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國璽的個人簡介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教授,並擔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學組副組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葯理學會抗衰老及老年痴呆葯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老年學學會理事、中華醫學保健國際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葯物與人》、《保健醫苑》、《家庭醫葯》等雜志編委。北京昭光大眾健康研究所客座教授。
2、國內著名養生專家有哪些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 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 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 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 熟讀四書五經 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 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 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編著有《新編抗衰老中葯學》、《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老年醫學在中國》、《抗衰老葯物學》等10餘部學術著作 發表有關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方面的論文及文章數十篇 並獲多項成果獎。目前 張國璽研究員主要從事養生保健知識方面的研究和講座活動 廣受好評。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 主任醫師 正師級 教授。他先後為朱德、華國鋒、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領導同志做過保健醫生 並在黨和國家的多次重大會議和活動中擔任保健工作 也多次承擔外國元首、重要領導人來訪的醫療保健任務 積累了豐富的保健經驗 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科學家」 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將中醫進行到底》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 1948年6月出生 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 台灣中華離子醫學 民間團體 教授 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著有《不生病之真法》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益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 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 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 一直致力於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在大學里主講「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巡迴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讓每一位聽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 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多年來 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井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 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少華臨床經驗集》、《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等著作 深受讀者喜愛!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 《跟名醫學中醫》、《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等大型叢書主編。並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 廣受好評 鳳凰衛視中文台也曾對其進行專訪。 著有《無病一身輕》。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 發表論文四十多篇 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 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 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作為學科帶頭人 王洪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全面系統地圍繞《黃帝內經》做一次論證和整理 但是《黃帝內經》博大精深、文字深奧 單是古今中外注釋它的著作就有500多部 要想全面系統地整理和繼承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洪圖經過長達十年的辛勤耕耘 把一部460萬字的《黃帝內經研究大成》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這一年是1997年 這部著作被學術界評為了劃時代、里程碑性的著作,並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這也是中醫學著作首次獲得此項榮譽
3、張國璽是院士嗎
張國璽是多人同名,經查均不是院士!
▪中國中醫研究院專家
▪音樂人張國璽
▪河南省書法名家
▪攝影家張國璽
張國璽(中國中醫研究院專家)
張國璽(1952-2012),男,1952年出生,中醫養生專家,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學組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家庭醫葯》雜志編委等職。2012年4月10日在西雙版納遊玩植物園返回途中,遭遇車禍去世。
4、養生專家張國璽幾歲
張國璽教授在車禍中身亡,太令人痛心了。 張國璽教授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工作20餘年,在老年醫學、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等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編著並已出版的有《老年醫學在中國》、《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抗衰老葯物學》、《中醫美容箋譜精選》、《中老年保健專家指導》、《中國宮廷醫學》、《珍惜自己健康的21堂養生課》、《張國璽教授談中葯養生的21堂課》、《張國璽談中醫養生》及《家常滋補一本通》等30餘部學術專著及科普著作;在全國學術期刊上發表老年醫學及延緩衰老方面的研究論文50餘篇;在《葯物與人》、《保健醫苑》、《大眾醫學》、《保健指南》、《家庭醫葯》、《養生大世界》、《中老年保健》、《健康時報》、《家庭醫生報》、《大眾科技報》等期刊和報紙發表養生保健方面的科普文章500餘篇,並榮獲國家科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多項科技成果獎及中華中醫葯學會授予的「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葯科普專家」和「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的榮譽稱號。
在三九養生堂網站上還有張國璽教授的好多篇文章呢,在《老人低燒更危險》、《早春第一養生方案》、《老人蜂蜜當糖最能解饞》等多處發表意見。
5、張國璽談中醫養生txt全集下載
張國璽談中醫養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引子:岐黃探源
在探尋中醫源頭和比較中西醫異同之前,我們深深贊同一句話:世上沒有兩種醫學,只有一種真理,這一種真理就是對生命負責任的積極態度。
當中醫遇上西醫
中醫學並非指中國的醫學,而僅指中國的傳統醫學,更早以前被稱為國醫或者漢醫。在古代,和漢醫一樣,西方也同樣有傳統醫學,但在文藝復興之後,西方醫學漸漸改弦易轍,而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從學科萌芽的年代看,中醫與西醫幾乎起源於同一時代;但在思維方式上,它們卻從一開始就截然不同。盡管古代西醫看起來和中醫很相似,也有四元素學說、四體液學說、冷熱干濕,但其實不然,土水氣火,雖然與中醫的金木水火土聽起來相似,但是其用意卻完全不同,西方元素學說更傾向於研究物質的構成,而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更傾向於研究物質之間的關系。
我們暫不探討兩者誰更符合科學的精神,中西醫學都有著探索人體奧秘這個共同的願望是毫無疑……
6、健康一身輕中的講師 肖宏慈 多大歲數?
