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太極圖的養生意義

太極圖的養生意義

發布時間:2020-07-03 23:37:14

1、太極圖黑白的意義是什麼?

虛實呀。太極的圓圈,在一個圓圈之中分出棚,履,擠,按四手,聯貫而成,在這四手聯貫成大圓圈之中,於彼此皮膚接觸之處,每一手又各成一小圓圈,每個小圓圈中又分半圓為粘,半圓為走,兩手同時粘走,虛實須得分清。太極拳是內家拳,是整體運動,整體運動是在用人體的中線為軸,以體帶肢等方法的基礎上,將意識與肌肉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完成的。簡單的說,任何的發力,都是利用重心的轉化,以身體隱形存在的中心線為軸旋轉發力。這個中心線,如果從頭頂穿脊椎投影於地面,形成一個點,這個點與雙腳的點形成一個三角形,這個投影點決定身體的穩定性。「撥浪鼓」來比喻人體運動。當「撥浪鼓」轉動時,以鼓柄(中線)為軸,鼓身(體)帶動鼓臂(肢),將鼓錘(手,足)自然擺動。鼓臂及鼓錘擺動的方向、頻率和幅度,源於鼓身轉動的速度及傾斜角度。人體運動力要從中線擴散到軀干,從軀干傳遞到四肢末端,由於人體四肢並非是被動物體,所以在傳遞的過程中,將各局部的力連接在一起,使力量成為一個整體,為人體充分發揮力量打下基礎,這就是以體帶肢的方法。多想一想撥浪鼓,對太極拳功夫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

2、太極的意義是什麼

太極最早出自《莊子》。太極圖據說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圖, 就是周敦頤所傳的。周敦頤「他一方面,從陳摶派易學那裡吸收了太極圖式說,給與新的解釋;另一方面又繼承了漢唐以來義理學派的傳統······成為宋明道學家解易的先驅。」[1]

太極圖式說是《莊子》「太極」思想在儒、道兩家結出的碩果。道家的太極圖與乾坤同構;儒家的「中華神聖圖[2] 」與內宇宙全息。

3、怎樣養生

4、太極圖的哲學含義

老子的一元論,一生二的兩儀

萬物是對立統一的,陰陽並存,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外形和分割線都是曲線,處事不可硬來,圓滑

5、太極圖是誰發明的,它到底有什麼意義?

1、太極圖據傳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對道家思想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後天太極圖》、《八卦圖》、《河圖》以及《洛書》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著《太極圖說》加以解釋。

2、太極圖的意義非凡主要體現在幾方面:

(1)太極圖雖簡單明了,一個圓圈、一條曲線、兩個圓點,兩條黑白魚圖形,但經過歷代的圖解與詮釋,它構成了一個涵義豐富深邃的龐大的「太極哲學」體系。體系的核心就是陰陽。陰陽既蘊含著形而上的宇宙之道與天人之際的大法則,也包括形而下的人生法則。

太極圖以簡易的圖形語言涵蓋了中國「百經之首」——《易經》的大義要旨,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根深葉茂的太極哲學體系,彰顯了中華先民領悟宇宙萬物變化之道的非凡智慧,因而享有「中華第一圖」之美譽。

(2)我們的祖先早在六至七千年前就已通過太極圖陰陽這一辯證矛盾來概括宇宙萬物的起源與變化,比2600年前的古希臘哲學起源至少早了兩三千年,故很多學者認同太極圖是中華哲學的起源,同時也是世界哲學的起源。

(3)太極圖不但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和人文性格,也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韓國、蒙古國的國旗上;在新加坡、安哥拉空軍的機徽上;在韓國、德國奧運會、韓國亞運會會徽上;在美國研製的世界第一台計算機商標上;在美洲印第安人的繪畫和服飾上,太極圖光輝無處不閃爍著人類的智慧和哲學的光芒。

(5)太極圖的養生意義擴展資料:

太極圖,中國古代概括陰陽易理和反映世界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總圖:外圓象徵太極,內以S曲線分黑白環弧形,白中一黑點,黑中一白點。黑為陰白為陽,象徵陰陽互根;環弧形如兩魚交遊,以示陰陽變化循環不已。

