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之路》主持人冬天短裙絲襪不離身,很美但是冷嗎
演播大廳的溫度是四季如春的
這個你不用擔心
很多健康欄目的女主持人都是這樣穿的
原因是這類欄目會請一些老專家
考慮到他們的感受
穿著上必須要正式一些
2、科教頻道10健康之路冬季滋補怎麼去火呢中
冬令進補,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祖國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收集10大冬季滋補美食,介紹如下,祝大家享受美味的同時強身健體。
1、羊肉湯
滋補功效:羊肉湯屬熱性,可以溫胃禦寒,但喝多了容易上火。
特點: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鮮美異常。
製法:先把羊肉、羊骨架洗一下,羊雜做些處理,把羊肉、羊雜放一個鍋內煮,可放些蔥姜等,(不宜放大料,串味),等羊肉、羊雜煮熟,撈出切成片,備用。
把羊骨架放鍋里,加滿清水,好了,開火,熬吧,熬一個小時左右,把漂浮在上面的一些雜質舀出去,這時的湯就比較純凈了,放些蔥姜,繼續熬吧,什麼時候熬的湯成乳白色,象牛奶一樣就可以了。熬湯一定要捨得花時間。
把切好的羊肉、羊雜放碗里,放些蔥花、香菜,蒜黃之類的菜,放適量精鹽,把熬好的羊湯趁熱倒入碗里,好了,一碗色澤乳白,口味鮮香醇正的羊肉湯就做好了配上千層餅或火燒,味道真的好極了。如果喜歡辣椒,可以放些辣椒。
2、蘿卜燒排骨
特點: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酥嫩,味道鮮美。
原料:豬排骨500克,蘿卜500克,醬油20克,料酒5克,鹽4克,味精3克,白糖5克,蔥8克,姜5克,澱粉5克,油50克。
製法:蘿卜切絞成塊,蔥切段,姜切片。炒鍋上火,放油將蔥、姜和蘿卜放入,煸炒至上色加入料酒、醬油、鹽、味精、白糖和清水,放入排骨坯料,用火燒開鍋後,轉用小火燒25分鍾,待汁收濃且口味濃香時,加入水澱粉,把汁全部掛在原料表面即可。
3、清燉馬蹄鱉
主料:甲魚1隻(重約750克),火腿骨1根,火腿肉100克。
輔料:蔥結、薑片、冰糖、熟豬油各10克,精 鹽1克、紹酒25克,白鬍椒粉1克,雞清湯750克。
製作:1)將甲魚宰殺,用開水燙泡後,剝去外層內膜,用刀沿甲殼四周剖開,掀起甲蓋,去掉內臟(留下甲魚蓋),剁成約3.5厘米長、1.7厘米寬的塊(尾和腳爪不用);
2)放入開水鍋中煮至水再開,撈出瀝水;
3)火腿切成4 大塊;
4)將甲魚塊整齊地碼在沙鍋中,把火腿、蔥、姜和火腿圍在甲魚四周,加入雞清湯和紹酒,蓋鍋燜住;
5)旺火燒開後,去除浮沫,放冰糖,轉用微火燉1小時左右,揀出姜和火腿骨,放鹽;
6)再將火腿撈出切成片放入鍋里,淋上熟豬油,撒入白鬍椒粉即可。
4、黃芪燉烏雞
原料:黃芪50克,烏骨雞1000克,蔥10克,姜10克
製法:1.清洗干凈,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洗凈。
2.將黃芪洗凈,放入烏骨雞腹中,放入沙鍋,注入雞清湯,放入料酒、鹽、蔥段、 ...
3、健康之路的內容?
健康之路主要是介紹養生知識,傳承中醫傳統文化。
4、昨天電視播的健康之路中的八珍糕怎麼作的
八珍糕製作方法
八種成分組成:黨參、白術、茯苓、薏米、蓮子肉、芡實、山葯和白扁豆。 這些成分大多是葯食同源之品,它們組合到一起,就成了調理脾胃的神葯,有神奇的力量,讓我們來看一看,黨參是補中益氣的良葯,常常用於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證。《本草從新》中說:「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以調補,甚為平妥。」意思就是,黨參最大的作用是調補中氣,一個人如果脾胃虛弱,就可以用黨參來補。黨參性平,它是這個方子裡面最主要的葯,用以滋補脾際,但我們用的量不大,一般是三十克左右。兒童將黨參換成太子參:補氣,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白術是中醫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能。白術的特點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術是守成有的高手。如果我們將黨參比作開國之君,它的作用是開疆拓土,那麼,白術就是守成的大臣,國君把脾胃的陣地給攻佔下來後,白術就可以守住。在八珍糕裡面,白術和黨參協同作戰,共同滋補脾陽,它們是這個方子裡面補中益氣的核心力量,白術我一般也是用三十克。
茯苓是祛濕的葯物,具有補脾的作用,但茯苓補脾是通過泄濕來完成的。中醫認為脾屬土,土最討厭水濕,茯苓可以幫助脾土清除水濕。八珍糕裡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們調整氣機,有升有降。這個茯苓就是先降後升,它在降水的同時,使得脾氣向上升。我們可以把脾氣比作一個氣球,如果氣球下面吊著一桶水,這個氣球就沒有辦法升空,如果我們把水給倒掉,那麼,氣球就會飛向天空。茯苓就是這樣,它通過祛濕來提升脾陽。在這個八珍糕裡面,茯苓作為一個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務是推動脾氣向上走。我一般用到五十克左右。
薏苡仁是一種食物,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這味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們體內的濕濁之物,中醫在治療肺癰、腸癰的時候,往往會用到薏苡仁。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薏苡仁祛濕,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濕,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濕,葯性是向下走的。這兩味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會使人體內的圓運轉起來。中醫有一個常識,就是在滋補的時候,先要除掉身體內的濕氣,濕氣不除,會影響滋補的效果,而這個薏苡仁正是祛濕最好的東西。那麼,如何來用薏苡仁?我一般看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薏苡仁的量就用得多,會用到一百克左右;如果舌苔薄,用五十克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蓮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補中養神作用;芡實入脾、腎二經,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泄的作用;山葯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這三味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補脾的同時,又具有收澀的作用。一般我們在使用滋補葯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隨補隨散,身體不能真正地吸收,而這三味葯的應用,就使得滋補進來的營養物質,可以被收澀住。一般這三味葯的用量都是五十克。
最後是白扁豆,白扁豆歸脾、胃二經,具有補脾和中、化濕消暑的作用,一般我們用它來治療暑濕導致的腹瀉。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時大便乾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來收斂止瀉了,我一般會去掉白扁豆,用杏仁五十克來替代,因為杏仁有開肺氣通大腸的作用。
在八珍糕這個方子裡面,山葯、蓮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補脾陰;黨參和白術是滋補脾陽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濕的;芡實是收澀的。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八珍糕的發明者,明朝大醫陳功實說,一個脾胃虛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後,他就會身輕氣爽、元氣大增,其絕妙之處難以盡述。
八珍糕的做法是,先把這些葯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然後和葯末混合,按照我們前面寫的葯量,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別是二百克(嬰兒可以將糯米改成藕粉),然後把這些米粉和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點白糖,然後放在籠屜內蒸,蒸熟了以後切成糕,烘乾,以便於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葯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然後喝下去。現在還有八珍糕的成品,如果大家能夠買到也是不錯的。
5、為什麼冬季養生是最好的?
冬藏,冬天是陽氣收藏的時候,如果冬天過度消耗陽氣,明年春天易生四肢無力欲昏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