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施工時混凝土的養護方法有哪些?
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於5℃時即進入冬季施工。冬季天氣寒冷,如養護不當,混凝土極易受凍,可能出現裂縫、疏鬆、凝結時間過長等質量問題。因此,在冬期施工應特別注意混凝土的養護。
具體澆築和養護措施如下:
1、盡量加快砼澆築速度,減少熱量散失,做到砼拌合物入模溫度≥5℃。分層澆築厚大的整體式結構砼時,已澆築層的砼溫度在未被上一層砼覆蓋前不應低於2℃。
2、砼澆築完畢找平抹面後,應立即用塑料薄膜及保溫材料(如毛毯、草氈)覆蓋,應加強裸露砼表面的保溫覆蓋,對邊、稜角部位的保溫厚度應增大到面部位的2-3倍。在初凝至終凝間要搓抹1-2遍。當日平均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養護。
3、採用蓄熱法養護時,應做到隨澆築、隨振搗、隨覆蓋,減少熱量失散;保溫、保濕材料必須緊密覆蓋模板或砼表面,迎風面宜設置擋風設施,形成不透風的圍護層;對細薄結構的稜角部分,應加強保溫;結構上的孔洞應暫時封堵。
4、對於不易加熱保溫且對強度增長無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採用負溫養護法。但負溫養護法施工的砼,澆築後起始養護溫度不應低於5℃,並應以澆築5天內予計日最低氣溫選用防凍劑,並重視覆蓋保護。
5、模板和保溫層在砼達到要求強度並冷卻到5℃後方可拆除,拆模時砼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大於20℃時,拆模後的砼表面應及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盡量避免在寒流襲擊、氣溫驟降時拆模。
6、冬期施工應密切注意天氣預報,防止遭受寒流、風雪和霜凍襲擊;砼澆築請施工單位安排在寒流前後氣溫較高的時間進行;小體積砼的澆築部位宜安排白天氣溫較高時澆築。 7、基底保護層土方開挖後,應立即採取保溫措施,並盡早澆築砼;在老砼或岩基上澆築砼,如有冰凍現象,必須加熱處理,經檢驗合格後方可澆築;澆築前必須清除模板、鋼筋、予埋件上的冰雪、圬垢;同時要做好澆築及養護階段的保溫設施和材料的准備工作,才能進行澆築。
2、冬季混凝土的養護問題?
混凝土養護濟冬季混凝土工程施工最好避開,如必須要施工的應加強保溫養護。常用的有:用塑料薄膜覆蓋並在其上部加蓋草簾子的方法進行養護。或採用混凝土養護濟,混凝土養護濟同塑料薄膜覆蓋一樣質量穩定保水效果好,與塑料薄膜相比,比較經濟,只要在混凝土表面噴灑或塗刷,混凝土養護濟可防止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和耐磨性,當然,灑或塗刷混凝土養護濟後仍需要蓋草簾子。
3、冬季混凝土如何養護?
