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學氣功,那位師父給套口絕,要帶講解的那種。
我推薦一本書---氣功修煉門徑
你應該從基本理論開始,而並非一上來就氣功口訣。如果一點常識都不懂,很容易出偏的。
至於功法,就練大成拳的養生樁就好,最簡單,比什麼打坐啊丹道啊強多了,還不會出偏。
2、修煉內力的心經和口訣
網上查的,希望能有所幫助。1少林七十二絕技介紹一、拳法1、少林羅漢拳:羅漢拳和金剛掌同為少林入門功夫,但修習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為最厲害的武功。正印證了「大智若愚,無巧不拙」的千古道理。2、光明拳:當年五大門派集會黃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奪得「天下第一拳」美譽,可惜如今已不幸失傳。。。。。。3、闖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羅漢堂專研。4、偏花七星拳:絕招是「七星聚會」。羅漢堂專研。5、左右穿花手:羅漢堂專研。6、少林雙圈手:羅漢堂專研。7、大摔碑手:羅漢堂專研。8、波羅密手:又稱少林風雲手,羅漢堂專研。二、掌法09、大力金剛手:金剛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專研。10、般若禪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稱,般若堂專研。11、韋陀掌:有「靈山禮佛」、「恆河入海」等招數。般若堂專研。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閉掌、裂心掌等八種。般若堂專研。13、千手如來掌:般若堂專研。14、大慈大悲千葉手:般若堂專研。15、少林龍旋掌:般若堂專研。16、少林散花掌:掌風推動落下的花瓣攻向敵人。類似於「飛花摘葉」的功夫。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綿掌,輕輕握石而化石為粉。18、一拍兩散掌:般若堂專研。三、指法19、澄靜指:以靜制動,後發制人。達摩院專研。20、摩柯指決:絕招是「三入地獄」。達摩院專研。21、去煩惱指:絕招是「無憂無慮」,達摩院專研。22、多羅葉指:十指輪彈,如波羅花綻開。達摩院專研。23、無相劫指:佛家無色無相的最高境界。達摩院專研。24、拈花指: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狀。達摩院專研。25、大智無定指:源自《大智度經》,達摩院專研。26、一指禪功:被稱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傷人。需有深厚的鐵指禪勁功夫為基礎。27、鐵指禪勁:一指禪的基礎內功,練到登峰造極時五指可隨意插入石碑之中。四、抓法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龍蛇虎豹鶴猿鷹」等十三種動物的形態創出的一套輕靈翔動的抓法29、寂滅抓:般若堂專研。30、因陀羅抓:般若堂專研。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專研。五、擒拿手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專研。33、龍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專研。34、十二擒龍手:戒律院專研。六、劍法35、達摩劍法:著名劍招有「一葦渡江」等。達摩院專研。七、刀法36、菩提刀法:菩提院專研。37、破戒刀法:名為破戒,即是大開殺戒,因此這套刀法全是攻勢,狠准威猛。38、慈悲刀法:名為慈悲,即慈悲為懷,這套刀法招式柔和,沒有殺招,與破戒刀相反。39、燃木刀法:菩提院專研。八、杖法40、伏魔鏟法:般若堂專研。41、普門杖法:戒律院用來懲戒觸犯寺規的弟子的一種杖法,招式巧妙,臨敵時總能招招命中對方。但威力一般。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專研。43、達摩八法神禪杖法:掌門人專研。九、棍法44、小夜叉棍法:絕招是「維護眾生界」,源自《維摩經》。羅漢堂專研。45、少林雙截棍:羅漢堂專研。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發明的棍法,必須似醉似醒,半醉半醒,才有最大威力。十、身法47、蜻蜓點水輕功提縱術:少林僧提著水桶過河時使用的輕功。48、九圖六坐像身法:打坐也是身法?嘿嘿,少林弟子有五十四種打坐姿勢,每種都可靜坐十二個時辰,那是無法想像的,又有誰能捉摸出這套身法的高深?49、大挪移身法:腳不移身不動,就可平地挪後數尺,避開敵人的攻擊。十一、內功50、阿羅漢神功:練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羅漢眾生相。羅漢堂專研。51、降龍伏象功:練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門獅子吼」。般若堂專研。52、心意氣混元功:又稱「少陽神功」,達摩院專研。53、菩提心法:練到高深時心如明鏡,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專研。54、達摩閉息功:戒律院專研。55、金剛不壞體神功:各院堂首座專研。十二、特殊武功56、十八手羅漢神打:從九圖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若與九圖六坐身法配合使用,招式奇異,往往出乎對手意料之外。57、少林懷心腿:絕招是「佛在心頭」,達摩院專研。58、如影隨形腿:達摩院專研。59、羅漢奪命槍法:羅漢堂專研。60、大韋陀杵:般若堂專研。類似於一種錘法。61、毗盧鞭法:戒律院專研。62、少林鴛鴦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專研。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項高深武功的基礎,亦有對敵招式。64、少林鐵帚功:看門弟子掃地時練的武功。這也是少林絕藝?別小看打雜的弟子,少林寺藏龍卧虎,曾有掃地的老和尚沉葉和尚成為當時寺中第一高手呢!65、如意縮骨功:少林弟子能夠逃脫捆綁,遇難化險,全靠這套功夫。