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早餐必備2款養生粥 什麼時間吃早餐最好
冬季早餐推薦粥譜:
1、奶香麥片粥
先將粳米洗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在坐鍋點火,加入600克高湯煮沸,再轉入抄小火熬煮成粥。然後,在粥中沖入鮮牛奶,用中火煮沸。最後,加入麥片及白糖,攪拌均勻,出鍋裝碗。
百2、砂鍋排骨粥
先將豬排骨洗凈、剁段、過油炸透,將度生菜洗凈、切絲,將蔥姜洗凈、切末,將粳米洗凈,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接著,將粳米放入砂鍋內,加入約2000毫升冷水,旺火燒沸,轉小火慢煮半小時。加入豬排骨段入鍋,撒上青豆和生菜絲,繼續煮20分鍾,再加入鹽、味精、胡椒粉攪拌均勻,稍燜片刻,撒上蔥末、薑末,即可盛起食用。
砂鍋排骨粥可以健脾開知胃,調理營養不良。
什麼時候道吃早餐最好
一般來說,早餐和午餐的時間間隔最好在4-5個小時左右,所以早餐最好在7-8點左右吃。要注意,早餐不宜吃得太早,避免干擾胃腸的休息。
2、清晨一碗養生粥比
長時間保溫,損失B族維生素問題:粥店大部分粥是用白粥調配出來的。熬好很多白粥,然後放在鍋里保溫,隨時等待顧客的到來,再把白粥和相應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在保溫狀態下放了幾個小時的粥,維生素的損失肯定是比較大的。為了加快熬粥速度,有些店裡還會在煮粥時加入鹼,促進澱粉粒的崩解,這樣就會讓B族維生素損失更為慘重了。支招:盡量選擇雜糧粥,因為雜糧含B族維生素比較豐富,即使有損失,由於基數大的原因還會有存留。此外,B族維生素還廣泛存在於豆、肉、奶、蛋等食品中。喝粥時可適當搭配一些豆類的小菜,或者煎蛋等食物。一碗鹹粥3克鹽問題:粥大致分為南北兩種風格,北方吃雜糧粥或豆粥,不放鹽,是否放糖由自己決定。而南方的粥基本上都是鹹粥,加入各種魚肉蛋類作為配料。北方的粥更健康一些,既沒有油,又沒有鹽,哪怕維生素受了損失,至少還能供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如紅豆粥、綠豆粥、八寶粥、薏米粥、五仁粥等。南方的粥加入了鹽,甚至還要加入味精。按300克一碗粥來算,一碗粥中就有3克鹽,對於高血壓病人並不合適。支招:如果不是糖尿病人,可以選擇一些普通的穀物粥或甜味粥,或者點粥後主動要求粥店不加鹽或者糖。如果一定要喝鹹粥,就要注意搭配清淡口味的主食和小菜。食材不新鮮問題:煮粥最要緊的是好原料,特別是雜糧原料,能帶給粥自然的香氣。但是,在粥店吃粥,常常會感覺到材料新鮮度不夠。這是因為,各種雜糧含有谷胚,其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脂氧合酶,有發生脂肪氧化的風險,不太耐放,容易產生不新鮮的陳放氣息。支招:蓮子粥、薏米粥、堅果粥最易存在這些問題,點這些粥時一定要謹慎。如果吃出不新鮮,一定要及時反饋給店鋪。冰粥會傷胃問題:冰粥經過冰鎮,和其他冷食一樣,有可能促進胃腸血管的收縮,影響消化吸收。支招:不要為了貪涼圖痛快而大碗喝甜味冰粥,還是喝溫熱的粥比較好。粥店的問題不少。不過,相比其他快餐而言,粥店有優勢,主要是脂肪攝入量比較低,粥里基本上是不放油的。同時,粥店提供了多種粗糧粥的選擇。如果在家中喝粥,無需學習飯店製作步驟復雜的「皮蛋瘦肉粥」等。傳統的小米粥等都是經典的最佳養生粥,用最新鮮的食材、最朴實的食物、最少的油鹽來熬粥,才是真正的喝粥養生。
(網文)
3、吃養生粥的話最好吃多久呢
養生是一門大大的學問,而且要堅持,不是說吃一段時間就可以了,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變化而更改你的養生粥
4、熬粥需要多長時間最好
