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本回元口服液怎麼樣
規格
每瓶裝20毫升
2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次,療程四周。
3不良反應
個別患者服用該葯品有口乾現象。
4注意事項
1.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感冒發熱病人不宜服用;該葯品含18%~22%乙醇,不勝酒者慎服。 3.該葯品宜飯前服用;如有沉澱,請搖勻服用。 4.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葯2周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6.對該葯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該葯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請將該葯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葯品,使用該葯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5葯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葯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葯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6禁忌
兒童、孕婦禁用;對酒精過敏者禁服。
2、回元液怎麼樣
回元液
——
回生命之本
元健康之氣
回元液主題宣傳詞
回生命之本、元健康之氣,使氣血充盈、
陰陽平衡,免疫力增強,細胞充滿活力,
養浩然之元氣,祛百病於不生
治、調、補、養於一體,標本兼治。
回元之起源…
什麼是「回元」
回——即「恢復、調理」
元——即「根本、基礎」
恢復生命之根本
皇室藏葯,回元神液
《那巴聶回元液小故事)
公元641年,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吐蕃王國,此時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大唐王國最鼎盛時期。
松贊干布仰慕於大唐王國的燦爛文化和強大國力,提出和親,即贏取一位唐朝公主,封為皇後,願世代相好,以示臣服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同意和親,並選中李氏皇族中最美麗聰穎的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委派親王李道宗為送親使節。
公元641年春,李道宗和文成公主以及上百人的送親隊伍離開長安,從長安途經青海到達吐蕃王城即現在的拉薩,需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冬天,經過長途跋涉,送親隊伍終於到達青海和西藏的交界青海鄂陵湖西。
此時的西藏已是雪漫千山,是一年中最惡劣的時節,文成公主立於風中,望著沒有盡頭,難以翻越的雪山,長時間的勞累,痛苦的高原反應,以及思鄉之情,各種滋味湧上心頭,一下子就病倒了,其實上百人的送親隊伍此時也已病倒了大半。
此時松贊干布親帶迎親隊伍從王城拉薩出發正在途中,距此不過一月路程,親王道宗心急如焚,忙令隨行醫生救治,幾副葯下去,卻不見好轉,反而越發嚴重,十幾天後,文成公主已是面容枯槁,氣若游絲,元神不在。
這一天,文成公主拿鏡自照,望著鏡中似乎已蒼老的自己,悲痛欲絕,似乎元神出竅,一下子昏死過去,久久不見醒來,頓時大營中悲聲一片。
皇室藏葯,回元神液
親王道宗立於病床前也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時,從遠處隱隱傳來一陣陣梵音,沒過多時,風雪中緩緩走來一位法相庄嚴的印度聖僧,手持錫杖,口念梵音,眾人似乎看到希望,紛紛跪拜,求聖僧救治文成公主。
聖僧詢問病情,寫下一方,對道宗說,「按此方醫治,不出十日,公主定能好轉。」就在眾人看方之時,聖僧忽然不見,而風雪也以散去,陽關普照,只見遠處天邊現起一朵蓮花狀祥雲,後人認定那是蓮花生大士的真身。
親王道宗按方配葯,好在隊伍出行時帶著上百種名貴葯材,文成公主服下此葯,未出十日果然好轉,又過數日,竟然痊癒,一如出行時一樣光彩照人。隊伍中病倒的隨從也服用此葯,紛紛好轉。此時松贊干布的迎親隊伍也已到達,松贊干布看著端莊美麗的文成公主,更是心喜非常。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回到拉薩,並在拉薩生活了四十年,期間一直服用此葯,調養身體,不再生有大病。松贊干布後歷代吐蕃王都會贏取一位大唐公主,而此葯也作為皇家御用葯,為各位公主長期服用。當時文成公主曾修書一封,寄回長安,詳述此事並請唐太宗為神葯賜名,唐太宗李世民,望著書信,不覺賦詩道「天山萬里路, 更奈病纏身, 蓮花大士現,神草回元神。並寫下「天賜神葯,回元神液」,八個字,以示紀念。
