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養生之道和它的益處
一,日常生活養生的秘訣
1,陰虛體質者: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首先注意精神調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飲食上多吃清淡食物。
2,陽虛體質者: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注意多曬太陽,加強體育鍛煉。可多食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那些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者,飲食上應注意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
二,夏日養生的秘訣
都市生活節奏慢慢加快,吃是養生當中的重中之重。「葯補不如食補」,究竟應該怎樣美顏養生?如何才能保養得更好呢?
養生關鍵:"喝"出清涼"吃"出健康
夏日養生,瓜果蔬菜不能少,最佳的美食非水果莫屬,身為名模的韋傑為我們道出了夏日美顏術,清秀挺拔的她自然也有一些瘦身的心得與我們分享。
(韋傑:我比較喜歡一些木瓜什麼,我基本上每天早晨都是喝牛奶吃西瓜,夏天這樣比較舒服一點,有時候會喝一些紅豆砂綠豆沙,這樣比較養顏。)
看來綠豆紅豆仍是時下mm們青睞的食品,喜歡美食的你如果用心將眼前不同顏色的食物適當加以搭配,就是夏日裡一個不錯的美食養顏佳餚。
三,延年益壽養生秘訣
在我國傳說的壽星中,彭祖活了八百歲,是位最長壽的老人。是否真活了八百歲?實難考證,也難令人置信。不過,根據《國語》和《史記》的記載,彭祖是確有其人的,而且以長壽著稱。延年益壽養生法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
1,鍛煉身體。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後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他是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套健身法,被後人寫成《彭祖引導法》。
2,思想修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不受「慎喜毀譽」所累,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生活習慣,他堅持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並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4,夫妻生活諧而有節,他認為:情慾不可禁、男女相需猶如天地相合,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禁慾違反自然規律和人性有損健康;和諧的夫妻生活能增加精神活力,當然不可縱欲,過之亦影響健康。他還指出:當大寒大熱、大風、大雨、日蝕、月蝕、地震、雷電之時為天地交感、陰陽錯亂,人們不宜同房。飯飽、喜怒恐懼、酒醉時亦不宜同房,否則,不僅傷其身,尤其損其子。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能「避眾傷之事」,夫妻雙方均能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四,美容養生的秘訣
第一種食品:雪耳燉木瓜
原料:雪耳25克,木瓜1個,北杏15克,南杏20克,冰糖適量。
方法:
1.先將雪耳用清水浸透發開,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備用。
2.木瓜削去皮、去籽,用清水洗干凈,切成小塊,備用。
3.南、北杏去皮,用清水洗干凈,連同上面材料一起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冰糖,放入適量滾開水,蓋上燉盅蓋,放入鍋內,隔水燉至材料入味,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潤肺、滋潤養顏。
第二種食品、木瓜鮮奶
原料:木瓜360克,鮮牛奶兩杯,白砂糖適量,碎冰塊適量。
方法:
1.選取新鮮熟透木瓜,去皮、去核,切成大塊狀,備用。
2.將木瓜塊、鮮牛奶、白砂糖及適量碎冰一齊放入果汁機中,打碎成濃汁,即可飲用。
功效:潤膚養顏。
注意:脾胃虛寒者禁用。
第三種食品:龍蓮雞蛋湯
原料:龍眼肉15克,蓮子肉50克,雞蛋2隻,生薑2片,南棗4枚,鹽少許。
方法:
1.先將雞蛋隔水蒸熟,去殼,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
2.龍眼肉、蓮子肉、生薑、南棗分別用清水洗干凈。蓮子肉去心,保留紅棕色蓮子衣;生薑去皮,切兩片;南棗去核,備用。
3.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材料,改用中火煲兩小時左右,加入鹽少許,即可食用。
功效:寧心安神,養血潤膚。
第四種食品:百合紅棗銀杏羹
原料:百合50克,紅棗10枚,白果50克,牛肉300克,生薑兩片,鹽少許。
方法:
1.將新鮮牛肉用滾水洗干凈之後,切薄片,備用。
2.白果去殼,用水浸去外層薄膜,再用清水洗凈,備用。
3.百合、紅棗和生薑分別用清水洗干凈。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兩片,備用。
4.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百合、紅棗、白果和生薑片,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將熟,加入牛肉,繼續煲至牛肉熟,即可放入鹽少許,盛出即食。
功效:補血養陰,滋潤養顏,潤肺益氣,止喘,澀精。
五,四季養生的秘訣
四季如何養生
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經典著作——《內經》中,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過程中如何養生就已有記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與雞俱興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這就提示給人們,身體要健康,益壽延年,需要追隨大自然的規律,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為春三月,春天三個月是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暖,東風解冷,春陽上升,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生發育,棄故從新。
人們應早些睡覺,早一點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適當鍛煉,以發布「生」氣,注意運動應暖和,以適應春氣。並要讓身心感到舒暢、活潑,以使身體與春氣相適應。生活中應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惱怒,內存生而勿殺、予以勿奪、賞而勿罰的意念,從而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調暢。如果違犯了這一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夏季易患寒性疾病,從而導致人體難以適應夏季藩秀的「長」氣。
祖國醫學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季節,還應為下一季節打下良好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在這個季節里不能很好地養生,就會引起下一個季節的不健康狀態,有不少疾病就容易產生。如春季能注意「生發之氣」,本季節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調養「生發之氣」,不僅近在當時,並且能遺患於後。《內經》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不變。」肝屬木而主風,屬於自然界的東方,旺於春季。所以春季養生不好,不注意調養,易傷肝,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都容易發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陽春三月,氣候漸暖,這是春的主要象徵。然而春季又是氣候多變的季節,尤其是初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襲,氣溫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講「春捂秋凍」,所謂「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過早地脫下棉衣,應晚脫一點,而且要一件件地減。這從春天的天氣、氣候特點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來說,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多,忽冷忽熱,風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於春,惱怒等情志易刺激傷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惡化。另外,由於由冬入春,人們的抗病能力、氣候適應能力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較多,稍不注意就會感染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和少年兒童應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療不當,防護不周,常會導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紅熱、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染病都易傳染。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天肝氣旺、脾氣衰,應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屬肝,甘味屬脾,故需注意調養。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幾方面的調理外,還要針對春天的特點,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適度,增進營養,以增強體質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國醫學認為,夏天對人來說屬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應晚睡早起。苦味屬心,辛味屬肺,所以夏天應吃些辣味食物。雖然天氣炎熱,但不要貪涼,睡覺時腹部應蓋上被子,以免受涼腹瀉。雨季應避免濕氣的侵襲,及時更換衣服。平時應經常按摩足底湧泉穴,不要光腳,以免濕氣從腳底部侵入。
秋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秋到立冬為秋三月,天地陽氣日衰,陰寒日生,景物蕭條,養生亦應隨之。
秋天應早睡早起,這對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氣溫降低時應及時添加衣服,以免著涼。中醫認為,當秋季陽氣內斂,陰氣轉盛中,人應與秋氣相和平,保持體內陰精,不讓意志過分外馳,防止房勞傷腎。秋季萬物凋謝,老人憂思過多,產生垂暮之感,表現為情緒不穩、煩躁不安、難以入眠等症狀。金代醫學家李東垣說:「凡怒悲生恐懼,皆損元氣。」《醫學類編》說:「若日逐攘擾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故應保持情緒穩定,心如秋月,少憂勿思使志安寧。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當精神系統受到刺激,會導致機體正常平衡紊亂,易患疾病。心情開朗,使精神處於常樂之境,才能有助於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遲。冬天為腎氣旺、心氣衰的季節。鹹味屬腎,應少吃。應盡量避免吃灸烤油膩難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出門時易著涼。
實踐說明,祖國醫學中寶貴的四季養生法是有科學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對人們的健康長壽必定大有益處。
2、古人眼裡的壽星,彭祖,活了八百歲,真實的歷史上真有可能存在這么長壽的人嗎?
