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美國的中醫養生

美國的中醫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4 17:39:17

1、去美國做保健按摩師怎麼樣?

非常賺, 在美國做按摩師都是算小時的
我繼父女兒的老公是按摩師,每小時100美金
我媽一個朋友做足部按摩生意好時一天能賺800來塊
當然版你是要交稅的,而且你要有social security number 或是通過政府申請一些證明讓你可以在美國合權法工作才行
黑工太危險了

2、為什麼國外不承認中醫??

先看一下三位中醫界權威人士談中醫的情況:

鄧鐵濤(廣州中醫葯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名老中醫):

20世紀我國文化學術界有些人對傳統文化的評價與認識欠全面,認為要發揚中醫,必須用西醫的模式及理論去幫助中醫葯學。在這一觀點的影響下,中醫葯學無論醫、教、研,都借鑒西醫的模式,表現出來一個很強的傾向,就是把中醫導向西醫的評價體系和軌道當中。但由於中西醫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體系,西醫的模式給中醫葯學術帶來的束縛多於幫助,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已經證明這一點,今天應該是覺悟的時候了。

西醫是微觀醫學,中醫是宏觀醫學,兩者都是科學。但現在大家只承認西方的科學模式才算科學,雖然中醫能治好西醫治不了的病,但是與該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學」。不知道這是不是文化上的西方霸權主義?

所有的中醫都要溫習、鑽研、挖掘中醫的經典和文化精髓,這才是正確的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千萬別搞錯了,誤以為把中醫改造成西醫就以為是中醫的現代化。也不要以為把中葯打入美國市場就是現代化、國際化,錯了,我們發展中醫葯不是為了讓西方接受。這不僅涉及民族的自尊,應該搞清楚現代化不是目的,服務人群才是目的。首先應該為13億人口著想,保護好中國人的健康就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

游向前(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博士、成都中醫葯大學中醫學博士):

據我了解,目前國外醫學界一般認為醫學分主流醫學和替補醫學兩種。在中國,西醫目前已經取得了主流醫學的地位。主流醫學之所以承認替補醫學的存在,是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減輕病痛、延長生命是很現實的需要。西醫至少在目前還無法包打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在現有的人類與疾病斗爭的經驗中尋找其他方法。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而中醫把醫術與中國的哲學思想結合在一起,用哲學化的語言表述病症,用理論指導治療過程,是替補醫學中最系統最悠久的一門方法,可以說是生命力最強的古老醫學。去年成功治療「非典」就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例子。

鄧鐵濤:「非典」是溫病的一種,而中醫治療溫病歷史悠久,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去年廣州中醫葯大學兩個附屬醫院以中醫為主治療「非典」,療效顯著。廣州中醫葯大學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醫護人員無一人被感染。絕大多數患者痊癒出院,沒有任何後遺症。患者平均退熱時間2.97天,平均住院天數8.86天(不計自動出院者)。

這些病例均用西醫方法確診為「非典」,用中醫葯治療後,再用西醫方法確認痊癒,均有嚴格的病案記錄。

我們國家重西輕中的現象嚴重,西醫有點小成績就宣傳,中醫有點成就,先說「不知道是不是可靠」;即使被證實了,還要想方設方去否認。其實像出血熱之類比「非典」更厲害的病,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流行性出血熱,由南京中醫葯大學周仲瑛研究組治療,中醫組的死亡率是1.11%,西醫組的死亡率則為5.08%。

劉立紅(南京中醫學院醫學博士,廣西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

中醫落到這樣一個地步,不能不令人生疑。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中醫院搞臨床,這家中醫院有一條明文規定,發熱病人用中醫治療,如果3日內不退燒,就一定要上西葯。為什麼中醫院不規定用西葯退燒3天不退,必須上中葯呢?難道真正的中醫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嗎?

