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季蜂蜜養生

秋季蜂蜜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4 06:13:53

1、秋季適合什麼方法養生?

秋季到來,早晚天氣逐漸變涼,很容易就會感冒的。俗話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那就說明秋天也是一個適合養生的季節,那就給大家帶來秋季養生的小秘訣。

調理脾胃。盡管許多地方甚至在秋天仍然很熱,但秋老虎的力量不容忽視。然而,畢竟秋天不是仲夏。即使中午仍然很熱,但顯然早晚都會變冷。這時,我們必須減少冷食的攝入,尤其是生吃水果的習慣也應該調整。特別要注意脾胃虛弱。現在是少吃多吃的好時候,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你不注意你的飲食,腸胃疾病會很容易找到你。

適時進補。秋天是一個特別適合補充營養的季節。炎熱的夏天過後,你可以在秋天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如果呼吸總是淺而短,出汗和食慾不振是氣虛體質。可通過將黃芪、黨參、西洋參加水浸泡或熬湯來補充。如果面色蒼白,出現盜汗,那就是血虛體質。一些當歸、紅棗和何首烏可以作為粥。如果雙頰潮紅,口乾咽干,便秘,那就是陰虛體質。你可以多吃些山葯和百合。食物補充也應該適度,不要吃消化不良!

調節心情。秋天是一個容易情緒波動的季節,這是由於炎熱的夏天過後過度消耗以及身體營養和水分不足造成的。進入秋季後容易出現秋季乾燥。特別是,一些老人和兒童不太能適應天氣的變化。這時,他們必須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他們也可以吃更多乾燥潤肺的食物,如梨、甘蔗和百合。

2、秋季養生

秋季養生小常識,平安健康網中醫編輯來教您。由夏到秋,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常見的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復發,腸胃疾患增多、「熱傷風」等。秋季由於陽氣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在秋季應注意養生保健,做到防病於未然。一起來看看這些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
7.秋季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初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相對比較乾燥,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葯: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暑熱、化暑濕、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黃鱔、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用鮮花生仁研沫煮湯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熱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10.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葯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秋季自我保健養生小常識
1.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
多、太暖。
2.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6.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葯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7.任何補葯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9.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1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秋季去火小常識
秋季,外界氣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夏季時,人的體內溫度會調節到和外部相應的狀態.),外涼內熱,內熱不容易散發,就出現了不平衡.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臉上痘痘增加,喉嚨腫痛,牙齦發炎,晨起乾咳等.這個時候大家不要忙著吃消炎葯等,可以吃一些清開靈等去火清熱解毒葯.
預防為主,所以秋季時可以繼續吃綠豆湯,金銀露,龜苓膏等去火解熱食品.
很多人認為天氣一涼就不用吃這些了,其實體內還是熱的,所以要依舊吃一段時間.
遇上乾咳厲害的,可以晚睡或晨起時吃點麻油(芝麻油),這個是起到潤肺養肺作用. 
秋季茶療養生小常識
1.具體做法是選取生薑、蘇葉各3克,將生薑切成細絲,蘇葉洗干凈,用開水沖泡10分鍾代茶飲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溫服1次。
2.蘿卜茶:此茶能清肺熱、化痰濕,加少許食鹽既可調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選用白蘿卜100克、茶葉5克,先將白蘿卜洗凈切片煮爛,稍微加點食鹽調味,再將茶葉沖泡5分鍾後倒入蘿卜汁內服用,每天2次。
3.銀耳茶:此茶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功效,特別適用於陰虛咳嗽。可選用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先將銀耳洗凈加水與冰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鍾後加入銀耳湯里,攪拌均勻服用。
4.桂花茶。此茶適用於口臭、風火牙痛、胃熱牙痛及齲齒牙痛等。可選用桂花3克、紅茶1克或綠茶3克,用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分鍾後便可隨時飲用。
5.苦瓜茶。此茶有利尿等功效,可把苦瓜去瓤裝入綠茶,掛在通風處陰干,飲用時切碎苦瓜後取10克用沸水沖泡即可。
6.茄子茶,主要是治療氣管炎。可把秋茄子的莖根洗凈曬干後切碎,加入綠茶,用開水沖泡。
秋季運動養生小常識
秋季運動養生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俗語說」秋乏春困」,進入秋季氣候宜人,太陽照射時間變短,秋季深度睡眠充沛不僅能恢復身體的力量,還能提高有機體抵抗力,在秋季要遵循人體有生命的物質鍾的運行紀律,養成深度睡眠習氣,這時候再加之有序科學的運動養生,身體才會愈來愈好。
從中醫意見講,秋天又是人體的精氣都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運動量不大的項目,循序漸進的進行,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就能夠停止,以使精氣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3、關於秋季養生,聽說蜂蜜水可以滋潤去燥,用50℃左右能保證最佳營養價值的吸收,溫度真的那麼重要嗎?

每個飲品都有對應的不同水溫,才能發揮最大功效,但對於溫度控制麻煩,很多人為了貪圖方便,喜歡用沸水沖調再用冷水兌開到適合飲用的溫度,其實是十分錯誤的方法。關於水溫的控制,建議大家使用調溫數碼水煲,像我現在用的北鼎的產品,可以直接將純凈水燒到50℃來沖飲,非常方便。

4、秋天晚上吃蜂蜜有哪些好處?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水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蜂蜜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兩者的含量達70%。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

5、秋季怎麼養生?

