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陰陽養生圖片

陰陽養生圖片

發布時間:2020-07-05 00:17:57

1、道家符圖有哪些

(1)天象符圖
這類符籙是表述天體運化、陰陽消息的,與天文、星宿、氣象、天時、季節、生態等有關聯。道教認為,符圖是由天地之元氣凝聚而成,是對宇宙的寫真,通地過它判天地,運陰陽,表述宇宙演衍的圖式。許多符圖都繪有北斗、南斗、三台、二十八宿等各種星宿,或是風、雨、雷、電等等圖文,廣泛應用於興雲、布雨、起電、招雷、祈晴、祈雨、呼風等宗教儀式中。
天象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靈寶系列符圖。所謂「靈寶」,即指宇宙間最原始的能量 ——神和氣。《靈寶度人上品妙經符圖》卷上曰:「神降為靈,氣聚為寶,神降氣聚,具質成形,無所不生,無所不明,無所不立,無所不成。」意為神氣之靈寶,總括天地人三才,包容無涯,天地萬物,莫不由之營化。「故其道也,彌綸萬天,范圍十地,推運陰陽,調和寒暑,統行八卦,率御三元,部制鬼神,保育民物。」 靈寶神氣的真實載體就是日月山川人物鳥獸,符籙則是它的象徵圖物。在靈寶系列符圖中,表現天地人三才演化的象徵圖式,以靈寶始青變化圖、碧落空歌圖、大浮黎土圖三道大符最為馳名。
《靈寶始青變化圖》,相傳為天真皇人親身體驗了混沌初分陰陽運化的自然元始氣象,用紫書描繪出的第一靈寶符圖。但它的結構無拘無束,超越了實在物象,線條變化多端,瀟灑自如,生動流暢,顯示出自由奔放的氣韻,浸透著生命與精神的活力,是一幅十分和諧而又充滿生機的宇宙氣象形態圖,表現出「靈寶之氣,變化之象」顯著特徵。此種符圖,主天地萬物和人世間的生養之道,給人、畜、物以生機活力,因而能「保生延年,神氣不散,固全生道也。佩之則生氣歸身,返老回嬰,應運滅度,身經太陰,帶服始青變化之圖,始青帝君與兆同升,逍遙太空也。」正因為它是天地初生形態的象徵,所以又是煉功修真的瑰寶,靜觀冥想,體驗天人合一的感應,達到主客一體的境界。
《碧落空歌圖》,是一幅天地元氣變化圖,同時表現了天象與人體的關系,也是一幅人體脈絡符圖。道家認為,宇宙中的靈寶之氣與始青之氣交合,產生碧落之氣;天人同體,先天元始之氣為其共同根源。碧落之氣在天則聚合成星,凝結為斗;在人則演變為縷脈筋絡,邊貫穿注,如同圓環,「生360脈,360經,360絡,又生眇絡、支絡、絲絡、□絡,大范之氣以為其元,中結此文以成圖。」 這種天人合一的脈絡圖,更是把人同自然的密切聯系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浮黎土圖》。浮者,虛浮也,以其虛而不實故曰浮;黎者,黑也,暗然無光之所謂也;「黎土」,乃先天真土之稱,意為宇宙混沌未開之際,浮黎真土遍布太空,歷經數劫,陰陽運化,天地分判,黎土凝結而成世界。因此天真皇人紫筆定書,「以青為地,黃為文。赤為界,封此圖為浮黎土者,區貫庶穴之所在也。中黃太上明梵之氣,迴旋流演,以正域內宮闕樓觀之所存。」在人而言,「此圖主人脾胃,榮養太和」,故可用於養生長命。
(2)地象符圖
地象符圖是道家對山川風水自然環境的理性觀察與神秘體驗相結合,探求天象、山川、建築、環境與人類生存發展的協調關系與最佳狀態的產物。道家從萬物有靈的觀念出發,認為山川河流、天地萬物都是有靈感的生命體,由此而繪製成的地象符圖,「一切感到妙應齊備,或天或人,或山或水,或飛或沉,或文或質,皆是真精之信,有字總號為符。」因此,「受符佩帶,妙氣入身,智慧通達,消災厭惡,精則有微,微則神降,所願必諧。」(見《五嶽真形圖記》)
地象符圖又叫地理符或風水符,被廣泛地運用於環境、建築、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對風水地理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黃石公安宅護符法》所記五嶽鎮宅符、鎮土府符、救宅符、鎮寺觀符、武帝應用符,《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中的解穢、安宅、辟火、闢土、止耗、厭怪、辟瘟、田種、利蠶、四季諸符,計有三十九類,皆是由地象符演變而來的風水地理符。在東方傳統文化之中,自然、環境具有高度的精神象徵意義,將「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古老的哲學命題引入人類生活,注重在整個自然界與生態環境中尋求有機秩序和普遍和諧,與天地萬物保持親密無間、共生共存關系,從而獲得自身的發展與精神的恬靜,達到天、地、人三才一體共存,即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好境界。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想,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是人類發展模式中的永恆主題。