近10年來,中醫界提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臨床療效上不去?中醫理論已經形成2000多年,會不會因為理論落後所以不能為臨床提供有效指導呢?於是就有人提出中醫理論滯後於臨床的問題。我想問的是你真正弄通中醫理論沒有?把原因錯誤地歸結到理論落後上,那我們就會形成真正的倒退和落後。問題並不出在理論上,而是出在我們的認識上。

在西醫里,理論和應用之間有一個龐大的技術中介,整個現代科學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都在為這個中介服務,這使得醫學理論的應用非常方便。而中醫沒有這個中介,完全靠醫生自己把握。在現代科學面前,精英是可以復制的。而中醫沒有這個方便,理論再好,如果你不能把握還是零。中醫的落後就落後在這個環節上。中醫的現狀就出在我們自身對理論的領悟和運用技巧上面。這個理論不但適用以往,而且能夠解決21世紀的問題,非典就是一例。

《內經》將醫生分上工與下工,張仲景說「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現在大多數人對中醫的認識,都是從已病的層次上去認識;我們採用的現代中醫教育路子,只是一條培養下工的路子。

游向前:的確,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在西醫里各種先進的科技應用速度很快,所以西醫診斷的技術進步很快,但其治療的進步比診斷要慢得多。很大的原因是葯物的發現慢。西醫的葯物發明通常都是發現肌體或缺或多某種物質,然後化學合成近似物彌補,先在動物體上做實驗,然後在人體上試用,出現問題後再改進,或減少其副作用,或停止使用。

中葯一開始就是以人體為基礎進行實驗,有幾千年的實驗基礎。而西醫的發展歷史並不長,尤其是葯物治療史只有200多年,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中葯是安全的有效的。並不是說中葯就沒有副作用,但是中醫很早就認識到葯物的毒性,通過不同葯物的配伍和炮製過程減少毒性對人體的損害。國外時常發生根據中醫復方葯中的某一味葯物屬於有毒物質而禁止使用的情況,因為西醫根本沒有配伍用葯的概念。

鄧鐵濤:現在的問題是國內的有關部門也在用西葯的方法管理中葯。很好的葯在葯檢部門卻無法通過,比如牛黃安宮丸,讓昏迷了3個月的鳳凰衛視的記者劉海若蘇醒過來,但是因為裡面含有重金屬,現在卻不能批准生產。

國外從動物到人的實驗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而我們卻要倒過來,原來已經有了幾千年的在人身上的臨床實踐,現在居然行不通了,要回過頭來讓「老鼠點頭(小白鼠實驗)」才能通過。

在早期我國從事葯審的人很多還是很有經驗的老中醫,當他們走向年邁,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後,新一輩的葯審人員大多接受的是西醫教育。脫離中醫葯理論和經驗來管理中葯,恐怕將來准許用的中葯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大家會對中醫沒有信心,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必須要改造中醫才能走向現代化。現在需要的是用臨床的療效和新科技結合來實現中醫現代化,需要很多「鐵桿中醫」,就是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臨床過硬,並且能夠治療疑難病症的醫生。中醫葯在一片繁榮景象的後面,埋伏著後繼乏人乏術的衰亡危機!

劉立紅:現在有幾個能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會報考中醫學院?我看沒有。「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傳之以至下至淺之人,其不廢絕,為已幸矣。」

所謂的現代中醫教育,其實是模仿了西醫的一種教育。分科越來越細,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很多,但教學質量如何呢?這些年一直有大四的學生請我在實習前做講座,題目就是《如何學好中醫》。為什麼呢?因為學了4年還是不清楚用什麼去對付實習。

我們提倡科研、提倡現代中醫教育,完全是在用現代科學的篩孔對中醫進行過濾,濾去的都是中醫的精華。當前中醫出現的問題,原因就在於教育傳承上出了問題。現代教育模式里,只有工具式的老師,卻沒有師父。要想學好中醫,一定要有「師傳」。這門學問沒有現代科學的通透性,特別在技術應用上並不通過技術中介來實現,而必須靠人去用功。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確實需要言傳身教。

至於實驗,《黃帝內經》裡面,我們並沒有看到黃帝問岐伯,你的陰陽理論是怎麼發現的?是不是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的?中醫確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運用人體之外的東西進行的外證實驗,但是在傳統文化里存在著細微精深的內證實驗。正是內證實驗和理性思考的結合,才構建了中醫理論。經絡、穴位這些東西光憑思考你能思考出來嗎?

