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菜樹圖片

養生菜樹圖片

發布時間:2020-07-03 19:25:39

1、喝了很多酒,第二天喝苦菜湯想吐怎麼回事

苦菜湯加點紅糖就可以了。苦菜宜做湯喝比較好,具體的方法和步驟:

1、取干紫花苦菜15克,加水1000ml,放在鍋里一起煮,(最好不要用鐵鍋,其他鍋都行);
2、水燒開後,調小火煮3-5分鍾,煮好後取湯50ml-100ml飲用,飲用前必須加紅糖,紅糖要深顏色的老紅糖,其餘放入冰箱或暖瓶備用;
3、再次飲用時的紫花苦菜湯必須再次燒開後加紅糖飲用。
膽囊炎正常一月左右即可恢復健康,胃炎、高血壓、腦血栓和心臟病正常飲用兩個月左右即可痊癒。在使用紫花苦菜湯的同時注意不要吃苦瓜、西瓜和冷飲等生冷之物,晚上不要熬夜,膽固醇高的食物及油膩之物要少吃。三分治,七分養,平時的養生很重要。
菜是比較苦,但苦菜有很多種,其中以開紫色花苦菜為佳,紫花苦菜也稱樹榮苦菜,因一個叫樹榮的人發現而得名,並將其成為紫花苦菜苦菜,所以樹榮苦菜就是紫花苦菜,他們是一種野菜,是為一年生野生苦菜屬菊科植物的全草。一般在春季的早期採收,自然曬干。因其開紫花所以又叫紫花苦菜,紫花苦菜葉子背面白色絨毛,紫花苦菜從圖片里觀察一般長在溝旁邊、路旁較多,呈散狀集中分布,由於季節和氣候或自然災害等原因,採摘數量逐年減少,紫花苦菜由於採摘時機不同,其產生的葯效也有所不同,適時採挖才能保證葯效。在20世紀中期被老百姓用來充飢,其對於調理和治療慢性膽囊炎、胃炎、高血壓、腦血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都具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產地以江蘇灌南為佳。

2、女貞子的圖片和用途?

性能]味甘、苦,性涼。能補養肝腎,明目。
有增強免疫功能,升高知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道能力,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有強心、利尿及保肝、止咳、緩瀉專、抗菌、抗癌等作用。
[用途]用於肝腎陰虛,腰酸耳鳴,須發早白;眼屬目昏暗,視物昏暗;陰虛發熱。

