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容養生的方法很多種,咬舌頭也是其中的一種,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經常活動或刺激舌頭,不僅能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五臟都十分有益處,甚至有返老還童的功效哦。
咬舌:具體怎麼做?這個咬舌不拘時間,隨時隨地都能咬,只要不過度用力,不將舌頭咬破就行了,咱們是咬舌養生,又不是咬舌自盡,用那麼大的力氣幹嘛呢?
運舌:舌頭是大腦的先行器官,舌神經連接著大腦,當人體出現衰老時,一個顯著的症狀就是舌頭僵硬。因此,除了咬舌,還可以運舌,運舌也稱「攬海」,古代醫家十分推崇。
經常運動舌頭也可以間接對大腦進行刺激,防止大腦萎縮,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持之以恆,老而不衰。
推薦了3種認為最有效的運舌方法:
1.坐下後凝神息慮,舌尖輕輕抵住上齶,來回擺動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時鼓漱十餘下,然後分3次咽下。
2.用舌尖舔內側齒齦,由上而下,緊貼上下牙齦轉圈,正反各30圈。
3.用舌尖舔上唇頰側和下唇頰側30圈,或用舌尖舔內側齒齦,左右擺動30次,唾液增多時分3次咽下。以上方法既可獨立也可交叉進行,次數多少根據自身情況增減。
舌頭常動人不老
為什麼對舌頭做一件這么小的事,卻是養生妙法呢?舌體的各個部位都與內臟的各部位相對應,如舌尖屬心、舌心屬胃、舌根屬腎等,我們既可以從舌頭看健康,又可以通過每天咬舌、運舌達到保健、長壽的目的。
1.美容助眠
舌尖是心肺的反射區,舌為心之苗,刺激這個部位可以提高心肺的功能,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故對美容有非常好的效果。
心為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起著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神安就能很好地入睡。
無論是咬舌還是運舌,都能促進唾液的分泌,根據返老還童激素的類唾腺荷爾蒙的作用,可以提高肌膚再生能力,獲得美肌效果。
2.補氣通便
肺主人身的元氣,為生氣之源,吸之則滿,呼之則虛,是五臟的華蓋,受氣於天,與谷氣相並,而充養於身。肺主氣,肺虛則有少氣自汗的現象;所以咬舌頭不僅能補氣,還對調理自汗會有很好的效果。
咳嗽、氣喘、鼻煽,為肺熱,咬舌還有清肺泄熱、通鼻化痰的作用。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絡屬於肺與大腸,故肺與大腸相為表裡,所以咬舌尖有通便的作用。
3.明目祛斑
舌兩側為肝膽反射區,肝不好,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瘀滯於面部則面色青,或出現黃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則面色無華。暗淡無光,兩目干澀,視物不清。
咬舌兩側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刺激膽汁的分泌,有提高腸胃的消化系統的作用。
而轉舌頭可以鍛煉眼睛周圍的眼輪匝肌,眼睛就會變得又大又明亮。
4.補腎防痴呆
舌根為腎的反射區,腎氣通於耳,而腎又是藏精和蒸化水分從膀胱排泄的臟器;命門的真火盛衰,又與大便的排泄有關,所以腎又開竅於前後二陰。故而用牙咬舌頭有強腎、美發、聰耳、通二便的作用。
用牙齒咬舌頭,牙齒與牙齦都得以刺激,對改善牙疼有很好的效果。
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咬舌還可以健腦、醒腦,防止老年痴呆,而讓自己更聰明。
5.健脾養胃
舌中為脾胃反射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黃不澤。
咬舌能能刺激涎腺分泌的增加,滋潤腸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以及防止口苦、口臭等。
2、問診,對症下葯。 大便不成形已有幾年;舌有齒印,質粉紅,舌尖有小紅點;腰酸、頸椎增生,打鼾,半夜三點
先把酒戒了。早上多散散步,中午和晚上對點睡,也就是中午12點到12點半休息,不一定要睡著,晚上10點前休息。
這些有些是年輕時的作息不規律引起的,注意調養。
口苦則肝虛,睡覺咬舌手心熱是腎陰虛。
推薦到正規醫院做個檢查,對症下葯。從你說的症狀看你體內膽固醇和血壓都有點偏高。不過沒什麼大礙。
3、日本為什麼不能邊走邊吃東西?
