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養生睡功

道家養生睡功

發布時間:2020-07-05 18:03:11

1、佛家養生功中睡功姿勢與練法

儒家有養神的內容吧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佛家養生的 佛家說無苦集滅道 多於不說啦
查找卧佛的圖片 看看就明白啦 面朝西 或者頭朝西 身體右側卧 右手托耳 雙腿並攏微彎曲 左手順身體左側面自然平放放在左大腿側面 反正這版樣我睡不著 還有調整好右臂和身體的角度 不然睡到了腦袋會掉下來的 佛家好像叫做吉祥卧

滿意請採納 不滿意請追問權

2、睡功是什麼?無極八卦睡功有知道的前輩給解釋下么?

無極八卦睡功大成法,又稱為八卦定丹修煉法,是一種修煉氣與養氣結合的身心修煉法門修煉無極八卦睡功大成法,可以解脫現代人因工作繁忙勞累,沒有一定時間來進行養生保健的煩惱。詳細講的話這個東西太多了,你可以搜武術之——無極八卦睡功。自己先好好研究下。

3、道家睡功是如何修煉

來我道家文始派門下吧
入門 調整到健康狀態 減少疾病 延長壽命。
初級 宿疾並銷 身輕心暢 (身內頑疾會不治而愈 也基本上不會生病 延長壽命)。
中級 超過常限 (突破120歲的年限)。
高級 色返童顏 形悅心安 通靈徹視 (返老還童 擁有神通)。
更高級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4、陳摶睡功修法怎麼練

