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至養生艾灸

冬至養生艾灸

發布時間:2020-07-05 13:53:23

1、冬至的養生?

重點要養心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順時奉養

告誡老年人要「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怡奉親,慎無懈怠」也就是說,天地、四時、萬物對人的生命活動都會有影響,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四時氣候變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只有這樣才能老當益壯,益壽延年。

禦寒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盡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藏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葯食,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針灸通穴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鍾。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2、冬季養生話"三九灸" 三九灸詳解 什麼是陽氣?人為什麼要補充陽氣

三九天,是古代人們對於冬季的一個時段劃分,走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個周期,因此三九,也就是進入冬至的第二十七天,俗語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也就是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期。中醫常講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也就是陰陽的一個互補。三九灸顧名思義,就是在三九天,對人體進行灸療,也就是艾灸灸療。只內是選擇在特定的時期,所以稱為三九灸。陽氣:也就是具有生發,向上的積極的氣息,人的身體要健康必須陽氣充足,精力充沛,這樣才能容預防各種疾病,所以必須要補充陽氣,陽氣足了,人的正氣才足。望採納,中醫知識很復雜,幾段話也是說不清楚。這個只是一個大概的講述。感謝。

3、健康養生:一天什麼時候做艾灸最好

4、今天冬至一陽生,要注意什麼?

修到的最佳時機是今天,陽氣開始升起,八卦中一掛有六爻,冬至一陽生,從卦象的內爻像來看,即是容第一爻變為陽爻,象徵身體機能開始生發,需要注意身體保暖,能量不要外散,尤其是保護好腎,房事活動盡量避免,最好沒有。進補可適量,多吃暖胃的食物,少吃生冷海鮮~~

5、艾灸什麼時間灸效果最好

關於艾灸的時間,筆者覺得閑時艾灸是最好的。
1古醫文是根據當時古人的生活習慣定了很多規矩。原來的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做的是農活,冬天的時候,可以不用耕作。所以他們白天會有很多時間養生、治病。
2
而我們現在白天要上班,基本上沒有時間去艾灸的,也許會有人告訴你,艾灸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這個點是最好的,這個時間段陽氣比較旺盛的,但是偏偏這個時間段很多人都在上班,總不能上班的時間艾灸吧?
3
所以用艾灸治療疾病,應該是閑時最好。當你閑下來的時候,心靜神清,不急不躁,恬淡休閑。這個時候治療,心態也是好的,神經也是放鬆的,當然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很 多人都是在晚下班的時候艾灸的,一樣收到了很多可喜可賀的效果。如果我們白天灸後,匆匆忙忙上班,這時艾灸後的汗毛孔是張開的很容易經受兩次風寒的。晚間 灸後睡覺,不在外出,我覺得還是晚間艾灸最好。雖然我的說法有悖於古人的說法,我覺得應該根據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決定不同人的治療方法。
季節:艾灸最好的季節是夏季,因為艾灸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經常出現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經常艾灸。
每天:一天當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到中午午時最旺,而後逐漸減退,因此,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補益陽氣進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陽不入陰而引起失眠。

6、延續至今的幾個冬至養生習俗,你知道幾個

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冬至養生食譜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包餃子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葯,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後將羊肉、葯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葯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這種扁食不同

紅豆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養生習慣

艾灸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鍾。

7、冬至前後艾灸有什麼好處

冬至也是一年中艾灸養生的最佳時機。此時艾灸可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更好地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8、冬至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艾灸神闕穴好處多多,你可以選擇隔姜灸或隔鹽灸。冬至前四天加冬至加冬至後四天共九天灸神闕保你來年不得病。冬至陰極一陽生,艾灸神闕正當時,莫負一年好光景,確保來年一身輕。

與冬至養生艾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