3、答吖...好滴加分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火葯的發明
火柴的發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氣
會燃燒的石頭——煤的開發和利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雲向西 雨沒犁——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溫度觀測儀和降水觀測儀
天氣預報
古老的物候歷
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涇往洛—一鄭國渠
貫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
我國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魚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竇叔蒙《濤時圖》
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青銅時代——銅礦開采
煮海為鹽——鹽鹵開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狀》
草木魚蟲鳥獸——動植物分類
舉杯邀明月 把酒問青天——制曲和釀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礦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特色鮮明的《王禎農書》
精耕細作五穀豐登
茶的種植與茶文化
魯桑百豐綿綿——桑蠶技術
濟世之谷——豆類植物的栽培和豆類食品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善其事 利其器——鐵犁的發明
蓄力播種機——三角耬
揚場工具——扇車
水利灌溉機械——龍骨水車
兩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魚塘
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栽培技術
地下渠道——坎兒井
望齊侯之色——中醫的診斷術和治療術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神農嘗百草——中草葯治病
伏羲制九針——針灸療法
華陀麻醉術——麻沸散
免疫法——種痘術
養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鐵的冶煉技術
百煉成鋼——多種多樣煉鋼技術
黃銅和鋅的冶煉
中國銀——含鎳白銅的冶煉和西傳
水法冶金——膽銅法
三大鑄造技術
糧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記錄里程的車輛——記里鼓車
縱橫馳騁——蹄鐵術與馬蹬的發明
魯班與鋸刨傘的發明
巨龍橫卧——萬里長城
世界第八奇跡——秦兵馬俑
巧奪天工——風格獨具的橋梁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隋大興城
宮殿建築的瑰寶——故宮
最高最占老的重樓式木塔——山西應縣木塔
不沉之舟之奧秘——水密隔艙
運河船閘
大風起兮車如飛——風帆和帆車
飛行者的至寶——降落傘
凌波之至寶——舵
高效率的推進工具——櫓
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風箏
天文與地文航海技術
水平旋翼和螺旋槳
「騎士階層」的大敵——火葯及火葯武器
兵學聖典——《孫子兵法》
戰車戰船
異彩紛呈的冷兵器
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造紙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術
木活字印刷術和檢字盤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我國最早的建築學專著——《營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紡織技術
手搖腳踏紡車
織機和提花機
染料和染色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我國最早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通鑒紀事本末》
我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我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銅器與金文
秦代標准字體——小篆
今文字的開端——隸書
筆勢飛動 直抒性靈——草書
點畫縈帶 體勢流美——行書
結構完美的字體——楷書
我國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作——《說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文房四寶
石窟藝術與敦煌壁畫
唐代傑出的藝術品——唐三彩
形式整齊 聲調和諧——律詩
婉約豪放說宋詞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樂器
朱載堉與「十二平均律」
聞名中外的曾侯乙編鍾
我國第一部介紹戲曲作家 作品的專著——《錄鬼簿》
生旦凈丑——中國的傳統戲曲
元曲與關漢卿
中國古代保健體操——五禽戲
中國功夫——武術
中國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類運動——中國象棋
奧妙無窮的黑白世界——圍棋
造紙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水運儀象台建於北宋末年,由吏部尚書蘇頌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儀器,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中國古代的偉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發明可能與古人端午節的衛生習俗及燒香祭祀的習俗有關。
黑火葯,指南針,印刷術。
人類文明的曙光——火
人類最早的遠程武器——弓箭
人類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醫中葯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
中國是數學古國,《九章算術》、《數術九章》是古代數學名著。
中國還是天文學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
在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中醫中葯、10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新四大發明之外,瓷器、絲綢、金屬冶鑄、深耕細作等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古代發明還可以列舉出許多。
24節氣堪稱我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方面也出現了許多新的進展。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繁榮發展的兩個黃金時代。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古代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鄭國渠、靈渠、龍首渠、京航大運河等。隋朝興建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航行運河。這些工程無論在建築規模、技術水平 還是在農業灌溉、航行、運輸的獲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紀歐洲無法比擬的。
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經》一書中提出了點、線、方、圓等幾何概念。《周髀算經》已有勾股定理的運算方法。成書於漢代的 《九章算術》共收有應用題的解答方法246個,內容十分豐富,在算術、代數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別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遠遠勝過古希臘的數學 體系。祖沖之用「割圓術」求出的圓周率十分精確,在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國古代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四大發明,它 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
指南針發明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當時的人們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 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這種指南儀被稱為「司南」。北宋時已用人工磁化方法製造指南儀。曾公亮1044年編輯的《武經總略》一書記載 了「指南魚」的製造方法。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進一步說明了用鐵針磁化製作指南針的方法。指南針發明不久,被用於航海,它指引著中 國遠洋船隊航行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線上,並在十二世紀傳入阿拉伯,以後傳入歐洲。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勞動人民從漂絮和漚麻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始於西漢。新疆羅布卓爾漢烽燧遺址出土的西漢古紙,都是植物纖維紙,質地還比 較粗糙,東漢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倫,他憑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總結工匠經驗的基礎上,以破布、樹皮、舊麻為原料,改進造紙工藝,製造出一批 質量比較高的實用紙。造紙技術首先傳到朝鮮和越南,七世紀傳到日本,八世紀傳到阿拉伯,十三世紀傳到歐洲。
印刷術的發明,大體經歷了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兩大階段。大約在隋代,人們在印章石刻的拓印方法啟示下,發明了雕版印刷技術。北宋時期(約在公元1041-1049年),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它用膠泥製成活字,然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是印刷史上的一次 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研製成功了木活字,還發明了轉輪排字架。
火葯的發明始於煉丹術。煉丹士在煉丹過程中,偶然發現點燃硝、硫、木炭為主要原料的混合物,會引起燃燒和爆炸。火葯發明後,被用於軍事,結 果改變了戰爭的面貌,也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正如馬克思所說:「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在北宋的抗金戰爭中,宋軍使用了「霹靂炮」、震天響等殺 傷力很大的火葯武器。宋代後期,又發明了火葯砂槍、火葯炮。火葯大約於 1225至1248年,由商人傳入印度和阿拉伯,以後傳人西方。
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居於世界的領先地位。我們對 我國祖先科學創造、發明的揭示與探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啟迪廣大青少 年勤奮好學、開拓進取之心。
歷史發展到今天,已進入聲光電的影像時代,知識信息的傳播,形象、直 觀。本書選用「圖話」的形式,以「圖」展現歷史風貌和各種形象,以「話」 敘說史實,圖文互補,有景有情地向讀者展示了祖國幾千年文明發展的累累 碩果。
本書雖名為《中國古代發明圖話》,但是其中的一些條目並不是嚴格意義
的發明,如一些天文現象,是我們祖先最先觀測到的,是屬於發現方面的內 容,但由於對社會生產實踐和人民日常生活起過重要作用,意義重大,又有 開創性,我們也放在本書中一並講述。
再如,有些學術著作,對某一領域里的發明創造作了真實、完整的記錄和 描述。歷史上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靠著作才得以總結、流傳下來,如《周髀 算經》、《王禎農書》等。我們也收到本書中。對同一學科,內容相近的學術 著作,我們只選擇撰寫年代比較早的,加以介紹、講述。
本書沒有採用編年史的框架,基本上按天文、歷法、物理、化學化工、地 學、生物學、農學、醫葯學、輕工、冶金機械、建築、航行航空、軍事、文化藝術的順序編排,但又未作嚴格的分類有些條目在內容上有交差,如: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在火葯的發明中作了介紹,在火葯武器中又有涉及;再如種桑養蠶,在桑基魚塘中講述,在紡織的有關條目中又進一步闡述。我們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照顧敘述上的方便,而且也是為了使讀者更加全面、
准確地掌握有關知識。並且在條目內容有交差的同時又有側重。
我國的傳統文化深厚、絢麗,有許多文獻典籍流傳下來。以往的同類出版 物只介紹科技領域里的發明發現,其實,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我們祖先同樣有獨特的發明創造,如:漢字、詩詞歌賦、音律和古代樂器等等。它們都是人 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社會發展同樣起著不可低估的歷史作用。
為此,我們增加了一些社會科學方面的有關條目,這是本書的獨到之處。
在圖片的選用方面,除了展示器物以外,我們還注意表現古代科學家在著 述、發明時的情態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向讀者展示百折不撓的科學巨匠 在發明創造過程中,一個個奇特有趣的感人故事,以增強歷史感和藝術感染力,使讀者進一步體會到發明者的艱辛。

