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的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冬天裡的節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以及農業生產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注意氣象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搞好人體防護和農作物寒害、凍害等的防禦,顯得十分重要。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華北及黃淮地區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林區的防火工作也該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了。
立冬以後,天氣轉寒,如何增強對寒冷的抗禦能力?不外乎使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其方法與衣食住行無不相關。調整飲食增加熱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寒冷的環境,適當進食高熱量食品,能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代謝,0℃左右時,糖轉化為脂肪的速度加快,隨之皮下脂肪增多,使之減少散熱,故應多吃具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從而溫養全身組織,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強壯,有利於抗拒外邪,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減少疾病的發生。
小雪
每年11月22日、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隨著冬季的到來,氣候漸冷,不僅地面上的露珠變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變成了雪花,下雪後,使大地披上潔白的素裝。但由於這時的天氣還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狀態,或落到地面後立即融化了,氣象學上稱之為「濕雪」;有時還會雨雪同降,叫做「雨夾雪」;還有時降如同米粒一樣大小的白色冰粒,稱為「米雪」。
小雪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開始進入冬季管理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此時我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我們到了禦寒保暖的季節。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
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葯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大雪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此時為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則不到1毫米。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類時,一般降雪量5~10毫米。
人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還有一定的肥田作用。
大雪期間要注意保暖,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時,床上要使用電熱毯、熱水袋等,要多參加一些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應多進食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但不宜多飲酒。
冬至
每年的陽歷12月21~23日之間是冬至,太陽照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農事上,「冬至」後應集中力量,趁農閑大搞農田水利建設,並積肥造肥,為來年春種做好准備。及時消滅過冬蟲卵。在華南地區,要施好肥,防止凍傷。冬天夜長溫度低,要飼喂好牛馬等大型牲畜,應加喂一次夜料,讓牲畜常曬太陽,以增強耕畜的抗寒能力。
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注意防寒保暖。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葯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小寒
每年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是小寒。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這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我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北緯)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北緯)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處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刻,這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節。冬季鍛煉身體,最好早睡晚起,鍛煉的時間最好在日出後,氣溫略高時才開始。由於天氣寒冷,體表的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度降低,所以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准備動作做好,可避免鍛煉時發生肌肉損傷。
大寒
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它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大寒節氣里,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做准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知識點經緯度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又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人們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一個假設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經線也稱子午線,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大圓線上的半圓弧。任兩根經線的長度相等,相交於南北兩極點。每一根經線都有其相對應的數值,稱為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不同的經線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偏東的地方時要比較早,偏西的地方時要遲。
緯線是地球表面某點隨地球自轉所形成的軌跡。任何一根緯線都是圓形而且兩兩平行。緯線的長度是赤道的周長乘以緯線的緯度的餘弦,所以赤道最長,離赤道越遠的緯線,周長越短,到了兩極就縮為0。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小雪如何養生?
