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雙盤養生

雙盤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4 02:55:18

1、探討一下 為什麼打坐會有那麼神奇的治病效果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在道家的《陰符經》上,有一重要口訣——「禽之制在氣」。就是說練者妄念紛紛,思想不能專一,是因為你的氣在散亂,氣亂則心亂。所以修習禪定主張先練氣,修習者用意念守住呼吸,把呼吸調順了,心自然就不會再散亂。社會上許多人練多年,還是身體經常出毛病,追其原因就是自己體內的氣息調順不好的緣故。道家還有句至理名言:「天地玄珠,萬氣本根」。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氣的重要性,任何人無論體格多健壯,體內的氣息若不調順,即是大病來臨。可以說,在身心的配合下,氣息能夠發生萬種變化。
第一種:由一數至十,再由十倒數至一,如此反復,做到呼吸時只有數字沒有其他雜念。(1、2、3......10、9、8 ......2、1......)。
第二種:由一、二......按次計數下去,數到最後,這中間並沒有雜念妄想,數字並沒有差錯,心念配合呼吸也就是初步的成功。
(1、2、3、4......99、100......1、2、3、...99、100)。
有一點必須注意:心不要跟著呼吸進到體內,也不要跟著呼吸出到體外,只應在鼻端這一帶區域覺知呼吸。
數的過程呼吸對於風大的感受分別為風→氣→息三個層次。開始時,呼吸粗,稱之為風,靜定後,呼吸較細,稱之為氣。再進一步,身心寧靜,只有感覺自己內在呼吸,卻聽不到呼吸聲音,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數了,即進入隨。 靜坐數息時,呼吸自然,身體要放軟,耳朵回轉聽自己呼吸。如在鬧處修,聽不到呼吸聲,便用感覺來聽。
5、日中一食可以輔助打坐入定。過了中午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吃了食物會使人陰氣加重,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過午還食會使胃和大小腸內堆積垃圾,所以,過午不食,是清腸的最好方法,因小腸和心互為表裡,腸清則心清。吃飯過飽或過了中午還吃飯,會使經脈不通,經脈不通,則身疲睏乏、心地閉塞,心地閉塞,則道業荒廢。若5-7點吃晚飯,則使腎經不通,無法後轉上升起命門火,形成污穢之精,助長愛欲,接著7-9點使藏第八識之心包經不通,無法清除心臟周圍邪氣。久之,正居其內的心不能主神明,大腦思維被心包內之邪氣所控制,接著9-11點三焦百脈不通,11-凌晨3點膽肝負擔重,解毒換血功能下降,嚴重時影響睡眠。到了第二天凌晨寅時,陽氣不易升起,到了卯時,腸道淤積的濁物難以排除,在體內形成毒素,進入血液和臟腑百骸,到了辰時巳時的最佳吸收營養階段不思飲食,形成惡性循環,到了午時心負擔重,陰陽相交不利。
6、打坐會走火入魔嗎?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好比睡眠做夢),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一般初學靜坐的人,往往發現自己的思慮營營,非常雜亂,甚至,比起不靜坐的時候,反而更加煩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認為自己不應該「靜坐」,或者加上武俠小說與民俗神話等的傳說,恐怕「靜坐」會「走火入魔」。其實,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頭上安頭,錯加誤會,構成心理上的陰影。說到靜坐,真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同時也正好暴露人類智能的大弱點。一個人的生命需要休息,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也是無可否認的真理。
但是一個人開始練習從坐著的姿態取得休息,便會引起很多大驚小怪的說法,所謂「那是修道啦!打坐啦!灰心厭世啦!走火入魔啦!」等等似是而非的觀念。
其實睡眠休息的狀態是卧倒的姿態;靜坐休息的練習,只是坐著的姿態,和睡倒不同而已。 其所以加上這些許許多多的名詞和觀念,都是人們傳聞失實,或者以訛傳訛的零碎知識,無形之中湊合心理的好奇或心理的恐懼作祟而已,它與靜坐的本身又有什麼關系呢。

2、雙盤打坐的好處有哪些

中醫認為「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屬木,而腎屬水,滋水涵木就是通過養腎陰來養肝陰、牽制肝陽,此時要肝腎同補。

3、養生 打坐時雙腿盤曲有什麼科學根據

雙盤是古代人想像出來的極端姿勢,有違人體工程學原理。
養生方法應以人為本、順其自然。
身心入靜達到一定程度,人體自身會進入一種半睡半醒狀態,氣功業界成為氣功態,在版這個狀態裡面會感覺身心高度和諧,高度順暢。以此達到修養效權果。
切記:順其自然。

4、打坐盤腿對人有啥好處和壞處,具體的原理在哪?有哪位高人能夠清楚的解釋一下?