4、苦菜和青青菜能一起吃嗎

苦菜可以與青青菜一起吃,但最好分開用比較好,苦菜宜做湯喝比較好,具體的方法和步驟:

1、取干紫花苦菜15克,加水1000ml,放在鍋里一起煮,(最好不要用鐵鍋,其他鍋都行);
2、水燒開後,調小火煮3-5分鍾,煮好後取湯50ml-100ml飲用,飲用前必須加紅糖,紅糖要深顏色的老紅糖,其餘放入冰箱或暖瓶備用;
3、再次飲用時的紫花苦菜湯必須再次燒開後加紅糖飲用。
膽囊炎正常一月左右即可恢復健康,胃炎、高血壓、腦血栓和心臟病正常飲用兩個月左右即可痊癒。在使用紫花苦菜湯的同時注意不要吃苦瓜、西瓜和冷飲等生冷之物,晚上不要熬夜,膽固醇高的食物及油膩之物要少吃。三分治,七分養,平時的養生很重要。
菜是比較苦,但苦菜有很多種,其中以開紫色花苦菜為佳,紫花苦菜也稱樹榮苦菜,因一個叫樹榮的人發現而得名,並將其成為紫花苦菜苦菜,所以樹榮苦菜就是紫花苦菜,他們是一種野菜,是為一年生野生苦菜屬菊科植物的全草。一般在春季的早期採收,自然曬干。因其開紫花所以又叫紫花苦菜,紫花苦菜葉子背面白色絨毛,紫花苦菜從圖片里觀察一般長在溝旁邊、路旁較多,呈散狀集中分布,由於季節和氣候或自然災害等原因,採摘數量逐年減少,紫花苦菜由於採摘時機不同,其產生的葯效也有所不同,適時採挖才能保證葯效。在20世紀中期被老百姓用來充飢,其對於調理和治療慢性膽囊炎、胃炎、高血壓、腦血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都具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產地以江蘇灌南為佳。