歷史的長河是無限的,但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縱覽歷史長河,人生百年不過彈指一揮間,人在時間面前永遠顯得如此渺小。因此,延年益壽成為許多人的追求,而彭祖就是個中的鼻祖,相傳他精通養生之道,而且活了800歲之久,這是真的嗎?
首先被人們稱為壽星公的彭祖是確有其人的,在《史記》和《國語》中都有記載。據載,彭祖生活在堯舜時期,建立了彭國,是彭性的始祖。相傳他還在夏朝和商朝做過官,盡管按朝代歷史來推算,其跨度確有可能有800年,但這其中有一個小小的誤會。原來,在夏、商做官的是彭祖的子孫,而不是彭祖本人。但是,由於彭氏家族確實出了很多長壽的人,所以人們就以訛傳訛成了彭祖活了800歲,且在夏、商兩朝做過官。
既然流傳被證明了有謬誤,那麼真實的彭祖活了多少歲呢?按我們現在的時間歷法來計算,彭祖當然不可能有800歲高齡,但是按照古代當時的歷法,彭祖活800歲是極有可能的。因為在彭祖生活的堯舜時代,是以我們現在的60天為一年的,如果這么換算,等於彭祖活了130歲左右。在普遍四、五十歲就死亡的古代人中,彭祖絕對稱得上高壽了。
彭祖活了130歲確實算長壽,但是因為記載並不明確,其中也有可能有誤差存在。但是從明確的歷史來看,雖然過去存活率低,但也是有長壽的人的。比如葯王孫思邈,就是我國歷史上確實可考證的活過100歲的長壽男性。因此,如果保養得宜、保證鍛煉,在死亡率極高的古代也是有長壽的可能的。
3、最長壽的東西是啥?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所謂「長生不老」是假,而「益壽延年」已經成為事實:宋-錢易《南部新書》載,唐宣宗大中三年,東都有一130多歲老僧,皇帝問他養生之道,他說「臣少也,素不知葯,性本好茶,到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茶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乾隆是中國封建帝王中最長壽者,在位60年,活到89歲,飲綠茶是他的養生妙方之一(其君臣有「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之趣對)。
上海市最年長的老壽星、晚清最後一名秀才蘇局仙的生活中堅持飲茶為一大習慣,他年紀超過了108歲的茶壽,活到110歲,臨終前20天還為《當代詩人詠茶》專集題寫了詠茶絕句。上海市1994年獲得「壽星夫婦」桂冠的雙雙已104歲的袁敦梓、王惠琴夫婦,其長壽之道也是「每日品茶」,一般每日上午10點和下午3點飲茶。
生於1896年的百歲老人廣東高州人張順,她的飲食習慣是「四不」:不抽煙、不飲酒、不暴食、不挑食;「四喜」喜粗糧、喜番薯、喜吃醋、喜飲茶。1898年8月20日生於廣東豐順縣,歷盡滄桑不改勤勞的壽星婆張蘭花,她不抽煙、不喝酒、嗜飲茶。被尊稱為「當代茶聖」的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吳覺農教授歡慶90大壽時,談到他和夫人長壽的奧秘時,道出了平時多喝綠茶、多吃水果的答案。(按:吳老活到91歲,他夫人陳宣昭活到98歲。)
著名數學家、上海市茶葉學會顧問、復旦大學蘇步青教授,活到101歲,每天早飯後必飲茶是他的健康長壽之道。韓國陸羽茶經研究會會長崔圭用先生,日常生活中嗜飲茶,活到100歲(2002年4月5日逝世)。
印度西北部城市加普洱,有一個名叫哈比布·米亞安的老人,被當地政府正式認定的年齡為125歲,米亞安老人講他的長壽秘訣時談及他的飲食習慣,「我從來不抽煙,喝茶是我唯一上癮的東西」。埃及有一位農夫壽星,名叫扎那帝·米夏爾,他每天要喝綠茶6杯以上,他竟有幸活到了130歲!
三起三落的壽星政治家鄧小平的養生之道之一也是愛喝綠茶。鄧小平妹妹鄧先群曾回憶鄧小平在文革中的生活時說:「我大哥喜歡喝茶。他喜歡喝安徽產的天柱山綠茶。他杯子里的茶葉放得很多,待全泡開,要佔杯子的三分之二。我大嫂是每天上午都給我大哥泡濃濃的一杯茶。我大哥喝完了以後,剩下的茶根我大嫂接著喝,下午再給他泡一杯。」。。。。。。等等等等飲茶長壽的案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古人稱綠茶為萬病之葯,茶能養生,延年益壽,但貴在堅持,持之以恆,必見功效,總之,飲綠茶有百益而無一害。
4、(塘沽區)操作分析@精索靜脈曲張手術費用ぐき★暢談十大華人壽星的保健養生之道
去博愛醫院找黃主任吧,治療效果特別好的。
5、老壽星 由來
【簡介】
[編輯本段]
星名,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本為恆星名(詳見下文),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後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明朝小說《西遊記》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徵。常襯托以鹿、鶴、仙桃等,象徵長壽。
【起源與形成】
[編輯本段]
福、祿、壽三星中的壽星老人,是一身平民裝扮,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但在古代,他卻曾經是地位崇高的威嚴星官。壽星老人,有著怎樣的演變經歷,如何從一位威嚴的星官,演化為最和藹可親的世俗神仙?