地象符的代表作是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廣泛流行的《五嶽真形圖》。《洞玄靈寶五嶽古真形圖》說:「五嶽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盤屈回轉,陵阜形勢,高下參差,長短卷舒,波流似於奮筆,鋒芒暢乎嶺鶴,雲林玄黃,有台書字之狀。是以天真道君下觀規矩,擬縱趨向,因如字之韻,隨形而名山焉。」此圖為道家所看重,在道教符圖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抱朴子內篇·遐覽》稱:「道家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也。」 道家認為,《五嶽真形圖》象徵著眾多生靈與仙真,是通神達靈的信物,修真護身的法寶。正如《洞玄靈寶五嶽古真形圖》所說:「子有東岳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長久,入山履川,百芝自;子有南嶽圖,五瘟不加,辟除火光,謀惡我者,返還自傷;子有中嶽形,所向惟利,致財巨億,願願克合,不勞身力;子有西嶽形,消辟五兵,入刃不傷,山川名神尊奉司迎;子有北嶽形,入水卻災,百毒滅伏,役使蛟龍,長享福祿;子盡有五嶽形,橫天縱地,彌淪四方,我歡悅,人神攸同。」
《道藏》所收五嶽真形圖,除五嶽外,還有霍山、□山、廬山、青城四輔,各有真形圖二幅,一幅有文字說明,一幅為列字元圖。道書稱文者為「上五嶽真形」,有文者為「下五嶽真形」。據《洞玄靈寶五嶽真形古本真形圖》所言,原本為三色彩圖,「黑色山形,赤色水源,黃點者洞穴口也。畫小則丘陵微,畫大則隴岫壯,葛洪謂高下隨形,長短取象。」但是,流傳下來的僅黑白刻本,以黑色屈曲的長方形表示山體,黑色山體中的曲線表示水流,空白處是修真隱居的宮觀、洞天。圖中用文字標明每座山嶽的地形、高度、范圍、水源、物產、洞穴、宮觀、交通等。顯然,這是一種古代山嶽的平面圖,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由此而形成地圖學中的一個派別,其地理學和地圖學價值,曾得到國內學者的充分肯定。日本學者小川琢治教授將《五嶽真形圖》中的《東岳真形圖》同現代等高驪繪制的《泰山地形圖》相對照,認為二者很相似(見日本《地學雜志》第258號載小川琢治《近世西洋通以前的支那地圖》)。 (3)人像符圖
人像圖又叫做人體符或精氣符,是道家以氣為本的哲學觀念在符籙法術中的運用。「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許多哲學派別都把氣看做人與自然相互交感的介物,實現天人感應的節點。例如天地人三才學說、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等都持有這樣的觀點,道家的天感應論,也是這樣認為的。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道教不僅以「氣」為核心建立了自已的哲學觀,並具體運用於氣法丹道、符咒法術中。煉丹修真,首先要注重人體與天地之氣;書符念咒,也要做到精氣為本,元神為用。總之,無論內外丹法,符籙禁咒,都必須以氣為核心,做到、天、地人與精、氣、神的相諧和合。人象符圖正是這種以氣為核心的哲學觀在符圖中的運用。《雲笈七簽》「一切萬物莫不以精氣為用,故二儀三景,皆以氣行乎其中萬物即有,亦以精氣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氣者也。以道之精氣,布於簡墨,會物之精氣,以卻邪偽,輔助正真,召會群靈,制御生死,保持劫運,安鎮五方。然此符本於結空,太真仰寫天文,分置方位,區別圖象符書之異。」所以說道教符籙特別是人象符人體與氣場的結合,把天地氣場、人體功能、符咒法術等融貫一體,有理有法有訣,使人們可以了解符法的內容,懂得其中的奧秘。在這方面較有建樹的,主要是宋元時期的凈明派、清微派、天心派和靈寶派等。《凈明黃素真文》收集了三十一道符,明白表示出都是內氣運行、神化丹凝的修真圖。
人象符圖的代表作即為《凈明黃素真文》中的《黃素真文圖》和《五臟真形圖》。《黃素真文》由八十一個符篆組成,明白表示天地梵氣運化、人體吐納之氣的軌跡。該書卷一說:「凡欲學仙,必知真文。真文者,天地梵氣也。」「人之身不得黃素,真文不生,皆天寶、靈寶、神寶之祖氣也。祖氣結而成字,合而成人。」「真文八十一字者,脾、腎中氣也。天地五行,土、水中氣也。自一至八十一,吐之則見其出出,咽之則見其人,各長三寸,闊三寸也。」《五臟真形圖》也是修持五臟真形的圖法,持符者按照圖式,精思存想,由精入神,則身神可見,修真有成。人之五臟,各有其神,「神各有形,霰各有氣,氣者神之本也,形者氣之體,而脾之形寓於;上者之中,此人所以未達其理也。欲理五臟,先知其神,知其神長生,使之亦有道,,想之亦有法。」
此外,還有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也大量採用符籙以助內修煉氣,所用煉氣養神、修真證道的符圖甚多。神霄派有神光符、陰陽二氣符、九陽氣符、腦符、心符、肝符、脾符、肺符、腎符、精符、血符;清微派有氣宇符、關脈通開符、通真符、服食符、服氣符、明性符、明目符;天心派有三光正氣符、天皇保命符、真火九芒符、真水十芒符、初陽赤輝符化生內景圖、神光無上虛澄內景圖、素華始元內景圖、金光清虛含真內景圖;靈寶派有五芽真文、玉嬰神變符、日魂符、月魂符、天罡正氣符、青帝護神符、赤帝養氣符、白帝侍魄符、黑帝通血符、大洞十八玉符、二十四真符、十二絡符、八十一品符等等。
人象符圖作為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媒介和道與天地、人體的聯系通道,是天地造化、陰陽消息的顯示軌跡及天人合一的全息攝影。這種以人體精氣神為本的錄之術,將符咒、氣功、丹法融合在一起,內觀修煉外施成符,有一定的效應,因而能在人們的各個生活領域得到廣泛地運用,曾在歷史上產生過較大的社會影響

