡其機微。余每覽其條,思補其闕,綜習舊儀,纂此新經,雖不窮其純粹,抑得其糟粕。其坐卧舒捲之形,偃伏開張之勢,側背前卻之法,出入深淺之規,並會二儀之理,俱合五行之數,其導者,則得保壽命,其危者,則陷於危亡,既有利於凡人,豈無傳於萬葉。
如此,葛洪更進一步闡明了他研究房中術的目的,是在於思補古代房中家之缺遺,使人人的壽命得以長保。不過,對於房中術的作用,在歷代道家口中都被吹噓得神乎其神,這也引起葛洪的反感。他說:
或曰:「聞房中之事,能盡其道者,可單行致神仙,並可以移災解罪,轉禍為福,居室高遷,商賈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書妖妄過差之言,由於好事者增加潤色,至今失實。或亦奸偽造作,虛妄以欺誑世人,隱藏端緒,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規世利耳。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其理自有極,安能致神汕而卻禍致福乎?」
葛洪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房中術的作用。認為房中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恥笑了那些把房中術看成無所不能的巫術,企望以房中術「單行致神仙」、「消災解罪,轉禍為福,居室高遷,商賈倍利」的種種妄想,並一針見血地揭露了社會上那些「欺誑世人」,靠房中術謀私利的江湖騙子。葛洪的話,辯證地指出了房中術的作用與限度,說明他的確是深得房中之道的。
房中術,作為道家養生術之一,成為道家功理功法類養生修為的專有名詞,又被稱為「男女合氣之術」或「黃赤之道」。在長期流行過程中,房中術有其不斷發展壯大的高峰時期,產生過許多房中家和房中醫學專著,並形成一套極為隱秘、系統、完善的男女雙修術。它不僅能滿足性的需要,還能延年益壽,驅病強身。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認為,道教房中術承認男女地位平等,承認婦女在事物上的重要性;認為健康長壽需要兩性合作,不受禁慾主義和階級偏見的約束。這些都顯示了道教與儒家、佛教的特異之處,因此,道家的生理學縱然很原始和幻想,但在對待男女、宇宙的態變方面,比家長統治嚴厲的儒家(典型的封建所有制之下的心理狀態)或冷淡出世的佛教(對它來說性不是自然或美的事情,而是真的誘惑)都要恰當得多。
單就房中修為的形式和內容而言,其要點無外乎順天地陰陽之和,全人身性命之真,或戒淫不漏以固精,或借術還精以補腦,或避忌衛生以益壽,用葛洪的話說:「房中之法十餘家,或以補救傷損,或以攻治眾病,或以采陰益陽,或以增年延壽,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抱朴子·釋滯》)考察歷來房中所傳之秘法,有關房中術的修為內容,大致歸納為以下八個方面:
①采抽鉛精:即女子順采「白鉛」,男子逆采「紅鉛」之法.此法歷來視為非道,視為下乘,因為後天采練於氣功修為是無益的。
②乘交元真:此法為房中術的先天修為,為上乘上雙修功法,「元真」是指陰陽交感後所產生的形神真一之氣。此氣為二五之妙合,至靈至微,一方採得,雙方羅通。故謂之「雙修」,又謂之「真采」。
③樂氣通脈:此為房中術的基礎修為。屬雙修中的單修術,即男女各自采交感時的樂感之氣以自通脈絡。一般先通中脈,次通任督,即道教秘傳「乾坤固天法」。
④樂氣開竅:此即采感之氣以自開關竅,關竅有一門、三關、九竅、十八戶等等。
⑤采陰補陽:道家以男子屬陰身,內含真陽;女子為陽體,內含真陰。交感之時,樂感沖開女子樂脈,地脈開張。男子天脈開張,陰陽樂氣相交,男得之謂之采陰補陽,女得之謂之采陽補陰。
⑥還精補腦:交感時,男女各引樂感循沖脈歸元,交感之精逆行歸腦,即謂之還精補腦。
⑦樂氣治病:引交感時之樂氣,培補真元,延年益壽,通和痛病,疏通痹阻。
⑧入大樂定:藉交感之樂入於定境之中,形同撣樂,但此境非先閉絕精路及入於禪樂之境者,殊不易得。
以上這些奇特的道家房中修為,令人讀來一定似懂非懂,難以知其「真訣」,仗此一錄,姑作參考。更進一步對房中術修為功法的研究,還有待於醫學家們的努力,今人萬不可冒然仿效,以免反而誤傷了身體
8、我想知道關於九天玄女的質料應該去那裡找
【九天玄女簡介】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
【道教和九天玄女】
相關記載
道教歷史上曾有兩位玄女,一為常與素女並稱、講房中術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內篇·極言》雲: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雲笈七簽》卷一百《軒轅本紀》雲: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
道教的傳說
道教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原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著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於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於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托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
【九天玄女的名稱】
天聖母,道教神名,俗稱九天玄女,九天娘娘。古神話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九天玄女的地位】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元女」、「九天女」、「九天娘娘」,為中國上古女神。雖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個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
【九天玄女的原形】
說法一: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鳥。《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是殷商後代祭祀祖先的詩歌。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玄鳥就是商的始祖。據《史記· 殷本記》曰:
