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伏天養生適合吃什麼
三伏天養生適合吃粥飲食宜清淡,適當吃些瓜果,午餐多喝些湯水,這樣可以起到生津止渴、清涼解熱、祛暑靜心的作用。
夏季氣溫較高,消化功能和抵抗力相對減弱,因此要多喝水,少吃油膩食品,飲食以zd清淡為宜,多吃新鮮的蔬菜和豆製品。食譜應該以清熱、化濕、清心、補專脾為主。 過於油膩會造成胃腸負擔,還會導致肥胖。所以盡量少攝入油炸類食品。
夏季正當頭,如果飲食過多辛辣煎炒食物,或長時間講話,睡眠不足等,常常會引起脾胃伏熱、心火上炎——俗稱「上火」。而人在「上火」時,抵抗力會降低,就會出現如熱感冒,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症狀。夏季本來就乾燥燥熱,在屬飲食方面最好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最好少吃些辣椒、火鍋這類刺激的食品,防止臉部因上火長痘。
2、三伏天吃什麼最養生 8種食物最養生
1、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老北京人很喜歡喝的就是酸梅湯了,它可以有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2、綠豆粥
綠豆水是三伏天養生防中暑的重要食物,綠豆亦食亦葯,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葯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症狀。
3、茯苓鮮荷粥
荷葉1張(鮮、干均可),鮮紫蘇10片,茯苓50克,鮮淮山100克,薏米3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先將荷葉、紫蘇煎湯去渣,把茯苓、淮山、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根據口味下適量糖或鹽入鍋。茯苓鮮荷粥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神經內科 心理咨詢)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3、三伏天吃什麼好 三伏天養生飲食要訣
三伏天食甘涼或甘寒、酸性食物為宜。三伏天的飲食要訣是天人合一,陰陽互補。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
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慾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於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於冷茶。
4、三伏天吃什麼?三伏天養生宜吃這三寶
三伏天吃黃鱔,蓮藕,綠豆芽。
第一寶:黃鱔
第一寶是黃鱔,它生長在水岸泥窟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過於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另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不過黃鱔雖好,也非人人皆宜。家裡若有高血壓、卒中後遺症、支氣管擴張、感冒發熱、急性支氣管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急性炎症患者都要敬而遠之。平時容易上火的人,也不宜吃黃鱔。
第二寶:蓮藕
第二寶是蓮藕,空氣乾燥時,常吃蓮藕可涼血、滋陰、清熱。對老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第三寶:綠豆芽
第三寶是綠豆芽,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綠豆芽菜餚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作用。
但要注意,綠豆芽性偏寒涼,吃多了易損傷胃氣,慢性腸炎及脾胃虛寒者、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但烹調時配上一點姜絲,或搭配些偏溫性的香菜、韭黃,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
5、三伏養生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 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6、三伏天養生吃什麼 消暑降火7種食物爽口吃
三伏天養生可以吃(消暑降火):蓮子、河蚌、苦瓜、綠豆、黑豆、西瓜和冬瓜等食物。
1、入伏後熱天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可多吃蓮子可祛火,蓮子可清心火和降血壓的作用。
2、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和止渴健胃的功效。因三伏日曬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症狀。
3、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A等物質,對人體有保健功效。
4、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鈣、鐵等物質,食用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5、俗話說「熱在三伏」,在飲食上應注意清熱祛暑,多吃果蔬粥湯。要注意早睡早起補午覺,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同時要注意別太貪涼,最好少開空調。
7、三伏天如何養生 吃6種食物有必要,尤其是最後一種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人們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溫防暑,如何開始跟著節氣養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時三伏天的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9日(農歷六月初八)——7月28日(農歷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農歷六月十八)——8月7日(農歷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農歷六月二十八)——8月17日(農歷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8、伏天養生吃什麼
伏天養生保健吃苦菊、芹菜、茴香、香菜、綠豆粥、蓮子copy粥、荷葉粥等等。
「夏三伏,曬冒油。」此時節,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很容易中暑。天津中百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表示,三伏天,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
她建議,伏天里主動多吃苦味食度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蘿卜葉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問張血管等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養生品。
此外,在伏天里,飲食清淡、規律睡眠、適當運動,還要注意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答戒躁、息怒,防止上火。
9、三伏天養生必備食物有哪些
三伏天養生必備食物有苦菊、芹菜、茴香、香菜、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等。
夏季出汗多,鹽分損失亦多,宜多食酸知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為解渴消暑之佳品,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對於「三伏天」,尤其要喝三豆湯,祛火、解乏、消道痱子。可以多吃一些瓜果,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
夏季出汗多,鹽分損失亦多,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回食鹹味以補心。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為解渴消暑之佳品,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對於「三伏天」,尤其要喝三豆湯,祛火、解乏、消痱子。可以多吃一些瓜果,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答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