從此,此葯命名為《回元液》,意為「回生命之本、元健康之氣,使氣血充盈、陰陽平衡,養浩然之元氣,祛百病於不生,治、調、補、養於一體,」之意。此名一直流傳至今。
回元液初期
明萬曆年間,太醫龔廷賢受命編撰醫書《萬病回春》,而他在整理典籍時,意外發現一個始於唐代的養生秘方,方中滋陰、補氣、養血、固精、縮尿六類葯物配伍齊全,衡陰陽、調氣血,令人本固而元氣充裕。
龔廷賢如獲至寶,當即嚴格比照「太醫黑名單」剔除了對人體有害的葯物,同時又最大限度地保持養生功效,以「固本遐齡酒」命名,收入《萬病回春》中,使其專用於宮廷養生。這就是「回元液」的雛形。
千年古方聯姻現代科技
自唐而始,「回元液」配方臨床應用已近千年。第一次優化改良在明,得益於「太醫黑名單」;第二次升華在今,得益於現代醫葯科技。
為了開發這一千年養生古方,匯金堂堂葯業對組方中的數十味中葯,按照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和中葯學君臣佐使的理論,打亂組方,重新配伍,並邀請國內外專家依據現代西醫學理論,共同對不同的組方及葯理功能進行了數千次反復測試和動物體試驗,最終認定其中7味葯是此方中的關鍵,也是最佳配伍。
現在,我們傳承千年古方,依託現代檢驗技術和國際先進生產工藝,精製養生第一尚品--「回元液」。
精良選材
「回元液」精選7種名貴葯材:鮮人參花、高山紅景天、雄蠶蛾、枸杞子、冬蟲夏草、小茴香、白酒
搭配絕妙:補腎陽、滋補腎陰、補氣養血、固精縮尿、補脾益胃、補肝益精、強筋健骨益髓。
同時以酒為溶媒,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化學原料,是真正純天然、安全有效的綠色滋補品。
精解配方一
鮮人參花
說起人參花,大家並不陌生,是五加科人參的花蕾,人參四年以上方才開花,數十斤人參才能採收一兩參花,所以彌足珍貴!《本草綱目》記載:人參花性溫和、不燥不寒。具有益氣活血, 調節內分泌, 促進新陳代謝,清熱消炎、平肝清火、解毒利咽、降血壓、頭昏、目眩、失眠、耳鳴、暗瘡、青春痘、急性咽喉炎等諸多醫療保健功能。其中含有豐富的鍺元素,每一百公克就有11,189個ppm,是靈芝的3倍、大蒜的6倍、蘆薈的55倍。鍺元素具有極好的活性,能幫助消除體內自由基,改善機體內環境,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避免細胞老化,令人精力充沛,同時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治腫瘤。人參花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更可強心、益智、通神,三種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等,營養價值高於人參!
精解配方二
高山紅景天
高山紅景天是生長在海拔1700-2500米環境惡劣、氣候多變的苔原帶野生植物,生命力極強。清朝時期曾做為宮廷貢品,被康熙大帝欽封為「仙賜草」。
能降低心臟的負荷,改善心臟功能,可增強缺血心臟的泵血功能,加快血流,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因缺血引起的心臟血流動力學的紊亂;因其具有益氣、活血、化淤的功效,能清除血管垃圾,提高血紅蛋白數量,提高血氧含量,因此對心肌缺氧具有保護作用,並能修復受損的心肌細胞,恢復心臟活力,其作用優於復方丹參;紅景天能減少心肌梗塞的面積;紅景天甙和酮能短時間地顯著降低血壓。對心腦血管病人能改善缺氧,防止復發或惡化,促進康復。抗缺氧、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紅景天多糖可使脾臟和胸腺重量及其指數明顯升高,所以是免疫增強劑,抗輻射抗腫瘤抗貧血和促白細胞增生,抗疲勞,對高紅症與急性高山反應具有防治功效。對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的作用:關節炎是由於風、寒、濕三邪所致,大量臨床證明,紅景天能夠驅風、抗寒、消除疼痛,尤其對關節腫脹有明顯的消腫和抑製作用。
精解配方三
雄蠶蛾
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雄蟲的全體。
蠶蛾含蛋白質及游離氨基酸,後者約有20種之多,但無α-氨基異丁酸、脯氨酸及胱氨酸,又只有雌蛾有鳥氨酸。又含脂肪油。有報道,雄蛾的脂肪油,性質極與蠶蛹油相似。從蛾翅曾分離三種螢光物質,其中主要者為青螢光物質,它是一種喋呤,定名螢光青,據稱與魚類組織中的螢光青是同一物質。蛾又含細胞色素C,它與脊椎動物、酵母等中的細胞色素C相同,初出蠶蛾一公斤,可分離出細胞色素C結晶70毫克。蠶蛾(及蠶蛹)含變態激素α-脫皮鬆及β-脫皮鬆,其中主要的是α-脫皮鬆。
雌蛾有性誘腺,含引誘雄蛾的物質,它們曾被稱為性誘色素,都是螢光性色素,見光則分解。蠶蛾含維生素B12,1000個蛾曾分離維生素B12_17毫克(蛹含36毫克,蠶含75毫克)。又含菸酸。初出的蛾,每天排泄的尿中含菸酸7.2微克。