「殷契,母曰簡狄,有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困而孕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
封於商,賜姓子氏。」又據《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 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隘隘,二媛而爭搏之,復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東漢高誘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於有 氏,吞而生契。」契,讀作屑(xie,亦作楔。)傳說中為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於蕃(今山東騰縣)。傳說商族與玄鳥有血緣關系,應與商族崇拜玄鳥圖騰有密切關系。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為玄鳥所化,雖尚未脫離鳥形,但到底還是時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說法二: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九天玄女由「天女魑」衍化而來。《山海經·大荒北經》曰:「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魑。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魑,雨止,遂殺蚩尤。」這個天女魑是由黃帝請下來的。專門對付蚩尤所請的風伯、雨師。原來大約屬於早期女魑之神,後來就變成了人身鳥首的玄女。
據《雲笈七羲》和《墉城集仙錄》記載:神農是一位有功於華夏民族的古帝王,但至其孫子榆治世時國政就連連失道,諸侯相互侵吞,戰火不斷。強盛者各據城邑,自僭五行而自為帝號者有太昊後裔青帝,神農後裔赤帝,共工氏後裔白帝,葛天氏後裔黑帝,有能氏部落首領黃帝。到了蚩尤時,不效先人之德,以安民心,反而依恃銅首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人民深受其害。蚩尤長相令人十分可怕,一般認為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或曰:「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
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但蚩尤憑借妖術,黃帝雖得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於是黃帝虔誠祈禱於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且為黃帝製造夔牛鼓八十面,遂使黃帝與蚩尤決戰勝利而平定四方。故唐朝文學家王勃《乾元殿頌》說:」帝座聞鼙,玄女薦龍庭之策。」至此玄女已完全脫離了動物的痕跡,成為了一位扶助應命英雄的上界女仙。
春秋時,吳王無道,玉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不知所終。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南山之上,歲時祭祀。是時玄女游雲夢之地,見山中有白雲洞,仙氣締繞,遂往暫息。洞中自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終日摘花獻果,加以供奉,玄女見他小心謹慎,修持養道,遂盡傳劍術予他。功成攜白猿同上天庭朝見天顏,玉帝見之甚喜,封袁公為白雲洞君,敕他掌九天秘書。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
【九天玄女的其他傳說】
九天聖母乃上古之玄鳥,人頭鳥身,奉天命生於下契,事唐虞為司徒,封於商,傳十三代太乙為成湯,建立周朝。據史書及神話傳說記載:她是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黃帝之軍師。鑒於她所造能出奇制勝的「天書」兵法,堪稱得是中國上古第一位傑出的女軍事家。
傳說古時,黃帝與蚩(音痴)尤,鏖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九戰而不勝。蚩尤之暴,他祭起法術,使三日三夜大霧冥冥,令軍士不見天日,難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黃帝於太山之下。黃帝見軍士無法作戰,引兵退歸太山之阿,夜間昏然憂寢。西靈聖母遂遺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黃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克矣。"西靈聖母所授神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為玉,丹血為文。" 授符既畢,西靈聖母又命弟子九天玄女向黃帝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為了戰勝蚩尤,九天玄女又為黃帝製作夔(音葵)牛皮巨鼓八十面,又再授予黃帝圖策,印劍之物,以戰備之用。
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作為古時代神話奇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黃帝內經》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製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於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一擊震五百里,連擊震三千八里,只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沖宵漢,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顛倒,沖殺元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於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傳說「奇門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流傳中逐漸減少為一千零八十局,七十二局,後來只剩下十八局。據《太平廣記》卷五十六記載;歷代各種玄理奇術「天書」,都與九天玄女治亂安國有關,歷代傳說中,每當天下由亂趨治之時,有時則是九天玄女親授,有時則是有道高人代行;如戰國時期,孫臏從鬼穀子那裡得天書三卷,八門遁法,六甲靈文。