2、陰陽八卦圖的含義

它是中國古代儒家論述萬物變化的重要經典--《周易》中用的八種基本圖形,亦稱八卦,用「-」和「--」符號組成。名稱是:

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

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乾、坤兩卦則在「八卦」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太極和八卦組合成了太極八卦圖,它又為以後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認為,太極八卦意為神通廣大,鎮懾邪惡。

《周易》和八卦在中國古代是社會各階層廣泛運用的一種文化思想理論體系,政治家、統治者、軍事家用其運籌帷幄,治國安邦;民眾百姓則將其作為養生、預測禍福、經商盈利的工具……。《周易》和八卦實際運用上水平的高低,差異在於各人對《周易》和八卦涵義理解之深淺。大凡精通《周易》和八卦者,當為賢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三國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幾千年以來,八卦圖在排列組合嚴密邏輯性就象數學公理一樣不可以更改。人們對於《周易》和八卦圖的解釋和理解方面存在著不同時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說明文字。從古至今八卦圖的成因始終是一個謎團,沒有人能夠拿出有科學依據的事實來解析八卦圖完整的起源。
在《周易

3、陰陽兩虛是怎麼回事啊?

陰陽兩虛多是在腎陽虛或腎陰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陽損及陰,或陰損及陽所致,常見於多種疾病的後期。
陰陽兩虛證可兼見腎陰虛證和腎陽虛證的症狀,特異性表現為五心煩熱而畏寒,咽干口燥而不欲飲水,自汗盜汗等,也可見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神疲乏力,發脫齒搖,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長等症狀。舌脈證可見舌淡苔少或舌紅少苔,脈沉細弱或兼數。
陰陽兩虛證病位在腎,治療時當滋陰、溫陽、益腎,臨床多採用腎氣丸隨症加減。