除了可以提高身體柔韌性,減少運動損傷幾率外,經常練習還可以鍛煉腿部、腰部力量,提高注意力。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葯外,還經常會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而在日本,許多地方流行年輕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時尚潮流,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清心,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盤腿而坐時,兩腿分別彎曲交叉,把左腿踝關節架在右腿膝關節處,向前俯身,保持這個姿勢。如果連10分鍾都堅持不了的人,那就說明你的腿部、踝部、髖部的柔韌性不夠,平常也缺乏柔韌練習。
怎樣鍛煉身體柔韌性呢?以下2個簡單的練習動作,每次只需要花費約5分鍾的時間,針對腰、臀、腿部進行拉伸,就能大幅提高身體靈活性,輕松完成盤腿坐。
坐姿前屈:坐在墊子或床上,雙腿並攏伸直,盡可能向前俯身,雙手觸碰小腿脛骨,感覺到大腿後側被拉緊時,保持15—30秒鍾,休息半分鍾,再做一組。為增加趣味性並測試自己的進步程度,可每次練習都盡可能使雙手比上一次往前挪一點,直到雙手超過腳掌的位置,胸部能夠貼到膝蓋為止。
跪姿伸展:跪在墊子上,雙膝並攏,腳踝背伸,使兩個腳面都貼在墊上。然後雙手後撐,盡可能後仰上身,感覺到大腿前部被拉緊時,保持15—30秒鍾。休息半分鍾,再做一組。隨著大小腿柔韌性的增強,你將能夠使上半身躺在墊上。

練習一段時間後,你的柔韌性將大幅提升。一般健身者,可以從單盤(一側小腿貼地,另一側小腿架在其上)開始,可以墊個坐墊,然後雙腿盤坐,即兩只腳都架在對側腿的大腿上,上身保持挺直,雙手交叉虛放在肚臍處,沉心靜氣、排除雜念,打坐20—30分鍾即可。

5、佛教徒平時為什麼要打坐?單盤和雙盤效果有不同嗎?打坐時能與佛交流嗎?

阿彌陀佛!師兄,打坐只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是一個助緣,並非佛家獨有!但是打坐時的如理觀照,則與其他各家不同。方便說,佛法當中的打坐,著重磨煉兩方面,一方面是定力,令心專注,觀呼吸、念佛、持咒,收攝妄心,皆屬此列。另一方面,還要以慧觀照,心念遷流不息,不停不住,終不可得,進而不執不住。
單盤和雙盤,這個要根據各人的因緣來定。雙盤更利於坐姿端正,攝心入定,但難度比較大。單盤若是能攝心靜意,未嘗不可。打坐,重在心,而不在形。身姿自然而端正,合理的姿勢又利於凈心定意。
打坐時所謂的與佛交流,多是執妄境為真實,易遭邪惑!
正如佛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論打坐的過程當中,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感覺到什麼,不論是怖人之境,還是見光聞香等等殊之境,哪怕是見佛見菩薩,皆不可執以為真,而生執著,更不要提與之交流了。執著則生病,入魔倒有得份!

6、古人如何打坐入靜養生

古人喜歡在靜中養生,就連儒生都要在打坐中入靜調息。尤其是道家,還要把修煉分成幾個階段: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人在靜心凝神中打坐,確實能起到養生的作用,可以使神有所養、氣有所化,從而使腎陽充足、精不泄漏。中國古代提倡,人體養生要以松、靜、自然為原則,在打坐中煉精化氣、化神助陽,幫助人靜心入定、排除顧慮,從而使人的心神寧靜、身體健康,達到去除疾病的目的。

入靜,簡言之就是靜坐。就是盤腿打坐,精神內守。具體方法為:兩腿雙盤或者單盤,兩手結印——兩手四指上下重疊,兩個大拇指自然對接。深呼吸,腦中排除一切雜念,閉目靜坐至少要在三十分鍾以上。人體在靜坐時,人的呼吸頻率變緩,心跳也會減慢,身體肌肉的緊張程度就會得到舒緩,身體徹底的放鬆下來,所得到的休息甚至遠遠超過睡眠,所以現代醫學稱入靜為「更高級的休息」。當然經常打坐,也能大大提高人的睡眠質量。