66、少林破衲功:又稱少林鐵袖功,即揮動衣袖迎敵。67、袈裟伏魔功:少林高僧任何物品都可作兵器。必要時揮動布滿真氣的袈裟為武器,另有超乎尋常的威力。68、定珠降魔無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顆念珠攜帶無上真氣飛出攻敵,有毀滅性的殺傷力。69、雜阿含功:有誰能一人兼修七十二絕藝?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若能精研雜阿含功,對各種武功往往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曾有少林前輩同時兼修十三種絕藝,就是因為專研雜阿含功的緣故。可惜現已失傳。十三、陣法70、少林金剛伏魔圈:達摩院長老專研。71、一百零八大羅漢陣:羅漢堂專研。(已失傳)72、十八小羅漢陣:羅漢堂專研。以上七十二藝今已大多失傳,目前碩果僅存的有十七項絕藝。少林經文達摩易筋經:鎮寺之寶。達摩洗髓經:鎮寺之寶。太虛真經(練氣):各院堂首座選修。太玄真經(練神):各院堂首座選修。空明真經(練精):各院堂首座選修。雜阿含經:藏經閣主修。波羅蜜多心經:藏經閣主修。少林寺除了有七十二項絕藝的武學書籍外,更是佛學祖庭,有為數眾多的佛經禪律,如《摩柯僧祗律》、《大孔雀經》、《維舍論經》、《菩薩經》、《釋迦經》等等。少林寺藏經閣還有一部鮮為人知的《龍泉百煉決》,記錄了鑄造各種利刃刀劍的法門。以下是部分少林武功的出處,若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閱一下。大力金剛手《大金剛經》菩提心法《菩薩戒經》光明拳《大光明經》去煩惱指《未曾有經》般若禪掌《大般若經》雜阿含功《雜阿含經》拈花指《禮真如經》摩柯指決《摩竭經》慈悲刀法《佛本行經》十二擒龍手《五龍經》普門杖法《首楞嚴經》大智無定指《大智度經》因陀羅抓《西天論經》無相劫指《虛空藏經》一拍兩散掌《涅盤經》波羅密手《波羅蜜多心經》2峨眉派峨眉派與少林、武當共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個范圍很廣泛的門派,尤其在西南一帶很有勢力,可說是獨占鱉頭。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與洪門天地會之「峨眉山」不同,洪門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於虛構,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實指。關於峨眉派的起源,據峨眉派的拳志說:祖師原為一道姑,後入佛門。……是時,師善技擊,善研各家拳法,慮各家拳法繁雜,莫衷一是,女子禦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闢蹊徑,創不接手之拳法,獨樹一幟,……積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習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譽,稱日峨眉拳,後弟子至峨眉山,偶諧其音,始稱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識,為汝志之,師本與世無爭,娛身可矣,禦侮可矣,奚傳姓名。(據孟憲超《峨眉拳(上)》,《武林》1986年第4期)。由此可見,峨眉最初是一個由女子所創的武林門派,開始的時候叫做玉女拳法,後因祖師人了佛門,又以稱女子為「蛾眉」和佛教聖地之「峨眉山」的雙重含義而得名。峨眉派功法介於少林陽剛與武當陰柔之間,亦柔亦剛,內外相重,長短並用。攻防兼具入拳經上講:「拳不接手,槍不走圈,劍不行尾,方是峨眉。」「化萬法為一法,以一法破萬法。」總之是以弱勝強,真假虛實並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匯了南拳、少林、武當等眾家之長。從宗教淵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為主。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稱玉女簪,也是由女子發簪變來的。峨眉派的分支,據清初《峨眉拳譜》上說: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五花」是從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一、黃陵派,據說從陝西流入;二、點易派,以川東涪陵點易洞而得名;三、青城派,以川東道家勝地青城山得名;四、鐵佛派(雲頂派),川北較為盛行;五、青牛派。以川東豐都青牛山而得名。鎮派之寶:峨眉九陽神功。一、拳法1.玉女拳法2.裂石驚沙拳法4.功力拳二、掌法1.靈梭掌2.回風拂柳掌法三、指法1.定乾坤指2.貫虹指3.天罡指穴法四、擒拿手1.截手九式五、峨眉刺1.殘虹刺2.追魂刺3.玉女問心刺六、劍法1.玉女素心劍法2.越女銷魂劍法3.峨嵋紫英劍七、刀法1.雁行刀法八、暗器1.幻影無影針九、棍法十、身法1.飄雪穿雲步十一、內功1.動功十二樁——天、地、之、心、龍、鶴、風、雲、大、小、幽、冥;2.靜功六大專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縮地功、懸囊功、指穴功、涅磐功;3.一陽正氣訣4.回生訣5.靈陽真宗內功6.吐納養生功7.佛門湛靈大法8.童子功內壯外堅神勇大法;9.伏魔心法10.萬應靈通四法十二、特殊武功1.刀劍雙殺七七四十九式——由金鵬王朝的亡臣獨孤一鶴所創武功。他由南土投入蜀中峨眉門下時,在刀法上已有了極深厚的功力,後又經過三十年的苦心,竟將刀法的大開大闔、剛烈沉猛,溶入峨眉靈秀清奇的劍法中,終於創出「刀劍雙殺」的絕招,可以用刀,也可以用劍,乃是普天之下獨一無二的功夫。獨孤一鶴後來當了峨眉劍派的掌門,在江湖上威名赫赫,西門吹雪上山找他決斗,他們本來功力悉敵,但天禽派掌門霍天青卻別有用心,在決斗前夕找獨孤一鶴拼較內力,結果使獨孤一鶴在最後的決斗中因氣力不濟而死在西門吹雪劍下。(見古龍《陸小鳳》)3.武當山武當山自古就有「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之聖譽。相傳,黃帝治世,有靜樂國太子在武當得道升仙,後,受封為「玄天上帝盪魔天尊」,春秋之老子、尹喜真人均在此山修行,南北朝時,更是隱修此山者四百餘人,元、明時的高道張三豐真人亦始創內家拳於武當。