在《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在帶兵入川時,曾驅兵取亂石,在臨山傍江的魚腹浦沙灘上,布下石陣,名曰八陣圖;諸葛亮按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布陣。其陣反復八門,每日每時,變化無端。日暮,當東吳都督陸遜探陣誤入八陣圖死門時,霎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遮天蓋地,怪石磋峨,槎丫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涌,有如劍鼓之聲,可比十萬精兵之勢,當東吳都督陸遜驚得進退無門,大喊:「吾中諸葛之計也!"之際,好得諸葛亮老岳父黃承彥行善,親來往生門引出,不然定困死於八陣圖之中。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詠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傳說薛仁貴出兵征服高麗,也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 水火袍,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五件寶物,從而東征大捷。在《水滸傳》中,說宋江被江州都頭帶人追得著急,逃到還道村一座古廟,藏身於神廚之中,經被幾番搜索。得神助而脫險後,有青衣童子引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傳說劉伯溫出山前,在處州羅山山洞中,也得天書四卷,後憑天書輔朱元璋打天下,功標第一。歷史上關於九天聖母的傳說玄之又玄,她給中國善男信女蒙上一道神秘的光環。在北京,就有三座祭祀九天聖母的廟宇,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歷代香火不斷,萬民參拜祈求平安納福的女神,九天玄女之名,始見於漢代之緯書。
《龍魚河圖》雲:「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又說:「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備後,河出符信,戰則克矣。黃帝寤,…… 立壇祭以太牢,有玄龜銜符出水中,置壇中而去。黃帝再拜稽首受符,視之,乃夢所得符也。廣三寸,袤一尺。於是黃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其後,又有《黃帝問玄女戰法》一書,對上述故事進行演繹。《舊唐書·經籍志》兵家類著錄《黃帝問玄女法》三卷,蓋即此書,可能出於南北朝。其中有雲:「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天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問何?』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遂得戰法焉。」明董斯張《廣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記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變多方,征風召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
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佩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
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庭,授以地圖。」此文比《黃帝問玄女戰法》增益甚多,有較多的道教色彩,出書年代應在其後,或許出於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將上述資料加以綜合,寫成《九天玄女傳》,收入《墉城集仙錄》卷六(又載《雲笈七簽》卷一百一十四)。該傳亦主述玄女向黃帝授符書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確將玄女作為道教神仙加以敘寫。該傳首句即雲:「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繼雲:「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當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時,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問也。」當黃帝告以求授戰法之願時,「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五明之印」等,於是「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中冀之鄉,分四冢以葬之。」經過如此敘寫之後,九天玄女遂成為上古之女仙,而被納入道教神譜中。
九天玄女對中國古代社會亦曾產生過影響。《水滸傳》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敘述宋江被官兵追趕時,躲進九天玄女廟,被九天玄女所救,並授其兵書三卷之故事。
九天玄女傳說之二
道教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原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著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於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於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托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
9、誰知道九天玄女是傳說?