小雪節氣養生
在小雪節氣我們要注意增強體質,百提高我們的抵抗能力。平時要注意保證充足睡眠,中醫當中認為冬季要早睡晚起,最好保證每天睡八九個小時。
老人晚上8、9點入眠最合適,年輕人最好不要超過10點。如果超過1點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後氣度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刺激穴位,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防止凍傷,提高抗寒能力。
當然,最好也不要睡到太陽曬屁股。睡眠時間過長和睡眠不足,都會導致精神疲勞和身體疲倦,致使代謝免疫功能下降而危害身心健康。
內怎麼樣提高抵抗能力
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可以增強身體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這樣堅持十二個星期,這樣人體容的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多,可以增強抵抗力。
提高睡眠質量
眾所周知睡眠的質量決定著生命的質量,人的睡眠情況不僅與健康情況息息相關,對人體的免疫力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良好的睡眠能夠讓體內的淋巴細胞數量快速上升,人在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會產生一囊睡眠因子,這種睡眠因子能讓人的白血球地多,從而使肝臟的功能更強,也就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了。
3、小雪節氣有哪些養生技巧
1、多吃葉酸食物防抑鬱
小雪節氣是冬季開始的標志,同時也進入抑鬱多發的季節。要常食菠菜、獼猴桃、牡蠣、橘子、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抵抗抑鬱。
全麥麵包、粗麵粉製品、穀物、酵母、動物肝臟及水果等富含有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改善不良情緒及抑鬱症也大有裨益。吃復合性的碳水化合物、蘇打餅干改善心情,雖然效果慢一點,但更合乎健康原則,還有助於禦寒;香蕉中含有能夠幫助人腦產生5-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類似化學「信使」,能將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神經末梢,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安寧、快樂。
2、防寒保暖要做好
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颳得多了,由於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這樣往往容易遭遇受風寒,因此,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
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准。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冬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在乾燥季節,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濕度,必要時可用加濕器,對於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織或絲織內衣、內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3、多喝水防內熱產生
多飲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減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此外清晨飲水還能降低血液粘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小雪節氣多喝水也可防內熱產生,緩解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燥等不適。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卜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
4、早睡晚起,睡前泡腳
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不要遲於22點休息。如果超過1點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並就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5、多食熱粥
小雪過後,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以下食物: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卜等;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葯、栗子、核桃、黑芝麻、黑豆等。
食物烹調可以多採用燉食,這樣營養流失較少;多食熱粥有益健康,如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二十四節氣小雪養生吃什麼
1、羊肉
冬季以養「陰」及「藏」為主。腎主藏精、肝主藏血,這個時節,調養肝腎很重要,所以宜吃像羊肉等溫補食品。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黑米
黑米的顏色之所以與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為它的外部皮層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類色素。米的顏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則越強。此外,這種色素中還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相當於白米的5倍之多,對預防動脈硬化大有裨益。長期食用黑米,不僅可以促進睡眠,還可治療頭昏、目眩、貧血、白發、眼疾和腰腿酸軟等症。
3、香蕉
香蕉是冬季食用的最佳水果,當人體腦內5-羥色胺含量減少時,會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抑鬱症狀。香蕉中含有這種物質,適當增加香蕉的攝入會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安寧、快活。因此,在小雪時節大家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香蕉來緩解心情。但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吃。
4、紅棗
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的功能。紅棗富含鈣和鐵,是補鐵補血佳品。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防寒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從而提高身體耐寒能力。冬季養生吃紅棗,不但可以補氣養血,還能起到抗寒的功效。
5、白果
白果(又名銀杏),補腎納氣,固精止澀,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對咳嗽、哮喘,女性白帶過多,男性陽萎、早泄、遺精,小孩子尿床都有很好的作用。冬季喝白果可改善皮膚乾燥瘙癢,建議大家冬天喝牛奶的時候,稍微加幾顆白果,吃的時候最好是炒熟的。——漢高機械
4、小雪節氣過後,應當怎樣養生飲食?
小雪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1、小雪節氣養生的注意事項
1.1、注意調節情緒
應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聽聽音樂,會會朋友。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葯者也。」
1.2、多曬太陽
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也不例外,故冬天時常曬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1.3、注意預防感冒
採取開窗通風,室內加濕,注意保暖,注射疫苗等辦法,特別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預防感冒以及其他腦血管、心血管、肺炎、呼吸道感染等,十分重要。