今人認為太極圖是對「波粒二象性」的概括:其圓形是粒子性,中間S曲線是波動性;還認為:太極圖為宇宙天體球在水平面內的投影,其中兩個小點為定南北向之用,S形曲線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體運行軌道在水平面內投影的圖示……見解有爭議,卻證明太極圖生命永恆。

太極圖的黑讓人聯想到「黑洞」、「暗物質」之黑,代表陰、柔、地、水、月亮、女、坤、夜、負、被動、黑暗、死亡,古代中國文化,黑色是北方的象徵,代表五行之一的水,水是生命的起源,但又與死亡同行——僅此也可見國人的辯證思維之先進。

太極圖的白讓我聯想到「白矮星」、「恆星坍塌」之白,代表陽、剛、天、火、太陽、男、乾、晝、正、主動、光明、新生……國人講到黑白,黑在前白在後,因混沌在前明朗在後。這正如講陰陽,陰在前陽在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太極黑白



6、太極八卦圖有什麼特殊含義???

黑色和白色是陰陽魚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系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系,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人們一直看到的、印象最深的「太極圖」,就是兩條黑白的「陰陽魚」。白魚表示為陽,黑魚表示為陰。白魚中間一黑眼睛,黑魚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理。
關於太極圖之含義,一種認為:太極是指宇宙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再一種是「虛無本體為太極。」認為「一」為太極,此「一」不是數,而是「無」。還有一種,認為陰陽混合未分為太極,「天地陰陽,古今萬物,始終生死之理,太極圖盡之。」
耿奎認為:「易」為日月,「易」為陰陽,「太極圖」就是一個「易」的——日月、陰陽的代表符號。陰陽是由日月代表的。「太極圖」就是在無極圖的基礎上,溶以日月、陰陽,用符號代「易」演化而來的。「無極圖」是道教修煉長生之術,刻在石壁上的一個圈。「無極」之圈,就是練功者為更快的入靜,而直視靜思的一個標記。
在「無極」圈裡,加進了「易」,——也就是畫進了代表「易」的——「日、月」二字,即為太極。古代的「日月」二字,與現代字稍有區別,古文日字為O里裝進一個圓點,月字也是一個象形為中間加一個豎點,日月裝進一個(無極)中。由古文月字一分,正好形成一個「S」形。圓(無極)里的「日月」一邊一半,日月中間又各有一點,以黑白一分,就變成了看上去似如兩條「魚」形了。
其含義是,「易」為日月;「易」為陰陽。「易」之圖變——由「無極」而「太極」——是由一個無極圓圈內裝有了古文「日、月」二字,即成了代表「易」之陰陽機理的太極圖案。科學太極八卦圖與技能互相轉化原理
科學太極八卦圖,描繪了《易經》陰陽理論中陰陽交感生萬物的道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闡述了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的原理。二者經過比照輝映確是驚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證明了同是真理必然產生殊途同歸的結果。在這里,將《易經》中的陰陽兩儀與質能轉化原理中的基本高低能位相比較,可以這樣認為:陰儀即是基本低能位,陽儀即是基本高能位,二者通稱為一個階能位。單一陰儀和陽儀的結合形式是少陽與少陰,也就是單個的基本高低能位只能構成基本能量系統,平衡後創生了基本物質粒子--質量子。因平衡旋向有正反,導致質量子有兩種形式,就是極性不同的正反質量子,如若視少陽為正質量子,少陰就是反質量子,它們是最簡單的第一層次物質,稱謂一重物質。假若宇宙間只有一階能位和一重物質,那麼宇宙的具體模式將是少陰和少陽構成的兩儀整體結構,上下為少陽,右左為少陰。
陰儀和陽儀的二重結合有四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四象。老陰和老陽不是物質是二階能位,少陰和少陽是一重物質。四象整體是二階能位一重物質的混合系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二層次物質系統,稱謂二重物質系統。假若宇宙只有二重物質所構成,宇宙的具體模式圖象將是四象的整體結構圖示。
陰儀和陽儀的三重結合有八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八卦,八卦的整體圖示如前所描繪的科學八卦圖5所示。其中的乾和坤分別是三階高低能位,其餘六卦是具有三階能位一重物質的離子態物質,兌、離、巽是三種形式的三階一重陽離子,震、坎、艮是三階一重陰離子,其中兌與巽都是陽離子,震與艮都是陰離子,但它們的爻位不同互為同性反向的離子。八個卦對稱比較,乾和坤不是物質是兩種異性無形的三階能位,兌與艮,震與巽,離與坎都是異性反向的等離子。八卦的整體是十二塊陰和十二塊陽的三重結合,構成了三階能量系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三層次物質系統,稱謂三重物質系統,如若構成宇宙,其具體模式將如科學八卦圖所示。當然,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等,都可以與質能互相轉化原理一一對應,並且高層次物質系統是低層次物質系統經過高層次能位作用達到平衡而創生。例如太陽系就是太陽本身與行星系統之間的能位差構成了太陽系級的能量系統,它們的高低能位互相作用達到平衡創生了太陽系物質系統。
從兩儀、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陰儀、陽儀、老陰、老陽、乾、坤都是不同階次的高低能位,分別可以構成由低階到高階的能量系統;少陰、少陽、整體兩儀、整體四象、整體八卦是由簡至繁的物質系統;兌、離、震、巽、坎、艮都是能量和物質相混合的陰陽離子態所構成。科學太極八卦圖,圖示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可以概括神秘玄奧的大自然發展蒓