在冬季,要正確養護混凝土,可以採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帶模養護、澆水養護、刷養護劑養護和覆蓋薄膜養護等,具體的內容如下:
1、帶模養護
模板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溫作用避免混凝土表面和外界環境產生大的溫差,尤其在氣溫驟降時,應嚴格控制拆模時間,必要時還要採取其他保溫措施。模板與混凝土緊密接觸,避免水分蒸發,又具有一定的保濕作用。
大體積混凝土需要帶模養護14天,普通混凝土結構需要帶模養護7天。帶模養護操作方便、簡單,但佔用模板時間較長,不利於模板的周轉使用,對於工期要求高的工程如不能採用帶模養護,應考慮採用其他養護措施。
2、澆水養護
澆水養護是很常用的一種養護方法,施工操作簡便也容易上手。但是如果冬季日平均氣溫低於5℃,不宜採用澆水養護。
3、刷養護劑養護
混凝土結構拆除模板後,在其表面塗刷養護劑,防止水分散失,起到保水養護的作用。塗刷養護劑時應保證塗刷均勻,縱橫向各刷一遍,經常檢查養護劑塗層的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
但應注意塗刷養護劑後易受外部作用影響易產生裂紋,影響保濕效果。此外,養護劑的種類不同對養護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這也對養護劑的使用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覆蓋薄膜養護
在混凝土澆築成型或拆除模板後,在混凝土表面覆蓋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分散失,以利於混凝土的水化作用,保證保濕養護效果。
粘貼薄膜時應注意塑料薄膜應搭接良好,保證薄膜封閉嚴密,經常檢查覆蓋薄膜的完整性,保持薄膜內部具有凝結水珠。覆蓋薄膜養護的薄膜不易固定,易損壞,導致養護效果較差。
注意事項:
1、氣溫等於或低於-5℃時,建議使用摻加防凍增強劑的混凝土,否則因氣溫過低,可能影響混凝土強度。
2、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澆築成型後應立即覆蓋薄膜、一道或兩道草袋加以保溫養護。即使摻加防凍劑的混凝土,同樣應按要求養護。
3、冬季氣溫較低,加之空氣乾燥,混凝土強度增長緩慢,應適當延長拆模時間,混凝土拆模後,應立即做好養護工作。
(3)冬季混凝土養生擴展資料:
混凝土在其他溫度下(季節)的養護
在高溫乾燥的環境下的保護
水分在乾燥高溫的條件極易容易揮發,混凝土如果失水過多,其表面曾混凝土強度很容易降低,這時容易出現干縮裂縫,這主要是混凝土的早凝產生的塑性裂縫。
特別是在夏天進行混凝土施工時,如果養護的方法措施不當,像這樣的早凝、塑性裂縫、混凝土強度降低和耐久性下降等現象會頻頻出現,不僅僅影響施工進度,重要的是這樣成型結構物的整體質量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乾燥高溫的條件下施工必要及時的養護至關重要。具體做法如下:
1、夜間作業避免了太陽的直射
一是可以在夜間作業避免了太陽的直射,根據時間調整混凝土配比,到了白天我們要給混凝土的模版降溫,如果模版的過高水分流失嚴重,出現混凝土砂化現象。
2、做好混凝土的配比
二是做好混凝土的配比,經常灑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如果某些建築物不適宜灑水,我們可以用土工布嚴密包裹。保持土工布表面濕潤即可。總之,這種環境下的混凝土保護重點就是保濕。
4、冬季混泥土的保養期是多長?
《商品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附錄D 結構實體檢驗用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檢驗D.0.3規定:「同條件自然養護試件的等效養護齡期及相應的試件強度代表值,宜根據當地的氣溫和養護條件,按下列規定確定:
1. 等效養護齡期可取按日平均溫度逐日累計達到600℃·d時所對應的齡期,0℃及以下的齡期不計入;等效養護齡期不應小於14d,與不宜大於60d;
2. 同條件養護試件的強度代表值應根據強度試驗結果按現行國家標准《商品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准》GBJ107的規定確定後,乘折算系數取用;折算系數宜取為1.10,也可根據當地的試驗統計結果作適當調整。」
一般應在澆築完畢後的12小時以內對商品混凝土進行保濕養護並加以覆蓋,養護時間:對採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商品混凝土,不得少於7天,對摻有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商品混凝土不得少於14天,澆水次數應能保持商品混凝土處於濕潤狀態,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如果你要用水全部泡上就泡上吧,注意:如果當日平均氣溫低於5攝氏度時,不得澆水。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商品混凝土,敞露的全部表面應覆蓋嚴密,並應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
5、混凝土冬天應該怎麼養護
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於5℃時即進入冬季施工。冬季天氣寒冷,如養護不當,混凝土極易受凍,可能出現裂縫、疏鬆、凝結時間過長等質量問題。因此,在冬期施工應特別注意混凝土的養護。
具體澆築和養護措施如下:
1、盡量加快砼澆築速度,減少熱量散失,做到砼拌合物入模溫度≥5℃。分層澆築厚大的整體式結構砼時,已澆築層的砼溫度在未被上一層砼覆蓋前不應低於2℃。
2、砼澆築完畢找平抹面後,應立即用塑料薄膜及保溫材料(如毛毯、草氈)覆蓋,應加強裸露砼表面的保溫覆蓋,對邊、稜角部位的保溫厚度應增大到面部位的2-3倍。在初凝至終凝間要搓抹1-2遍。當日平均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養護。