中醫認為,入靜和煉氣的最高境界,是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真空狀態,人體的精、氣、神形成的氣脈與能量,在身體內循環一周後,又會返回復歸到腎元,帶回新的精氣,就會源源不斷地匯集在腎的命門穴,人的生命質量由此而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此為入靜能夠使人「陽足」。

中國古人在入靜中,對周圍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尤其是那些出了家的修行人,為了能清心寡慾、不被干擾而達到更好的修煉效果,都喜歡藏在名山大川、深山老林里,或者結廬而居,或者乾脆住在山洞裡,深居簡出。而e68a847a6431333337393533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就可以靈活運用了,可以利用別人用來娛樂、休息的時間隨時入靜,姿勢也可以更隨意一些。

入靜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清晨起床後,或臨睡前的這兩個時間比較方便。當然古人更喜歡在夜深人靜的子夜時分打坐,或者選擇正午陽氣最足的時候。而現代人不必那麼講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每次最好能維持三十分鍾以上的時間為宜。像這樣長期的堅持打坐入靜,有意識地通過排除私心雜念來徹底放鬆身心,必然會使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7、打坐盤腿練習方法(雙盤)

1、單盤:

(1)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的把腳向體外移動,即由原來的腳壓在膝關節的位子變成踝關節壓在膝關節上。

(2)然後用手按住膝關節進行按壓,使膝關節貼到腿上為好。左右練習相同,方向相反。經過上述的練習以後,練習者已經初步的具備了打坐的能力。

(3)因此,在練習打坐的時候,應先以單盤為上座主要的練習方法,要盡可能的加長靜坐的時間。在靜坐是要注意左右腿的同時練習,不可偏頗一側。否則,對練習雙盤不利。

2、雙盤:

(1)經過上述的鍛煉,練習者的下肢關節已經初步的具備了雙盤的基礎。但是,要想練好雙盤打坐,還要進行雙盤練習,在練習時,也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

(2)先以半小時為度,繼而四十分鍾,乃至一小時,或更長時間。在坐時,還應本著左右同進的原則。最好在每次練習中先左而後右,或先右而後左,因人習俗而行。

3、盤腿,是練習靜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盤腿質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靜坐入靜程度的深淺,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而單盤是雙盤的過渡。

(7)雙盤養生擴展資料:

1、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

2、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

3、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4、打坐方法:

(1)心地法門。

(2)念起不隨。

(3)親證無為。

(4)微細流注消滅。

參考資料:

網路-雙盤

網路-打坐

8、雙盤閉眼就是真禪定嗎

凈空法師---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為我們解釋,「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坐禪,「內不動心叫坐」,坐就是定。


凈空法師---坐禪「坐」是取不動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裡,

佛法裡面講養生之道,說什麼?修定。修定是不是每天要去盤腿打坐面壁?確實有一些人講到修定,每一天一定要去打坐,坐幾個鍾點。不過那些修定的人,我也見過,相貌一年不如一年,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那是什麼?每一天雖然坐幾個小時,心裏面還是胡思亂想,哪裡叫定?諸位要知道,定是心裏面離妄想、分別、執著叫做定,不一定要盤腿面壁。

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是了不起的人,《壇經》上好像沒有記載,他一天坐幾個鍾點,沒這個文字,而記載他每天工作量很多。他在黃梅,在碓房裡面劈柴火、舂米,他做這些粗重的工作。他要去盤腿面壁,這個道場沒飯吃了,他舂米。道場那麼多人要吃飯,你就曉得他的工作量之多,他哪有時間去打坐?我們要問,他真的有沒有坐禪?有,工作就是坐禪。他告訴我們禪坐的意思,「坐」是取不動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裡,你坐在那裡誰伺候你,你多大的福報?佛教人福慧雙修,你坐在那裡享福,怎麼行?你要懂得修福。坐是取不動,不是身不動是心不動,這個叫坐。「禪」是不著相。不著相是禪,不動心是坐。身可以動,身一天到晚工作,忙得不亦樂乎,心裡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這個本事高。心地永遠清凈,無論做什麼工作,再苦的工作、再笨重的工作,他做起來都輕松、都愉快。為什麼?他不著相。

9、雙盤有什麼好處

雙盤就是個加速器,一盤上就會各種難受,迫使氣血,心理產生各種變化。用**大師說法,不難受,不痛還不起作用。

與雙盤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