吃粥就是養生的妙法之一。 粥既適合做早餐, 也適合做夜宵。 這是因為,粥中的澱粉充分地與水分結合,既有熱能,又含大量水分,極易消化。喝粥使腸胃得到滋養,卻不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又不致導致肥胖。晚間喝粥,不會妨礙睡眠。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a、熬起粥來節省時間;b、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鍾。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鍾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鍾,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鍾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里,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鍾。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5、一天什麼時候喝粥好
一天中早晨7點到9點喝粥好。因為這時是胃經當令,氣血流注於胃經,其消化能力在此時最強。所以此時喝粥也最養胃,吸收最好。
6、早上吃粥好還是晚上吃粥好
1、早餐吃麵包然後喝牛奶或咖啡,方便省事。但麵包應注意選擇全麥麵包、燕麥片等,花生醬少抹為宜,植物奶油多經氫化形成一種反式脂肪酸已被證實和心臟血管疾病有關,經常食用對健康不利。 2、兩片吐司抹花生醬、奶油,再喝一瓶低脂牛奶或優酪乳,是比較適當的選擇。如果有時間,准備一些生菜、蕃茄、小黃瓜夾著吃,營養會更均衡。 3、茶葉蛋或肉包搭配牛奶,最好再配上生菜沙拉。 4、傳統的燒餅、油條配豆漿怎麼樣?燒餅香酥可口,是因為製作時加了很多油,豆漿也屬於中脂性食品,這種組合的油脂量實在遍高。油脂過多,讓多數營養師對這類早餐評價低。 5、清粥小菜沒有油脂太高的問題,不過醬菜、豆腐乳營養值低,而且鈉含量太高。另外,加工食品可能會添加防腐劑,常吃容易傷害肝、腎。有些老年人或早素者只吃稀飯配醬菜、豆腐乳,缺乏蛋白質,不是理想的吃法。吃稀飯時搭配一顆荷包蛋或是一份瘦肉,素食者則選擇吃一塊豆腐或豆乾、素雞等豆類製品就比較好了。 6、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是銅,所以把水果加入早餐的菜單里最好。但不建議喝果汁,熱量太高。 早餐所提供的能量應該佔一天所攝取能量的30%,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但具體內容要根據不同的人來確定,因為每個人所需要的營養素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孩子或學生:蛋白質要稍微高一些,糖類也要高。 一般情況是要注意食物搭配的豐富:最好是能吃到5、6種食物;也不要長期固定吃某幾種食物! 早餐1:雞蛋1個,主食(饅頭、花捲、蛋糕、燒餅等),豆漿(牛奶) 小鹹菜(芝麻海帶、麻汁黃瓜、醋腌蒜薹、蝦皮白菜、等) 早餐2:豆腐腦,主食(饅頭、花捲、蛋糕、燒餅等),鮮榨胡蘿卜汁 (果 汁),小鹹菜(芝麻海帶、麻汁黃瓜、醋腌蒜薹、蝦皮白菜等) 早餐3:西紅柿雞蛋面,小鹹菜(芝麻海帶、麻汁黃瓜、醋腌蒜薹、蝦皮白菜 等) 還有很多很好的搭配,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營養情況來搭配。 建議吃飯起床時空腹喝一小杯白開水,有助於排除體內垃圾。早餐如果喜歡中餐,建議喝粥、饅頭、小菜,最好有煮蛋。如果可以接受西式的,喝牛奶或果汁、麵包、香腸。以上兩種既方便,也有營養,有助於提供充足的能量。
7、五穀養生粥一天中什麼時候吃最好。
五穀養生粥可以早上使用,更有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
五穀養生粥是由五穀雜糧熬煮出來的粥,被譽為冬季養知生暖身第一粥。其飽含了多種谷類和豆類食物,比如:小米、玉米、糙米、蕎麥、大麥、燕麥、甘薯、黑豆、蠶豆、綠豆、豌豆等等,並輔以薏米、黑米、芡實、糙米、紅豆、紅棗道、桂圓、粳米等共同熬煮而成。
五穀養生粥的作用:
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維護神經系統正常功能。但水稻、麥子加工成精米後維生素內B1就有大量損失。
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主容要作用有降糖、降脂、減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強抗病能力。
中和人體酸鹼度。雜糧食物偏鹼性,可中和人體酸性環境,緩解疲勞,增加體能。
8、養生粥放了二十四小時還能吃嗎?
