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驚蟄時女人易發什麼病
二十四節氣與疾病規律:
1.從立春到雨水、驚蟄、春分和清明前後這段時間,
由於人的血液循環處於旺盛時期,
故易發生高血壓、痔瘡出血、女性月經失調等病。
這個時期也是草木生長發芽期,生物激素正處於高峰期,
因此易發生皮膚病等過敏性疾病。
2.從穀雨到立夏、小滿和芒種前後
容易發生神經痛、風濕熱、濕性皮服等病。
3.從小暑到大暑、立秋和處暑前後
這段時間易發生消化系統疾病、中暑病等。
4.從白露到秋分
容易發生鼻腔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炎等病。
5.從寒露到霜降、立秋、小雪、大雪、冬至
容易發生哮喘、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喉咽炎等病。
6.從小寒到大寒容易發生中風、凍傷、瘙癢、傷寒等病。
驚蟄三候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十五天。古人將「五天」分為「一候」,「三候」即為一個節氣。
驚蟄,大地回春,百草回芽,百病易發。
此時是天地給人體升發陽氣的好時機,機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使陽氣升發順暢,不受阻礙,陽氣充足後才可能將瘀阻在體內的邪氣逼來!使得各種慢性病康復。
中醫養生的核心:順天時!
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季節的變化。
春生,生什麼?
當然是生發「陽氣」 -- 「五臟六腑的陽氣」!
李東垣在《脾胃論》里指出:"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所以十一臟皆取決於膽。
春生,生發五臟六腑的陽氣;春氣生發的好,一年平安!而春生取決於肝膽氣的升發。因此春天養生,升發肝膽之氣最為關鍵!也就說它是人體陽氣能量的始發,故決定了其他十一臟腑的功能,所以尤為關鍵。
好像水的源頭一樣,你氣血能量想要上升,想讓氣血多起來,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就是從驚蟄開始!猶如農民春天播種一樣,不能錯過節令,否則收成就要打折扣,我們身體的氣血能量也是如此!
所以在驚蟄養生這樣做
對女性會有很多好處
驚蟄養生應該以艾灸扶陽為主;輔以「梳頭、敲膽經、肝經、泡腳」這一系列的方法,讓阻礙人機體的風寒濕瘀更加徹底的排出體外!使氣血充沛,濡養五臟六腑,提升免疫力,健康一整年!
2、驚蟄節氣如何養生?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歷3月5-6日交節。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開始;卯,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在二十四節氣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古人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
「註:「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3、驚蟄吃什麼水果?
出產在春季的水果,但估計太少了。吃橘子,蘋果都可以。
春季一般吃種子一類的食物比較好。
4、驚蟄到,防感冒,養生哪些習慣要做到,防範感冒很可靠?
驚蟄時節,氣溫回升,雨量逐漸增加,春光明媚,萬象恢復,春暖花開,但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去年的非洲豬瘟仍然讓人耿耿於懷,表示今年的畜禽防疫工作應該引起重視。溫暖的天氣條件有利於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加上復雜多變的氣溫,流感和手足口病也很猖獗。驚蟄時如何保持健康?請注意以下幾點。
在「驚蟄」節氣期間,氣候變得越來越暖和。然而,氣候變化很大,早晚和中午的溫差很大。此外,雨量在逐漸增加,濕度特別大。天氣變暖時,應適當減少衣物和被子,天氣變冷時,應適當增加衣物和被子,不要害怕麻煩。感冒通常是由於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下太多衣服,突然感冒引起的。因此,「春捂」尤為重要,過早脫下保暖的衣服是不合適的。
驚蟄的天氣明顯變暖了,飲食應該溫和清淡。適合多吃富含植物蛋白和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吃動物脂肪食物。你可以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來增強體質,抵禦細菌的入侵。春雷滾動,喚醒冬眠的動物,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事實上,冬眠的動物和一些昆蟲醒來,不是因為春雷太吵,而是因為溫度上升,動物體內的細胞恢復活動並醒來。
春天很容易感到睏倦,早上晚些時候醒來,工作時精神不太清醒,整天都感到睏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專家表示,這是人類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的正常生理現象。這個時節的運動不應該太激烈。我們應該遵循自然規律,早睡早起,呼吸新鮮空氣讓我們精神愉快,同時加強鍛煉來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保持健康。