通常立秋以後,天氣漸涼,氣候就變得日趨乾燥。此時人們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乾燥感。有的人還會出現口乾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結、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狀,不少人的鼻腔黏膜對冷空氣的刺激不適應,常發生傷風、感冒、流鼻涕等,這些都稱為「秋燥」症。而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很容易傷其津液。 秋季到來,氣候由熱轉涼,空氣中水分減少,人體會產生由於乾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常稱為「秋燥」。秋燥主要表現為口渴咽干、聲啞乾咳、皮膚乾燥等。

祖國醫學歷來倡導以飲食調養來抵禦「燥氣」,有「燥則潤之」的養生理論。實踐證明,秋天多喝些滋陰潤燥的湯水是十分有益的!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製法]豬肺洗凈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鍾,撈起沖洗干凈;雪梨切塊,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用]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用於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唇舌乾燥、便秘。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

■雪梨南杏瘦肉湯

[用料]鮮雪梨一隻,南杏仁、瘦豬肉各適量。

[製法]雪梨去皮,與南杏仁、瘦豬肉同煲2小時即可飲用。

[功用]本湯功能潤肺、生津、清熱、化痰、止咳潤燥。

■川貝蘋果飲

[用料]上好蘋果一隻,川貝末約10克,蜂蜜適量。

[製法]蘋果平切蓋,挖空心,放入川貝末10克,蜂蜜適量,將蓋蓋好,用牙簽固定,隔水燉2小時,湯渣同吃。

[功用]潤肺、除痰、止咳,用於咳嗽痰多,咽干口渴。

■菜乾鴨腎蜜棗湯

[用料]臘鴨腎4個,豬瘦肉100克,白菜乾250克,蜜棗5個。

[製法]白菜乾用清水浸軟,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件;豬瘦肉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3小時,調味食用。

[功用]清燥潤肺,止咳生津,用於乾咳無痰、咽喉乾燥、口渴欲飲。

■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用料]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豬瘦肉150克。

[製法]豬瘦肉原塊洗凈,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後,放入瘦肉,改文火煲1—2小時,調味食用。

[功用]清潤肺燥,益肺生津。適合氣虛肺燥、咳喘氣短、口乾渴飲、燥熱傷肺而咳嗽咽干者飲用。

6、秋季喝蜂蜜水都有哪些好處 秋季喝蜂蜜水真的養生嗎

早晚都可以喝, 但晚上喝蜂蜜水要適量。晚上的運動比較少,蜂蜜是熱量食品,以免多餘的熱量轉化成脂肪,會增加體重。中醫的「朝朝鹽水,晚晚蜜湯」。「蜜湯」多半指的是「糖水」,有很多種,是水果煲的湯。並不是專指蜂蜜一種。

7、秋季養生吃什麼好

8、秋季適合養生嗎?

建議要把握三個重點:
1.降火去燥秋季的氣候驟然轉涼,知導致夏季儲存在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加上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有虛火,產生「秋燥」,而有喉嚨腫痛、臉上長痘等上火症狀。因此,可以繼續吃綠豆湯、龜苓膏、蜂蜜等降火去燥的食品。這個時節也要多喝水,幫助去燥。
2.滋陰潤肺秋季養生要注意養肺,可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白木耳、甘蔗、燕窩、道梨、芝麻、藕、豆漿、核桃、糯米等。另外回,秋天飲食要少吃辛味食物,例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以免傷害肺氣。
3.健脾養胃
經過一個夏天,吃多了冰涼的食物,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加上「白露」過後天氣轉涼,容易損傷脾胃,因此秋季飲食不能忽略健脾養胃的重要。推薦:白色食物補脾入肺經,這答時節可吃白木耳、山葯、百合、蓮子等食物。
另外可多吃五穀雜糧、富含膠質的食物。強健身心 。

9、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如何養生

時值秋季,雖然我國有些地方還處於高溫,但畢竟節氣到了,這時身體的保養應以防秋燥為主。據統計,有80%以上的人在秋天裡患有不同程度的秋燥症。秋燥症,中醫認為是人們在秋季里因感受燥邪而發生的一系列病症。有秋燥症的人除應及時進行醫療外,科學地進行食療也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

秋令不養生,燥邪最容易傷人津液,會經常引起咽干、鼻燥、聲嘶、乾咳、皮膚乾燥。秋季不宜過於進補,適合平補。

1、利用平補食品進行食療:

人體在經過夏季的大量汗液排泄之後,津氣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進入秋季後,要通過多食用一些平補食品及時給予補償。例如,用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鴨肉150克共煮,鴨肉熟後飲湯食肉,可補充人體陰氣不足;用芡實與瘦豬肉燉服,對神經痛、頭痛、腰腿痛等疾病則有明顯的療效。進入秋季後,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雞肉、豬肝、鮮魚、葡萄、核桃、芝麻、大棗、板栗、蓮子、山葯等平補食品,以增強體質,促進慢性疾病的康復。

2、利用清潤食品進行食療:

在這一時期最好多吃雪梨、鴨梨等。生食能夠清火生津,熟食可以滋陰潤肺。可用摳掉核的雪梨一個,將3克川貝粉和10克冰糖混合後,輕輕納於梨中,隔水蒸熟後,食梨飲湯水。在秋季里,為保持體內有足夠的水分,宜多飲水,多食用豆漿、燉菜、稀粥等,還可以多吃些蘋果、西瓜、桃子等水果,及蘿卜、白菜、豆腐、蓮藕、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

對於老年胃弱者,可以採用晨起食粥法以養胃生津,如芡實糯米粥、百合粥等,這些都是益陰養胃的佳品,能夠起到抑制秋燥的良好效果。

健康提示:

進入秋季後要少食或不食辣椒、生薑、生蒜、生蔥、胡椒等燥熱之品,對於有飲酒、吸煙等嗜好的人,更要注意特別節制。

與秋季蜂蜜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