武當派歷史由來已久,被世人稱為內家之宗。創派祖師是「邋遢真人」張三豐。張三豐本名張全一,又名張君寶,三豐是他的道號,張三豐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將其統納於十段棉長拳之中,變戰斗搏擊之法為御敵防衛之法,風格遂與少林大為不同。後因違反少林寺門規,被逐出少室山門,來到武當山潛心修煉,悟出以柔克剛之道,因此別樹一幟、開創武當門派,又稱內家。張三豐武功深不可測,他以自悟的拳理結合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被譽為不世出的奇人,堪稱武林一代宗師。他不僅是武當內家拳的祖師,也是太極拳的始祖。內家拳又分太極,八卦,形意,太成諸門,而以太極門為主,「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這就是太極。鎮派之寶:太極神功一、拳法1.太極拳法2.武當長拳3.形意拳4.八卦掌二、掌法1.兩儀掌武當山鎮山絕藝。雙掌圈動,似虛而實,似柔而剛。這套掌法完全是以柔克剛,以意可敵的內家上乘功夫,奇詭快速,極易搶攻。2.純陽無極掌三、指法1.四象牽極指四、擒拿手1.虎爪手2.虎爪絕戶手五、劍法1.兩儀劍法武當派兩位高手積數十年之力所創,劍法中有陰有陽,亦剛亦柔。出招時,一人遲緩,一人迅捷,姿勢雖不雅觀,但劍招古樸渾厚,破綻之處實所罕見。斗到緊要處,一人長劍大開大闔、勢道雄渾;一人疾趨疾退、劍尖上幻出點點寒星。清虛、成高兩位道長曾以此劍法刁難令狐沖,因不能陰陽混而為一,還是敗在令狐沖的獨孤九劍之下。2.神門十三劍武當派祖師張三豐所創。共有一十三記招數,每記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處,全是敵人手腕的神門穴。神門穴在手掌後瑞骨之端,敵人中劍後,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3.真武七截劍4.太極劍法六、劍法七、刀法1.八卦封魔劍八、暗器九、棍法1.玄天棍法十、身法1.梯雲縱這是武當派名揚天下的輕功絕技。梯雲縱招數名稱:白鶴沖天,鷂子翻身,大鵬展翅,雲霧繚繞,氣沖霄漢,豪氣干雲十一、內功1.太玄神功2.玄武真訣3.玄門吐納功十二、特殊武功4.五台山五台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車站48公里。五台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環基250公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兩種,青廟住和尚,黃廟(藏傳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過去有360座寺廟,到1956年時還有124處,其中青廟99處,黃廟有25處,菩薩頂寺是傳說中的文殊菩薩居住處,為五台山黃廟之首。鎮派之寶:八大連環劍譜枯竹禪師所著的武學奇書。此書是五台山鎮山之寶。所載武功的招式與訣竅是:第一式,節高心虛:形如搏兔,盤旋不定;第二式,雨打風欺:神似捕鼠,待機而發;第三式,冒霜停雪:氣如飛輪,循環無窮;第四式,壓露啼煙:勁似轉軸,周而復始;第五式,疏陰碎地:靜如山嶽,卷藏於密;第六式,密翠舉天:動似江河,放彌六合;第七式,指日排霧:快如虎旋,內外為一;第八式,掃月拂雲:捷似龍卷,上下相連。各招式名稱以寓竹為主,切合枯竹禪師名諱,含有深長意味。八大連環劍法招式奇特,變化精微,乃五台派之絕技。一、拳法1.大慈悲拳2.光明神拳3.坐照心明飛花拳二、掌法1.千葉觀音掌2.金光月影破三、指法1.文殊渡劫指四、擒拿手五、劍法1.連環封魔劍2.太阿劍法六、杖法1.無常無量杖法七、刀法1.慈悲刀法八、暗器九、棍法1.降魔杵2.不動明王杵3.無常無量杖法十、身法十一、內功1.大無相功2.龍象般若功3.須彌山力4.吉祥紫元內丹功5.羅漢伏魔神功十二、特殊武功5.九華派鎮派之寶:九華拳劍全書江南鶴專為師兄啞俠繪制的武籍。書中圖多字少,囊括了九華老人所傳的拳、劍、點穴及種種神出鬼沒的武藝。啞俠攜此書找到碧眼狐狸耿六娘,想娶其為妻,並將書中一些武藝傳授耿六娘。耿六娘害死啞俠後,高朗秋得到此書且依書練成武功。高朗秋又將武功傳授給九門提督正堂玉大人的女兒玉嬌龍。玉嬌龍重摹此書。後李慕白將兩套書全部追回。(見王度廬《卧虎藏龍》)九華遣書武籍。九華先生遺著。此書載有內家武功練氣之方、七遲掌、點穴解穴之法、吼龍掌、化身大法、金剛十八劍、離心大禁制、金剛般若神功等奇妙武功。九華先生恃此生前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的傳人呂飛揚後亦成為武林第一高手。(見蕭逸《金弓女傑》)一、拳法1.幽明拳二、掌法1.七遲掌2.吼龍掌3.虛空藏移挪掌三、指法1.地藏化劫指四、擒拿手1.慈悲擒拿手五、劍法1.金剛十八劍六、劍法七、刀法1.幽明化魔刀八、暗器九、棍法十、身法1.化身大法十一、內功1.般若禪功2.楞伽無量功3.梵世心經十二、特殊武功1.離心大禁制6.華山派鎮派之寶:三光神功寶籍華山派本門武學秘籍,分上、下兩冊。上冊為三光劍法篇,下冊為三光拳法篇和掌法篇。三光劍法和三光拳法、三光掌法各為一百零八式,第一套「日暉耀天」三十六式,第二套「月暈披地」三十六式,第三套「星光密射」三十六式。這《三光神功寶籍》原為華山派掌門人追雲老叟冷飄萍的兄長所持,後傳給冷華欣夫婦。邛崍山逍遙谷的魔頭鬼影子、血影子、魔影子殺了冷華夫婦,劫去《三光神功寶籍》下冊。冷飄萍的兩位孫女長大成人後,在老前輩的協助下,去逍遙谷報了殺父母之仇,奪回《三光神功秘籍》。(見雲中嶽《蓋世俠侶》)紫霞秘籍華山派第一神功紫霞功心法,為華山派掌門人岳不群所有。岳靈珊從父親岳不群處偷來此書送給大師兄令狐沖,讓他修習療傷,不料被華山派中奸細勞德諾盜走,令狐沖因此蒙受不白之冤。(見金庸《笑傲江湖》)一、拳法1.三光拳法2.劈石破玉拳劈石破玉拳原為劈石及破玉兩路拳法絕學,可與混元掌互備。起手式,石破天驚,鐵閂橫門,千斤墜地傍花拂柳,金剛摯尾,封閉手,粉石碎玉二、掌法1.三光掌法2.混元掌混元掌緣自劍法,固招數名稱多與劍招相符。可與劈石破玉拳互備。白雲出岫,白虹貫日,雲斷秦嶺,青松翠翠,天紳倒懸無邊落木,高山流水,金玉滿堂,風伴流雲,湮雨縹渺三、指法1.洞金指四、擒拿手1.封筋閉脈手五、劍法1.三光劍法2.奪命連環三仙劍華山派劍宗的絕技。三劍一氣呵成。起始當頭直劈;若對方斜身閃開,則圈轉長劍,攔腰橫削;如果對方還能避開,勢必縱身從劍上躍過,則長劍反撩,疾刺對方後心。