壽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學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於南半天球南緯50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其實很難看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咸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南極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卻與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說見到壽星,天下太平;見不到就預示會有戰亂發生。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講到如果老人星顏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見,就預示將有戰亂發生。
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確短暫而稀少。幾十年一亂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這顆時隱時現的老人星恰是這種動盪局面的絕好象徵。但僅僅是象徵還遠遠不夠,古人觀天象,占星氣,都是有很強的實用功利目的。那麼南極老人星的實用價值在哪裡呢?或許就在於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夠承載一種重要的倫理價值觀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他親自奉獻供品,宣讀表達敬意的祭文。同時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這件盛事記錄在《漢書·禮儀志》中,同時敬奉天上的壽星和人間的長壽老人,是漢明帝的一大創舉。
《史記·封禪書》「壽星祠」《索隱》,「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宋樓鑰《玫瑰集》四《葉處士寫照》詩:「更添松竹作壽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後借喻長壽之人。元方回《桐江續集》二十《戊戌生日》詩:「客舍逢生日,鄰家送壽星。」
尊老敬老,是善良天性的體現。而漢明帝藉此機會展示自己尊老美德,無疑是希圖籠絡人心的政治秀。不僅僅是提倡,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
王杖,也稱為鳩杖,因為手杖的頂端是斑鳩鳥的雕像。皇帝贈送鳩杖給老年人,據說因為斑鳩是不噎之鳥,意思可能是祝願老年人飲食安康,健康長壽。那麼這柄手杖代表怎樣的特權呢?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一批漢代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幾樁就涉及持王杖的特權老人。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屍於鬧市。第二樁說的是一位漢朝鄉級的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從這兩樁案件的判決結果來看,都顯示出對持杖老人的有意偏袒。而另一些竹簡上記載的漢代商業法令中我們還發現,在生意場上,持杖老人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布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准經營酒類生意,並且一律免稅。有自願照料孤寡老人的生意人也可獲得免稅待遇,特許免稅開店賣酒。
統觀兩漢典章制度文獻,類似的詔令時有記述。為什麼僅僅因為年老就可以擁有特權,又為什麼兩漢政府從嚴立法,來強制推行尊老孝道呢?
這是因為尊老不僅是一種美德,它所派生出的孝道倫理還是封建王朝的治國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從父權。在儒家提倡的天地君親師五倫中,君臣關系等同於父子關系。那麼提倡孝道實際上就是褒揚忠臣品格。
既然南極老人星承擔如此重要的教化任務,古代星象家說他是關乎國運興衰的壽星,也就不足為怪了。但濃重的政治色彩卻使他偏離祈願長壽的本義。普通人更關心的是自己如何才能長生不老。於是道教提供解決之道,方法是塑造一位長壽有道的成功實踐者。
四川眉山市彭山鎮,《華陽國志》記載是彭祖的故鄉。對彭山人來說天上的壽星就是人間的彭祖,因為他保持著最高長壽紀錄——767歲。這種說法來自東晉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傳》。
767歲的高齡自然是不可信的,但歷史上彭祖似乎確有其人。《史記·楚世家》記載了他的顯赫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孫子。算起來從夏朝至商朝統共活了近800歲。而有關他的長壽故事早在秦漢以前就已流傳。屈原的長詩《天問》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莊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將他視為長壽的典範。
彭祖雖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們確信他掌握了一套養生的方法,是真實生活中靠修煉獲得長生不老的成功者。這也是人們將他與壽星合二為一的原因。
可以活到767歲,這是怎樣一種長生不老的養生術?《莊子·刻意》中有記載: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導引之術,彭祖壽考者好之。吐故納新是說用意念調節呼吸,熊經鳥伸和導引又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熊經是指模仿熊攀援的動作,所謂鳥伸是指模仿鳥類尤其是鶴展翅引頸的姿態。由此可知,彭祖的導引術實際上是一種模仿動物形體動作的健身體操。
先秦道家認為天地是不朽和永恆的。天地化生萬物、孕育生命,這是天地至仁至善之大德。人們認為天是仁慈的,本來在賦予生命的同時也教給人們長壽之術。可是後來人們沉浸在各種物慾功利帶來的膚淺快樂中不能自拔,於是漸漸失去了長壽本能。但還是有補救辦法,那就是道法自然,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
模仿熊,是因為他能在冬眠期長達數月不進食,養生家認為這是因為他通曉食氣辟穀之術。模仿鶴的理由似乎是看中他的優雅,和扶搖升空時自在逍遙;或許人們想像自己得道成仙那一刻,也應當像仙鶴那樣優哉游哉。
魏晉以來,道教的養生理論漸成體系。託名彭祖的著述多達數十部,有《彭祖養性經》、《彭祖攝生養性論》及《彭祖養性備急方》等。除了導引氣功,煉丹術,中醫中葯等養生療病理論以外,還涉及烹飪飲食,和房中術。
道教經典中早就談到人的這兩種生理需求「食、色,性也」,認為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慾望。與儒家視之為洪水猛獸的態度截然相反,彭祖養生術不避諱談食談色,並將其作為重要的修煉內容。
所謂食,是指飲食烹飪術。過去廚師行業將彭祖作為祖師爺,在每年農歷——傳說彭祖生日那天,全國的烹飪大師齊聚徐州城東門外的彭祖廟,拜謁祖師爺彭祖。因為彭祖是有記載以來的第一位美食家和技藝高超的廚師。早在屈原的《天問》中,就提到彭祖調制野雞羹獻給堯帝的著名典故。
彭祖烹飪手藝之高超,居然可以治癒厭食頑症,那麼吃出健康長壽的觀念也就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飲食烹飪術隨即被納入養生理論,並與導引健身相輔相成。模仿長壽動物的形體動作可以長生不老,而另一種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它吃下肚去。於是所謂長壽動物如烏龜,鹿,鱉都成了長壽滋補品,藉助導引體操和烹飪美食達到健身長壽目的,可謂是雙管齊下。
那麼房中術,為什麼也被看做養生理論的重要內容呢?這是因為古人將男女比附於天地,天地交接化生萬物,男女接合傳宗接代,所以男女交合是模仿天地的陰陽調和之道。以道教養生理論看來,房中術也是長生不老的修煉方法。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要數他碩大無朋的腦門。這是山西永樂宮壁畫,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中上千位神仙中,我們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關於大腦門的來歷,有多種猜測,有人認為大腦門來自返老還童現象,老人和小孩有諸多體貌特徵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嬰兒頭發稀少,老年人也是一樣。而頭發少自然額頭就顯得很大。
壽星的大腦門,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
壽星的手杖的變化則顯示他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原來象徵特權的雕有斑鳩的王杖,換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民間傳說在大地的東北方是惡鬼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門,稱為萬鬼之門,將惡鬼拒之門外。據說這道大門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為了保險起見,在門前還栽種兩棵桃樹,來鎮鬼驅邪。有趣的是,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桃樹的汁液的確含有某種抑制細菌生長的特殊成分。在過去中葯里桃樹枝也是一味葯,並且人們相信朝向東北,也就是朝向鬼門方向的桃枝——葯力最佳。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現在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
湖南長沙,壽星街,因這里曾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壽星祠而得名。據地方誌記載時,早在唐朝這里就建有壽星祠,一直持續到民國。據說當年香火旺盛,很多人專程到這里燒香祈求壽星保佑。
再向南一百多里,就能到達真正的長壽福地---南嶽衡山,也就是對聯里經常講到的壽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時期,山上建有大小壽星廟不下十座,現存這座壽星亭,是宋朝的遺物。
但是古代南嶽衡山供奉的主神卻不是壽星,而是南極長生大帝。這座始建於唐朝的南嶽大廟就是專為他建造的。東南西北中五嶽之神,都是由自然的山神崇拜演進而來的。所謂南極長生的長壽意味,可能也來自古人對南方氣候的想像。而壽星在天空的位置也恰好位於正南方向,人們認為這里離壽星最近,燒香發願、表達虔誠也自然容易被壽星聽到。
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還常將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老人星混同為一,也許就是因為他們名字中都有南極,和長生長壽概念接近的緣故。在道教神仙譜系中,這兩位神的地位都遠比彭祖為高。彭祖雖然長壽有道,但畢竟是歷史人物,比不得南極大帝和南極老人星天神一般尊貴。
所以說起壽星,還是以南極老人星或南極仙翁身份最為出名。
元明以來,道教神仙隊伍不斷壯大,而保佑長壽已是神仙的必做功課。如南極大帝,南斗北斗,十二生肖保命真君,三十六天罡,六十本命甲子神等等,都具有保佑長壽的職能。不加節制的造神,其結果就是導致權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壽星的神性。