如果是冰箱沒有問題。
如果是室內,室溫18度下以沒有問題。
如果是室內,室溫18度以上需要加熱後再吃。
吃前要看看味道,顏色是否改變,如果改變,說明壞了,應該丟掉。
9、煮粥時間是越長越好嗎?
煮粥的時間當然不是越長越好啦,時間長了粥的粘稠度就會太高,糊掉了怎麼會好吃呢。
粥是我們廣東的美食,屬於粵菜系,北方人稱之為「稀飯」。實際上粥跟稀飯在廣東來說是相差很遠的兩種食物。粥是比較稠的,而稀飯確是比較稀的。
煮粥可以說是我們廣東人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種美食,它是我們早餐和宵夜的首選。煮粥很簡單,但是要煮出好吃的粥還是有一點點技巧的。
比如出名的「皮蛋瘦肉粥」的做法,先把米洗干凈,然後用水浸泡15分鍾,這樣會使米香一點,熬出來的粥就會香噴噴的。浸泡的時候先把瘦肉和皮蛋加油和鹽腌15分鍾,要吃瘦肉口感滑嫩一點的話就要加生粉腌,這個要看個人口味而定。煮的時候記得要加生薑。
我以前熬粥是用電飯鍋煮的,以前的電飯鍋比較簡易,只有煮飯一個功能的那種。煮粥前期工作做好後就開始熬粥了,一般是熬一個小時。現在我用的電飯鍋也有煮粥功能,但是它系統設定是兩個小時,這種電飯鍋的煮粥功能很不靠譜,熬出來的味道是很不正宗的。
這兩種電飯鍋就涉及了時間長短的問題,雖然說現在的電飯鍋看起來是先進了,但是並不是熬粥時間越長就越好的。我現在的電飯鍋熬兩個小時卻很不正宗,主要鑒別是:米是否煮爛,粘稠度是否剛剛好!由於我這個電飯鍋煮粥米煮不爛,粘稠度看起來可以,但吃起來不行,這樣的粥是沒有米香味的。
熬粥時間的把握,剛開始煮的時候,水必須一次性加夠,米一定要大火煮爛,然後再放皮蛋瘦肉,然後再換小火慢慢熬一會,看到水和米已經完全融合了,當粘稠度不會太稀也不會太稠的時候就可以關火了。這樣就能煮出美味的粥來。如果這個時候還要繼續煮的話,粥會越來越稠的,到時候水都會被煮干,變成小孩子吃的糊漿了。
如果在煮粥的時候不是一次性加滿水煮的話,中途加水煮出來的粥將會米與水層次分明,這樣的或許就不是粥了,而是別人口中的「稀飯」。有時候用吃剩下的飯加水煮一煮也變成稀飯了。所以說粥跟稀飯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要知道煮粥講究的是技巧,而不是時間的長短問題。如果根據時間長短來鑒別一碗好粥的口味,那麼怎會還有廚師手藝的高低之分呢!