對方背後不生眼睛,勢難躲避。當年玉女峰上大比劍,劍宗弟子以此劍法殺了好幾名氣宗好手。岳不群在少林寺與令狐沖比劍時,急不擇招,竟也使出這種平時為他所鄙薄的劍宗絕技。(見金庸《笑傲江湖》)3.獨孤九劍獨孤求敗創立的無敵劍法。分為九個部分,即: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氣式。修習此劍,要旨在「悟」,雖一劍一式亦可變幻無窮,臨敵之際將招數忘得越干凈越好。傳人有風清揚、令狐沖。令狐沖曾以獨孤九劍擊敗田伯光,刺瞎十五名黑道高手的雙目,贏過任我行、沖虛道長、岳不群、林平之。(見金庸《笑傲江湖》)六、劍法七、刀法1.反兩儀刀法九、棍法八、暗器十、身法1.十一、內功1.紫霞神功2.正氣訣十二、特殊武功昆侖派鎮派之寶:九龍飛天心法一、拳法1.升龍拳2.震天拳法3.千龍嬉空拳二、掌法1.潛龍升天掌2.縱鶴擒龍手3.昆侖掌三、指法1.縱鶴擒龍指四、擒拿手1.如封似閉手2.昆侖如意手五、劍法1.飛龍在天劍法2.奪命快劍十式3.如意連環奪命劍4.迅龍閃電劍六、劍法七、刀法1.無極潛淵刀八、暗器1.漫天花雨九、棍法十、身法1.雲龍三折一種輕功,傳為昆侖派絕學。練成後高縱上躍,矯若游龍,在騰起之勢將竭之時,可以不藉助任何物體,僅憑身形在空中打一迴旋,便可立即拔高,如是者再,即可盤旋而上達二三十丈。昆侖派輕功據傳又有「龍飛九天」一種,語焉不詳。2.龍飛九天3.踏雪無痕十一、內功1.玄天無極功2.金剛般若神功3.九龍飛天心法十二、特殊武功1.無聲無色劍招昆侖派劍法中的絕招。必須兩人同使,二人功力相若,內勁相同,當劍招使出,勁力恰恰相反,於是兩柄長劍上所生盪激之力、破空之聲,一齊相互抵消。故適於夜戰,使對方難以聽聲辨器,不覺間即已白刃加身。昆侖派掌門何太沖與班淑嫻夫婦在少林寺英雄大會上敗於張無忌之手,竟以此招偷襲正給鮮於通療毒的無忌,無忌身有護體神功,趨避及時,這兩把長劍便將鮮於通釘死地下。(見金庸《倚天屠龍記》)12.丐幫一、拳法1.殺雞屠狗拳2.惡狗撲食拳3.四海一心拳二、掌法1.蛇形刁手2.降龍十八掌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鴻漸於陸,潛龍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來,震驚百里,或躍在淵,雙龍取水,魚躍於淵,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龍戰於野,履霜冰至,羝羊觸蕃,神龍擺尾三、指法四、擒拿手1.擒龍手2.捕狗擒拿手五、劍法六、劍法七、刀法1.六和刀呵壁問天,氣蓋河山,天地乍合,離合無常,和合六齣,陰陽隔閡八、暗器1.混天石九、棍法1.打狗棒法共有三十六路,乃丐幫祖師爺所開創,歷來是前任幫主傳後任幫主,決不傳外人。此法名字雖然陋俗,但變化精微,招術奇妙。一根顏色碧綠、略長於劍的打狗棒指東打西,凌厲無比。打狗棒法共有絆、劈、纏、戳、挑、引、封、轉八訣。使「絆」時,主襲敵人下盤,有如長江大河,綿綿而至,決不容敵人有絲毫喘息時機,一絆不中,二絆續至,連環鉤盤。用「纏」則隨敵東西,如影隨形,借力制敵,不管敵人拿著多麼巨大的兵器,那竹棒有如一根堅韌的細藤,纏住了大樹之後,任那樹粗大幾十倍,休想再能擺脫束縛。「轉」字訣卻相反,或點敵要穴,或刺敵要害,任你挪騰跨躍,那竹棒化作一圍碧影,將你全部籠罩其中。「挑」字訣則以「四兩撥千斤」,用巧勁化解蠻力。黃蓉接任丐幫幫主時,因匪人挑撥,幫中人眾竟然不服,後來她便以此棒法挫敗四大長老,令其臣服。(見金庸《射鵰英雄傳》)十、身法1.逍遙游十一、內功1.混天氣功十二、特殊武功馭獸術用以指揮各種動物道聽途說用以打探各種消息12.逍遙派是一個很隱密的門派,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這一派。靈鷲宮、星宿海是逍遙派的兩個分支的門派派,武功技能也有相似之處。一、拳法1.逍遙奔流拳2.逍遙心意拳3.逍遙浮沉拳二、掌法1.逍遙六陽掌2.逍遙落花掌三、指法1.逍遙柔情指四、擒拿手1.逍遙折梅手2.逍遙無拘手五、劍法1.天羽奇劍六、腿法1.逍遙落月腿七、刀法1.如意連環刀八、暗器1.生死帖九、棍法1逍遙如意棍十、身法1.凌波微步2.月影舞步十一、內功1.北冥神功2.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3.小無相功十二、特殊武功
3、誰能告訴我氣功的口訣和練法
========================
首先練法,(沒有基礎的)講的是吸氣,這是最簡單的:
鼻吸口出,氣沉丹田,每次的吸氣的時候,要注意吸長氣,輕呼出,讓氣往下腹沉,也就是打通穴位,這是有講究的,每天早晨要早起,先練吸呼氣半個小時,要記住,要堅持此法對身體有百益無一害,你放心練就好了,練滿三個月,你會有初感覺,你要感覺每次氣往下沉的時候氣在那裡,如果還有嗓子眼就說明不行,氣還沒有往下打通,等你氣在腹部的時候,其本上,你就打通一數個穴位,所謂的大周天是從頭頂的穴位打通至你陰部的穴位,小周天就是(背後)從頭頂的穴位打通至陰部的穴位,如果全部打通大周天, 小周天, 你的氣功就進入了一個高階段,建議你練大雁功,這樣對你的很大的幫助,初學也可以。
其它參考:
天或晚上練站樁(馬步高位樁:雙手環抱胸前或腹前,兩腳平行,腿微彎曲,身體放鬆,自然站立30-60分鍾,初步階段可以邊站邊看電視,以免除枯站之苦,同時又可無意中減少雜念),晚上睡覺前在床上適當盤腿靜坐一下。雖然只是很簡單的練法,但卻讓我得益不少,身體內部機能正逐步改觀。從我個人的體會看,資質不是很好的初學者很有通過站樁打基礎的必要。當然也有例外。關於氣功具體怎麼練法,實在不好講,因為具體的練法太多了,還是要看你適合練什麼和喜歡什麼練法。網上有很多氣功網站,用百度搜索一下(比如輸入「氣功」一詞),再按搜索結果去找吧。我在這里可以給你介紹一個叫「野百合社區」的論壇,主要就是談氣功,人氣不錯,內容也比較好,對初學者很有幫助,你不妨妨進去看看,下面是地址:http://www.16571.com/bbs/index.asp
二、如何收功:練氣功者應如何收功
(2002-03-26 11:01:28)
練功家說:「練功不收功,不如不練功」。可見收功是練工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初練者更不容忽視。作為一套完整的功法,不論是動功,靜功,還是動靜結合功,都應有預備式和收功式。