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舊時彭山縣民眾給老人祝壽過生日,都會張掛一幅壽星畫像。雖然請神下凡往往流於形式,但生日宴會能博得老人高興卻是實實在在的。家人齊聚,子孫滿堂,品嘗美酒佳餚,享受天倫之樂。這樣的場面是表達孝心和親情的家庭儀式,壽星畫像則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號。
過生日祝壽的風俗起初並不盛行,這或許源於一種質朴的觀念:因為人們認為自己的降生日實際上是母親的受難日。緬懷父母之恩與為自己祝壽的喜慶氣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後,給老人過生日的風俗才逐漸興起。康乾盛世幾次規模空前的盛會,使民間祝壽風俗得以興盛。歷史上最奢華的一次生日宴會,是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這一年乾隆74歲,又喜得五世玄孫,自稱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頒詔請天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計六千餘人,來紫禁城赴宴,慶祝自己的生日。
這張名為《萬壽盛典》的圖畫描繪了當時的盛況。老人們在家人的攙扶下應邀赴宴,布滿京城大街小巷。
上行下效,從清朝以來,給老人做壽過生日蔚然成風。並逐漸形成繁雜的禮儀排場,有些老規矩還一直沿襲到今天。
比如過生日的年歲原則,一般是過整數壽,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後,又增加很多說法。77又稱喜壽,因為喜字的簡寫連筆拆開看就是77,88又稱作米壽,這也是拆字的說法。
這是因為年過七十古來稀,多一種說法也就多了一次闔家團圓讓老人高興的機會。百歲以後,更是年年都要辦,而且要大辦特辦。這樣做是兒女表達孝心,希望藉此帶給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視家庭、親情,敬老愛老是中國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祝壽典禮則是這種美德的外化形式。
雖然壽星不再具有威嚴的神性,卻因為民間倫理生活的需求而代代相傳。
【壽星大腦門來源】
[編輯本段]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他碩大無比的腦門兒。山西永樂宮壁畫中的壽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上千位神仙中,我們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壽星的大腦門兒,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的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3000年一開花,3000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兒。
壽星,又稱南極仙翁。壽星也是由一顆星辰轉化而來的,它在天文學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於南半天球南緯50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其實很難看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咸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壽星。
【壽星手杖何用】
[編輯本段]
大家都知道,壽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漢書·禮儀志》記載,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王杖也稱鳩杖,因手杖的頂端為斑鳩鳥的雕像得名。1958年,漢墓出土過兩柄這樣的鳩杖,鳩杖下部木製杖身早已炭化無存,而頭部的斑鳩雕像由於有漆膜保護,歷經1800多年仍舊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一批漢朝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市。第二樁說的是一位漢朝鄉級的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布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准經營酒類生意,並且一律免稅。
但是魏晉以後,壽星的手杖產生了變化,斑鳩的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現在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福祿壽三星的崇拜】
[編輯本段]
福祿壽三星,起源於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賦予他們非凡的神性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由於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封建政府曾藉助用於實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對他們大加推崇,以招徠信眾,擴大自己的聲勢。雖然他們後來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卻也因此獲得自由,走入尋常巷陌,千家萬戶,成為古代民間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實寫照。
福祿壽三星高照,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願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願,「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三星也是許多民間繪畫的題材,常見福星手拿一個「福」字,祿星捧著金元寶,壽星托著壽桃、拄著拐杖。另外還有一種象徵畫法,畫上蝙蝠、梅花鹿、壽桃,用它們的諧音來表達福、祿、壽的含義。
【天文學中的壽星】
[編輯本段]
一、星名。又叫老人星,南極老人,即船底座α星,是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天狼星的恆星,也是南極最亮的星。壽星在夜空中能持續不斷地發光,應了人壽長久的意願,因此備受人們的歡迎。李隱曰:「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
當14000年織女星成為北極星的時候,壽星也將成為南極星。
天文上的壽星實際就是傳說中仙人壽星的來源。
二、十二星次之一。配十二辰為辰時,配二十八宿為角、亢二宿。據《爾雅》古亦以上述二宿為標志星。按《漢書·律歷志》,日至其初為白露,至其中為秋分。明末後譯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中的天秤宮為壽星宮。(據《辭海》)
迷信者認為它與人的性格、命運有關,以下為相關內容:
壽星 : 約公歷9月8日~10月7日
性格特點:如字面所示,「壽星」座的人擁有福壽。表面上看來你是個懶惰之人,但一旦有了目標,你便會充滿熱情地開始實干,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但你的熱情難以持久。此外,你也不喜歡團體活動。
戀愛傾向:真正的戀愛之前,你會遇到不同類型的異性,感情經歷頗豐富。但最終你還是會得到十分幸福的戀情。適合你的異性是能坦白指出你缺點和錯誤的人。
戀愛武器:如果你是個女孩,你的魅力則是溫柔如水及披肩的長發;如果你是個男孩,英俊及男子氣概則是你的魅力。
【稱謂——壽星】
[編輯本段]
用於祝壽場合,被祝壽人稱為壽星。
【人物】
[編輯本段]
附會的人物。一說為歷史上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人。是我國古代的哲學家,後被神化為道教始祖。《神仙傳》中說他在周朝已三百多歲,生來滿頭白發,頭頂隆突,廣額大耳,長眉寬鼻,方口厚唇,額刻三五紋理,耳有三個漏門。性情恬淡無欲,主張無為而治。後人們以他的長壽為偶像。頂禮膜拜。祝人長壽,常用「壽星」相稱。一說為仙人彭祖。《神仙傳》或《列仙傳》中都有描述。傳說上古顓項玄孫彭祖,殷末時已活了七百六十七歲,依然不見衰老。相傳他活到八百多歲,兒子己死過五十四個,他還說自己命短。故後人也以彭祖為長壽者的代稱,稱為老壽星。傳統吉祥紋樣,一般常以老子形象來作為壽星,亦名「老壽星」。
6、長壽、高壽、壽星怎樣區分
一元一國學網詮釋:(一)歷代傳說:彭祖歲數最大彭祖是大彭國的開國者,傳說中是彭姓的祖先,《國語》和《史記》上都有記載傳說活了八百年,是一位長壽之神。他的養生之道被後人整理成為一部《彭祖經》傳世。史學家認為,所謂彭祖年長八百,實際上是大彭國存在的年限。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孔子對他推崇備至;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都有關於彭祖的言論;《史記》等史書也有關於他的記載;道家更把彭祖奉為先驅和奠基人之一,許多道家典籍保存著彭祖養生遺論。先秦時期,彭祖在人們心中是一位仙人。到了西漢,劉向《列仙傳》把彭祖列入仙界,並稱為列仙,彭祖逐漸成為神話中的人物。晉代醫學家葛洪撰寫的《神仙傳》中還特別為彭祖立傳。書中說彭祖在殷末時已活過七百歲不老,殷王特請他介紹長壽之道。但從孔子墓出土竹簡上記錄發現,古代紀年與現在差別很大,古代0年為1歲,因而專家考證彭祖的歲數為1歲。這是可信的!(二)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錄:這是經過考證的報道的最長壽者:報道的最長壽者是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1),享年歲。李慶遠原籍雲南省,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勛曾於1年專程拜訪過這位老人,劉的采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年第六期《氣功》雜志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決」約1000多字。老人去世後,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後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據000年統計,中國現有百歲壽星一萬人,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全球老齡人口為.億,佔10%,00年全世界百歲壽星共約1萬人,平均百萬分之.。中國貴州的龔來發,1年去世時1歲;四川青城山采葯道人李青蓮去世時1歲;伊朗老婦穆赫辛,1年11歲;日本有個叫滿平的,長壽歲,妻1歲,兒1歲,兒媳1歲,孫子11歲,孫媳1歲。前述中國中醫學者李慶遠,1年去世時歲。以上證明活到百歲以上、甚至二百歲已大有人在,無可非議。中國人口普查出的最長壽者:人口普查出的最長壽者是1歲。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是1年月1日時起的人口普查。這次普查在全中國范圍內逐戶進行了調查登記,其主要數字為:人口萬餘人,男人萬人,佔1.%;女人萬人,占.1%;100歲以上的人有人,最高年齡為1歲。報道中未提到這位老人的具體情況。
7、「壽星」的形象是怎樣的?