這是一種習俗吧,他們覺得邊走路邊吃東西是一種不雅的行為。
日本人默認的習慣,在人流多的地方不走路吃東西,他們認為這樣會讓其他人感到不適。比如地鐵、鬧市、公共汽車,你不會看到任何一個日本人在那裡吃東西。
有的人為了「爭取時間」,特別是早晨,常常邊走路邊吃東西,以為這樣既節省了時間,不耽誤上班,又吃了早餐,是一舉兩得的事兒,殊不知這是一種不講衛生、有害健康的壞習慣。這是因為:①路上人來車往,塵土飛揚,汽車排出的有害物質很多,都在低層空氣中飄盪,沿著路邊走邊吃東西,必然會隨著食物食入不少有害物質;
②食物的消化、吸收要在大腦統一指揮下來完成,而邊走路邊吃東西,大腦既要指揮運動系統,又要指揮消化系統,不但難以使吃下的食物很好消化,而且很容易發生嗆食、咬舌、引起氣管異物等。因此,是不宜邊走路邊吃東西的。
絕大多數日本人沒有邊走邊吃的習慣,像在屋台或販賣機都是站著吃完,只能說他們的行為模式里沒有這種習慣,日本人通常只專注在一件事情。
4、咬舌頭養生嗎
吃飯時咬舌頭一般都是由於休息不足,神經無法正常copy控制肌肉進行常規的咀嚼活動。所以發生吃飯咬舌頭的情況一定要注意休息。 如果咬傷了首先要注意消毒和清潔,如有血泡盡量咬破。然後在傷口上塗碘甘油,或用西瓜霜噴劑噴個四五天即可有癒合趨勢。吃飯時要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食物刺激傷口,吃完之後要立刻百漱口。 以下原因都有可能: 1、吃飯說話太多導致; 2、飯過燙導致; 3、舌頭疼導致,上火原因; 4、天生舌頭比普通人長導致。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吃飯或者說話時不度小心咬傷舌頭,應格外小心,如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可能預示腦梗塞。有關專家發現,有些已經出現腦血管前期病變的患者,由於中樞神經已不靈敏,所以當病變發生在大腦左側時,可能會頻繁咬破自己的舌頭,而患者的自覺問症狀僅僅是整天頭昏沉沉的。專家提醒,很多腦梗塞患者發病初期並無明顯半身不遂症狀,只是出現一側口角流涎、咬舌頭、精細動作差答等一些不易被察覺的輕微症狀,容易讓人忽視,而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年輕人偶爾咬到舌頭 以後多注意一點就可以了 要是經常咬到 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唾液腺囊腫了
5、誰知道哪種口腔潰瘍易癌變
區分「潰瘍」與「糜爛」 潰瘍首先需要與另外一種病損相鑒別,那就是同樣常見於口腔黏膜的「糜爛」。「口腔黏膜潰瘍」的學術定義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發生持續性缺損或破 壞,因其表層壞死脫落而形成凹陷」;「糜爛」則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的部分性表淺性缺損,其大小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不清」。這么說可能太專業,打個不太妥 當的譬方,潰瘍就像一件新衣服的襯里破了一個洞,這個「破洞」的周圍比較規則,不是「噝噝啦啦」的;而「糜爛」卻像穿了幾十年的舊衣服上「蹭出來」的痕 跡,沒有完全破,但布身已經變薄,有「似洞非洞」的感覺。 之所以要分清「潰瘍」還是「糜爛」,是因為,發生在口腔黏膜的「糜爛」除了可見於皰疹等感染性疾病外,還多見於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白斑等癌前病變性質的口腔黏膜病,比起「潰瘍」來,更需要重視和警惕。 區分「潰瘍」的良性、惡性 現在,回過頭來再說「潰瘍」。 其實,口腔黏膜潰瘍嚴格地說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許許多多口腔黏膜病都可能發生。例如復發性口瘡、創傷性潰瘍、口腔腫瘤、各種口黏膜感染性疾病、大皰性疾病的後期、某些性病,以及血液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的口腔表現等等。所以,對於「潰瘍」,還得根據其病理特徵和預後,區分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良性潰瘍」的典型代表是 「復發性口瘡」。這是一種幾乎人人都可能發生的口腔潰瘍。其臨床症狀可以歸納為「紅、黃、凹、痛」,就是指潰瘍發作時,邊緣充血,表面有黃白色假膜,中央凹陷,伴有明顯的疼痛感,影響語言和進食。可伴有低燒,通常兩周可以自愈。