5、可查楊建宇 二十四節氣養生歌驚蟄
驚蟄聞雷萬物長,調達肝氣和陰陽,多練靜功防冷風,溫補忌怒肝脾祥,少酸多甘溫不燥,多食野菜保安康。
驚蟄時「春雷響,萬物長」,養生要重視調達肝氣、平衡陰陽。飲食上宜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食物以健脾,適當食溫熱食物以壯陽禦寒,多食野菜亦有利於健康;選擇慢跑、太極拳、放風箏、坐功等較柔和的運動方式;精神上注意調節情緒,切忌妄動肝火。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歷3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45°時。「驚」是驚醒、驚動之意;「蟄」是「蟄伏」 之意。內「驚蟄」的意思是說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按照容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我國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上升至3~6℃,江南一帶氣溫升至8℃以上,西南、華南地區氣溫一般可達到10~15℃。與其他節氣相比,驚蟄時的氣溫回升是全年最快的。
6、驚蟄養生有哪四大招?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我們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驚蟄養生。驚蟄養生有哪四大招你知道嗎?驚蟄養生要根據自然規律,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情緒、起居、運動、飲食的調養。
1、起居方面。隨著氣溫回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睏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為了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為了一個良好的睡眠,建議睡前泡腳、按摩腳底,這樣可以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睡前還可以稍微活動身體,有利於身體舒展和放鬆。
2、運動方面。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從事文職工作的朋友,在春暖花開之際,應走出辦公室,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以防未老先衰。對於老年人,由於不適宜作劇烈運動,故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廣播體操、老年保健操、氣功、太極拳等運動。
3、飲食方面。春季氣候乾燥,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驚蟄飲食調養應以保陰潛陽、以食養肝為原則。要注意全面營養,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動物脂肪性食物,按時就餐,消化功能差時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證營養的攝入。新鮮熟透的水果,有益於健康。
4、情緒方面。調適情緒,以養肝氣。春天萬物生發時,人的情志也處於一種開放宣達、生發疏泄狀態,情緒易變,因而精神性疾患較多。可見春季要重視情志調養,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還要特別注重養肝,避免怒傷肝。《黃帝內經》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句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它對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數千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了中醫學的防治實踐。驚蟄養生還需根據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調養,但是不管你是何種體質,只要堅持有目的的保健養生,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相信都能過得健康長壽。
7、安宮牛黃丸最佳保健吃法是在每年的驚蟄後吃嗎?
安宮牛黃丸最佳保健執法是在每年的驚蟄後吃的,並且在每年的驚蟄後吃會事半功倍的。
8、24節氣養生操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24節氣的變經隨時影響著人體健康.順應24節氣變化的規律和特點,調節人體、防病健身,可以達劍健康長壽的目的。我們根據每個節氣的主要氣候特點,總結出每個不同時段養生要點,供大家參考。
立春
氣候特徵:白晝逐漸變長,氣溫回暖,人體血液代謝旺盛。
健康提醒:少吃酸性食物,養生以養肝護肝為主。
雨水