我國歷史悠久,在茫茫的歷史中,不乏種種傳說,在民間,關於壽星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壽星是老人星,也是南極老人星。在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封禪書》中寫道: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
可見漢代時已認為壽星就是南極老人星,而天空中只要出現壽星,天下便平穩安定,所以當時人們祭拜它,以祈禱福壽。唐代時將角、亢與南極老人星都當做壽星,並設壇合祭,從此兩種壽星崇拜遂合而為一。
壽星的人神化與祭祀風俗有關。東漢時期每到仲秋之月都要舉行敬老與祭祀壽星的活動。《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者九尺,端以鳩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於國都南郊老人廟。
王杖即鳩形手杖。傳說鳩是一種胃口常開的「不噎之鳥」。老人使用鳩杖,寓有進餐可防噎的意思。
由於祭祀壽星與敬老活動相結合,壽星遂定格為一拄長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時期的壽星像是「扶杖立」,「杖過於人之首,且詰曲有奇相」。明代,壽星長頭短身的形象逐漸突出,所描繪的壽星形象是:手捧靈芝飛藹綉,長頭大耳短身軀。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要數他碩大無朋的腦門。這是山西永樂宮壁畫,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中的神仙中,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關於大腦門的來歷,有人認為大腦門來自返老還童現象,老人和小孩有諸多體貌特徵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嬰兒頭發稀少,老年人也是一樣。而頭發少自然額頭就顯得很大。
壽星的大腦門,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頭部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特供長壽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
我們都知道,在壽星的手中有一柄手杖。《漢書•禮儀志》記載,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王杖也稱「鳩杖」,因手杖的頂端為斑鳩鳥的雕像得名。
但是魏晉時期,壽星的手杖產生了變化,斑鳩的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原來象徵特權的雕有斑鳩的王杖,換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民間傳說在大地的東北方是惡鬼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門,稱「萬鬼之門」,將惡鬼拒之門外。據說這道大門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為了保險起見,在門前還栽種兩棵桃樹來鎮鬼驅邪。
有趣的是後來人們通過研究發現,桃樹的汁液的確含有某種抑制細菌生長的特殊成分。在過去中葯里桃樹枝也是一味葯,並且人們相信朝向東北,也就是朝向鬼門方向的桃枝葯力最佳。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
年畫《壽星圖》是民間喜愛的吉祥物,圖上那位慈眉善目的壽星老人滿足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望,人們看到他便心曠神怡,從中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和精神的安慰。
在《壽星圖》的四周還點綴有松、鶴、龜、桃、靈芝、葫蘆等表示長壽吉祥的動植物,這就更增添了吉祥的氣氛,突出了長壽的主題。還有些年畫將壽星與福、祿二星畫在一起,表現出既求長壽,又求官運、福運的意思,被稱為「福祿壽圖」。
8、百歲老人的養生經驗可靠嗎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到2010年底,江蘇百歲以上的老人共有2153人,居全國前列。江蘇這次調查了2095位百歲老人,將其生活經驗歸納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經常進行鍛煉、喜歡吃豆製品、喜歡喝白開水吃腌菜葷菜、大多愛喝粥、多吃江海河三鮮和當天菜、主食粗雜糧、常吃涼拌菜、愛吃白菜蘿卜蔥姜蒜等。其中有的生活經驗,例如不經常鍛煉、愛吃腌菜葷菜,與現代保健常識不符,所以稱之為「顛覆性」。
在中國和世界上,還有很多長壽之鄉,那裡的老壽星的生活經驗此前也有人總結歸納過。對比這些長壽經驗,五花八門,極具地方特色,很少有共同點。如果非要找共同點的話,就是往往發現有的長壽老人有很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不抽煙、少喝酒是公認的保健常識,但有的長壽老人卻抽煙、酗酒。例如活了122歲的法國卡門夫人是有可靠記錄的最長壽的人,但是她21歲就開始抽煙一直抽到117歲。又如,心態好歷來被認為是長壽之道,但《江蘇省百歲老人調查報告》發現,固然有的百歲老人性格溫和從不發脾氣,但也有的百歲老人性格倔強、常發脾氣、遇事想不開,他們只好把後者歸結為「能通過宣洩達到心理平衡」,從不發脾氣好,常發脾氣也好,正說反說都有理。
其實這些所謂長壽之鄉的長壽經驗,歸納的是當地的生活習慣,當地大多數人都是那麼生活的,但是當地大多數人並沒有因此長壽。在任何一個地方,特別長壽的百歲老人都只是少數。他們特別長壽的原因,不是因為這些生活習慣,更不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而是因為他們碰巧有某種長壽基因,使得他們對不良生活習慣有更強的免疫力,如果他們有更良好的生活習慣的話,說不定能活得更長、更健康。某個地方之所以有比例相對較高的百歲老人,是因為那裡碰巧有些人攜帶著長壽基因,那個地方相對較閉塞,小范圍通婚的結果讓當地某種長壽基因的頻率比較高。所以所謂長壽之鄉,往往是在偏僻的地方。何況一些所謂長壽之鄉其實是炒作出來的。
也就是說,百歲老人得以長壽,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與他們的生活方式基本沒有關系。如果對真正的長壽之鄉進行基因普查,尋找長壽基因,藉此發現長壽機制,是有科研價值的。
科學保健知識並不是根據百歲老人的生活經驗歸納總結出來的。而是用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離體實驗、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等科學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它不能保證每個人能因此健康長壽,但是對普通人群來說,它提供了健康長壽的最大可能性。
9、諺語大全養生之道
適時養生類諺語
寒從足下生,百病涼上起。病從口中入,涼從腳上來。狗從嘴冷,人從腿冷。
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越吃越饞,越烤越寒。
