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幾種音樂能治病 什麼病
音樂能養生、治病已被中外許多學者公認,尤其是中國古典音樂,曲調溫柔,音色平和,旋律優美動聽,能使人忘卻煩惱,從而開闊胸襟,促進身心健康。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患抑鬱症,經多方醫治,不見療效。後來他向朋友學撫琴,久而樂之,抑鬱症也就自然好了。高血壓病人聽抒情的小提琴樂曲,可使血壓降低10~20毫米汞柱。讓臨產婦女聽優美悅耳的音樂,可以分散她們在分娩時的注意力,減少疼痛。更令人欣喜的是,音樂還能輔助治療癌症。美國癌症治療中心之一的羅索哈特醫院音樂治療主任金泰爾,本人就是癌症患者。1975年,她患了乳腺癌,病情很快惡化,被送進醫院。在醫院里,她目睹癌症病友一個個死去,情緒十分低落。正當她在准備後事時,會彈鋼琴的父親為她彈奏一些樂曲,以減輕她精神上的痛苦。令人十分驚奇的是,音樂就像魔術師一樣,慢慢驅趕了病魔,使她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且心情十分愉快。病癒後,她以極大的熱情參加了美國癌症協會組織的音樂治療工作。如今,她已成為世界知名的音樂治療專家。我國深圳一家腫瘤醫院,還創建了「希望之光」俱樂部,每周3次為患者進行演出。平時演員們深入病房為患者演唱,由患者親自點歌點曲,已收到了良好的療效。由此可見,音樂是怡養心神,祛病延年的一劑良葯。
祖國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史記》雲:「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埃及在遠古時代的古典著作中稱「音樂是靈魂之葯」。
音樂療法在臨床上可分為單純音樂療法、音樂電療法、音樂電針療法。
單純音樂療法是單純通過聽音樂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它與一般欣賞娛樂性音樂有原則區別。它是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而聽不同的音樂,使人體機能得以不同的變化。可治療情緒不安、精神抑鬱症、神經衰弱、失眠、胃腸功能紊亂等。
選曲原則,一種是按患者情緒給以同樣的音樂。如患者情緒處於興奮狀態,就給予興奮的音樂,去增強他的興奮性,過一會兒,他就會感到疲勞了,自然會產生疲勞的情緒。抓住這個時機,再給以有鎮靜效果的樂曲,最終會達到讓興奮情緒平靜下來的目的。如果患者的情緒處於郁悶狀態,則應給以較壓抑的小調。因為某種情緒在音樂的支配下,達到頂峰時,會出現一個向相反情緒轉化的時刻,而這一時刻,正是患者感到暢快的時刻。另外也可根據患者的文化修養水平、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愛好選曲,而不是根據疾病的種類,對患者給以良好的音樂,會增加治療效果。
音樂電療法是患者接受音樂治療的同時,還接受音樂電流治療,電流與音樂是同步的。其治療方法是患者用耳機聽音樂,音樂電流通過兩個板狀電極放在人體患部。臨床常用於神經痛、神經衰弱、頭痛、失眠、早期高血壓、扭挫傷等疾患的治療。
音樂電針療法是音樂療法與針刺療法相結合。在進行音樂電針治療時,病人一邊用耳聽音樂,一邊進行音樂電針治療。由於音樂電流具有止痛、活血作用,從而加強了針刺的作用。主要用於神經痛、肌肉萎縮等疾患及電針麻醉。
中醫的音樂療法
中醫的音樂療法是根據宮、商、角、徵、羽5種民族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系來選擇曲目,進行治療。如宮調式樂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商調式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調式樂曲構成了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調式樂曲,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松,構成層次分明、情緒歡暢的感染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調式音樂,風格清純,凄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晶幕,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
不同類型的病人,可根據不同個性選用不同的音樂療法。對於腫瘤病人採用音樂療法也為治療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之一。腫瘤的發生與心理因素有關,故採用音樂療法,可改變腫瘤病人的情緒,提高免疫功能,減少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腫瘤患者易出現暴躁、壓抑、悲哀、憤怒、絕望的惡劣情緒,大多預後較差;反之,保持樂觀良好的情緒,使免疫功能增強,有利於抑制和清除癌細胞,使病情穩定或好轉。故根據五音治療原理,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法:
暴躁在五行中屬「火」,這類人做事爽快,愛誇誇其談,爭強好勝,辦事稍有挫折易灰心喪氣。平時未發作時,應引導積極的一面,聽些徵調音樂,如《步步高》、《狂歡》、《解放軍進行曲》、《卡門序曲》等,這類樂曲旋律激昂歡快,符合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奮進向上。在情緒急躁發火時,應聽些羽調式音樂,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漢宮秋月》等,能緩和、制約、剋制急躁情緒。