般說來,大多數的僧人屬於禪宗,除了少林寺武僧外,一般僧人每天大多數的功課主要是坐禪(也就是坐者不動的冥思)。以前的寺廟還需要劈柴,生火,到山下挑水,現在現代化的生活也漸漸滲入到寺院生活,僧人們靜坐的時間更充裕了,而體力活的時間相對不再多了。
而道觀中,道士的修煉除了靜坐煉丹外,動功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所以道士相對和尚來說每天還要花上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武術的修煉。
而且道士通常注重養生也是不會讓自己身形過寬的一個原因,所吃中葯類養生大家都應該知道,中葯類的吃多了身體會變瘦。
況且相對於寺廟里的僧人,雲游的道士更普遍些,風餐露宿更是常有的事。這樣常在外邊跑都是瘦的,我們常見的也是這些人。
而僧人一般都有自己所屬的廟宇,雲游的較少。通常只有需要布施化緣的時候才會在外邊行走,時間較短,對減肥作用不大。我們看到的通常也是這類。
再加上影視作品常有的處理,就這樣令我們產生和尚比較胖而道士比較瘦的印象了。
----------------------------------
附錄:
道士們的修煉生活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單調乏味,個中滋味究竟如何,也許只有身處道門、躬行修煉者才能說待痛楚。僅從道士們的修煉方式來看,也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僅僅局限於外丹、內丹兩種。比如服食、守一、行氣、導引、辟穀、房中術以及道門中講求的記功過、守庚申和練動功(太極拳等)等等,都屬於道土修煉生活的范疇。
這些修煉方術, 有的與外丹術有關系,比如服食,但又並非完全是一回事。道士們服食的范圍很廣,既可服食外丹(用丹鼎煉就的金丹), 又可服食其它東西, 如各種草木葯和食物,尤其是素食和一些中草葯。古代樓觀派道土愛服用終南山所產的胡麻、黃精、天門冬、茯苓、五味子、松脂、黃芪等草木葯物。這些天然之物多具有滋補、鎮靜等功效,樓觀道土因地制宜而採取的將修煉與曰常飲食結合起來的一種修煉方式。也有的與內丹有密切關系,如守一、行氣、導引等, 內丹術就是吸取這些方術之後才形成的。但是內丹術在吸收借鑒、總結提高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而獨特的思路與方式, 因此終究又不同於守一、行氣諸法。
所謂「守一」。就是守持身中魂神或精、氣、神的內修之法, 目的在於使精、氣、神不向外散逸而長駐體內。早期道教如太平道,便提倡守一, 以為守一時可以並行存思之術,即存思身內之神,以求寧靜神安,長生久視。這在形式上與內丹術有「內養」上的共同點,但畢竟有所不同, 即使在內丹術廣泛流行之後,操此術的道土亦不乏其人。
所謂「行氣」,又叫服氣、食氣或煉氣, 是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修煉方式的內養方法,種類繁多,據<雲笈七簽》卷三十二記載, 僅其中吐氣一法, 便有吹、呼、唏、呵、噓、咽六法。這種方法被內丹術吸收,形成其運轉大小周天的功法。但「行氣」仍有自己的獨立性。道土們的行氣修煉, 分為外息法和內息法兩種。外息法即深呼吸法, 為的是吐故納新,凝神靜氣,使呼吸變得輕、緩、勻、長、深,而達到養生的目的。行氣功力愈深, 養生之效愈顯著, 歷代許多高道都深諳此法。內息法指閉住口鼻, 盡量不讓口鼻吸取空氣, 旨在調動自身固有的內氣自我呼吸循環, 若胎兒在母腹之中,故又稱「胎息法」。此法難度很大,但據稱如諳此法,必有神效。從我們前面介紹的陳摶修「睡功」的情況來看,
他就是一個煉內息法的高手, 其睡實際上是進入「眙息」狀態,似睡而非睡。在進行「行氣」修煉時, 道土們還常輔以導引、按摩等方法,以便使修煉效果更加明顯。
所謂「導引」,其方法很多, 如葛洪曾言:「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躑圃,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抱朴子·別旨)總之,是一種活動肢體的柔軟體操,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導引圖), 便繪有如熊經、鳥伸、鳧浴、虎顧等44種導引姿式, 多為仿生(模仿動物)之姿。這很能體現出道士們對大自然的深切認同感。
所謂按摩術, 為導引術的輔助手段, 故有人就乾脆把它歸入導引術之中。這是一種通過按摩的方式宋達到修煉目的的修煉方術, 種類繁多。具體手法有摩、捏、按、推、揉等,通過按摩人體的各個部位,作用於人體經絡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脈暢通。按摩作為行氣的輔助手段,會使行氣更為有效。按摩有時也作為一種獨立的修煉方式為道土們所採納,不過他們對其功效並無太高的期待。
在道土的修煉方式中, 辟穀與房中術是多為世人詬病的修煉方術。辟穀又稱斷谷、絕谷、休糧、卻粒等,特點是以服氣代替食五穀。這種修煉方式也是道門長期流傳的一種功法,在漢代即有道土行煉此法。這種方法要求道土以無病的狀態進入修煉,先稍服緩瀉劑,去掉腹中積滯之物,然後減食,漸至絕谷,不知五味,每曰僅做3遍靜卧服氣功,即可不飢不餓。為什麼要辟穀呢?道土們認為人體內有「三屍」(也叫三蟲、三彭, 指嗜吃、嗜味、嗜色), 上屍居腦宮、中屍居明堂, 下屍居腹胃,是毒害人體的邪魔。三屍依賴穀物之氣而生存,所以只要不食五穀,斷了谷氣,三屍便亡,人體內的邪魔也就斬滅了, 自然可以益壽長生。所以, 欲求長生的道土,便要進行辟穀煉。道士在辟穀時先要進行齋戒