5、陶弘景的雙牛圖有設么深刻的含義????急求

其實就是拿一頭自由自在的山野之牛,和另外一頭繫上金絡服飾的被驅趕的牛做對比,表示一無所求,甘願息影山林,追尋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意思。這是陶弘景在向梁武帝蕭衍表態,拒絕做官。

梁武帝蕭衍早年與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國號未定,弘景引諸讖記,皆成「梁」字,上書武帝,告之「梁」是運符。武帝遂立國號為梁。後來武帝欲聘弘景入朝為官,親手寫詔召之,並賜以鹿皮巾,後屢加禮聘,弘景終是不應,並畫雙牛圖與武帝,其圖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絡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武帝見圖笑曰:「此人無所求,欲效曳尾龜,豈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復提聘官之事。

陶弘景 自幼聰明異常,十歲讀葛洪《神仙傳》,便立志養生,十五歲著《尋山志》。二十歲被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六歲梁代齊而立,隱居句曲山(茅山)華陽洞。梁武帝早年便與陶弘景認識,稱帝之後,想讓其出山為官,輔佐朝政。陶於是畫了一張畫,兩頭牛,一個自在地吃草,一個帶著金籠頭,被拿著鞭子的人牽著鼻子。梁武帝一見,便知其意,雖不為官,但書信不斷,常以朝廷大事與他商討,人稱「山中宰相」。(492年,陶景弘36歲,他的好友蕭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隱居於曲山。梁武帝蕭衍深知陶景弘的才能,幾次想請他出仕,都被他拒絕了。後來,梁武帝無法,只好時常將國家大事寫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請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時常寫信給梁武帝,指點政策。於是,朝廷與曲山間音信不斷,陶弘景雖身在方外,卻儼然成為了朝廷決策人物,當時人們都稱他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脫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葯,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載葯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葯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弘景入山隱居以遂其養生之志,其志固起於少年,卻也得力於他多年的勤求博訪,深入鑽研,終至悟心洞開。早在他入山之前,尚在南齊任職期間,他就多次向皇上告假出遊,遍訪隱士高賢。他曾於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與興世館東陽孫游東岳,咨稟道家符圖經法,所得雖皆出真本而歷經摹寫,因而意有所未愜,於是更請訪高賢以斧正之。戊辰年往茅山得楊許手書真跡,庚午年東行漸越,處處尋覓靈異,至會稽大洪山謁見居士婁慧明,餘姚太平山拜訪居士杜京產,始寧山謁法師鍾義山,始豐天台山謁朱憎標及諸處宿舊道士,此次游歷費時二百餘日,所獲甚豐,得真人手跡十餘卷,足跡所至,東陽長山、吳興天日山,於潛臨海遂安諸名山等。這次出遊訪尋對弘景影響極大,越一年,弘景便辭官入山,自己也成了嚮往已久的隱居之士。
弘景一生的最大特點是熱愛大自然,酷愛山水。南齊及梁所屬諸名山大川遍布了他的足跡。弘景身體輕健敏捷,極擅攀援登涉,每遇懸崖斷壁,必攀援跳越,或逢幽谷深澗,便吟嘯盟滌,或坐卧其間,或採取花葯,直到猿鳥吟棲,留連忘返,往往獨自夜宿於糜鹿群中。弘景嘗對其門人曰:「吾見朱門廣廈,雖識其華樂而無欲往之心,望高危瞰大澤,知其難立止,自恆欲就之。」熱愛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回歸大自然而自得其樂,成為弘景養生長壽的秘訣之一。
弘景一生博覽群書,其所披閱之書逾萬卷。其雲游四方,目地之一即是尋書。他曾以一事未知為恥。其博學多藝,尤好五行陰陽、風角氣候、太一遁甲、星歷算數、山川地理、方圓物產、醫方葯劑、蟲鳥草木、考校名類、種種術數、莫不熟悉。一人能博學如此,是保持腦筋至老不衰的最佳保證。弘景又擅書法,得古今體,隸書不依常式,別作一家骨體,勁媚有如其人。又於琴棋騎射,無所不通。晚年騎射諸事不為,惟喜聽吹簫而已。弘景一生特愛松風,所居之處,必手植松樹,每聞其聲,欣然為樂。故其上書辭官表中稱雲:「神交松友」,即是他一生特徵性寫照。