壓抑在五行中屬「土」,這些人多思多慮,多愁善感。平時應多聽宮調式樂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兒高》、《月光奏鳴曲》等。這些曲目風格悠揚沉靜,能抒發情感。當遇到挫折,情緒極度惡劣時,應聽角調式音樂,如《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江南絲竹樂》,此類樂麴生氣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溫心,清風入夢,使其從憂慮痛苦中解脫出來。
悲哀在五行中屬「金」,在人們悲痛欲絕、欲哭不能的情況下,應給予引導排遣。聽商調式樂曲,如《第三交響曲》、《嘎達梅林》、《悲愴》等,能發泄心頭郁悶,擺脫悲痛,振奮精神。
對於久哭不止,極度悲傷的患者,應聽徵調式音樂,如《春節序曲》、《溜冰圓舞曲》、《閑聊波爾卡》等。其旋律輕松愉快、活潑,能補心平肺,擺脫悲傷與痛苦。
憤怒在五行中屬「木」,在憤怒萬分,壓抑心頭時,,應聽角調式樂曲,舒肝理氣,如《春風得意》、《江南好》,克萊德曼的現代鋼琴曲等。在憤怒已極,大動肝火時,應以角調式樂曲,佐金平木,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陸》,艾爾加《威風堂堂》等。
絕望在五行中屬「水」,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創傷,對生活失去信心,產生絕望,故必須以歡快、明朗的徵調式樂曲,如《輕騎兵進行曲》、《喜洋洋》,中國的吹打樂等,能重新喚起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音樂治療每日2~3次,每次以30分鍾左右為宜。最好戴耳機,免受外界干擾。治療中不能總重復一首樂曲,以免久聽生厭。治療的音量應掌握適度,一般以70分貝以下療效最佳
2、音樂也有治療效果嗎?
有很多科學實例的,都能起到效果,不過只是微妙的,不會很顯著。
3、聽養生音樂對身體的益處?
一是聲:通過「耳聞」與「神聽」被大腦感知作用於人體;
二是情:音樂作品表達的情緒(悲、歡、喜、樂;安寧、平靜、開闊、奔放、雄壯、高昂等)直接作用於思維和人的肌體,產生養生健身效果;
三是意:即音樂的旋律、和聲、配器、節奏、速度、調式與調性表現的整體效果,使聽者產生想像和追逐,將聽者帶入一種現實的意境中,諸如高山、流水、森林、草原、清晨、風雨、陽光、月夜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獲得滿足和享受,達到調節思維和肌體的效果;
四是速:即音樂具有的快慢節奏和輕重緩急特性,快而強的音樂使人聽之欲動,安靜而詳和之音可使人心緒平和安閑,雄壯有力之樂使人精神抖擻,對人的思維與反應產生直接影響;
五是波:即音樂聲波產生的能量,會直接影響人的血脈跳動和腦細胞思維頻譜。因此,音樂能量及音樂語被人接收後會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五臟六腑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作用於思維,影響心理與情緒變化,達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飯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聽柔和清新的音樂,可以配合進食;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1、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美妙的音樂,通過聽覺器官傳入人體,產生微妙的和諧共振。與此同時,柔和輕快、美妙動聽的音樂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起到調節血液流量、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腦肝腎功能,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腺體分泌,加強新陳代謝等作用。
2、飯後聽音樂還有療病健身之功。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醫生給病人的「葯」是一張德國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樂唱片,具體方法是每日3次,飯後聽,按時欣賞音樂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經性胃炎得以痊癒。不久,英、美、日等國的一些醫院也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每日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高血壓病患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松的樂曲,可以使病人安靜,並最終恢復正常。
3、此外,飯後聽音樂,還要注意考慮人們的個性心理特點與音樂愛好程度等。因為這些因素對療效有一定影響。只有根據人們各自的愛好,精心選擇適當的音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反之,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纏綿悲哀的聲調等,會對人的情緒和消化系統產生不好影響,有損人的健康。
4、中國音療 是什麼?