食不過飽,衣不過暖。飯吃得不飽不餓,衣穿得不冷不熱。
人懶沒有好生活,衣穿多了要上火。睡覺圖涼快,不拉肚子那才怪。
太陽是個寶,曬曬身體好。常曬太陽,身體健康。經常曬太陽,筋骨強如鋼。
天天曬太陽,勝過吃葯方。要想壽命長,經常曬太陽。陽光不照臨,醫生找上門。
立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冷天氣。四八月,防著涼,早晚注意加衣裳。
六月六,曬衣服,減少疾病添幸福。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冬不戀床,夏不貪涼。
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飯要定時吃,衣要看天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帽。
春捂秋凍,一年無病。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夏不露腹,冬不露肩。
冬不坐木頭,夏不坐石頭。二八月亂穿衣,小心病害上身體。
氣候不正,僅防疾病。天熱防中署,天寒防傷風。七月秋風漸漸涼,傷風感冒要預防。
秋風涼,添衣裳。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大汗莫當風,當風易傷風。傷風傷風,多在秋冬。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
冬吃生薑,不怕風霜。
講究衛生類諺語
常講衛生,百病不生。乾乾凈凈一身輕, 不幹不凈生百病。
鍛煉是金丹,衛生是葯方。衛生搞得好,疾病不纏繞。
勤勞動豐衣足食,講衛生延年益壽。不幹不凈,吃了得病,
乾乾凈凈,吃了太平。吃喝凈,少生病。
器具不擦要生銹,人不衛生要短壽。萬物從土生,百病從口入。
預防腸胃病,飲食要干凈。飲食不檢點,大病在眼前。
喝開水,吃熱菜, 腸胃健康少病害。飲食要衛生,一熱二鮮三干凈。
注意營養味道好,講究衛生飯菜香。貪圖涼快吃冷飯,吃後容易把病犯。
飯不熟不吃,水不開不喝。臭魚爛蝦,得病冤家。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吃了省錢瓜,害了絞腸癌。
蔬菜要清水洗,水果要削皮吃。要想不生病,鍋盆碗灶都干凈。
飯前便後洗手,胃腸疾病少有。肚子害病嘴裡得,眼睛害病手上得。
飯前要洗手,飯後要嗽口, 習慣成自然,百病全趕走。
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萬。洗臉洗額腦,掃地掃旮旯。
耙田注意耙角落,洗臉勿忘洗耳朵。洗頭洗腳,勝過吃葯。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聾, 鼻不掏不破,眼不擦不紅。
少情慾,多沐浴。頭發常梳理,衣服勤換洗。
臟生虱子懶生瘡。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床鋪干凈,舒坦入夢。飯要細嚼,衣要勤洗。勤穿勤脫,勝似吃葯。
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曬被褥身體好。勤洗衣裳勤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勤洗勤曬,舒適爽快;多洗多曬,病災不來。
笑臟笑破不笑補,勤洗勤換才舒服。窗明幾凈顏色調,能除緊張與疲勞。
常開窗,透陽光, 空氣流通保健康。若要不生病,處處掃干凈。
無事勤掃屋,強如上葯鋪。四害消滅光,健康有保障。
病災不染清潔地,幸福常臨健康家。生理衛生強身,心理衛生強心。
夫妻情感類諺語
夫妻多恩愛,神仙也不怪。夫妻相敬如賓,越活越顯年輕。
夫妻恩愛到白頭,日子清貧也風流。男弱女強,幸福不長。
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過了重陽節,夫妻宜多歇。
夫不嫌妻丑,活過九十九。妻不嫌夫憨,百歲能轉彎。
秧好一半谷,妻好終生福。一日夫妻百日恩,白頭偕老成壽星。
鮮花雖美怕寒霜,夫妻恩愛壽無疆。子孝父心寬,妻賢夫興旺。
夫妻同苦共甘,棒打鴛鴦不散。恩恩愛愛雖老不老,打打鬧鬧未老先衰。
伴侶兩相無猜,日子舒暢自在。和睦家庭風光好,恩愛夫妻幸福長。
心情愉悅類諺語
笑為力量的親兄弟,愁為健康的死對頭。
不講不笑,不成世道;不玩不笑,不成老少。笑一笑,老來少,心靈美,人更俏。
不說不笑,一天混不到。養生之道,眉開眼笑。
笑口常開,健康常在。笑口常開,無病無災。有說有笑,閻王不要。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笑治百病,愁生百病。笑笑樂樂散了心,不笑不樂要生病。
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大笑三聲,棄病提神。
健康使人快樂,快樂使人健康。怒傷肝,愁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
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財富,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本錢。
身體健康是基礎,家庭和睦是保障,朋友來往是樂事。
樂觀使人長壽。動則不衰,樂則長壽。飯養人,歌養心。
心胸坦盪,體健壽長。心胸寬大能撐船,歡樂健康享百年。
胸懷要開闊,坦盪無憂愁。要想健康快活,學會自己找樂。
一片忠誠是長壽之本,滿懷善良是快樂之源。人閑長指甲,心閑長頭發。
心平氣和,五體安寧。喜悅、節制和平靜把醫生拒之門外。
豁達者長壽,憂傷者短命。快樂乃人生之致友,憂慮乃人生之大敵。
自卑使人氣短,奮發助人壽長。能求苦中樂,笑笑便了卻。
遇到好事哈哈笑,遇到壞事笑哈哈。人逢喜事精神爽,兩腿走路也快當。
不懶不饞益壽延年,不急不惱百年不老。樂時同飲茶酒,苦時彼此安慰。
樂時光陰易過,愁時歲月難熬。看個醫生,不如多個朋友。
忌愁制怒,人生高壽。寧吃開心粥,不吃皺眉飯。
寧喝喜眉湯,不喝皺眉酒。老無所好,精神枯燥。
精神空虛催人老,生活多彩壽緣高。業余愛好廣,勝過增營養。
娛樂有制,失制則精疲力竭;快樂有度,失度則樂極生悲。
食多傷胃,憂多傷神。喜不過歡,怒不可暴。
勞不過累,逸不過安。生活上要適度,精神上要大度。
六神不定,總會得病。愁加愁,病沒頭。
飯後百步,遇事不怒。多愁多病,越愁越病。
動為綱,素為常;少飲酒,不悲傷。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悲傷腎。
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頭瞌睡多。眼不見,心不煩,耳不聽,思不亂。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食多傷胃,氣大傷人。樹怕傷根,人怕傷心。
氣惱便是三分病。遇事不惱,長生不老。氣惱成病,歡樂長命。
氣是無名火,忍是敵災星。氣頭上不要添火,火旺了不要加油。
氣大傷心,心大傷肺。人生不怕難,就怕愁莫展。
若要長壽,切莫多愁。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愁多病,越愁越病。氣氣惱惱成了病,快快樂樂活了命。
怒惱使人老,愉快使人少。憂愁多生病,心康體才健。
憂易致疾,怒最傷人。愁煩惱,多病快老;快快活活,身體健壯。
憂愁使人早衰,歡樂使人年輕。樂觀向上氣軒昂,牢騷太盛斷人腸。
情極百病生,情舒百病除。寡歡多愁,易得癌瘤。
情緒不暢,短命夭亡。怒一怒,減歲數。