此類潰瘍發作位置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可以有長短不一的「休戰期」,但也有患者「烽火連三月」,口腔潰瘍接連不斷、此起彼伏。好在恰恰是這種令人苦不堪言的潰瘍不會變癌,因此對它犯不著「杞人憂天」。 與此相對應的是「惡性潰瘍」,最典型的就是「口腔鱗癌」。與上述的「復發性口瘡」不一樣,這種潰瘍本身就是癌症,叫做「癌性潰瘍」。這種潰瘍具 有時間長,面積大,基底硬,邊緣翻出呈菜花狀,疼痛不明顯,反而「木嗒嗒」的特點,有人把它歸結為「久、大、硬、翻、木」五個字。如果病人的潰瘍符合這五 個字,那麼就不是「會不會變」的問題,而是應該積極採取措施,盡早手術或接受其他綜合治療。 預防潛在癌變危險 介於「良性潰瘍」和「惡性潰瘍」之間,是「有潛在癌變危險的潰瘍」,特指可以慢慢「演變」成口腔鱗癌的潰瘍。這類潰瘍最常見的是「自傷性口腔潰瘍」和「創傷性口腔潰瘍」。 「自傷性口腔潰瘍」多見於患有多動症或有自傷性不良習慣的兒童,他們常常因習慣性咬唇、咬頰、咬舌,用鉛筆尖捅口腔黏膜等動作而出現「自傷性口 腔潰瘍」。如不及時糾正不良習慣,潰瘍長期反復出現於口腔的同一部位,是有癌變可能的。筆者就曾經見過一例年僅6歲的兒童因「自傷性口腔潰瘍」未引起重視 而癌變的。 「創傷性口腔潰瘍」則往往是口腔內存在「創傷因素」引起的,包括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等等。中老年人如果牙齒蛀壞後不及時治療,「拖一天算一 天」,結果口腔里全是「斷壁殘垣」,有的「半拉子」牙冠像刀刃,有的牙冠斷了,留著一個像「朝天釘」似的牙根,長期「切割」或「刺穿」附近的同一塊黏膜, 造成反復潰瘍,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癌性潰瘍。另外,缺牙者如果裝的假牙不合適,佩戴時有固定壓痛點;或者一副假牙使用了五年以上,佩戴時假牙邊緣過度壓迫口腔黏膜的某固定點,該固定壓痛點就會出現「創傷性潰瘍」,並且反復發作,漸漸「量變到質變」。 如何防止潛在癌變危險呢?根據以上敘述,不難看出,預防措施很簡單――「自傷性口腔潰瘍」,糾正不良習慣或積極治療多動症;「創傷性口腔潰 瘍」,清除殘根殘冠,修正不良修復體。臨床經驗證實,只要預防措施及時、到位,不僅僅這些有潛在癌變危險的潰瘍不會變癌,而且潰瘍會很快痊癒。當然,對已 經發生的潰瘍進行局部的葯物治療十分必要。對有癌變跡象的創傷性口腔潰瘍和自傷性口腔潰瘍,應該及時做切片活檢,明確潰瘍性質,以便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措 施。 相關鏈接復發性口瘡的調養 復發性口瘡的確切病因和致病機制至今仍不十分明確。西醫認為可能與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葯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有關。 中醫認為,復發性口瘡的發病有六個主要原因:一是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兩邪。二是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厚之品。三是情志過極,五志郁而化火。四是素體陰 虧,虛火內生。五是勞倦內傷,傷及脾陽。六是先天稟賦不足,寒凝血瘀。 針對以上病因,中醫葯通過養生和調養,減少復發性口瘡的發作次數,改變發作頻率,對黏膜起到保護作用。例如,針對 「外感六淫」,要注意天涼天熱的氣候變化,尤其是換季之時,更要「春慢脫,秋慢添」,防止傷風感冒、中暑傷津。針對「飲食不節」要注意飲食平衡,做到「不飢不飽,不冷不熱,不偏食,不暴飲」和「多食素, 多食果,多飲茶」。針對「情志過極」要學會調理情緒,做到淡漠名利,開朗豁達,不拘泥小節,不計較得失。針對「素體陰虧」要加強平時的鍛煉和調養,但要選 擇適合的鍛煉項目,不要太過劇烈,平時還應多吃白木耳、蓮子、甲魚之類的滋陰之品,用食療彌補不足。針對「勞倦內傷」要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律,房事有 節,有病即治。針對「先天稟賦不足」更要注意綜合調養,適當運動,少吃葯,多睡眠,不逞強,不好鬥,凡事留有餘地,才能做到「軟扁擔挑不斷」。分享到: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
6、經常咬舌頭有什麼好處
沒好處,經常無意中咬到舌頭口腔里的任何地方,是你最近上火了,那個部位腫了,需要補充維生素了,多吃點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