中國音療,即五音療法,就是根據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和五音對應,用角、徵、宮、商、羽五種不同的音調的音樂來治療疾病。
中醫五音療法認為,五音對五臟,五臟系五行,將三者相融,通過聞五音,從而調適五臟。五臟所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五音與五臟相對應,五音八聲和諧振動,深入奇經八脈,梳理五臟氣血是音樂治療疾病的重要原理,五音如下:
1、角調,為春音,以角音(3-Mi)為主音,屬木,主生,通於肝,能促進體內氣機的上升、宣發和展放。
2、徵調,為夏音,以徵音(5-So)為主音,屬火,主長,通於心,能促進全身氣機上炎。
3、宮調,為長夏音,以宮音(1-Do)為主音,屬土,主化,通於脾,能促進全身氣機穩定,調節脾胃之氣的升降。
4、商調,為秋音,以商音(2-Re)為主音,屬金,主收,通於肺,能促進全身氣機的內收,調節肺氣的宣發和肅降。
5、羽調,為冬音,以羽音(6-La)為主音,屬水,主藏,通於腎,能促進全身氣機的潛降。
(4)音樂治療與養生擴展資料:
中醫認為,自然界有陰陽,人體有陰陽,音樂有也陰陽。如高音為陽,低音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竹之聲為陰。
古人將古琴、古箏、竹笛、竹簫等樂器與五音對應,即「琴羽、箏商、簫角、笛徵宮」,五個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分為陽韻和陰韻兩個部分,陽韻用於補益臟虛,陰韻用於清瀉臟實,以調整人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據文獻記載,宋代名家歐陽修通過學琴,治好了抑鬱症和手指運動功能障礙。
5、什麼是音樂養生拜託了各位 謝謝
音樂是養生療疾的良葯。古人很早就懂得用音樂來養身養性、治療疾病。如漢代就有記載:「以管(樂器)為席……扶諸而來者,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而且效果很好。宋金時代著名醫家張子和《儒門事親·卷三》中指出:「好葯者,與之笙笛不輟。」意思是用笙笛一類樂器給人演奏,是一種很好的葯。音樂對於人心理的影響可直接而迅速地表現出來,它對生理的影響(如心率、血壓、血流狀況、胃腸蠕動等)也顯而易見。一曲節奏明快、悅耳動聽的樂曲會把你帶入音樂之中,拂去你心中的不快,樂而忘憂。此時,體內的神經體液系統也處在最佳狀態,從而達到調和內外、協調氣血運行的效果。 在現代,音樂養生也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如在美國,就有一百多所大學開設有音樂治療專業,在很多大醫院里都設有音樂治療部門。在我國,很多醫院和療養院採用為患者播放優美輕音樂的辦法,治療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等疾病,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養生的方法多種多樣,還可服用一些保健食品,如螺旋藻,松花粉,甲殼素等。 (1)音樂養生的理論基礎。中國的音樂養生強調形神一體,身心雙修。中國傳統的音樂養生的理論基礎是中醫學的「五音通五臟」理論。古人把音樂按聲的高低分為五等,即「宮、商、角、徵、羽」。這五音又分別與五臟相通,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徵動心,羽動腎,即「天有五音,人有五臟……此人與天地相應也」。這就將千變萬化的聲音,按照五行的分類方法,分別和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腎(水)五臟發生了有機的聯系。音樂的內蘊是以人的情感為軸心的,古人把五音各調所發出的精神效應進行歸類:「宮音和平雄厚,莊重寬宏;商音慷壯哀郁,慘憮健捷;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順;羽音高潔澄凈,淡盪清邈。」 (2)音樂養生的作用。好的音樂,其聲波能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的同步共振,使人體生物節律(如脈搏起伏,心率快慢,呼吸節奏,胃腸蠕動,甚至肌肉的收縮舒張等)得到良好的調節,激發人體潛能。此外,對中樞和內分泌系統也是一種良性刺激,能促進神經內分泌系統分泌出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神經介質等生命活性物質,從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中國傳統的養生學認為,音樂可以平衡陰陽。 摘自 http://www.zhongguohuafen.com/news/2011623155242.htm 參考 http://www.zhongguohuafen.com/
6、養生音樂是什麼
《天韻五行樂》里演奏所用的是中國民族弦管樂器,主要有古琴、古箏、竹笛、竹簫等,每一個調式均選用一種樂器主奏,為「琴羽、箏商、簫角、笛徴宮」,古人稱「琴簫」為弦管樂器中的「君子」,其音質深遠幽雅、空靈清和、意味雋永,千百年來一直為賢者高士所鍾愛與推崇,誠為天賜靈物!其形態至簡而其氣韻至深,其音波可直入五臟,振動其氣機,疏導其瘀滯,伐其有餘而補其不足,令人體五臟中和清安,氣爽神清,其優美清雅的音色對人體的健康很有益處
回歸國學經典,致力全球傳播!