現在中醫界有一個可怕的怪現象,就是對中醫經典的教育在逐步減弱。大多數中醫院校都已將經典改成選修課。一個支持經典選修的依據就是搞民意調查,許多人認為經典意義不大,打了「×」。你認為經典沒什麼,恰恰說明你在經典中沒有學到東西。只允許中醫搞現代化,不允許中醫搞傳統化,我看這個中醫很快就會完蛋。

游向前:對於中醫葯的現代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態度。

葯廠為了便於製造、銷售,希望開發更多的片劑等方便服用的葯品,傾向於簡化配方;研究機構可能希望盡快搞清中葯的葯理,用西醫的科學標准解釋清楚中葯的療效;而很多中醫院都願意配置更多的現代科技儀器和器械,希望自己什麼病都能治,什麼手術都能做。

這3個方面都屬於中醫現代化的一部分,但是並不是中醫現代化的核心部分。中醫現代化應該在保留中醫本質(辨證施治)的同時滿足人們的現代需求。提高治療的重復性、可測性、方便性,也應該是中醫現代化的目標。

鄧鐵濤:中醫院的出路在於有沒有高水平的中醫人才。培養真正的中醫人才才是當務之急,轉向是沒有出路的。把全國的中醫院都變成二流的西醫院,對中國對世界的衛生事業有什麼幫助呢?

解放前我國有40~50萬的中醫,如今這個數字沒有增加,而西醫卻從不到3萬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萬。從大學來看,西醫大學有多少?中醫又有多少?拿廣東講,現在只有一所中醫葯大學,其他都是西醫大學。以前有實實在在的師徒班,現在這種關系反而是不被承認了,也就根本沒有了這種師徒教育制度,喪失了一種最有價值的中醫傳承。

3、美國承認中醫嗎?

歐美人無疑是驕傲的,把他們自己西方醫學稱為常規醫學或正統醫學,而把非西方國家的醫學體系以及西方國家的一些傳統療法(很多是土著流傳下來的)和民間療法稱為補充醫學、選擇醫學以及非傳統醫學。
替代醫學的存在恰恰暴露了現代醫學存在不足之處。
中醫特別是針灸等理療法,美國人是接受的,目前,在美持有中醫、針灸執照的醫生可能過兩萬人,過萬個中醫診所。

中醫
中醫,是「起源與形成於中國,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中醫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同時中醫也指「中醫葯學科的專業職業隊伍」,即中醫師。中醫科的分類主要有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骨科疾病等分類。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依據,具有樸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分形論和資訊理論內容。
中醫一般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中國其他傳統醫學,如藏醫、蒙醫、苗醫等等則被稱為民族醫學。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葯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此外,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
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主要特點有:
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4、西方人是怎樣 養生的

中西方養生保健方法差異之解析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中國傳統的日常保健與養生方法慢慢重新為國人採用。以現代生命科學的知識來剖析其中的科學原理,及其與西方之差異,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方法的優劣,供不同的個體來選擇適合自身的健身之道。
中國的傳統哲學,無論儒家、道教、佛教都很注重自身修行與養生。東方哲學崇尚簡約,無論飲食、日常行為規范都無不體現這一思想。這一思想與西方具有巨大的區別。
先說飲食,佛教提倡素食,對此思想體現得最為極致,儒家、道教也都是提倡日常的簡約,遠離奢侈、浪費。素食本身是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纖維的飲食,這與目前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正好相反。西方人好吃肉食、牛奶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從這一點往極致的方向推理,東方人比較像素食動物,西方人比較像肉食動物。通常來說,素食中纖維較多,比較難消化,其中所含的能量也較低,因而素食動物腸道比較長,以此來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而肉食相反,高蛋白、高脂肪保證有足夠能量,因而肉食動物腸道較短就能攝取足夠營養。飲食的差異很明顯影響了動物的行為方式。素食動物攝取低能量的食品,其營養是緩慢長久的吸收,其各種肌肉的運動也相應和緩,因而爆發力通常較弱,但是耐力強;而肉食動物相反,其食物能迅速為期提供能量,因而爆發力強,但是耐力弱。體現在中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強壯,力量大,但是擅長長跑的通常是東方人。
飲食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影響了行為方式,東方人喜歡和緩、優雅、低對抗、技巧性的運動,西方人通常喜歡粗野、狂暴、力量對抗型的運動。在養生方式上,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東方人喜歡的太極拳、打坐等方式都是低能耗的健身方式。而西方人喜歡球類、長跑這種高能耗的運動。
無論低能耗,抑或高能耗的運動方式,我認為其目的都是讓全身的血液循環,包括微循環的暢通。在東方說法是經絡的暢通,西方的解釋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體機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強等。中醫的說法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我覺得這個最好的解釋了運動的保健功能。中西方採用的方式是殊途同歸,但是代價不一樣。高能耗的劇烈運動可以讓機體血液循環暢通,但是過後往往比較疲勞。而較低能耗的太極拳及打坐放鬆的方式,通過較為靜態的方式讓血液全身暢通,過後一般會覺得神采奕奕,精神倍增。
在這一點上我個人跟崇尚東方的修為方式。採用低能耗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目的,對個體來說首先就是更合算的方式。低能耗說明細胞的代謝速度慢,細胞的代謝速度慢,意味著你的細胞在有限的分裂次數極限下,單個細胞的壽命更長,因而細胞形成的整體的個體的壽命就長。這一現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動作緩慢的烏龜壽命很長。基本不依賴現代醫療手段的東方修行和尚壽命非常長。目前東方人的壽命平均不及西方,個人認為這是醫療和生活水平差異造成,這與修行方式無關。
東方的修行方式對周圍的環境破壞小,環保,低能耗。這無論是對物種還是單個個體都是相當有利的。人類的高能耗對地球造成的負擔已經過大了,不加以適當控制,整個地球生物圈平衡就會被破壞,最終對人類本身造成的直接打擊,可能會比其他的物種更大。