4、陰陽太極圖是怎麼構成的

太極圖出去陰陽還表明在一個矛盾中統一和諧。
重點解析
1、太極圖中的倒"s"線將太極圖清晰地分為兩個關聯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是有結構的。
2、太極圖的兩個部分用不同顏色相區別,分為陰和陽,以倒"s"線相隔,表明這兩個部分是相互獨立、不容混淆的。
3、太極圖的兩個獨立塊面各有一個對方的小點,即陽塊中有陰小點,陰塊中有陽小點,表明同一事物結構中的獨立部分與對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關系。也就是說,雖然陽中含陰,陰中含陽,互相包含,但是不論是塊還是點,都是絕對獨立的,沒有混淆界線。
4、太極圖是圓形圖,一是表示運動和結構有規則,二
是表示運動以旋轉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運動是流暢圓潤的。
5、太極圖是對稱圖,整個結構均衡對稱,表明一個穩定的結構其內部能量是均衡的,獨立的雙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結構地位。
6、內部絕對對稱的圓圖也表明,太極的運動是無擺動、無震動的旋轉運動。
7、太極圖的陰塊和陽塊都有大頭和小尾的形狀,表明事物運動是有方向性的,可以顯示太極圖的正旋與反旋的旋轉方向。
8、太極圖陰塊和陽塊的大頭與小尾,還表示陰塊和陽塊在旋轉中的強弱變化,大頭為強,小尾為弱,在大頭處有對方的小點,同時與對方的小尾銜接,這就顯示了太極內部兩種能量的變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變的變易性,呈現出物極必反的狀態,這就是易理產生的根源。
太極圖體現的是陰陽平衡,而養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我們養生,維護生命陰陽平衡就要注意節能養生,保護身體內的陽氣和陰氣,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從而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
此外太極圖中有現代人際交流的大智慧。社會人肯定都處於一定的人際交流圈裡,一個圈子就是一幅太極圖。與他人相處時,我們應「順應規律」,即做任何事都不應該強求,都要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一個真正具備智慧的人,就會懂得什麼該爭,什麼不該爭,爭的時候也會用理智來處理矛盾沖突,在最終獲得自己應得利益的同時,也不必與對方結下冤讎。這樣贏得的競爭,才是真正的勝利。所謂「寧可化敵為友,不可積怨結仇」就是這個道理。

5、養生含義怎麼理解?

養生含義怎麼理解?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6、道教陰陽圖,那個一邊是黑的,一邊是白的,這黑的跟白的到底是兩個什麼怪物?

伏曦遠取諸物,進取諸身,始畫太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闡述了宇宙的運行規律,從而後人拿它來推算,和養生。也有的人解釋是陰陽魚。

7、道家 陰陽圖 快速轉動 是什麼顏色

黑色,但會有個白點,因為從人的視覺上來講,會有視覺影象這一現象(即看過的東西會保留很短的一段時間)

8、五臟養生圖,看看身體的重要部位應該怎麼去養吧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如果不遵循五臟的「自然規律」,身體就很可能「疲勞駕駛」,引發一系列問題。下面就看看中醫養生中五臟如何養生的吧。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這個時間不護好肝,或者其他季節讓它「過勞」,就可能導致肝氣克伐太過,導致肝氣無力升發而郁滯,進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損或情緒郁結等症。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



夏季心氣最旺,是身體的主宰。《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心氣旺則神清氣爽,因此,這個季節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交際廣泛。當然,如果心火太過,則火熱之邪容易導致皮膚瘡瘍等疾病;而過度使用,心氣不支時則可能導致心氣衰竭,帶來心臟病等危險。



長夏時節應於脾氣,以農歷六月左右為主導。脾一方面主持著水谷的運化,另一方面控制著人體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過度使用,很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狀,也多由脾氣被濕熱所困所致。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肺主呼吸之氣,這個時候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



冬三月,人體處在腎的功能影響之下。腎在人體代表著生命之氣,凡生殖、發育均由腎所主。如果此時不注意給五臟「減負」,讓它們跟著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陽氣郁閉不通,引起氣血阻滯,導致手足發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腦血管病。

中醫五色養生和五臟相對

綠色養肝

常見綠色食物,有綠豆、菠菜(最養肝的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萵筍、白菜、薺菜(有清火降壓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綠莧菜、蘿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島素)以及部分水果。
常見紅色食物,有紅豆、紅薯、胡蘿卜(最保護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黃色益脾胃

常見黃色食物,有黃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紅白蘿卜一起燉骨頭湯喝)、腳板薯(最善治療口腔潰瘍的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韭黃、南瓜(產生胰島素,治療消渴症)、蘋蛋粟玉米等。

白色潤肺

常見白色食品,有白豆、冬瓜、梨、白蘿卜、銀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黑色補腎

常見黑色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補}腎的食物)、紫菜、海帶(也是潤肺食物)等。

中醫養生之道 正確認識「五臟六腑」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
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
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
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
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里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里
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心與肺

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循環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運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藉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與陰陽養生圖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