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音樂與人的心理、生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角、徴、宮、商、羽五音稱之為「天五行」
我們這套《天韻五行樂》就是根據古人的「五音療法」理論並結合現代音樂療法而創作的,目的在於通過這些悠雅平和、清新自然的旋律來引導人們改善心靈和身體的不正常、不平和狀態;無論心靈憂愁哀怨還是身體內臟生病,只要用心去諦聽去感受,音樂或深或淺地總會使人們心情放鬆、氣血和暢,從而對身心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復作用,這就是音樂治療,也稱音樂醫學
愛好氣功的人們也可將其作為帶功音樂,在清靜整潔的環境中,或端坐或靜卧,令身體松靜自然,呼吸均勻暢達,寧神靜氣,聚精會神於音樂旋律之中,並體味相應臟器的感覺,令二者的波動諧振起來,即可鼓盪體內氣機,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而強身健體
《天韻五行樂》正是運用了陰陽五行理論,共有五個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分為陽韻和陰韻兩個部分,陽韻用於補益臟虛,陰韻用於清瀉臟實
「音樂療法」大事紀
一、1950年美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個音樂治療協會
二、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
三、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
四、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設立了中國第一個音樂治療專業
7、養生音樂真的能養生嗎
《天韻五行樂》里演奏所用的是中國民族弦管樂器,主要有古琴、古箏、竹笛、竹簫等,每一個調式均選用一種樂器主奏,為「琴羽、箏商、簫角、笛徴宮」,古人稱「琴簫」為弦管樂器中的「君子」,其音質深遠幽雅、空靈清和、意味雋永,千百年來一直為賢者高士所鍾愛與推崇,誠為天賜靈物!其形態至簡而其氣韻至深,其音波可直入五臟,振動其氣機,疏導其瘀滯,伐其有餘而補其不足,令人體五臟中和清安,氣爽神清,其優美清雅的音色對人體的健康很有益處
回歸國學經典,致力全球傳播!
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音樂與人的心理、生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角、徴、宮、商、羽五音稱之為「天五行」
我們這套《天韻五行樂》就是根據古人的「五音療法」理論並結合現代音樂療法而創作的,目的在於通過這些悠雅平和、清新自然的旋律來引導人們改善心靈和身體的不正常、不平和狀態;無論心靈憂愁哀怨還是身體內臟生病,只要用心去諦聽去感受,音樂或深或淺地總會使人們心情放鬆、氣血和暢,從而對身心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復作用,這就是音樂治療,也稱音樂醫學
愛好氣功的人們也可將其作為帶功音樂,在清靜整潔的環境中,或端坐或靜卧,令身體松靜自然,呼吸均勻暢達,寧神靜氣,聚精會神於音樂旋律之中,並體味相應臟器的感覺,令二者的波動諧振起來,即可鼓盪體內氣機,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而強身健體
《天韻五行樂》正是運用了陰陽五行理論,共有五個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分為陽韻和陰韻兩個部分,陽韻用於補益臟虛,陰韻用於清瀉臟實
「音樂療法」大事紀
一、1950年美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個音樂治療協會
二、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
三、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
四、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設立了中國第一個音樂治療專業
8、如何進行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注重環境和音量的控制,要謹慎選擇曲目,對症下葯。播放音樂時一,要注意音量大小,通常40——60分貝最佳。
1、情緒調節。選擇低沉、輕緩、婉約、悠揚的曲目,以安定精神、幫助入眠;或選擇節奏快、旋律佳、音色美的樂曲,以提振精神。
2、益智養生。選擇抒情、典雅、富有朝氣的古典音樂,可防治弱智健忘及痴呆的產生。也可選擇內容健康的流行樂曲、民族樂曲,作為益智養生之用。
3、延年益壽。選擇心情開朗的樂曲,自然可以培養高雅的道德情操、樂觀開朗的個性,並防治各種慢性病的產生,進而抗衰防老、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