7、太極圖對太極拳起什麼作用?是用來做什麼的?為何要分陰陽?八卦圖意思是什麼?

太極圖分為陰陽是因為陰陽是萬物生靈之母,萬物皆出自陰陽,陰陽即是混沌,就如總決中說的,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萬物之母。而太極圖對太極拳的作用不太好說,不知道你練沒練過太極心法,如果你參悟到一定程度是的話是完全能從中領悟到一些東西的……,另外我不知道你聽沒葉過太極勁講張弛相反,每一個動作都由不同方向的力組成的,從而組成環,這是我理解太極圖的來源。另外我領悟到的太極圖運行方法很簡單,無序無為,亂動不止,太極圖的轉動越是無序對手越是無跡可查,這已經觸極到太極技擊法的領域,如果願意學的話,希望你早日拜得明師。

8、太極圖的象徵意義

太極圖——「 」。後世道教用其「象徵符號」太極圖——「 」來表示支配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的「道」。《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和。」意為:萬物都有陰陽,陰陽相互作用而達到統一。這其是反映了老子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老子《道德經》一書中其辯證法思想十分突出。譬如:第二章中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第四十章中說:「反者,道之動。」第五十八章中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就是說,矛盾雙方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互相補充、互相轉化。總之,老子從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中揭示出了矛盾對立統一規律。這一矛盾對立統一規律用道教(陰陽魚)太極圖「 」來表示,可以說既准確又形象。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太極」一詞為道教教義概念。道教經書中所言之「太極」其涵義有所不同。或認為太極是分生天地萬物的宇宙本體,如《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說:「太極之道,無古無今,無始無終也。太極也者,天地之大本耶。」或以太極涵蓋天地未形成之前氣化的五個階段。如唐代高道成玄英在註疏《莊子》時認為:「太極,五氣也。道在五氣之上,不為高遠。」前面所談之道教宇宙觀中,道教用「太極圖」象徵混沌初判、陰陽分明的道教創世紀之第二大世紀。此外,《道藏》中所收之《周易》將「太極」視為至高無上的宇宙本原:「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依此言,「太極」就是無形無象的「無極」也。筆者在此斗膽提出一個「新」觀點,以供方家參考。筆者認為:可以將「太極圖」的外環視為「無極圖」;也可以認為太極圖顯現於無極圖之表。「無極」者,「無」也;「太極」者,「有」也。「無」,隱也,隱於「有」之背後;「有」者,顯也,顯於「無」之外表。由顯而易見的「太極」可以追溯至隱而不現的「無極」,蓋「有」生於「無」,此即所謂「無極而太極」#12 也。因此,賦予「無極」的含義仍為無形無象的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初本原——「道」;而賦予「太極」之涵義則有兩個(主要)方面:其一,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二」,即陰陽二氣;其二,指支配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道」。由於道教象徵符號太極圖——「 」蘊含了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義.

9、太極有什麼意義?

10、請問太極圖的來歷與所蘊涵的意義?

