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調理脾胃

中醫養生調理脾胃

發布時間:2020-07-05 10:18:15

1、養生為什麼要從養脾胃開始

中醫里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脾負責統籌人抄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百到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
脾胃度虛最先影響肺。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問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為耳鳴甚至耳聾。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答養腎臟有關。
所以養生要從養脾胃開始。

2、如何調理脾胃?

飲食應以清淡,要以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吃過於油膩的食品。對於胃腸也比較弱的人,烹調可採用湯、粥、羹、膏等形式,這樣可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還要注意食有節制,吃的過飽也不可。除了一些粥以外,還可多吃一些豆類或豆類製品,如黃豆有健脾益氣作用,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有益;紅小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弱的人,也可以選擇常渭保茶進行改善緩解,最後脾虛的人一定要注意三餐要定時。體育鍛煉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第一,脾虛的人不要吃太冰的東西,還有夏天的時候最忌諱吃冷飲了,最好吃點常溫的食物,這樣才不好傷害到脾胃。
第二,脾虛的人可以多吃點白色的食物,比如白色的扁豆,山葯,還有其他的五穀雜糧,都可以的,這樣對脾胃會有一個很好的調理作用哦。
第三,脾虛的人要適當的做些體育運動,必須每個禮拜鍛煉兩次,運動強度由低到高,看個人情況而定哦,當然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哦。

3、中醫脾胃虛弱怎麼調理

我的症狀也和你差不多呢,從中醫那裡拿幾付中葯吃了就好點,停了就又犯。長期吃葯不是辦法。倒是從飲食上應該多注意,這幾天我天天泡棗茶喝,放點蜂蜜,不吃生冷油炸辛辣的東西,感覺還不錯呢,也可以使用中葯一起調理也會更好,比如腸胃寶茶可以健脾胃,清毒素。脾胃虛弱症:
調理食譜:
大棗生薑湯 :幾枚大紅棗,一兩片薑片,可以加點蜂蜜,每天當茶水喝
紅棗龍眼飲:紅棗、龍眼適量,加水熬煮即可飲用,特別適合貧血、容易感到頭暈的人,(但是龍眼吃多了容易上火)
紅棗秈米粥:大紅棗7枚、秈米50克,共同於清水中以文火久燉至熟爛,加入紅糖10克,熱食。
肚絲湯:牛肚或豬肚洗凈後,用清水煮沸3分鍾後撈起,倒去原湯,再加入干凈清水文火燉煮至七成熟,加入適量鹽、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待熟透後再撈起,晾至不燙手,切絲100克,盛入大碗中,加入鮮姜三片、味精適量,將第二次煮肚的湯倒入肚絲碗中沒滿肚絲,上籠蒸45分鍾即可,熱食。
鰱魚一條去鱗、鰓及腸雜,切片,乾薑6克,食鹽適量,同煮熟食用,有溫補脾胃之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等症。
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薑15克,適量食鹽調味食用,適用於月經不調、脾胃虛寒。
當歸粥:將紅豆、黑豆與當歸用沙鍋煮1個半小時後,加入紅糖、紅棗小火再煮20分鍾,出鍋後加入熟雞蛋一同食用即可;
當歸大棗羊肉/羊肉/豬心湯:當歸、大棗(去核)、肉、姜、鹽;生肉先焯,熬湯,吃肉喝湯
當歸花生小米粥:當歸、花生仁、小米一起煮粥
忌食:生冷、油炸、海鮮、辛辣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胃陽氣的食物,如蕎麥、莜麥、綠豆、豆腐、菠菜、空心菜、茄子、、葡萄、黑木耳、金針萊、萵苣、冬瓜、芹菜、莧萊、茭白、黃瓜、苦瓜、西瓜、生番茄、甜瓜、柿子、香蕉、枇杷、梨、桃子、獼猴桃、荸薺、金銀花、薄荷、鴨蛋等。
味厚滋膩,難以消化,易阻礙脾胃運化的食物,如豬肉、鴨肉、甲魚肉、牡蠣肉、蛤蜊、糯米等。
具有利氣消食作用,可損傷正氣、加重虛寒的食物,如山楂、蘿卜、薤白、香菜等。