說法一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鳥。《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是殷商後代祭祀祖先的詩歌。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玄鳥就是商的始祖。據《史記· 殷本記》 九天玄女
曰: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又據《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隘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東漢高誘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於有娀氏,吞而生契。」契,讀作屑(xie,亦作楔。)傳說中為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於蕃(今山東騰縣)。傳說商族與玄鳥有血緣關系,應與商族崇拜玄鳥圖騰有密切關系。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為玄鳥所化,雖尚未脫離鳥形,但到底還是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說法二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九天玄女由「天女魃」衍化而來。《山海經·大荒北經》曰:「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這個天女魃是由黃帝請下來的。專門對付蚩尤所請的風伯、雨師。原來大約屬於早期女魃神,後來就變成了人身鳥首的玄女。 據《雲笈七羲》和《墉城集仙錄》記載:神農是一位有功於華夏民族的古帝王,但至其孫子榆治世時國政就連連失道,諸侯相互侵吞,戰火不斷。強盛者各據城邑,自僭五行而自為帝號者有太昊後裔青帝,神農後裔赤帝,共工氏後裔白帝,葛天氏後裔黑帝,有能氏部落首領黃帝。到了蚩尤時,不效先人之德,以安民心,反而依恃銅首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人民深受其害。蚩尤長相令人十分可怕,一般認為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或曰:「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 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但蚩尤 九天玄女
憑借妖術,黃帝雖得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於是黃帝虔誠祈禱於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且為黃帝製造夔牛鼓八十面,遂使黃帝與蚩尤決戰勝利而平定四方。故唐朝文學家王勃《乾元殿頌》說:「帝座聞鼙,玄女薦龍庭之策。」至此玄女已完全脫離了動物的痕跡,成為了一位扶助應命英雄的上界女仙。 春秋時,吳王無道,玉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不知所終。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南山之上,歲時祭祀。是時玄女游雲夢之地,見山中有白雲洞,仙氣締繞,遂往暫息。洞中自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終日摘花獻果,加以供奉,玄女見他小心謹慎,修持養道,遂盡傳劍術予他。功成攜白猿同上天庭朝見天顏,玉帝見之甚喜,封袁公為白雲洞君,敕他掌九天秘書。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
編輯本段相關傳說
傳說一
九天聖母乃上古之玄鳥,人頭鳥身,奉天命生於下契,事唐虞為司徒,封於商,傳十三代太乙為成湯,建立周朝。據史書及神話傳說記載:她是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黃帝之軍師。鑒於她所造能出奇制勝的「天書」兵法,堪稱得是中國上古第一位傑出的女軍事家。 傳說古時,黃帝與蚩(音痴)尤,鏖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九戰而不勝。蚩尤之暴,他祭起法術,使三日三夜大霧冥冥,令軍士不見天日,難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黃帝於太山之下。黃帝見軍士無法作戰,引兵退歸太山之阿,夜間昏然憂寢。西靈聖母遂遺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黃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克矣。」西靈聖母所授神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為玉,丹血為文。」 授符既畢,西靈聖母又命弟子九天玄女向黃帝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為了戰勝蚩尤,九天玄女又為黃帝製作夔(音葵)牛皮巨鼓八十面,又再授予黃帝圖策,印劍之物,以戰備之用。 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作為古時代神話奇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黃帝內經》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製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於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一擊震五百里,連擊震三千八里,只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沖宵漢,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顛倒,沖殺元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於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傳說「奇門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流傳中逐漸減少為一千零八十局,七十二局,後來只剩下十八局。據《太平廣記》卷五十六記載;歷代各種玄理奇術「天書」,都與九天玄女治亂安國有關,歷代傳說中,每當天下由亂趨治之時,有時則是九天玄女親授,有時則是有道高人代行;如戰國時期,孫臏從鬼穀子那裡得天書三卷,八門遁法,六甲靈文。 在《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在帶兵入川時,曾驅兵取亂石,在臨山傍江的魚腹浦沙灘上,布下石陣,名曰八陣圖;諸葛亮按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布陣。