以得神氣內助,然後行服氣、胎息之法來達到辟穀目的。之所以行服氣、胎息之法,是因為這樣可以將體內能量消耗降至最低限度,從而在不加以食品補充的情況下, 生命照樣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然而,辟穀在時間上畢竟是有限度的,修煉者不可能無休止地堅持不吃不喝,否則不但達不到修煉目的,反而連性命也要搭進去。為此道土們想出了補救的辦法,服餌和服水便是其中的兩種。在辟穀時雖然不能吃五穀,但是服用葯物卻不在禁忌之列,所以道土們發明了一些他們稱之為葯餌的-食品來服用, 謂之「服餌」, 結果既可以保全性命,又完成了辟穀的「壯舉」。算作葯餌的東西有蜂蜜、茯苓、大棗、核桃、胡麻等等,將這些東西經過九蒸九曬後製成蜜丸或膏狀的食物, 餓急了便可適量服用。這些「葯餌」頗有營養, 並有葯用價值, 故能維持辟穀道土的生命。服水辟穀,難度更大。但那水在一定的時限內,也確實可以成為辟穀道士的生命源泉。所服用的水有香水(有香灰的水)、咒水、符水;井華水等。其中井華水是早晨最先汲取的井泉水, 中醫認為此水味甘平無毒, 有安神、鎮靜、清熱、助陰等作用。如果再在水中加上一些葯物(如山葯、白術、黃精、山萸、大棗等), 則恰如唐代高道司馬承禎的《匠水絕谷法)所說的那樣: 「不至虛假(chu6綽)也」。應該承認,辟穀法目口使對修煉有幫助(如鍛煉道心、意志),也畢竟是有限的, 正常情況下似不宜採用。那些修道者因深入山林無人之地,或墜入澗谷深井之中, 陷入無食境地,在萬般無奈之下行辟穀之法,以延時曰待救, 則不失為一種暫時有效的自救方法。不過,辟穀術對於提高一個道土道術的知名度, 卻是非常有效的。一個道土如果可以在那裡僅靠服餌或服水長期堅持辟穀,那將會被外界認為道術高超,修煉有方。
房中術在先秦神仙家和方士那裡已經萌生,後來被道土吸收、改造為道教養生修煉術的一種。房中術又叫黃赤之道,本為講房中禁忌與衛生之術。但是, 當它被稱為御女術或男女合氣術時, 就演變成了通過異性交接而謀求長生的方術。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一再強調和評說了這種獨特的修煉方術, 認為強調保精貴生的房中術比服補葯金丹還要重要。如果不懂房中術,不懂得「還精補腦」的要義,即使服葯千種也沒有什麼益處。南朝名道士、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陶弘景也在<養生延命錄>卷下<御女損益篇)『中,對房中術進行了總結。他在<真誥)中也生動地展示了上清派的「房中觀」,即追求那種將享受與長生相統一的房中術。其要點在於還精補腦, 恰當節制。唐代高道、名醫孫思邈也非常重視房中術,作過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許多極有價值的見解。他在《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養性·房中補益第八)中講道: 「凡欲絕泄者, 當閉口張目, 閉氣握固, 兩手左右上下,縮鼻取氣, ……並琢齒千遍, 則精上補腦, 使人長生。」他認為房中術應以「閉固為謹」, 同時還應兼服葯餌,只要堅持不懈,便可氣力百倍, 智慧曰新。道教房中術對女性也相應給予了指導, 即「留胎止精可長生」。(<黃庭經))所謂「留胎」, 即不生育。道教房中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從漢代到唐代是房中術比較流行的時期,歷代留傳下來的房中術著作洋洋可觀矣。概而言之, 道教房中術之目的在於「務求節欲, 以廣養生」, 而不是「務於淫佚, 苟求快意」、「淫女色以縱情」。認為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否則致疾病,但如果縱情恣欲,不加節制, 必將喪命,這是這種修煉術的基本理論出發點。無疑, 這種認識很有科學性,即使在今天來看, 也多有借鑒之處。不過, 在歷史上,房中術也常常被一些人歪曲利用, 成為一些低級道士和上層社會尋歡作樂的手段和口實, 對道門和社會都產生了不良的影口向。在南宋以後出現的道教清修派, 如全真道龍門派, 就摒棄了房中術。
在道士的修煉生活中, 還要做兩件也不太容易做到的事,即記功過和守庚申。道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將儒家的倫理道德和道教的長生成仙理想結合起來,認為欲成仙真,必須積德行善, 因此出現了以天人感應、因果報應為思想基礎,以儒家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為具體衡量標準的勸善書,如流傳極廣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質)文)等。這些勸善書為道土曰常生活中的道德倫理修養規定了種種善惡標准, 如<太上感應篇)便列出了26種善,170種惡,並認為如行1300善者成天仙, 行300善者成地仙。但是,如何來具體計算, 則沒有明確規定,即僅有「定性」而沒有「定量」。因此, 為了能更加精確地衡量道士在曰常生活中的善惡表現,在<太上感應篇)、<陰騭文)等的基礎上便出現了<功過格)這種具體計算道土善行(功格)和惡行(過格)的形式,著名者有(太微仙君功過格)、 <警世功過格)、<十戒功過格)等。在這些書中,根據道士善行或惡行的大小程度,,相應地規定了該記若干功或若干過。比如道士醫救重危病人1次, 記10功;如打殺1隻蚊子, 記1過,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修煉中的道土,要根據<功過格)的具體標准條款,堅持長期自記功過,善言善行記在功格,惡言惡行記在過格。月月結清,年年總結, 功過相抵,累積的功或過轉入下月或下年,這無異於一種自我考核。如此自記功過, 彷彿曰記, 自己樹一面鏡子宋觀照檢查自己的曰常言行,藉此督勉自己更好地修煉,以便早曰名列仙班。從方法上來講,道士們的這種做法,是仿照儒生三省吾身的方法,而且在<警世功過格)、<太微仙君功過格)等常為道土所用的朋子里, 用以區分善惡功過的具體標准,也大多是依據儒家的倫理綱常而規定的。