4、為什麼中醫養生學特別重視調養脾胃

脾胃居中土,是臟腑的中心,與其他臟腑關系很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抄易影響其他臟腑襲,而且根據五行關系,很容易出現相生相剋的疾病傳變現象。因此,中醫養生學十百分重視調養脾胃,平時就應該對脾胃悉心調理,而有疾病時,更強調保護胃氣,通度過飲食調節、葯物調節、精神調節、針灸按摩起居勞逸等調攝,以達到健運脾問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所以,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指出:「胃氣為養生之王……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答胃為先。」

5、如何養出好脾胃?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少吃多餐,飯只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二、改變飲食習慣

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熏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

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症,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5)中醫養生調理脾胃擴展資料:

脾胃的重要性

中醫講的脾胃其實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並不只是脾和胃兩個器官。

打個比方來說,胃像是一個糧倉,脾是運輸公司。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精華、去糟粕,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運至全身。

脾與胃在生理上息息相關,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慾不振、飯後腹部飽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脾胃之所以被稱為「後天之本」,主要是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

相反,脾胃健運,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在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食物、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加不堪重負。

6、養生館調理脾胃有用嗎

中醫講求五臟六腑和諧相處,脾胃是個普遍的問題,養生館到底是不是專業的不說,對身體負責的話,看是什麼地方出現的問題,就其根源,合理用葯或調養,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7、怎樣調理人的脾胃?

建議不要亂吃葯物。可以試試食療調理。 要吃葯得先去看下醫生。建議重要調理。 這是我在老中醫養生網上幫你找的。 脾虛者宜吃以下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雲:「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鍋巴 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泄瀉」。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驗良方》中用以治療「老幼脾虛久瀉不愈」就是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頗有效果。 西國米 又稱西穀米,西米。白凈滑糯,營養豐富。性溫,味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穀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飯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的記載。明·李時珍還說它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還可同粳米煮飯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泄、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故凡久病脾虛、中氣下陷、氣短乏力、大便泄瀉、脾虛浮腫之人,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調料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所以,凡脾虛之人,或病後脾胃虛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鯽魚合蒓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記載。《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白鯗 為大黃魚或者小黃魚的干製品。有健脾、開胃、補虛、消食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它「開胃醒脾,補虛活血,為病人產後食養之珍」。《本草匯言》中還說:「黃魚有養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減,不能進厚味者。以白鯗水煮爛食之,健利腸胃,為腸虛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誠葯食中之良品也。」可見脾胃虛弱者食之頗宜。

8、吃什麼可以調理脾胃

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葯、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位居中焦,同主消化,胃主納,脾主運。胃喜潤惡燥,喜涼惡熱,脾喜燥惡濕,喜熱怕寒。胃氣以通降為和,不降則腹脹便秘,噯氣呃逆。脾氣以上升為健,不升易頭暈泄瀉,四肢睏倦,內臟脫垂。所以還應該強調:在養脾的同時還應重視調胃。養脾「四法」,交替使用,大有益。 醒脾: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許拌食,不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還可以預防腸道疾病。也可常取山楂條20克、生薑絲50克,以糖、醋少許拌食,有開胃健脾之功。 健脾:選用各種葯粥健脾祛濕,如蓮子、白扁豆、薏仁米煮粥食,或銀耳、百合、糯米煮粥食,或山葯、土茯苓、炒焦粳米煮粥食。 護脾養脾:老年人宜常按摩腹部,可仰卧於床,以臍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用手掌旋轉按摩20次。同時,散步亦能養脾健胃,可使食慾增加、氣血暢通。 暖脾:因食生冷過多,容易寒積脾胃,影響日後的消化功能

與中醫養生調理脾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