弘景多藝卻為人圓通謙謹,出入冥會,心如明鏡,遇物便了,言無煩舛,人亦隨覺。雖然他本意不願多與外界交往,但因為其顏儀和明而不嚴毅,所以無論大人小孩見了他都樂而悅服。他善於調和七情,為人少憂戚,無嫉妒,淡哀樂,節喜怒。世俗戲諺等事一概不為。行步舉動翩翩輕利,飄飄然有雲霞氣,有時獨游於泉石,看到他的人均以為是仙人。
弘景博學多識,讀書逾萬卷,於六經諸子史傳無所不通。17歲時便與江學文、褚炫、劉俊等為宋朝外明四友。齊高祖作相時,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朝儀大事多取決於他。然他雖身在朱門,卻獨居一室,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讀書)為務,晝夜研讀繕寫符圖經集,於養生服食諸道,漸至通幽探微。如此積年累月,漸覺徹悟,遂萌隱居修行之志。於齊永明十年壬申決意出行歸隱。起初他並未上表齊武帝辭行,不告而別,掛朝服於神武門鹿市,徑出東亭而行。而後告訴隨行左右「勿令人知」,乃去和好友王晏話別。王晏深知其志,對他說:「皇上治事甚嚴,不準許臣屬作離奇之事,你這樣不辭而別,恐有忤旨,若皇上怪罪下來,反而達不到你的目的。」弘景默思良久,答曰:「我本意欲遂夙願而已,非為名利,你所說的確有道理,應向皇上直言為是。」於是弘景上表陳誠,以表自己解官歸隱之意。表中大意是,我聽說無論堯帝之時,還是漢朝都有養生的風氣。我為官已久,哪能留戀榮華富貴,所學也不是為了利祿。因此常想回歸大自然,過田園生活,領略自然之美。我這就要離開宮庭了,臨行之際,不勝眷戀,只好上表以明我心。齊武帝看了弘景的解官表,深為感動,不但下詔批准了弘景的要求,而且給予賞賜,賜帛十疋,燭二十梃。又別勑:朕月給上茯苓五斤,白蜜二斗以供服餌。對他的養生修道之事給予大力支持。
於是弘景出行入山,臨行公卿相送於征虜亭,供帳甚盛,車馬克道,人們都說是宋齊以來所未有之盛事,朝野均榮。弘景一行來到勾容的勾曲山停了下來,便於山中建館。弘景說此山是金壇洞容,周圍百五十里,名華陽之天,漢時三茅司命之府,故名茅山。弘景於此山建館隱居,自號華陽隱居。故人稱他為陶隱居。自此,弘景開始了他的長達四十餘年的隱居修行生活。弘景歸隱之後,有沈約為當時的東陽郡守,因為敬佩他的志向與節操,多次寫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婉言謝絕。
梁武帝蕭衍早年與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國號未定,弘景引諸讖記,皆成「梁」字,上書武帝,告之「梁」是運符。武帝遂立國號為梁。後來武帝欲聘弘景入朝為官,親手寫詔召之,並賜以鹿皮巾,後屢加禮聘,弘景終是不應,並畫雙牛圖與武帝,其圖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絡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武帝見圖笑曰:「此人無所求,欲效曳尾龜,豈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復提聘官之事。然國家遇有大事,無不前往咨詢,帝與弘景之間,書信不絕,月常數信。帝每得其書,燒香虔受,恭敬之狀,無以復加。故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經歷也和葛洪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草經集注》在中國醫葯學發展過程中寫下了重要的一頁,諸多創新與發展是勤勞聰敏、博學廣識的先賢在中醫葯學方面的重大貢獻,也成了我們學習、借鑒和研究的珍貴資料。陶弘景整理醫籍,十分尊重原作,決不亂塗亂改,也不信口雌黃,即使有補充,也把自己的說法和原書的說法區分開來。如把搜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種葯加入《神農本草經》,他就用「黑」字寫,有的就用「紅」字寫。所以,後人有「本草赤字」, 「本草黑字」之稱。赤字是本經正文,黑字是後來加入的。他開創的這種做法,後來的注釋家就爭相學習。陶弘景整理醫籍,細心、嚴謹、周密、實用,是我們今天整理中醫古籍的一面鏡子,不愧為一代名醫,流傳千古
陶弘景一生愛松,尤其喜歡聽松濤。他聞松濤聲如聞仙樂,有時僅一人進深山,專去山野谷壑聽松濤,人們因而稱他為「仙人」。陶弘景繼承老莊哲理和葛洪的仙學思想,揉合進佛教觀念,主張道、儒、釋三教合流,並進一步整理道教經書,對道教頗有貢獻。
陶弘景一生執迷道教的「神仙之術」,固不足取,然而陶弘景知識淵博,精通天文歷法、山川地理、醫術葯物、棋琴書畫乃至陰陽五行,在葯物、治煉、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古代科技多個方面都有一定貢獻。 陶弘景為尋仙訪葯,常漫遊於名山大川中。行至山幽水靜的美景之處,陶弘景便坐卧其間,吟詩作賦,作有許多優美詩文。南朝時,散文有了長足的發展,內容上出現了敘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則出現追求對偶、排比、用典,講究辭藻華麗和聲律求工的駢文。

