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至節氣前後的養生
冬至前後養生在衣著和起居上應有所講究,copy穿衣要保暖,在家穿睡衣時應以無拘無束、寬柔自如為宜。如果外出,應注意頭部和腳部的保暖,以防生凍瘡。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於保護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
冬至時節要勤曬被褥 首先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殺死各種細菌和微生物。其次,經日光曝曬後的被褥會更加彭松、柔軟。
每天泡腳 每天堅持泡腳,對於緩解腰腿酸困、失眠焦慮都有幫助,尤其是冬至後每天堅持泡腳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但要注意如果患有腳氣的人常用熱水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此外,糖尿病患者和心腦血管患者也不宜熱水泡腳,水溫應以溫度適宜為好。
開窗通風 天氣寒冷,人們為了保暖喜歡緊閉門窗,但zd這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應該適度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尤其是學校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2、冬至養生注意什麼
穿著暖和 自古就有「秋防燥、冬防寒」的說法,因為冬季寒冷,特別是北方寒風刺骨,如果不注意防寒,那麼,「外寒侵入機體,經久不散,易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內寒產生,使人生病」。所以,進入冬季後,要把防寒作為養生的第一要務,不可硬撐。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要注意穿著暖和。
早睡早起 冬季夜長,人們不可過分熬夜。每當到了夜間10~11點就應上床睡覺,到早晨到了6~7點就應按時起床。古人雲,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養陰氣,後者對健康不利。
開窗通風 寒冷的冬季,人們常常將門窗關得緊緊的,這種做法使得屋子內充滿二氧化碳和廢氣,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即便是異常寒冷的寒冬臘月也要注意定時開窗,以便排放二氧化碳和廢氣,提高氧氣濃度。同時,讓陽光照射進來,增加室內負離子含量,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運動鍛煉 寒冷的冬季使許多人長時間呆在家中,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參加運動,其結果是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有所下降,經常感冒。因此,冬季也要加強鍛煉,只要不是刮大風的日子就可外出鍛煉,這樣對保持健康有益,可少生病或不生病。
樂觀向上 冬季受到使用火爐、暖氣、氣候乾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平日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而當遇到不順心之事要注意保持冷靜,不要輕易生氣、發怒,以避免焦慮和抑鬱等負性情緒。
涼水洗臉 冬季天冷,多數人喜歡用熱水洗手、洗臉,這是沒有錯誤的;但採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卻對身體非常有益。研究表明,冬季堅持用涼水洗手、洗臉,可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
3、冬至已至,怎麼養生更能長壽?
冬至養生,「吃穿動養」四者缺一不可,四方面做好了,更容易長壽。2019年12月22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里的「冬至」。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冬至冬至,也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那麼,冬至養生,和平常時候有何不同呢?
俗話說「冬練三九」,所謂的數九嚴寒,也就是冬至前後開始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冷在三九」,形象地道出了、一年裡最冷的隆冬嚴寒的味道。
大眾養生食物熱量表
大眾養生食物熱量表
智能小程序
如何度過「生命中非常的寒冷」?在我看來,也就是四個方面要做好,它們就是:吃、穿、動、養。
1、 吃——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進補可以適當多吃牛肉、羊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桂圓等。常見的火鍋滋補肉食,都是這個季節比較合適的進補方式。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可見,「三九」養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好好溫補一下。但是,溫補也要注意適可而止,大溫大熱、過食辛熱肥甘也是不可取的。
2、穿——保暖防寒,該穿就穿:
寒冬臘月,外界氣溫很低,身體的熱量主要就從裸露的頭、手等處散發。中醫認為,這就是一種傷陽的行為。現在很多人喜歡講究風度,穿得太多,身材顯得臃腫。於是各種「反季節」穿衣法絡繹不絕。
因此,該穿就穿,做好保暖防寒,是冬季應有的穿衣方式。如果溫度低於5度,更要帶好帽子,防止熱量散耗,也就養護好了陽氣,更利於健康長壽。
3、動——合理運動,養護陽氣:
三九隆冬,多數人選擇「貓冬」避寒。實際上,寒冬臘月,正是我們乘機提高抵抗力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氣溫低時,身體會有一種蜷縮成一團的意願。此時,如果勇敢地起身走出去,反倒無懼寒冷。這樣的「鍛煉」,其實更有利於機體抵抗寒冷。長此以往,身體的抵抗力也就更好了。當然,外出運動,最好還是做好防風寒的措施,穿比較厚實的運動服。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冬天是陰氣收藏的時段,三九是氣候變更的轉折點,也是陰盛陽衰的高峰。陽主動,陰主靜。如果缺乏運動,陽氣也會失去活力。堅持合理的運動,適當維護好陽氣的生機,使氣血流暢,經絡暢通,都是非常好的養生方式。
4、養——動靜相宜,陰平陽秘:
《黃帝內經》:冬季養藏。養陽和養陰,其實並不矛盾。孤陽不長,孤陰不生,我們要做的就在於如何「陰平陽秘」,那樣才是最好的長壽方法。
4、冬至的養生?