忍之不忍,食之無味。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丈夫有淚盡情彈,英雄流血也流淚。
心胸宜開不宜郁,郁則百病生,開則百病除。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人常樂。
節食純祛病,寡慾純強身。貪心煩惱多,知足自常樂。
少生閑氣有歡樂,家庭和睦幸福多。人活九十九,不怕賢妻丑。
老年人人生白發,就怕愁雲布面頰。不怕人老,只怕心老。
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生活充實的人才能長壽。
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心平氣和好,九十不顯老。
愛財如命,時常生病。人靜百年,氣靜萬年。
充海闊天空之量,養先憂後樂之心。能忍耐,終身受用;
大學問,安心吃虧。一天三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
逢人借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葯好。過去七十古來稀,今日百歲不足奇。
酒是爛腸的毒葯,色是刮骨的鋼刀; 財是下山的猛虎,氣是惹禍的根苗。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牆里藏; 若能跳出牆外去,不是神仙壽也長。
人活百歲不嫌多,越活越想活。人老講究飲食,壽長喜歡清靜。
簡單生活,健康快活。簡單使人寧靜,寧靜使人快樂,快樂使人長壽。
名利淡泊,逍遙自樂。快樂是自找的,煩惱也是自找的。
病從口中入,壽自腦中來。禍之不懼,福之不喜,百歲可期。
心躁熱汗淌,心靜自然涼。遇事莫愁,不易白頭。
快樂就是健康,憂郁就是疾病。樂太盛則陽溢,哀太盛則陰損。
精神不適則愚,血脈不適則病。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因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無憂,故自壽。
勸君莫奏黃昏曲,老人應唱春之歌。自覺來日雖不多,夕陽光下應高歌。
花香蝶自舞,心寬壽自高。忘老老不至,常樂樂常來。
嘆老老得快,疑病病自生。壯志因愁減,衰容與病俱。
活到老,學到老,腦子靈,精神好。看雲飛,聽啼鳥,愛兒童,忘年交。
思想品德類諺語
心懷坦盪,福高壽長。說謊有損健康,行惡使人早亡。
嫉妒是心靈的腫瘤,寬容是增壽的良方。淡泊名利人長壽,貪得無厭命不長。
勞動抗衰,待人和藹。和氣生財,慈善增壽。心善使人長壽,性惡使人短命。
尊老愛幼,延年益壽。心懷寬廣,福多壽長。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子孝妻賢,益壽延年。和睦家庭幸福多,幸福家庭長壽多。
家寬出少年,家和出壽星。代際和諧人增壽,長幼有序福滿堂。
多做好事積德,樂於助人增壽。
治病求醫類諺語
苗無病害長得旺,人無疾病精神爽。大病要養,小病要抗,無病要防。
疾病是歡樂付出的利息。人有疾病,難盡美德。
健康只一個,疾病有千種。百歲不為高,無病壽自長。
寧叫肚受餓,不叫病纏身。寧叫嘴受窮,不叫瘡流膿。
千沒有萬沒有就怕沒有錢,千有萬有就怕有病。
無債者為富,無病者為福。只要多勞動,百病不上身。
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小病不治,大病難醫。
百治不如一防。感冒是百病之源。感冒不算病,不治也要命。
百病防不難,大蔥大姜和大蒜。好漢招不住三遍稀。
止瀉健脾補五臟,煮粥宜把扁豆放。老防傷寒少防痢,中年要防傷肝脾。
越怕病越大,心安把病壓。若要防癌,多吃蔬菜。 保持好心情,癌症不襲來。
老翁九十九,走路叉著手,天天吃蘿卜,疾病哪裡有。有病方知健是仙。
苗怕害蟲地怕荒,人怕害病草怕霜。若要百病不生,必須常餓三分。
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勤人體健,懶人病多。天黃有雪,人黃有病。
傍晚動針線,老來不見天。有病不要背,越背越吃虧。
眼病從手起,腹痛從嘴起。男防車前馬後,女防胎前產後。
樹不修不直,病不治不愈。落雨怕天亮,病人怕肚脹。
不要屎急才挖坑,不要病重才求醫。服早補補丁小,有病早治痛苦少。
小病不治成大病,大病不治難保命。慢病在養,急病在治。
債多難還,病重難治。治病不養病,不如不看病。
幫人幫心,治病治根。草老怕人割,人老怕病磨。
有病不瞞醫,瞞醫害自己。有病不要悲,越悲越吃虧。
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來先預防。百病只怕亂投醫。
有病早治,不如無病早防。用葯如用兵,下葯要對症。
忠言逆身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食物是最好的葯物。
身閑不如心閑,葯補不如食補。誰靠葯物活著,誰就活得可憐。
英雄也怕病來磨,體弱就怕不做活。對症下葯,妙手回春。
滋腎補肝明目好,枸杞煮粥受稱道。一碗姜鹽茶,開胃祛風寒。
一碗綠豆湯,清熱解毒賽仙方。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喊得應。
木耳抗癌素中葷,姜湯蔥辣治感冒。吃葯不對方,哪怕用船裝;
吃葯對了方,只要一碗湯。葯無貴賤,有效則靈。
葯不對症,參茸也毒。病人不忌嘴,大夫跑斷腿。
病人不忌口,枉費大夫手。大便一通,渾身輕松。
扎針拔罐,病好一半。治便秘補中氣,煮粥加藕見效力。
話說在明處,葯敷在疼處。三分吃葯,七分調養。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治病容易治心難。
名醫難治心頭病,心病終需心葯醫。白天如犯困,易得心痛病。
紅糖生薑開水泡,睡前飲用治感冒。
戒煙戒酒類諺語
事要多知,酒要少吃。 食按欲進,酒按量飲。 好菜不過食,美酒不過飲。
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莫說過頭話,莫飲過量酒。 少喜怒,酒適度。
粗茶淡飯少飲酒,能夠活到九十九。 玩笑適當,飲酒適量。
熱酒傷肺,冷酒傷胃; 冷熱適度,少喝為貴。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酒是高粱水,喝多先醉腿。 秤砣小,壓千斤; 酒杯小,淹死人。
喝適量酒是養人的,喝醉了不是人養的。 氣大傷人,酒多傷身。
天天少飲酒,身材抖幾抖。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酒是理智的墳墓。
飲酒致醉,傷肝壞胃。 肝癌是酒的職業病。 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肺癌是煙的職業病。 煙草是愛情的墳墓。 早晨吸煙,早歸西天。
飯後一支煙,害處大無邊。 治病不如防病,吃葯不如戒煙。
交友靠真心,戒煙靠恆心。 吸煙酗酒,花錢短壽。
戒煙少飲酒,嗜素講營養。 少飲酒,不抽煙,人生百歲身體健。
煙酒不離嘴,醫生跑斷腿。 飲酒又吸煙,快點上西天。
煙抽多了傷心肺,酒喝多了傷肝胃。 不抽煙少飲酒,能活九十九。
不吸煙不沾酒,病魔繞道走。 不沾煙和酒,沒病到白頭。
不沾酒和煙,壽似活神仙。 要想長壽,戒煙限酒。
睡前喝醉酒,黃泉路上走。要想早點兒見閻王, 醉酒、吸煙、打麻將。
運動健身類諺語
生命在於運動。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少時練身勁,老來少生病。