1.4、飲食可以溫補
冬季,氣候乾燥時,許多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乾、便秘、皮膚乾燥等現象。對於容易上火的人,日常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
2、小雪節氣如何養生
2.1、運動保睡眠
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中醫認為,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不要遲於22時休息。如果超過凌晨1時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2.2、泡腳能抗寒
每天晚上都用熱水泡泡腳,這樣可以刺激到腳底的穴位,提高了我們的機體禦寒能力。
2.3、養腎按太溪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對應的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不同的季節所需要重點保養的臟腑也就有所不同。
3、小雪節氣吃什麼食物好
3.1、羊肉
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3.2、白蘿卜
冬季服食白蘿卜,可健脾養胃、益氣補精,且能預防疾病,有益於健康。冬季人們很注重養生飲食,卻缺乏運動,體內會積聚過多的熱,而白蘿卜可助於消化、去咳止痰的作用。
3.3、黑米
黑米的顏色之所以與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為它的外部皮層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類色素。米的顏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則越強。
3.4、黑芝麻
進入小雪節氣,人體皮膚易乾燥,而芝麻有滋潤皮膚的特點。中醫對芝麻的葯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發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發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狀。
3.5、大白菜
大白菜中膳食纖維和維生素A、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對人體的腸道健康、視力發育和免疫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它具有消食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具有清肺止咳的作用。
5、二十四節氣之小雪養生篇
小雪節氣到「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北方地區小雪節以後,果農開始為果樹修枝,以草秸編箔包紮株桿,以防果樹受凍。且冬日蔬菜多採用土法貯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話說「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白菜深溝土埋儲藏時,收獲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澆水,做好防凍工作,以利貯藏,盡量擇晴天收獲。收獲後將白菜根部向陽晾曬3~4天,待白菜外葉發軟後再進行儲藏。溝深以白菜高度為准,儲藏時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並排溝中,天冷時多覆蓋白菜葉和玉米桿防凍。而半成熟的白菜儲藏時溝內放部分水,邊放水邊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為宜,待到食用時即生長成熟了。
小雪節氣,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剎減了寒潮的嚴威,致使華南「冬暖」顯著。全年降雪日數多在5天以下,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機會極少,即使隆冬時節,也難得觀賞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色。由於華南冬季近地面層氣溫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積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爾雖見天空「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然而,在寒冷的西北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開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數可達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區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6、小雪節氣養生必吃哪些食物 小雪節氣有哪些風俗
小雪節氣飲食需要注意的是:天氣變得更加寒冷,不過屋內燥熱,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口百腔潰瘍、皮膚乾燥的症狀,老百度姓俗稱上火了。為了防止上火,應多吃些苦味食物和清火,止咳、潤腸的食物。
由於暖氣、空調等供暖設施的使用,室內很熱,而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另外,一些人喜歡吃火鍋等辛辣食物,這些都容易讓知人產生「內火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火」。口腔潰瘍、口乾舌燥、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
了防止「上火」,可適當多吃些苦味版食物。「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可選擇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食物中含有氨權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清熱潤腸等多種醫療和保健功能。
7、冬季突如其來下小雪,該如何養生?
小雪的時候如何養生
1、保持樂觀的情緒。小雪以後,天氣多以陰暗寒冷為主,陽光逐漸的減少,因此我們的心情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多患有抑鬱症的朋友,需要更加註意,因為陰冷的天氣很容易導致抑鬱症的復發。
2、飲食方面注意養生細節。冬季,我們習慣性的會選擇吃一些熱量高的食物。的確,冬季就是一個進補的季節,也適宜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鹿茸等等。
在冬季,我們還要適當的吃一些補腎的食物,比如腰果、山葯、核桃、大骨頭湯等等,此外,黑色的食物也是補腎效果非常好的,比如芝麻、黑豆等。在此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凡事一定要適量為宜,如果進補過多,也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不利的作用。
3、堅持有氧運動。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朋友也會選擇通過增強運動的方式,來達到抵抗寒冷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恰當的運動,會給我們身體的一些關節部位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引起關節部位的疼痛。
小雪養生的禁忌
1、少腌制
小雪過後我國幾乎所有地區都進入冬季,我國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人們隨著氣溫變冷,也開始製作一些過冬食物。小雪之後腌臘肉、腌菜、曬魚乾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冬季習俗,但是這些腌制食物或曬制的食物卻不利於我們身體健康,反而會增加我們的患癌幾率。
2、少吃辣
冬季寒冷,我們的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熱量來抵禦寒冷,這也造成大家在冬季對食物需求量多,並且能暖身體。辣味食物就成為冬季人們的首先,可刺激味蕾,增加食慾。
3、少露關節
冬季是寒冷季節,氣溫遠低於身體溫度,低溫容易導致寒氣入侵,身體患病。尤其是關節部位,脂肪層薄弱,更容易受涼,出現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