重點要養心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順時奉養
告誡老年人要「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怡奉親,慎無懈怠」也就是說,天地、四時、萬物對人的生命活動都會有影響,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四時氣候變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只有這樣才能老當益壯,益壽延年。
禦寒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盡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藏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葯食,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針灸通穴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鍾。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5、冬至怎麼養生
1.調整飲食。
冬至時節應當食用性溫的食物,如牛羊肉、紅抄棗、桂圓、辣椒等,這類食物有驅寒、溫腎的功效。可以增加人體的熱能,提高抵禦嚴寒的能力。
2.多吃百堅果。
冬至時多吃些核桃、栗子、松子、榛子和花生之類的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禦寒的作用,能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3. 曬曬太陽。
冬季天氣度寒冷,人們都穿的嚴嚴實實的,中午的時候找個避風的地方曬太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問有利於身體健康。
4. 熱水泡腳。
冬至時節應當堅持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能答夠達到疏通經絡散寒活血的功效,減少疾病的發生。
6、冬至養生提醒 冬至養生主要有哪些要點
冬至 我國進入「數九寒天」注意保暖防病新華網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12月22日將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專家提醒說,從冬至之日起,我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值此時節,公眾要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注意保暖防寒,少生疾病。冬至養生的方法:數九寒冬時節,為了防寒保暖、少生疾病,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示說,此時節,公眾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因此,此時節一定要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和體育鍛煉。比如平時要堅持用冷水洗臉,慢跑、打拳、舞劍等方式,都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冬至養生吃什麼: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煉之外,在日常飲食中,還應多吃些禦寒食物,如海帶、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藕、胡蘿卜、山芋、百合、羊肉、牛肉等,這些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我國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介紹說,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此時太陽黃經270度,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的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到達最低點,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意思是說,從這一天以後到立春的45天,陽氣漸升,陰氣漸降,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天文專家表示,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據氣象資料統計,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流南下,造成驟然降溫,並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氣候。
7、冬至養生,知道不能做什麼更重要
穿著暖和 自古就有「秋防燥、冬防寒」的說法,因為冬季寒冷,特別是北方寒風刺骨,如果不注意防寒,那麼,「外寒侵入機體,經久不散,易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內寒產生,使人生病」。所以,進入冬季後,要把防寒作為養生的第一要務,不可硬撐。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要注意穿著暖和。
早睡早起 冬季夜長,人們不可過分熬夜。每當到了夜間10~11點就應上床睡覺,到早晨到了6~7點就應按時起床。古人雲,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養陰氣,後者對健康不利。
開窗通風 寒冷的冬季,人們常常將門窗關得緊緊的,這種做法使得屋子內充滿二氧化碳和廢氣,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即便是異常寒冷的寒冬臘月也要注意定時開窗,以便排放二氧化碳和廢氣,提高氧氣濃度。同時,讓陽光照射進來,增加室內負離子含量,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運動鍛煉 寒冷的冬季使許多人長時間呆在家中,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參加運動,其結果是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有所下降,經常感冒。因此,冬季也要加強鍛煉,只要不是刮大風的日子就可外出鍛煉,這樣對保持健康有益,可少生病或不生病。
樂觀向上 冬季受到使用火爐、暖氣、氣候乾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平日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而當遇到不順心之事要注意保持冷靜,不要輕易生氣、發怒,以避免焦慮和抑鬱等負性情緒。
涼水洗臉 冬季天冷,多數人喜歡用熱水洗手、洗臉,這是沒有錯誤的;但採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卻對身體非常有益。研究表明,冬季堅持用涼水洗手、洗臉,可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