姓名:張國璽
年齡:55
介紹: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並擔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學組副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葯理學會抗衰老及老年痴呆葯理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葯科普專家、中華醫學保健國際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保健醫苑》、《葯物與人》、《家庭醫葯》等雜志編委。 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工作20餘年,在老年醫學、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等方面頗有建樹,編著並已出版的有《中國病理生理學》、《老年醫學在中國》、《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抗衰老葯物學》、《新編抗衰老中葯學》、《老年人合理用葯與抗衰老葯》、《中醫美容箋譜精選》、《中老年保健專家指導》、《中國宮廷醫學》、《珍惜自己健康的21堂養生課》、《張國璽教授談中葯養生的21堂課》、《我知道,我健康》、《四季養生》等20餘部學術專著及科普著作;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中華醫學信息導報》、《中國老年學雜志》、《中醫雜志》、《中葯新葯與臨床葯理》、《中國中葯雜志》、《中國葯理學通報》、《中國臨床康復》、《中國醫葯學報》等全國學術期刊上發表老年醫學及延緩衰老方面的研究論文50餘篇;在《葯物與人》、《保健醫苑》、《大眾醫學》、《保健指南》、《家庭醫葯》、《養生大世界》、《中老年保健》、《健康時報》、《家庭醫生報》、《大眾科技報》等期刊和報紙發表養生保健方面的科普文章300餘篇,並榮獲國家科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多項科技成果獎。 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和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在中央電視台的《健康之路》、《生活567》,北京電視台的《健康生活》及徐州廣播電台《丁冬健康節目》等欄目中進行養生保健方面的講座及科普宣傳數百次,受到廣泛好評。
7、中醫養生專家張國璽在健康一身輕中講了一個用阿膠治療肺陰虛的小方子,有誰知道?急求
可加百合,沙參,麥冬,扁豆,山葯,中醫的培土生金法{健脾以補肺}
8、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國璽教授出的養生的書叫什麼名字啊?
無病一身輕
9、沈陽健康一身輕張國璽 在沈陽坐診嗎?
不在
姓名:張國璽
職業:養生保健
年齡:55
位置:中國,北京
個性介紹: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並擔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學組副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葯理學會抗衰老及老年痴呆葯理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葯科普專家、中華醫學保健國際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保健醫苑》、《葯物與人》、《家庭醫葯》等雜志編委。 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工作20餘年,在老年醫學、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等方面頗有建樹,編著並已出版的有《中國病理生理學》、《老年醫學在中國》、《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抗衰老葯物學》、《新編抗衰老中葯學》、《老年人合理用葯與抗衰老葯》、《中醫美容箋譜精選》、《中老年保健專家指導》、《中國宮廷醫學》、《珍惜自己健康的21堂養生課》、《張國璽教授談中葯養生的21堂課》、《我知道,我健康》、《四季養生》等20餘部學術專著及科普著作;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中華醫學信息導報》、《中國老年學雜志》、《中醫雜志》、《中葯新葯與臨床葯理》、《中國中葯雜志》、《中國葯理學通報》、《中國臨床康復》、《中國醫葯學報》等全國學術期刊上發表老年醫學及延緩衰老方面的研究論文50餘篇;在《葯物與人》、《保健醫苑》、《大眾醫學》、《保健指南》、《家庭醫葯》、《養生大世界》、《中老年保健》、《健康時報》、《家庭醫生報》、《大眾科技報》等期刊和報紙發表養生保健方面的科普文章300餘篇,並榮獲國家科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多項科技成果獎。 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和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在中央電視台的《健康之路》、《生活567》,北京電視台的《健康生活》及徐州廣播電台《丁冬健康節目》等欄目中進行養生保健方面的講座及科普宣傳數百次,受到廣泛好評。
--------------------------------------------------------------------------------
推薦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