補肝益腎,壯陽澀精。治陽痿,遺精,白濁,尿血,創傷,潰瘍及燙傷。
①《別錄》:主益精氣,強陰道,止精。
②《日華子本草》:"壯陽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藏。治暴風,金瘡,凍瘡,湯火瘡,並滅瘡瘢。
雄蠶蛾的食用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就被 皇室視為一種珍貴的補品。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雄蠶蛾為神蟲國寶,認為此昆蟲有補肝腎、壯陽、 抗衰老的神氣功效。
精解配方四
枸杞子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物質,故有明目之功,俗稱「明眼子」。歷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並且,枸杞子從詩經「集於苞杞」時起,便用於醫葯,迄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自古就有晉朝葛洪單用枸杞子搗汁滴目,治療眼科疾患的故事。枸杞子之名始見於《神農本草經》,並列為上品,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具有補肝腎,生精血的功效和滋養強壯的作用。具有烏須悅容,輕身延年的功效,適用於體弱腎虛,腰膝酸軟,遺精帶下,虛勞久咳,及中年早衰,目眩眼花,視力減退等。
精解配方五
冬蟲夏草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的冬蟲夏草菌寄生於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蟲,使幼蟲僵化,在適宜條件下,夏季由僵蟲頭端抽生出長棒狀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蟲夏草菌的子實體與僵蟲菌核(幼蟲屍體)構成的復合體)。它主要產於中國青海、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甘肅、貴州等省及自治區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
葯理學現代研究結果中,青海冬蟲夏草含有蟲草酸約7%,糖類28.9%,脂肪約8.4%,蛋白質約25%,肪中82.2%為不飽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維生素B12、麥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鹼等。據醫學科學分析,蟲草體內含蟲草酸。維生素B12、脂肪、蛋白等。蟲草性甘、溫平、無毒,是著名的滋補強壯葯,常用肉類燉食,補虛健體之效。適用於治療肺氣虛和肺腎兩虛、肺結核等所致的咯血或痰中帶血、咳嗽。氣短、盜汗等,對腎虛陽--痿、腰膝酸疼等亦有良好的療效,也是老年體弱者的滋補佳品。
本回元液內配方的蟲草,採用最好的蟲草產地西藏那曲地區的冬蟲夏草為原材料,質量上等。
精解配方六
小茴香
陶弘景謂:煮臭肉,下少許,無臭氣,臭醬入末亦香,故曰茴香。李時珍說,俚俗多懷衿衽咀嚼,恐懷香之名,或以此也。味辛、甘、溫。有理氣健胃,寒止痛等作用。小茴香可炒吃、涼拌、包包子、包餃子,自有一股清香的味道。
小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茴香腦、小茴香酮、茴香醛等。其香氣主要來自茴香腦。茴香醛等香味物質。小茴香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唾液和胃液分泌,起到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的作用。小茴香味辛性溫,在醫學上有溫肝腎、暖胃、散寒等功效。
精解配方七
白酒
回元液採用酒來行葯,在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使中葯有效成份迅速被人體組織吸收,深入作用於各種疾病症狀。
酒為「百葯之長」,具有散寒滯、開淤結、消飲食、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養肌膚的功用,許多方劑以酒為葯引,以加強活血通絡之作用,中醫認為酒有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的作用,葯、酒相浸既能使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能藉助酒性使葯力散布全身,尤其適用於陽虛畏寒之人。
企業榮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的保健品
經過國家GMP認證
榮獲省經貿委等六部門領發的"吉林省小巨人企業"
通化市政府領發的"重合同守信用、綜合性先進企業"等稱號.