練習者收功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須收通經絡。練功時由於病情,體質功法掌握程度不同,經脈和氣血的收通並非每次都很理想。故收功時做按摩,拍打動作,不僅有利於收通經絡,還可消除因站樁,盤坐帶來的兩腳酸痛。
2)應引導元氣歸元。氣功是鍛練元氣的過程,練氣時在意識支配下,氣在體內運行和外界交流,練氣後若放任元氣散亂運行,則不僅起不到培育真氣的目的,有時還會出現氣流上沖脅部脹痛的異常反應,故收功時做幾遍開合呼吸,引導元氣下聚丹田。
3)應順動靜逐漸轉化。因練功時是由靜轉動,由動轉靜的緩慢適應過程,若一下子馬上走上兩個極端,則與人體生理規律不相適應。收靜功時先輕輕活動肢體,再慢慢收步。收動功時應先使心情平靜下來,凝神靜養一會再起身活動。動靜結合功雖較完整,但也不能省略。
============================================
這樣練氣功:
1.抱丹田
早晨(寅時最好)選一空氣清新,有松柏樹叢之處(湖泊河水邊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松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置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後,再做下一動作。
2.轉丹田
立正站立,開左腳向左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然後以意領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36下,吸一口氣咽下。再從右向左轉36圈,再吸一口氣咽下。是為轉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先隨意呼吸,然後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齶。當身體轉向右邊時呼氣,呼氣時舌抵下齶。但晃動時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絲呆板之意,共約36下。這樣的平行轉圓可以使代脈得到鍛煉。
4.揉丹田
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以丹田為圓心,自左向古作劃圓運動,也是吸氣舌頂上胯(搭鵲橋),呼氣舌抵下齶。約36下。
5.擊丹田
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然後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後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齶吸氣。然後左腳後收,與右足井齊,兩掌變拳一齊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胯呼氣。計36下。
6.折丹田
輕步站開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護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去。然後兩掌交叉一齊向前撲去,撲時叩首,為「以首叩碑」呼氣;起時吸氣。這樣腹部會得到壓迫的鍛煉,丹田也會充實起來。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隨意坐下,右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左腿壓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後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氣,氣貫丹田,如此36下。再換成左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右腿壓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後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氣,氣貫丹田,也36下。
8.噴丹田
兩腳立正,並腳而立,兩手掌從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兩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氣。然後一齊向前猛然推去,為「嬰兒擊食」,推出時喊「喝」,呼氣,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領左手,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處,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然後兩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樣,用力一齊向下拽,兩肘打墜勁,墜到兩手落到胸前,呼氣。這樣子起吸氣,下墜呼氣,計36下。通過強行呼吸,丹田氣足,內氣鼓盪,能達到內壯的目的,只有內壯才能力源豐富,勁力渾圓,用之不盡。
四、丹田功的效應
練功練到一定的程度,會覺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熱氣感,或者形成一個「氣」上感,這就是內氣聚集、儲蘊的表現。通過進一步的鍛煉,這個「丹田」之氣就會循經絡系統運行全身,你會感到一條熱氣流下伸至會陰穴,往後向上升經督脈經絡的尾閻、夾脊、玉枕、百會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脈經絡經「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現任督經氣循環的感覺。再進一步鍛煉,可出現內氣沿周身十二條經絡及奇經八脈路線循環感覺。練功到此,人就會感到周身經絡氣血通暢,精力充沛。功到高級的上乘功夫時,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視,不用耳朵而能聽,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聲而能聽。這樣,你還愁動戰不能勝嗎?