3、採用蓄熱法養護時,應做到隨澆築、隨振搗、隨覆蓋,減少熱量失散;保溫、保濕材料必須緊密覆蓋模板或砼表面,迎風面宜設置擋風設施,形成不透風的圍護層;對細薄結構的稜角部分,應加強保溫;結構上的孔洞應暫時封堵。
4、對於不易加熱保溫且對強度增長無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採用負溫養護法。但負溫養護法施工的砼,澆築後起始養護溫度不應低於5℃,並應以澆築5天內予計日最低氣溫選用防凍劑,並重視覆蓋保護。
5、模板和保溫層在砼達到要求強度並冷卻到5℃後方可拆除,拆模時砼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大於20℃時,拆模後的砼表面應及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盡量避免在寒流襲擊、氣溫驟降時拆模。
6、冬期施工應密切注意天氣預報,防止遭受寒流、風雪和霜凍襲擊;砼澆築請施工單位安排在寒流前後氣溫較高的時間進行;小體積砼的澆築部位宜安排白天氣溫較高時澆築。
7、基底保護層土方開挖後,應立即採取保溫措施,並盡早澆築砼;在老砼或岩基上澆築砼,如有冰凍現象,必須加熱處理,經檢驗合格後方可澆築;澆築前必須清除模板、鋼筋、予埋件上的冰雪、圬垢;同時要做好澆築及養護階段的保溫設施和材料的准備工作,才能進行澆築。
6、混凝土冬季養護方法包括哪些?
負溫度環境混凝土施工應添加防凍劑。
養護階段用草墊、麻袋覆蓋保溫,如有必要可以用蒸汽養護。
同時應該留置同條件養護混凝土試塊,一定齡期後做強度試驗。如果達不到設計強度,該批混凝土應全部拆除重建。必要時可以做回彈試驗測試混凝土強度。
如果混凝土強度可以達標,對已開裂的地方應根據情況採取壓力灌漿或者局部拆除重建的辦法。零下8度最好用蒸汽養護了,不一定要搭棚,覆膜然後通蒸汽進去就可以了
下面介紹下混凝土
混凝土是當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膠凝材料,顆粒狀集料(也稱為骨料),水,以及必要時加入的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製,經均勻攪拌,密實成型,養護硬化而成的一種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的特點,因而使其用量越來越大。同時混凝土還具有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強度等級范圍寬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其使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在各種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業,機械工業,海洋的開發,地熱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歷史發展
1900年,萬國博覽會上展示了鋼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領域引起了一場革命。法國工程師艾納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看到莫尼爾用鐵絲網和混凝土製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後,受到啟發,於是設法把這種材料應用於房屋建築上。1879年,他開始製造鋼筋混凝土樓板,以後發展為整套建築使用由鋼筋箍和縱向桿加固的混凝土結構梁。僅幾年後,他在巴黎建造公寓大樓時採用了經過改善迄今仍普遍使用的鋼筋混凝土主柱、橫梁和樓板。
1884年德國建築公司購買了莫尼爾的專利,進行了第一批鋼筋混凝土的科學實驗,研究了鋼筋混凝土的強度、耐火能力。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1887年德國工程師科倫首先發表了鋼筋混凝土的計算方法;英國人威爾森申請了鋼筋混凝土板專利;美國人海厄特對混凝土橫梁進行了實驗。1895年——1900年,法國用鋼筋混凝土建成了第一批橋梁和人行道。1918年艾布拉姆發表了著名的計算混凝土強度的水灰比理論。鋼筋混凝土開始成為改變這個世界景觀的重要材料。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膠凝材料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紀20年代出現了波特蘭水泥後,由於用它配製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強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價較低,特別是能耗較低,因而用途極為廣泛(見無機膠凝材料)。
20世紀初,有人發表了水灰比等學說,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強度的理論基礎。以後,相繼出現了輕集料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種混凝土外加劑也開始使用。6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減水劑,並出現了高效減水劑和相應的流態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進入混凝土材料領域,出現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種纖維被用於分散配筋的纖維混凝土。現代測試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混凝土材料科學的研究。
主要性能
主要有以下幾項:
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它綜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動性、可塑性、抗分層離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測定和表示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和指標很多,中國主要採用截錐坍落筒測定的坍落度(毫米)及用維勃儀測定的維勃時間(秒),作為稠度的主要指標。
強度
混凝土硬化後的最重要的力學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壓、拉、彎、剪等應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種和用量、集料的品種和用量以及攪拌、成型、養護,都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按標准抗壓強度(以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為標准試件,在標准養護條件下養護28天,按照標准試驗方法測得的具有95%保證率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劃分的強度等級,稱為標號,分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共19個等級。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僅為其抗壓強度的1/10~1/20。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壓強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方面。
變形
混凝土在荷載或溫濕度作用下會產生變形,主要包括彈性變形、塑性變形、收縮和溫度變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載作用下的彈性變形主要用彈性模量表示。在長期荷載作用下,應力不變,應變持續增加的現象為徐變,應變不變,應力持續減少的現象為鬆弛。由於水泥水化、水泥石的碳化和失水等原因產生的體積變形,稱為收縮。
硬化混凝土的變形來自兩方面:環境因素(溫、濕度變化)和外加荷載因素,因此有:
1).荷載作用下的變形
1.彈性變形
2.非彈性變形
2).非荷載作用下的變形
1.收縮變形(干縮、自收縮)
2.膨脹變形(濕脹)
3).復合作用下的變形
1.徐變
耐久性
在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區,特別是在水位變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飽水狀態下受到頻繁的凍融交替作用時,混凝土易於損壞。為此對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凍性要求。用於不透水的工程時,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滲性和耐蝕性。抗滲性 、抗凍性 、抗侵蝕性 為混凝土耐久性。
組成材料與結構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細骨料(砂)、外加劑和水拌合,經硬化而成的一種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並抑制水泥的收縮;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漿,包裹在粗細骨料表面並填充骨料間的空隙。水泥漿體在硬化前起潤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後將骨料膠結在一起,形成堅強的整體。
主要技術性質
混凝土混凝土的性質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強度、變形及耐久性等。
和易性又稱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條件下,便於各種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證獲得均勻密實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項綜合技術指標,包括流動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個主要方面。
強度是混凝土硬化後的主要力學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載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強度包括抗壓、抗拉、抗剪、抗彎、抗折及握裹強度。其中以抗壓強度最大,抗拉強度最小。
混凝土的變形包括非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和荷載作用下的變形。非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有化學收縮、干濕變形及溫度變形等。水泥用量過多,在混凝土的內部易產生化學收縮而引起微細裂縫。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實際使用條件下抵抗各種破壞因素作用,長期保持強度和外觀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凍性、抗滲性、抗蝕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主要分類
按膠凝材料分類
①無機膠凝材料混凝土,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鹽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
②有機膠結料混凝土,如瀝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按表觀密度分類
混凝土按照表觀密度的大小可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輕質混凝土。這三種混凝土不同之處就是骨料的不同。