5、國外最流行的養生書

老阿里網上有專門的養生書欄目,好像在保健健康那個裡面

6、我想去國外做中醫養生項目,請問哪個國家會好做

中國好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現在都是中醫養生,

7、美國對開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是怎麼規定的

我常常去美國,對這個行業有些了解,我把我所知道的轉告提問者,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必須說明美國沒有「中醫師執照」。「中醫師」在美國不算是(執照)醫生,其實根本就沒有這一正式稱謂,不管是哪個州。但是,美國有「中醫針灸師執照」和「中葯師執 照」。據「美國針灸和東方醫學資格委員會(NCCAOM)」的統計,現在全美有41個州允許執照針灸師開業(2004年的數據)。所以說你要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可能只能以針灸為主。
其次,美國執照針灸師的組成主要有四大部分:經過300學時訓練的美國西醫,修讀三年制美國針灸學校的畢業生,來自中國的中醫院校畢業生,還有一些經過中醫訓練 的中國西醫醫生。美國許多執照都與州有關,由州立法制定。比如,對「中醫針灸師執照」紐約州規定,凡是申請執照的針灸師必須通過NCCAOM的專門考試。 已獲得執照的針灸師每四年要修滿一定量的有關針灸和東方醫學的課程,執照才能保持有效。「美國針灸學校」,可能附屬在某個醫科大學內,它本身不是中國國內 意義上的「醫學院」。它只培養針灸師(授碩士),不培養「中醫師」。這就是說你必須按上面網友回復的那樣,先確定在哪個州開診,每個州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規定都會有所不同。
第三,美國政府或者說各州各市的政府對中醫的態度都不是很友好,對中醫不予承認,美國一些大學醫學部在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或稱為「補充醫學」,(Complimentary Medicine))設有中國傳統醫學課程。但是,這也不是為培養我們認為的那種『中醫』的。美國醫學學會曾聲明說,「缺乏證據證明大多數替代醫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醫生應該了解病人是否在使用替代醫學或者非常規醫學的手段治療疾病。病人必須被告知如果中斷正在進行的常規治療可能會有的危險」。
第四,美國銷售的所有中葯中成葯都不是FDA(美國食品和醫葯管理局)批準的葯物,因此,不算『葯』。一般是以食品補充劑名義進口。因此,開中葯的「中醫師」(比如針灸師)不需要專業執照的認可,誰都可以開葯方。這就 像你給別人寫一張食譜,某種菜的配料一樣。中葯是否可申請FDA批准?理論上說當然可以,但是對幾乎所有中葯實際是不可能的:FDA批准葯品要求極嚴格, 耗時。但是,大多數中葯都是說不清成分,說不清療效,說不清副作用。想通過,沒門!所以如果你開診所或者說是保健機構,所銷售的葯,不是我們通常意義所說的葯,這在美國人看來就是保健品,食療品,美國食品和醫葯管理局是不承認的,你一定要清楚,不然今後很可能吃官司,這點請切記!

與美國的中醫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