心意拳內功功法問題
1.問:為什麼心意拳內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陽之氣的功法。人在母體中時是靠肚臍從母體中吸取營養而維持生命。離開母體以後,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先天靈性漸漸抿滅,先天的真精元陽之氣也會逐漸減少,一直到風燭殘年時,人就如耗盡油的燈一樣滅(死)了。所以,加強丹田功的鍛煉,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樣,疏通經脈,特別是練通周天後前任督氣通以後,真陽氣通,勁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緩衰老,還能練成上乘武功。
2。問:為什麼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內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氣功、坐功、卧功、站功、內功四經、貫根八法等。但我們這一派則專練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氣,扶持真陽;當煉到氣滿全身,全身鼓盪,上下丹田氣充時,則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時,即可達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譜上說:「精養靈根氣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成千日寶,萬兩黃金不與人」,說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氣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問;煉丹田功先從哪裡入手?
答:首先認清三大奇經。按中華醫學學說人身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為什麼要認識三大經,哪三大經呢
(1)督脈。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起於尾聞骨端,長強穴後的會圖部,上循脊柱至腦後凹陷中的風府穴,進入腦內,再上巔頂,沿額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後。督含有總督的意思,「督乃陽脈之海」。「督脈督一身之陽」。一身之陽脈皆會於督脈。
(2)任脈。任脈也是奇經八脈之一,起於中校之下的會陰部,上出毛際的深部,沿腹內上過關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頦下,走面部深入眼內。在人的前面。任有擔任的意思,「任脈為陰脈之海」,「任脈任一身之陰」。全身陰經皆會於任脈。此兩脈在人的一前一後,一陰一陽。此兩脈通則形
成一周天通。
(3)帶脈。帶脈也是奇經八脈之一,起於脅下,環繞身軀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帶一樣把人束住。認識這三大脈以後,能打通任督脈,即小周天通。我們練心意拳丹田功即先從我介紹的功法(參看(武魂)199;年第一期)從一往後逐一演練。因為雖然此功不出偏,但為能適應東西南北中的五種人的環境、氣候、人體等不同,所以還是按我介紹的步驟練。
4.問:每次練習一式還是九式一次練完
答:按我多年鍛煉的經驗,每次首先練抱丹田,其次再練晃丹田,時間,次數不限。練多練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於36下,否則不出功。有的時間寬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時間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這要視自己時間自己掌握。
5.問: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樣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與天(大自然)進行有益的交流活動。人每天迫於生計匆匆忙忙,思想緊張,肢體疲乏,這就是平常所說會產生一種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緊張之餘去到河邊、湖沿,或山林樹叢中去放鬆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體筋骨,吸進—些新鮮空氣,做「吐故納新」,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時間是以思想達到放鬆,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暢,不再緊張,不再焦慮即好。此動作不要收式。經過思想凈化,肢體放鬆,此動作就是一無復始的開始,再練其它幾式,即可練功出效。
6.問:轉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答:男女有別。男性是以丹田為中心,自左向下,然後再向上,再往左轉,是順時針方向轉。轉36下。女性相反(因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應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時針方向,但只轉32下。
7.問:晃丹田怎樣轉法
答:其實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則,我想練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紹「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以腰部帶動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動。這種晃動應是以意領氣,以氣引導帶動身體晃,腰部帶有螺旋力的意境。這種晃動主要是鍛煉入的帶脈。
8。問:操舟田怎麼揉?輕重怎樣掌握?
答:兩手虎口張開形成一個自然圓,兩掌對稱地放·在丹田兩旁,此時丹田穴正好在兩虎口的圓中;兩掌要貼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輕輕地貼身。做圓形轉動時動作也要輕柔,自左向右,路線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順時針方向,但兩掌虎口圓不能轉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問:擊丹田的輕重怎樣掌握?
答:心意拳內功功法從第五式開始一般是內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後才練的。兩臂往後如鳥展翅,要盡力後展,兩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餘四指盡量往後翻。兩掌回落時要攥拳擊丹田時一船是功力小時用力輕一些,功深時可用力大一些。這要視每人的體質和內功功力而掌握。
10.問:折丹田應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內功也是技擊動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時應多練。多練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擊上,前撲時兩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開向前,左掌從右掌上穿前,右掌經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撲到左膝前處。右式也同前,唯動作相反。
11.問: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還是盤坐式,均兩手相合,但凳坐式兩手向前搓時像搓繩一樣,但此勢是手脛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盤坐式也同;
12。問:噴丹田應怎樣做
答:噴丹田也是技擊動作之一。兩手在胸前交叉時吸氣,一齊向前猛然推出時呼氣。向前推擊時兩掌分開均五指乍開,掌心向前,兩大拇指相距約半尺到八寸。此式因為也是擊人動作,所以,兩掌出掌要看對方的身型而定。
13.問:提舟田左右手高舉,兩足尖掂起怎樣呼吸?
答:此勢不管左右手哪手舉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無柄,恨地無環之勁意。即手往上高舉時,就像地上有個環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來一樣;手往下就像天有個柄被我抓住打墜勁能把天拽下來一樣。手高舉時吸氣,打墜落時呼氣。『這個動作,一般練心意拳的人要多練,多練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錘擊天,練的是抖絕力,錘從天上掉下來,又要接住,就要有順勢墜落勁。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樣收式?