願景
「致力於人類的健康事業」為宗旨,
實施了「實業固本、科技興企、科學管理、穩健經營」的發展戰略,
發揚「誠信、求實、創新、高效」的企業精神。
努力營造微觀投資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環境,人才潛能釋放環境,員工生活舒適環境,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推進,在生產規模化、質量標准化、管理信息化的道路上持續發展。
現代葯理學證實
為驗證「回元液」的葯理葯效,組織專家進行了葯理研究,結果發現「回元液」富含人參皂苷、維生素E、絲氨酸等17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其中9種人體不能自然合成,必須通過外界攝取) 。能增加外周血T細胞百分比,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內SOD活性,清除自由基,激活細胞活力,調節內分泌。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疲勞。
多家醫療機構臨床驗證
經國內多家醫院長期隨機臨床驗證,結果顯示:回元液:抗疲勞、對由身體機能衰退、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療效顯著:如腰膝酸痛、頭暈耳鳴、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畏寒肢冷、夜尿頻多、肢體麻木等臨床驗證有效率高,特別是對夜尿頻多、畏寒肢冷的有效率更高。
服用療程
服用12——24天:
各種病狀開始減輕或消失,夜尿次數開始減少,精神好轉,腰腿酸痛減輕,容易入睡、面色泛紅、皮膚逐漸有光澤。
服用2-3個療程:
通過腎及內分泌的調控,改善和調理各器官功能,使各病狀全面減輕、消失,四肢有力、機體免疫力增強、吃飯香、睡眠好,工作和學習效率提高。
服用4-6個療程:
通過全面改善和調理,使各系統、器官功能進一步增強,頭腦清醒、面色紅潤、精力充沛、體力增加、體質全面增強。
長期服用:
讓您活力再現、回到健康的從前,心情輕松愉快、生活充滿信心。
用法用量:每日兩次,早晚各20ml。一療程30天。
適應人群
直擊六大適應人群
1.頭暈耳鳴,腰膝酸痛
2.失眠多夢,夜尿頻多
3.免疫力差,體弱多病
4.畏寒肢冷,肢體麻木
5.神疲乏力,記憶減退
6.口乾舌燥,五心煩躁
3、益生元飲液有什麼功效
益生元(Prebiotics)是這樣一種物質:它是一種膳食補充劑, 通過選擇性的刺激一種或少數種菌落中的細菌的生長與活性而對寄主產生有益的影響從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Gibson and Roberfroid,1995)。成功的益生元應是在通過上消化道時,大部分不被消化而能被腸道菌群所發酵的。最重要的是它只是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長,而不是有潛在致病性或腐敗活性的有害細菌。益生元對人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過促進腸內人體有益菌的繁殖,增殖體內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優化菌群來平衡人體的健康,低聚糖還具有膳食纖維的功能,可增加大便的持水性和容量,從而易於排出,起到"腸內清道夫"的作用,對便秘、腹瀉起到雙向調節,還可吸附腸道中陰離子、膽汁酸而有效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據國家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調查數據顯示,由微生態失衡引起的營養不良正在成為我國公眾營養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資料:中國有1.2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胃腸疾病。有關研究發現:腸癌、高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都和腸道菌群失衡有關。因此,提高人體健康水平,必須從改善腸道的微生態開始
4、漢醫養生寶典回元液多少錢一合,一盒幾支?年輕人可以喝嗎?
一看就是騙人,你還不如買點西洋參打粉喝!