5、睡覺時可以練什麼武功?

道教蟄龍睡功!
按:著名學者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訣十二講?究竟境界第十二講》中雲:「大江西派亦甚重睡功,見於魏則之《一貫天機直講》卷四。其法訣以聽息法入靜,心息相依在鼻外虛無竅中入睡,陽生時即醒,醒時坐起煉功,這是初學者以睡功促進止念的權法」。

人之一生,半在睡眠中度過,睡眠之於養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道家睡功法訣為:「東首而寢,側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龍之盤。一手屈肱枕頭,一手直摩臍眼。一隻腳伸,一隻腳綣。神不外馳,炁自安然。收心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訣大意是說:頭靠東方而卧,側著身體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於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綣回(左手伸則右腳綣,右手伸則左腳綣)。神意不可馳逐於外物,炁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於下丹田之中,神與炁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內丹。睡功起始,應當先唾心(先收心養靜),後睡眼(後閉目入睡)。致虛之極,守靜之篤。神炁自然歸根,入於丹田之內;呼吸自然綿綿,歸於元海之中。此時不必有心調息,而呼吸自會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機自然降伏。臨醒之時,應當先醒眼(先睜開眼睛),後醒心(後心生知覺)。然後慢慢展轉身軀,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處,白可入於大靜,一念不生,心同虛空。其後如果能夠放下身心,靜定一場,還會出現其他良好效驗,妙不可言。
上古時代道家傳有「宴息法」:每當夜晚之時,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口無所言,心無所住,息無所促,形無所動。只留一點元神元炁,相依相便,如同爐中一點火種相似,綿綿不絕,若有若無。久久純熟,自可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地。所謂妨礙修道之「睡魔」,亦不知不覺自動消失。
陳摶老祖傳有睡功秘訣三十二字,名曰「蟄龍法」。其訣曰:「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卧,世無知音。」「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腎。回光內視,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邊側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腎。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於下丹田之中,默數呼吸出入數,共數三百六十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馳,綿綿密密,不即不離。數過三百六十息,夠一周天之數。之後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著力往前,掙十二下,兩腿往前用力伸。然後閉炁騰身,玉枕、腳跟和手掌著床,其他部位懸空,閉一口炁騰一次,連續騰身三次,而後還虛養靜。再向右邊側身,照前行功三百六十息,夠一周天之數。仍舊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照前行功,著力十二下,向上閉息騰空三次,還虛養靜。
最後,側身用手抱住腎囊,神蟄下田,若存若亡。一念不生,主靜立極,先存後忘,入於混沌。此種睡功法,比較適合老年人煉習。運用得宜,則外腎溫暖,而陽傑再生。以後睡眠醒來之時,便有一陽初動的景象發生,此時應當用採取外葯的功夫和煉精化傑的口訣,再用「睡功秘訣」繼續溫養。臨近天明之時,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數息,最後還虛養靜。至此,則一宿之功完畢。
「現代社會的人無論怎麼忙,總離不開睡眠,因為平常人日則神寓於目,夜則神寓於腎,由此通過睡眠可以招攝天地之陰氣,消除疲勞恢復精力。如果人們能依此丹訣將心息相依相戀蟄藏炁穴,即可通過睡眠奪取天地之先天陽氣,則丹道便可生活化,成為極平常之事,庶幾可望實現普渡眾生的行願」。為了便於讀者研究「內丹學」及了解「西派丹法」中的「睡功」,筆者冒昧將拙作獻出,錯謬之處敬祈批評指正!

6、道家內丹法,蟄龍睡功的具體練法

見網路。
傳送門:
http://ke.baidu.com/view/1690379.htm
http://ke.baidu.com/view/3139768.htm
具體我也不知真假,你還可以去龍門派網上看看。

7、道長什麼時間睡覺?因為道家練功是子時至清晨,那就是夜間12點到早上6點,那他們什麼時間睡覺呢?為什麼?

多少人是晚十點到早六點睡眠最好,但不是固定的。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習慣、工作等情況可以靈活掌握,主要標準是醒後不累,神清氣爽就好。不斷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方法。祝你健康成長!
2011年

8、道家養生的睡功如何練?

睡功是為了增加修煉時間,提高功法。在睡覺時修煉功夫,道家有《蟄龍秘訣》專講睡功,據說此法為陳摶老祖所傳。
道家養生睡功的姿勢是:頭靠東方而卧,側著身體而眠。好像犬之屈身而睡,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於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綣回(左手伸則右腳綣,右手伸則左腳綣)。神意不可馳逐於外物,氣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於下丹田之中,神與氣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內丹。
訣曰:「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腎。回光內視,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邊側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腎。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於下丹田之中,默數呼吸出入數,共數360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馳,綿綿密密,不即不離。數過360息,夠一周天之數。之後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著力往前,掙12下,兩腿往前用力伸。然後閉氣騰身,玉枕、腳跟和手掌著床,其他部位懸空,閉一口氣騰一次,連續騰身三次,而後還虛養靜。
再向右邊側身,照前行功360息,夠一周天之數。仍舊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照前行功,著力12下,向上閉息騰空三次,還虛養靜。
最後,側身用手抱住腎囊,神注下丹田,若存若亡。
一念不生,主靜立極,先存後忘,入於混沌。
此種道家養生睡功法,比較適合老年人煉習。運用得宜,則外腎溫暖,而陽氣再生。以後睡眠醒來之時,便有一陽初動的景象發生,此時應當用採取外葯的功夫和煉精化氣的口訣,再用「睡功秘訣」繼續溫養。臨近天明之時,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數息,最後還虛養靜。至此,則一宿之功完畢。
上面是我網上找到方法
事實只是把盤坐變成睡的姿態,方法是一樣
只是看起是睡著,事實上你在打坐

與道家養生睡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