答:關於內功功法的幾個動作,如果光做前四個動作,則不要收式,做完以後即可結束而從事其它工作。唯從第五式擊丹田開始,練完後要:「決斷」或者「虎撲」並發一聲噫這就是雷聲。人就像一台機器一樣,每天鍛煉,運氣就是要把身體修煉好,不然一旦元氣耗盡,就像一台壞了的機器一樣無用了。所以,鍛煉身體就是一種無形的儲蓄,是儲蓄人的機能、生命;保持人的體能,處長人的壽命,以達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壽這樣一個目的。
渾圓功源於意拳氣功,意拳氣功源於意拳。
意拳宗師王鄉齋先生,少年時從師於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先生,得其真傳。後以形意拳為基礎,博採眾長,創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門下習意拳。通過潛心修煉,深得意拳之精髓,並在技擊和養生治病方面有獨到之處。王安平先生對拳學悉心鑽研,參悟,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能使人集氣功,武功,特異功能於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從一九七二年起都發意拳氣功命名在全國傳功授徒。
渾圓樁是意拳氣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羅萬象,與自然,社會,人生等萬物圓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渾圓」二字將意拳氣功改名為渾圓功。
中華渾圓功的特點:簡單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鍛煉整體;多種功能;治病范圍廣范,醫療效果顯著。
渾圓功修習者是多煉多受益,少煉少受益。其修習效果就與習練者的練習時間長短有關,不象其它騙人功法說的,你沒有效果是因為你心不誠或悟性不夠。
http://.baidu.com/question/6867580.html?si=8
=======================================
書籍
http://.baidu.com/question/8878433.html?si=1
4、誰有內功心法 口訣。基本的也行啊!?
這是站樁——渾圓樁,如果你真想練,這個是基礎,但是依然需要師傅的。
渾圓樁
基本姿勢:
*渾圓樁* 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身體正直,小腹放鬆;兩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張,兩手相距20厘米,環抱成半圓形;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頭正直,下顎微內收。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均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堅持煉渾圓樁不但健身而且治療多種慢性疾病,能使內功漸臻化境。
*意念*
渾圓樁功的意念誘導
煉渾圓樁功必須意念誘導,否則對身體有害,稱為死樁。意念誘導,又叫意識引導。渾圓站樁功的意念誘導比較復雜,王安平先生將其歸納為兩部分:假借部分和內視部分。其說:「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外部活動的稱假借,又稱假想;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內部活動的稱為,古人稱之為返觀內照,外國人叫生物回授法。」渾圓樁功的內視分「皮下肌肉層通」、「五臟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層功夫是渾圓武功內煉過程的必然。初煉者不論先煉渾圓樁或扶按渾圓樁、提抱渾圓樁等,都要先從手部內視起。如煉渾圓樁時,先想到手部的麻熱脹,快則幾秒鍾,慢則幾分鍾就會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現或麻或熱或脹的反應。一旦出現麻、熱、脹三種反應中任一感覺即為上功、得氣了。有了功感後不要讓它(麻熱脹)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覺,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覺引導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腳部為止。到麻熱脹感覺(有一種感應也算)到了腳部時,說明從上到下、從肢體到整體部分產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層,(第一層)功夫已煉成。
渾圓樁功的訓練方法
王薌齋先生在對入門站樁方面有過這樣的論述:「站樁即立穩,平均之站立也。初習為基本樁,習時須首先將全體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內清虛而外脫換,松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頂立,神壯力均,氣靜息平,......身體關節似有微曲之意,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內念不外游,外緣不內侵,以神光朗照顛頂,虛靈獨存,渾身毛發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內外激盪迴旋,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系下,有本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氣游泳殊近相似也。然後再體驗肌肉細胞動盪之情態,鍛煉自得,自知為正常運動。」
王安平老師在《修真心語》中也作過這種描述:「以靜為養,養而聚神,聚神煉氣,氣足生精,精滿渾圓身,渾圓生電,電多生光,光芒四射。」又說:「自我意識,自我調節,自我控制,體外運用,遍身麻熱脹,氣血液體流,肌肉器官動,渾圓成一統。」
1、渾圓樁
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身體正直,小腹放鬆;兩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張,兩手相距20厘米,環抱成半圓形;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頭正直,下顎微內收。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均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堅持煉渾圓樁不但健身而且治療多種慢性疾病,能使內功漸臻化境。
2、單腿渾圓樁
單腿直立自然站穩,另高於大腿部更好;腳尖微向里扣,不應大於30厘米,兩手如同渾圓樁作用:①長期堅持練習本樁法不僅可以收到很好的減肥效果,而且能煉就一般人推拉不動的武功。 ②提高人體平衡能力,延緩衰老。
3、扶按渾圓樁
兩腳成丁八步自然站立,腳間距約為一腳長;兩膝微屈,臀部上提,左右臀部平齊,不可一前一後;兩手臂抬起平伸,前手高不過肩,後手比前手稍低;兩手一前一後環抱成橢圓形,五指微張開,掌心向前下方,即陰陽掌;前手前伸不得超過前腳尖,後手不得貼於身,與前胸不得少於一拳之距離。作用:本樁法可練出向前的按彈力、扶按力、前直力、前撞力、上托力,是練習雙推手的最佳姿勢之一。
4、提抱渾圓樁
姿勢如同扶按渾圓樁。唯獨兩手臂與懷間如同抱一棵大樹;兩掌心向里,五指張開。
作用:鍛煉向前橫臂的沖撞力。增加內抱外撥的力量,此樁法是練習散手防護面部的最佳姿勢之一,也是雙推手必練的樁法。
5、提插渾圓樁
其他要求如同扶按渾圓樁。唯將兩手扶按變成為兩掌心相對,五指叉開前上挺直。
作用:練習向上向前插的力量;以適應推手的實戰要求。
渾圓樁功的意念誘導
煉渾圓樁功必須意念誘導,否則對身體有害,稱為死樁。意念誘導,又叫意識引導。渾圓站樁功的意念誘導比較復雜,王安平先生將其歸納為兩部分:假借部分和內視部分。其說:「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外部活動的稱假借,又稱假想;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內部活動的稱為,古人稱之為返觀內照,外國人叫生物回授法。」渾圓樁功的內視分「皮下肌肉層通」、「五臟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層功夫是渾圓武功內煉過程的必然。初煉者不論先煉渾圓樁或扶按渾圓樁、提抱渾圓樁等,都要先從手部內視起。如煉渾圓樁時,先想到手部的麻熱脹,快則幾秒鍾,慢則幾分鍾就會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現或麻或熱或脹的反應。一旦出現麻、熱、脹三種反應中任一感覺即為上功、得氣了。有了功感後不要讓它(麻熱脹)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覺,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覺引導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腳部為止。到麻熱脹感覺(有一種感應也算)到了腳部時,說明從上到下、從肢體到整體部分產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層,(第一層)功夫已煉成。 麻熱脹是渾圓功夫著眼於內煉本質所提出來的。麻是神經系統、神經細胞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生理物理反應;熱是本身體溫的反應和氣血運行在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里的摩擦反應,也是體內物質分解化合的反應;脹是在氣功狀態下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擴張的反應。就如《中華渾圓功》一書中所說:「對初煉渾圓功者來說,有四句話要緊記,即「看到遠方(視而不見或微閉眼睛),想到手上(麻、熱、脹),思想集中,全身放鬆」。當想到手上有了麻、熱、脹的感應,這叫立意;有了感應不讓它跑掉,這叫守意;再把守住的意念引導往大臂、肩、背、腰、胸、腹、臀、大腿、小腿、腳部發展,這叫用意。意念應立、必守,守必用,用必活。用必活,即要求用意要靈活,不可執著。煉渾圓功整個過程都是用意的過程。所謂「毋無毋助長」、「毋過毋不及」、「似有似無」、「若有若無」等等說法,均指用意。