10、熬粥需要多少時間
第一招:
浸泡:
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1:熬起粥來節省時間;2、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第二招:
開水下鍋:
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第三招:
火候:
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鍾。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第四招:
攪拌:
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鍾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鍾,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第五招:
點油:
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鍾時點入少許沙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最後一招:
底、料分煮:
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里,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 10分鍾。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煮粥小竅門
煮粥雖然簡單,但仍有竅門可循。關鍵在於原料的准備和熬制的火候。下面經驗也許可以助你事半功倍。
1、關於原料:
可選擇范圍極大,此季節新鮮的小米、棒渣剛上市,栗子、白薯、紅棗、菱角、山葯、藕也正是時,還可加入的有:各種米類、紅豆、雲豆、銀耳、生花生、瓜子、蜜棗、葡萄乾、蓮子、百合、杏仁、桂元肉、核桃仁、松仁······要注意下鍋的先後順序,不易煮爛的先放,如豆類、含澱粉類原料;蓮子要先去掉苦的芯子;生的杏仁、核桃仁最好先水泡剝皮去苦味後再下鍋;生花生、藕、百合等快熟時最後放入,以保持鮮脆的感覺;薏米仁(又稱西米)下鍋之前要先泡至發亮,因為好熟,所以不需太大火候,起鍋前幾分鍾放入即可。
2、上火煮前最好一次性把水放足,掌握好水、米的比例,不要中途添水,否則粥會瀉和稀,在粘稠度和濃郁香味上大打折扣。
3、煮豆粥時,豆子一定不能提前用水泡,否則就不可能煮爛;放米之前待豆子開鍋兌入幾次涼水,豆子「激」幾次容易開花。之後再放米進入。
4、煮菜粥時,應該在米粥徹底熟後,放鹽、味精、雞精等調味品,最後再放生的青菜(不要焯水),這樣青菜的顏色不會有變化,營養也不會流失。
補充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1:熬起粥來節省時間;2、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鍾。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鍾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鍾,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鍾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家庭煮粥小常識ZT
1、米要先泡水:淘凈米後再浸泡30分鍾,米粒吸收水分,才會熬出又軟又稠的粥。
2、熬一鍋高湯:為什麼外面的粥總比自己做的多一點鮮味?最大的秘訣就是先熬一鍋高湯。高湯的做法:豬骨1千克,放入冷水鍋中煮沸,除血水撈出洗凈。另起鍋放入30杯清水煮沸,再放入豬骨,轉小火燜煮1小時關火。
3、水要加得適量:大米與水的比例分別為:全粥=大米1杯+水8杯 稠粥=大米1杯+水10杯 稀粥=大米1杯+水13杯
4、冷水下米煮粥好:使米充分吸收水分,粥才會比較香軟
5、煮一碗好吃的粥底:煮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碗晶瑩飽滿稠稀適度的粥底,才能襯托入粥食材的美味。粥底做法:大米2杯洗凈,加入6杯清水浸泡30分鍾,撈出瀝凈水分放入鍋中,加入16杯高湯煮沸,小火熬煮約1小時至米粒軟料粘稠即可。
6、掌握煮粥的火候:要先用旺火煮沸後,要趕緊轉為小火,注意不要讓粥汁溢出,再慢慢蓋上蓋留縫,用小火煮。
7、不斷攪拌才粘稠:旺火煮的時候要不斷的攪動,小火煮的時候減少翻攪。
8、哪些材料可以熬粥底:豬骨熬出的高湯,很適合搭配肉類入粥。雞湯可以適合作海鮮粥,用柴魚、海帶及蘿卜等根莖類熬成的高湯適合作栗子粥等日式風味的粥。
9、如何加料煮粥:要注意加入材料的順序,慢熟的先放。如米和葯材要先放,蔬菜水果最後放。海鮮類一定要先氽湯,肉類則拌澱粉後再入粥煮,就可以讓粥看起來清不混濁。
10、白飯煮粥:1碗米加4碗水,不可攪拌過度。胃寒的人建議用白飯放入沸水中煮粥,對健康有益。
11、善用沙鍋保溫特性:用沙鍋前要先用小火熱鍋,等沙鍋全熱後再轉中火逐漸加溫,烹飪中加水也只能加溫水。
12、電飯鍋煮粥:米:水=1:6
五分鍾教你煮大米粥
先把大米或小米或高粱米等這類比較軟的米放在電飯鍋里,家只有二人,所以一般是米鋪滿鍋底就行了.然後,放水,幾乎是1:4的比例。也就是水會放好多了,這是秘訣之一。等飯鍋的水開。當水開時,就關電源,而且不開鍋蓋。這是秘訣之二。
然後,就是該干嗎就干嗎了。
第二天早晨時,可以一邊洗臉,一邊再按「煮飯」其實也就是稍溫一小會。
然後,開鍋蓋,最上面有一層有點發淡黃色的「米油」可別怕哦,這是這鍋大米粥的精華。紅樓夢的那個什麼寶玉的,在身體不舒服時,就吃這個東東。其實不難做。
最後,真正粘乎乎、熱騰騰的米粥,搭點麵包啥的就可以開早餐了。
美好的一天也就開始咯:)
總結:鍋里水開後就關電源,悶一夜,粥就好了。呵呵。
大米粥,不是平常的做法哦!