其陣反復八門,每日每時,變化無端。日暮,當東吳都督陸遜探陣誤入八陣圖死門時,霎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遮天蓋地,怪石磋峨,槎丫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涌,有如劍鼓之聲,可比十萬精兵之勢,當東吳都督陸遜驚得進退無門,大喊:「吾中諸葛之計也!」之際,好得諸葛亮老岳父黃承彥行善,親來往生門引出,不然定困死於八陣圖之中。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詠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傳說薛仁貴出兵征服高麗,也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五件寶物,從而東征大捷。在《水滸傳》中,說宋江被江州都頭帶人追得著急,逃到還道村一座古廟,藏身於神廚之中,經被幾番搜索。得神助而脫險後,有青衣童子引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傳說劉伯溫出山前,在處州羅山山洞中,也得天書四卷,後憑天書輔朱元璋打天下,功標第一。歷史上關於九天聖母的傳說玄之又玄,她給中國善男信女蒙上一道神秘的光環。在北京,就有三座祭祀九天聖母的廟宇,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歷代香火不斷,萬民參拜祈求平安納福的女神,九天玄女之名,始見於漢代之緯書。 《龍魚河圖》雲:「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又說:「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備後,河出符信,戰則克矣。黃帝寤,…… 立壇祭以太牢,有玄龜銜符出水中,置壇中而去。黃帝再拜稽首受符,視之,乃夢所得符也。廣三寸,袤一尺。於是黃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其後,又有《黃帝問玄女戰法》一書,對上述故事進行演繹。《舊唐書·經籍志》兵家類著錄《黃帝問玄女法》三卷,蓋即此書,可能出於南北朝。其中有雲:「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天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問何?』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遂得戰法焉。」明董斯張《廣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記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變多方,征風召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 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佩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 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庭,授以地圖。」此文比《黃帝問玄女戰法》增益甚多,有較多的道教色彩,出書年代應在其後,或許出於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將上述資料加以綜合,寫成《九天玄女傳》,收入《墉城集仙錄》卷六(又載《雲笈七簽》卷一百一十四)。該傳亦主述玄女向黃帝授符書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確將玄女作為道教神仙加以敘寫。該傳首句即雲:「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繼雲:「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當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時,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問也。」當黃帝告以求授戰法之願時,「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五明之印」等,於是「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中冀之鄉,分四冢以葬之。」經過如此敘寫之後,九天玄女遂成為上古之女仙,而被納入道教神譜中。 九天玄女對中國古代社會亦曾產生過影響。《水滸傳》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敘述宋江被官兵追趕時,躲進九天玄女廟,被九天玄女所救,並授其兵書三卷之故事。
傳說二
道教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原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著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於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於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托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
助劉邦建都
漢高祖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王朝後,建都城時卻遇到了麻煩:古都咸陽和秦朝的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毀,劉邦不得不另選都址。他派方士張天罡(音:岡)具體去操辦,張天罡首先選中了白鹿原。白鹿原右臨涇水,左接渭河,沃野千里,路通八極,是個建都的好住處。等到破土動工之日,突然地動山搖、天崩地裂,白鹿原頓時成為一片汪洋。張天罡在危機之時,大呼素有靈驗的九天玄女來拯救,只見一片五彩祥雲自西天而降,九天玄女向白鹿原撒下一把凈土,白鹿原立馬被恢復原狀,無數施工的民工得救了。 九天玄女告訴張天罡:白鹿原下有一巨鯨,這里不適合建都,要另選都址。張天罡按照玄女的叮囑,最後將都城選定在長安,他按各方方位、距離,打了四十九個鑽孔,在打最後中央的鑽孔時,它被自動塌陷下去,變成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洞穴,張天罡急忙懇求九天玄女前來救助。玄女駕雲而來,告訴他洞里有一條巨龍,只見她用手中的凈瓶倒扣於空中,把洞穴罩住,又讓張天罡派勇士進洞把巨龍捆綁起來,用鐵板澆鑄鍾樓,九天玄女再用凈瓶倒扣鍾樓上,永鎮住巨龍。從此以後,建都工程進展順利,一座偉岸的新都城很快落成。
水滸傳中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