運動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鑰匙。 運動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長壽的秘訣。
動則精明,動則輕靈, 動則健美,動則青春常駐。 靜生陰,動生陽。
水不動生毒,人不動生病。 從小鍛煉,受益無限。 年輕勤鍛煉,老來身體健。
聰明人治病靠鍛煉。 腦怕不用,身怕不動。 經常運動,百病難碰。
書畫益壽,運動延年。 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鐵不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 起居有規章,鍛煉要經常。
靜而少動,眼花耳聾; 有靜有動,無病無痛。 動則不衰,煉則壽長。
清潔是健康的基礎,勞動是長壽的源泉。 懶散易生病,勤勞可健身。
人懶生百病,勤動常年輕。 勤勞是個寶,一生不可少。
百年長壽,終身勤勞。 晚年最貴老來勤,不動只等病來臨。
火煉黃金,勞動煉人。 鋤頭能壯筋骨,汗水能治百病。
日間無勞苦之動作, 夜間不得安眠之報酬。
人是一條龍,越做越英雄。 少葷多素,勞逸適度。
勞動是食慾的父親,是消化的祖父, 是健康的曾祖父。
勤勞健身,懶惰損身。 勤勤懇懇,青春常在; 懶懶散散,未老先衰。
身大力不虧,身強氣不損。 累了一袋煙,賽過活神仙。
人勤病就懶,人懶病就勤。 體強人欺病,體弱病欺人。
水停百日生毒,人閑百日生病。 白天多動,夜間少夢。
動動勁來,縮縮病來。 練練力出,縮縮病出。
行如風,站如松, 坐如鍾,睡如弓。
坐有坐相,睡有睡相, 睡覺要像彎月亮。
快刀不磨黃銹起,胸膛不挺背要駝。 坐卧不迎風,走路要挺胸。
飯後散散步,不用進葯鋪。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吃飯不要鬧,飯後不要跳。 好飯莫飽,飯後莫跑。
飯後不洗澡,酒醉不洗腦。 飽不洗身,飢不洗澡。
強身之道,鍛煉為妙。 牆靠基礎堅,體壯靠鍛煉。
腦子越用越靈光,身體越煉越強壯。 生鐵不煉不成鋼,人不鍛煉不剛強。
快刀是磨出來的,體壯是煉出來的。 要想身體健,關鍵在鍛煉。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煉。 捂捂蓋蓋臉發黃,風吹日曬身體強。
日光、空氣和清水,鍛煉身體三個寶。 跑步是運動之王,走步是健身之友。
常年吃素,堅持走步。 快步走,人長壽。 樹大全憑根深,人壯全憑腳健。
跑跑跳跳渾身輕,不走不動多生病。 跳跳蹦嘣,無病無痛。
跑跑跳跳,勝似靈丹妙葯。 要想疾病少,天天做早操。
左擺擺,右擺擺,腰酸背痛不再來。 寧可三天不吃飯,不能一日不鍛煉。
煉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流身大汗是鍛煉,舉手投足也健身。
每天遛個早,保健又防老。 早起晨煉,益身體健。
早起動動腰,一天少疲勞。 早起做做操,一天精神好。
早起一時,痛快一天。 早起打坐,一天快活。
早晨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不貪睡,不過飽,早中晚,遛幾遍。
夏煉三伏降酷暑,冬煉三九傲霜寒。 氣功能治病,緣由在松靜。
氣功太極拳,常煉成鐵漢。 氣功氣功,功到自通。
常打太極拳,益壽又延年。 常煉筋長三分,不煉肉厚一寸。
清早牙齒叩一叩,到老不會落。 拍打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飲食貴有節,鍛煉貴有恆。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練武。
粥越煮越爛,體越練越強。 坐下腰不躬,走路要挺胸。
不求虛胖,但求實壯。 褲帶越長,壽命越短。
千金難買老來瘦。 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
看人老不老,先看走和跑。 能走腰腿壯,能跑心肺好。
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千步走,葯鋪不用找。
身體鍛煉好,八十不服老;身體鍛煉差,四十長白發。
老年勤鍛煉,拐杖當寶劍。老人多搖扇,筋骨更舒展。
老來勤幹活,賽過百草葯。活到老,做到老,勤勞才能身體好。
每日千步走,健康又長壽。 任刮東南西北風,早晨晚上多活動。
人老先老腿,防老多走跑。動以健身,靜以養心。 早晚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10、古代詩人寄語於詩詞的養生之道你知道多少
生身以養壽為先,養身以卻病為急。――《尊生八箋》高濂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是大多數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像白居易、陸游、袁枚等"文壇壽星"不僅才情橫溢,而且精通醫道,很多養生之道就散落在他們的詩詞歌賦之中,成為歷代文人爭相效仿的對象。
養心法:"不畏復不憂"
《自覺》白居易
四十猶未老,憂傷早衰惡。
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
形骸日損耗,心事同蕭索。
夜寢與朝飧,其間味亦薄。
同歲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
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薄。
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葯。
切勿"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否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七情"就會成為致病因素。切記"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葯"的真言,從"養心"開始自己的"養生"路。
飲食術:"只將食粥致神仙"
《食粥》宋 陸游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食粥、喝茶、煲湯"是南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水",其中食粥更為歷代醫家所重視。僅李時珍收錄在《本草綱目》中的粥就有50多種,可見中醫對喝粥的重視程度。
睡眠法:"不覓仙方覓睡方"
《無題》王安石
花村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
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是中國古代養生理論的金標准。中醫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到了睡眠對人體的重要性,很多養生理論一直強調"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
有幾十種疾病都和長期睡眠不好有關,最常見的就是人體免疫功能下降、代謝功能紊亂、引發抑鬱和焦慮等精神症狀等
白藜蘆醇有通血管,激活細胞、抗氧化、安眠益壽的作用,是養生養壽的好幫手;
養內者,以恬臟腑,調順血脈,使一身之流行沖和,百病不作。―――《壽世保元》龔廷賢
常以舌柱上齶,聚清津而咽之,潤五臟,悅肌膚,令人長壽不老。―――《養生要錄》蒲虔貫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