重混凝土是表觀密度大於2500Kg/m³;,用特別密實和特別重的集料製成的。如重晶石混凝土、鋼屑混凝土等,它們具有不透x射線和γ射線的性能。
普通混凝土即是我們在建築中常用的混凝土,表觀密度為1950~2500Kg/m³;,集料為砂、石。
輕質混凝土是表觀密度小於1950Kg/m³;的混凝土。它由可以分為三類:
1.輕集料混凝土,其表觀密度在800~1950Kg/m³;,輕集料包括浮石、火山渣、陶粒、膨脹珍珠岩、膨脹礦渣、礦渣等。
2.多空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其表觀密度是300~1000Kg/m³;。泡沫混凝土是由水泥漿或水泥砂漿與穩定的泡沫製成的。加氣混凝土是由水泥、水與發氣劑製成的。
3.大孔混凝土(普通大孔混凝土、輕骨料大孔混凝土),其組成中無細集料。普通大孔混凝土的表觀密度范圍為1500~1900Kg/m³;,是用碎石、軟石、重礦渣作集料配製的。輕骨料大孔混凝土的表觀密度為500~1500Kg/m³;,是用陶粒、浮石、碎磚、礦渣等作為集料配製的。
折疊按使用功能分類
結構混凝土、保溫混凝土、裝飾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輻射混凝土等。
折疊按施工工藝分類
離心混凝土、真空混凝土、灌漿混凝土、噴射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擠壓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按配筋方式分有:素(即無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鋼絲網水泥、纖維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等。
折疊按拌合物的和易性分類
干硬性混凝土、 半干硬性混凝土、 塑性混凝土、流動性混凝土、高流動性混凝土、流態混凝土等。
製作材料
水泥、石灰、石膏等無機膠凝材料與水拌和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進而通過化學和物理化學作用凝結硬化而產生強度。一般說來,飲用水都可滿足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要求。水中過量的酸、鹼、鹽和有機物都會對混凝土產生有害的影響。集料不僅有填充作用,而且對混凝土的容重、強度和變形等性質有重要影響。
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質,可加入外加劑。由於摻用外加劑有明顯的技術經濟效果,它日益成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組分。為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或硬化後混凝土的性能,節約水泥,在混凝土攪拌時也可摻入磨細的礦物材料──摻合料。它分為活性和非活性兩類。摻合料的性質和數量,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變形、水化熱、抗滲性和顏色等。
制備過程
配合比設計
制備混凝土時,首先應根據工程對和易性、強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選擇原材料並確定其配合比例,以達到經濟適用的目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通常按水灰比法則的要求進行。材料用量的計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絕對體積法。
7、冬季施工混凝土養生溫度
1、澆注混凝土時,環境溫度不低於5°C;2、混凝土養護期間,混凝土溫度和環境的溫差不大於15°C。
8、冬季混凝土澆築完為什麼要養護
不管哪個季節是現澆混凝土都需要做養護。
你可以選擇試一下混凝土養護膜百,主要適用於公路、橋梁、大壩、機場、港口等現澆混凝土的養生,與度傳統養生工藝相比,混凝土節水保濕養護膜能有效的防止微裂縫。從根本上提高養生質量,節約人工,問節約能耗,特別是節約養生用水95%以上。
經交通部公路工程檢測中心檢測,混凝土節水保濕養護答膜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或者超過美國ASTM標准,磨耗量僅為國家標準的十分之一。
國家建設部行專業標准《混凝屬土節水保濕養護膜》(JG/T 188-201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2010版已把養護膜列為指定使用產品。
9、冬季混凝土養護時間是多少天?
養護時間,與構件項目、水泥品種和有無摻外加濟有關,常用的水泥正溫條件下應不少與7天;摻有外加劑或有抗滲、抗凍要求的項目,百應不少與14天 。
一、混凝土的養護基本要求度
混凝土澆搗後,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因為水泥水花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砼(混凝土)的養護目的,一是創造各種條件使水泥充分問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後暴曬、風吹、寒冷等條件而出現的不正常收縮、裂縫等破損現象。
砼養護法分為自然養護和加熱仰浮兩種:現澆砼在正常條件下通常採用自然養護。自答然養護基本要求:1.在澆築完成後,12h以內應進行養護;砼強度未達到C12以前,嚴禁任何人專在上面行走、安裝模板支架,更不得作沖擊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二、養護工序
覆蓋養護是最常用的保溫保濕養護方法。主要措施是:
1.應在初凝以後開始覆蓋養護,在終屬凝後開始澆水(12小時後)覆蓋物、麥桿、爛草席、竹簾、麻袋片、編制布等片狀物。
澆水工具可以採用水管、水桶等工具保證砼的濕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