在宋元以前的文獻資料中,並無陰陽魚圖,即使在南宋朱熹的《周易本義》中,也只畫了河圖、洛書、八卦、六十四卦的圖形。顯然,陰陽魚圖的出現是比較晚的,甚至有人懷疑它是明趙(huU)謙偽造的,根本不是易學的組成部分。
然而,陰陽魚不僅在明、清流行於各種易書易圖中,而且在道門、民間也廣泛傳播,現在更是風行於世界,居然成了韓國國旗的圖案。現在流行的陰陽魚圖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條形魚」(圖3-6),明代的趙謙把它叫做「天地自然河圖」,因有了陳摶(tuWn)的黑白圓點河圖,後被更名為「古太極圖」,以與周敦頤的「燈籠」太極圖相區別。另一種是豐圓魚,由大圓直徑上的中段為界,各反向取小半圓為魚頭,見圖3-7。這兩種圖各有不同的畫法,但就其圖義來看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由於這種圖案與中國人潛在的精神意識非常默契,能夠無言地表述民族文化中的深層意蘊,引起人們的廣泛聯想,故被許多近賢推玩揣摩,對其做過大量解注與發揮。

「陰陽魚圖」的來歷問題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來自於成都青城山的隱者,有人說它是明代人偽造的,有人說它是伏羲根據天地陰陽之象最先畫出的,後人根據「陰陽魚圖」才畫出了「八卦」等等。我們與其去爭論上述說法的對錯問題,還不如直接把陰陽魚圖的成形過程重新演繹出來,見圖3-1。

由圖3-1可見,明朝儒生完全可根據《說卦傳》中的「天地定位」句,把「伏羲八卦次序圖」砍成兩段,讓乾陽段豎在左邊,讓坤陰段豎在右邊,乾上、坤下,陽(男)左陰(女)右,面對面地豎起來,再把外邊拉長,內邊壓緊。然後將它們擠進一個盆里,或把它們各彎成一個半圓弧(見圖3-2),最後必然會出現一幅「伏羲八卦方點陣圖」。

在得到「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之後,又將「八卦」的爻形還原成黑白塊,填充在圖3-3中,整理圖形後就會出現圖3-4。再用現在畫函數曲線的方法,將每小塊的稜角挖出,填在附近的地方,這樣就得到圖3-5,而用抹去拐點的方法進行曲線處理,便成了圖3-6的形態。由於在現存文獻中找不到這種圖形,我暫把它命名為「雷氏太極圖」,「雷氏太極圖」是間於「伏羲八卦次序圖」和「陰陽魚圖」之間的過渡圖形,如對這個圖形做進一步修整,自然就出現了現在所見的陰陽魚圖(圖3-6和圖3-7)。

由於陰陽魚圖本身就源於「伏羲八卦方點陣圖」,當然不是後賢心血來潮的玩作。即使是一種偶然發現,它也再現了先古聖人的思維,說不定伏羲畫八卦方點陣圖時就已經同時畫過陰陽魚圖,只是後來失傳了,才被明代某人重新發現。

當我們知道了陰陽魚圖與「八卦圖」之間的推演關系,再去爭論它是誰偽造的就毫無意義了。實際上,兩條陰陽魚本身就在「次序圖」中存在著,其中陽魚的黑魚眼就是坎(水)卦的上陰爻,而陰魚中的白魚眼就是離(火)卦的上陽爻。

既然陰陽魚圖是由「八卦圖」演繹而來,它就應該叫「太極八卦圖」,「陰陽魚圖」只能算是它的俗名。由於該圖已經構成整圓,它就應該是「太極圖」,因為「八卦」生於「四象」,「四象」生於「陰陽」,「陰陽」必合為太極。這樣才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辭傳》)的意境相合。

同時可把這太極圖視為「道圖」,《老子》所說的「有物混成,……字之曰道」,《系辭傳》中也有「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指「太極圖」中的陰陽物質混成了「道」。

當然,道與太極都應該是無形的,無形之物不可為象,既然你把象畫了出來,它就已經開始脫離原來意義上的道和太極了。可這種「太極圖」或「道圖」有欲形而未形的含義,即陰流與陽流在相互追逐,有形流妙變的動感,故可藉助它來表達「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系,進而理解「道」生萬物與「太極生天地」的自然之理,它必是上古先聖教化下民的必用之圖。 生物谷網站 http://www.bioon.com

與太極圖的養生意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