如果是為修煉,應該每天有6小時以上的站樁(當然得時間允許,我想大多數人很難有這個時間)。如果是養生,每天一到兩小時最佳(就我以前指導別人的經驗來看,最好能堅持兩小時)。
站樁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每天練2小時功夫(如果你沒有疾病,臟腑病變),最好持續練兩小時,而不是分兩次練,每次1小時(初學者練體力的除外)。如果身體虛弱,或者是初學者,就應該分開練,增加次數,減少時間(總的時間還是逐漸增加的)。
最後還要強調:重視站樁,站樁是增長功力的好方法。不論你是為修道練,還是為養生練。有關練樁功氣感的問題,就我,以及好朋友,同門師兄弟練習的經驗來看,得氣確實有快慢之分。這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1.樁法不同,功感產生的部位,方式就不同。如果你沒有按照你所練的功法的要求發氣,那麼得氣也慢些。你要先弄清楚從哪裡先得氣,感受最強。
2.氣感在修煉的過程來說,不是氣感越強功夫越高。
3.練功時間不夠。我以前和你有同樣的毛病,一到冬天手足冰冷,(就我的經驗看,這樣的人下盤功夫都不是很好)不過練到2小時以上時,這種情況就逐步得到了緩解
5、求道家煉氣方法
真氣運行學五步功成(五步功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1. 方法。做好練功准備,放鬆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內守,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
2. 時間。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條件許可的話,每天固定時間練功,養成習慣,對穩定思想更有幫助。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要緊,只要抽空抓緊練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練習三次,每次二十分鍾。如認真操作,一個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姿勢也不夠准確,有的同志會感到頭暈,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齶等,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要有顧慮,只要按要求堅持鍛煉慢慢就會好了。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1. 方法。每次呼氣都從心窩部開始,呼氣注意下丹田。
2. 時間。每天依法練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鍾或者半個小時,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氣沉丹田。
3. 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丹田周圍的臟器,如大小腸、腎、膀胱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會感到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現象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三步,凝神調息守丹田。
1. 方法。呼氣注意丹田,但要避免過份用力呼氣往下送,以造成丹田發熱太過,耗傷陰液。
2. 時間。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培養丹田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一個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3. 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夢,以及心臟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轉。通過練功不斷的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患有陽痿病症的大有好轉,女子月經不調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腎水旺盛,肝得滋榮。因此,在這一階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顯好轉。堅持鍛煉,自然痊癒。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肋。
1. 方法。原則上還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氣沿督脈上行的時候,意識應該跟隨上行的力量。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不要用意念去導引。這就是勿肋。
2. 時間。每天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每次的時間也應延長到四十分鍾或一小時左右。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通督的時間和力量不可能一樣。有的人一剎那就通過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的人通督時間稍長,並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數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環,養生界稱此為「小周天」。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實際情況。真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凡是由於腎精虧損和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月經不調、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神經官能症狀,都可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可以康復。因練功經絡通暢,有些多年不愈的頑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顯。一般情況表現為精力充沛,身體輕捷。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所謂元神,就是大腦調節管制的本能力量。與識神對立。識神是有意識的精神狀態。元神和識神是體和用的關系,元神為體,識神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脈,腎氣不斷灌溉腦髓,元神的力量不斷得到補充。心主神明,心氣上照於腦,才能發揮其全面的調節管製作用。
1. 方法。原則上還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後各個經脈相繼開通。如果頭頂百會穴(上丹田)處有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頭頂。可以靈活掌握,這叫「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2. 時間。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時或更長一些。總的說時間越長越好。大約一個月左右,身體內的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現象。
3. 效果。根據身體的表現,尤其是丹田與頭頂百會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說明,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內分泌協調而旺盛。這種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現的越明顯活潑,對全身的生理生活機能調節就更好,真氣也就更加充實,不斷地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可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強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減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痾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癒。堅持鍛煉,就可以達到身心健康、益壽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氣運行法靜功鍛煉過程中的基本概況。在實踐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具體條件又不一樣,所以效果與表現也是因人而大同小異。鑒此,練功時既要順乎自然,靈活運用,不能刻意拘執;又要本著一定的要求,耐心求進,持之以恆,不可自由放任,實為成功之要訣。
練功姿勢
初學真氣運行法要有正確的姿勢,作為初學者的規范。練習真氣運行有行、立、坐、卧四種形式,其中以坐式為主,其他姿勢為輔。為有效地促使真氣運行不斷進步,除坐式以外,還可隨時隨地採取多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