5、家裡老人買了通化匯金堂生產的回元液,說喝了兩天血壓睡眠都正常了,走路也有勁了,我懷疑裡面有安定和激
不管正不正規,反正沒聽說過,喝了兩天血壓就能正常!!老人就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人群,你這應該是電視購物么?
6、藏神草回元液是真是假?
有真的,也有假的。真的很少很少
7、華佗回元液是真的嗎?老人天天去聽講,再他們的產品。叫他們要去,不聽。
華佗回元液成本不到2元錢一瓶,就是一個生產醋的小廠,純騙子,騙老年人的
8、中醫的歷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醫學,亦稱「漢醫」,是一種起源於中國漢族,由漢族創造的傳統醫學,以古代中國醫學實踐為主體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主導中醫幾千年,現代專業中醫院校都是教和學古典中醫理論,千年不變,功力深厚,定力無邊。
(8)漢醫養生回元液擴展資料:
中醫學目前是否為最早的傳統醫學還無法確定。中國的中醫學自稱其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並嘗試草葯,神農炎帝更是嘗盡百草,並且用茶來解毒。
相傳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國的軒轅黃帝寫下了人類第一部醫學著作——《黃帝祝由科》。
在中國, 後世人在《黃帝祝由科》的基礎上不斷增補刪改,逐漸形成了後世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並從祝由科里將純粹的醫葯分離了出來,形成了後來的中醫學。而其中的《黃帝內經》則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防病養生保健康的預防醫學觀點。
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國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醫院和醫療制度,周代的醫療機構設有醫師、上士、下士、府(管葯庫)、史(管記錄)、徒若幹人。下面又分食醫(管飲食衛庫)、疾醫(內科)、瘍醫(外科)、獸醫四種。
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時期名醫輩出,秦國有名醫醫緩與醫和,齊國有長桑和他的徒弟扁鵲。
扁鵲發明了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並總結為「四診」方法,即「望、聞、問、切」。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
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
春秋戰國時流行的主要醫學著作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和《旁篇》這七本,合成「七經」。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專門法醫——"令史"。秦律規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則上都要進行屍體檢驗,司法官如果違法不進行檢驗,將受到處罰。
到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已經非常完備,名醫則有太倉公淳於意和公乘陽慶。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
張仲景完善了中醫的辨證理論,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臨床醫學大師,被尊稱為醫聖。他著有《傷寒論》、《療婦人方》、《黃素方》、《口齒論》、《平病方》等等醫書,最終流傳下來的醫書被後人編纂為《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
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問世了世界上最早的兩本兒科專著,即王末鈔的《小兒用葯本草》和徐叔響的《療少小百病雜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醫學院。
到了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葯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葯、醫師、葯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人之多。
北宋年間,隨著中國與阿拉伯之間貿易的高度發展,阿拉伯香葯也開始大量輸進中國,一次輸入的阿拉伯乳香竟以萬斤計,伊斯蘭醫葯學也隨之對中國產生明顯影響。
傳統中醫自古不分科,但在北宋年間,太醫院在培訓醫生時也如古希臘和阿拉伯醫學那樣,分成了內、外、婦、兒、口腔等十三科,這可能是受到阿拉伯-伊斯蘭醫學的橫向影響。
傳統中醫以湯葯為主,但北宋的《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卻大量增加了丸、散、膏、酊的處方,如《乳香圓》、《阿魏圓》等。
在明朝(1368年-1644年),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成書,這本書不僅是葯物學專著,還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等方面的知識。《本草綱目》刊行後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及越南等亞洲地區,在公元17、18世紀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
清初至鼎盛時期,醫葯學進步所表現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是明朝醫葯盛況的延續。如對經典著作的研究、本草學、方劑學、診斷治療學、醫案整理等,均較明朝更成熟。
各家學派的紛爭也逐漸緩和,大多醫家能采各家之長折衷於臨床。但也不乏固守《內經》、《難經》、《傷寒論》,而批評金元以後一切新說的醫學,這與當時考據學盛行不無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醫
9、固本回元口服液哪裡有多少錢一盒
葯品網上搜搜吧,可以快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