此粥粘稠,味咸香,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及維生A、D、E、B1、B2和尼克酸等。可以在米粥中加煉乳、鮮奶油、調味菜末、肉末、蛋黃、紅糖等,以便產生各種滋味的。適宜9個月嬰兒食用。
主料 大米50克。
輔料 黃油7.5克,精鹽少許。
製法 ① 將大米淘洗干凈,加水及少許精鹽煮成稠米粥。
② 粥中加入黃油攪拌均勻,盛入碗內餵食。
這個白粥部分的做法對你應該有用的
皮蛋瘦肉粥的做法
煮粥用料:瘦肉1塊(豬腱肉最好),皮蛋2個(無鉛皮蛋,一則健康些,二則石灰味沒那
么大),姜1塊,水足量,油鹽適量
要煮出一鍋綿香好味的皮蛋咸瘦肉粥,要訣如下:
1,挑米:煮粥用的米最好用東北大米,就是圓圓短短的珍珠米,煮出的粥特別綿軟;
2,煮粥的米要預先腌:約半碗米淘洗干凈後,要用2湯匙的油、1個半茶匙的鹽和少許水(
2茶匙)拌勻,腌至少半小時,放心,雖然用了很多油,但是油會在煮粥的過程中揮發,令
米綿爛,所以並不油膩的;
3,煮粥的肉要先用沸水煮煮去腥,或腌成鹹肉:煮粥用瘦肉或腌的咸瘦肉,不必太考究是
豬的哪一塊肉,總之要保持一整塊肉塊不要切開(我一般用大約巴掌大,1-2厘米厚的一
塊豬肉,如果條件許可,用豬腱肉更好味)。如果用瘦肉煮粥,那麼要先用沸水把瘦肉略
略煮煮,然後洗凈;如果喜歡用腌的咸豬肉煮粥,那麼要提前一天腌咸豬肉,方法如下:
豬肉一塊,沖洗干凈,抹乾,撒2-3茶匙鹽,均勻塗抹在肉上,放冰箱下格(就是不會凍
成冰的保鮮格)腌12小時或更長時間才可以入味;
4,煮粥的水要充分沸騰才下材料:大湯鍋中放很多水,煮沸,才放材料。先下肉塊、薑片
,火不要關小,肉塊到了沸水中,外面的部分遇熱而熟硬,封住了裡面的肉汁,這樣肉煮
了粥後也不難吃,然後待水再次沸騰時下腌好的米和一個切碎的皮蛋,而這第一個皮蛋切
碎下粥與米同煮,皮蛋會融化,融入粥的味道中
5,先大火,後小火,火候要足:水沸了,下了材料後,先大火煮20分鍾,然後再轉小火煮
1個半小時,火候足,粥就綿軟入味而且容易消化;
6,粥的質感處理:在轉小火煮了1個半小時後,把第二個皮蛋也切碎,同時把煮在粥中的
瘦肉撈出來,用筷子扒拉,撕成絲絲狀,跟第二個皮蛋一起放回粥中,同煮最後半小時,
然後關火。第二個皮蛋在關火前半小時加入粥中,半小時可將第二個皮蛋煮得既沒有石灰
味,同時又變軟滑,吃粥時也能吃到有皮蛋,而肉因為是水沸時下的,還保持了一定鮮味
,撕成絲後放回粥中,特別好吃。
這樣煮出來的粥不必下鹽,好味,而且下火,容易消化。如果粥有點粘底,請千萬不要用
勺子扒拉鍋底的粘皮,要不粥會有糊味,我們通常會放一個輕的小調羹在鍋底與粥同煮,
水沸騰過程中,小調羹也被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