氣候特徵:降水增多,氣溫回升快容易導致春困。
健康提醒:注意調養脾胃,增加運動緩解春困。
驚蟄
氣候特徵:天氣回暖,雨水增多,氣候變化大。
健康提醒:補充水分,防寒保暖應付多變天氣。
春分
氣候特徵:晝夜平分,氣候溫暖潮濕,關節炎進入多發期。
健康提醒:多食用清熱解毒、溫補陽氣的食物。
清明
氣候特徵:氣溫回暖,陽氣升騰,高血壓進入多發期。
健康提醒:不宜進補,低鹽飲食緩解高血壓。
穀雨
氣候特徵:氣候以晴暖為主,早晚時冷時熱,易發生神經痛。
健康提醒:適度保暖,多食蔬菜調理腸胃降火氣。
立夏
氣候特徵:連續五天日均氣溫達22度以上標志著夏季到來。
健康提醒:多喝水以退熱降火滋養陰液。
小滿
氣候特徵:氣溫明顯升高,氣候潮濕容易發生皮膚病。
健康提醒:清爽清淡飲食為主,注意清利濕熱。
芒種
氣候特徵:天氣濕熱,是一年中人最懶散的時候。
健康提醒:清熱降火,充足睡眠,運動提高活力。
夏至
氣候特徵: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最旺,適合治療冬季疾病。
健康提醒: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增加鹽分的攝入。
小暑
氣候特徵:熱浪襲人,時有暴雨光顧,消化道疾病多發。
健康提醒:腸胃吸收力下降,注意飲食衛生。
大暑
氣候特徵:酷熱多雨,容易中暑,暑熱夾濕常使人食慾不振。
健康提醒:充分休息,避免暴曬,清淡飲食。
立秋
氣候特徵:氣候漸變,人體仍感覺燥熱難忍。
健康提醒:多食酸味果蔬,養胃潤肺以備秋涼。
處暑
氣候特徵:暑熱餘威明顯,但氣溫開始慢慢轉涼。
健康提醒:調整睡眠時間,飲食偏向清熱安神。
白露
氣候特徵:暑氣漸消,白天氣溫適宜,夜間氣溫較低。
健康提醒:滋陰益氣的食品對身體大有益處。
秋分
氣候特徵:逐漸晝短夜長,每場秋雨都會帶來明顯降溫。
健康提醒:運動保健,針對性地治療冬病。
寒露
氣候特徵:熱冷交替明顯,人體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健康提醒:飲食清淡柔潤,起居注意保暖。
霜降
氣候特徵:天氣時有反復,人體逐漸感覺季節的肅殺和蕭瑟。
健康提醒:以平補為原則,注意肺的保養。
立冬
氣候特徵:氣溫迅速下降,人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熱能來維持體溫。
健康提醒:多食用熱量較高的膳食,增加維生素。
小雪
氣候特徵:天氣常是陰冷晦暗,抑鬱症病情容易加重。
健康提醒:增加戶外活動調節心態,飲食多果蔬。
大雪
氣候特徵:氣溫持續降低,哮喘進入高發期。
健康提醒:進補的好時節,輔以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冬至
氣候特徵:冷空氣活動頻繁,人體陰氣較重。
健康提醒:防寒保暖,及時補充高熱量食物。
小寒
氣候特徵:常有寒潮暴發,會帶來劇烈降溫,易發生凍瘡。
健康提醒: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大寒
氣候特徵:冷空氣刺骨,氣候相當寒冷,心血管疾病高發。
健康提醒:冬不藏精,夏必病溫,注意節欲養臟。
9、驚蟄節氣如何養生 驚蟄吃什麼好
泡足能有效地舒筋活絡,通過沐足由下而上帶 動陽氣轉動,如以當歸、艾葉各30克水煎泡腳,就有溫經活血之效。
散步可以舒展全身的氣機,百如平地健步走30分鍾以上,每日堅持,即可調節全身氣機的舒布,增強體度質 。
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認為山楂、烏梅等酸味食物或葯物可以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的目的。但同時酸性也有收斂、固澀的特性。食用過多的酸性葯食反回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泄 。故飲食中少食酸性葯食,以免妨礙氣血運行。
驚蟄陽氣始動,全身的陽氣尚不充沛,寒冷葯食容易傷及人體陽氣之本。春季食用冷飲、寒涼水果之後容易腹痛、腹瀉,女性也容易引發宮寒,表現為痛經、血塊、停經等症狀。再則春季乍暖還寒,寒暖流交替頻發,氣溫波動答大,衣物添減頻繁,稍不注意則易受涼感冒。
10、驚蟄時節如何養生?
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百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度。」這是說,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問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對於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的地區要注意保暖。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答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回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答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葯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葯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