人物評價
陶氏為世醫出身,祖父及父親皆習醫術,且有武功。他自幼聰慧,約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並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葯。當時,他深受梁武帝蕭衍的信任,雖則他時梁武帝多次贈官不受,但梁武帝有關國家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所以時人對他有「山中宰相」的稱號。陶氏思想是釋、道、儒三家融於一體的代表人物。
就醫學而言,是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貢獻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餘家之多,但無統一標准,特別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遠,內容散亂,草石不分,蟲獸無辨,臨床運用頗為不便,他擔負起「苞綜諸經,研括煩省」的重任,將當時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別整理成《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並進而把兩者合而為一,加上個人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著成《本草經集注》,共收葯物730種。成為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該書的主要特點是開創了使我國本草學成為一門包羅萬象的博物學。他還創立了一些具有獨創性的發明,例如創立按葯物治療性質分類的「諸病通用葯」分類法,在體例上,又開創本草著作分總論、分論敘述的先河,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他又應用朱書、墨書的方法來區別《本經》和《別錄》的原文的方法等等。他在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陶弘景具有科學的探索精神。在當時的條件下,他敢於提出新的本草分類法,而不囿於原來那種三品分類法。他本人原來是個道教徒,但他卻能從實際出發,打破三品分類法,足以證明他在科學道路上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有著「一事不知,深以為恥」的探索精神,這又是他在科學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動力。如他多次親驗細腰蜂(即嬴)的蜂窠,終於得出正確的結論,認為《詩經》的說法「斯為謬矣,選詩者未審,而夫子何為因其僻也?聖人有缺,多皆類此。」直率地批評古聖人的謬誤。

6、秋天的落葉圖片

秋天的落葉圖片:

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隨著氣溫的漸漸下降,許多落葉多年生植物的葉子會漸漸變色、枯萎、飄落,只留下枝幹度過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將會步入它們生命的終結,整個枯萎至死去。

秋季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逐漸南移,秋分之後越過赤道,太陽直射南半球。從北半球看來,太陽的角度漸漸變低,晝夜長短差距變小。秋分時晝夜等長。在秋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由遠漸近。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於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6)養生菜樹圖片擴展資料:

秋天養生:

秋季,是養生的最佳時節,宜吃蔬菜。 秋天乾燥,所以要多吃綠色葉菜,因為維生素含量高,多吃有好處。菠菜、青菜、芹菜、茼蒿、莧菜、胡蘿卜等深色蔬菜,它們和棕紅色蔬菜一樣,不僅維生素含量多,胡蘿卜素含量更高。

秋天可吃點蓮藕,藕是東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白色蔬菜可養陰生津,如蘿卜、花菜、百合、山葯等。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較濃。

秋季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應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忌食辛燥傷肺陰辛辣之品,主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酒等。

入秋季後,天氣乾燥。容易出現陰虛肺燥的情況,胃腸蠕動緩慢的人很易發生便秘。因此,平時應多吃滋陰潤燥、補脾健胃的食品,如紅薯。紅薯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等功效。

7、樹榮苦菜在農村叫什麼

樹榮苦菜在農村就叫做苦菜花。

苦菜花是一種極為普通的野菜花。民間食用苦菜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亦常用做草葯。苦菜有很多種,其中有開紫色花的苦菜,也就是紫花地丁,別名:紫花荼草、荼草﹑醫苦草﹑苦絨,艾草等。

紫花地丁,那種貌似高貴的鳶尾花的紫色小野花,在春天是隨處可見的,其性寒味微苦,也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和蒲公英是一樣的高手。焯了,涼拌吃,是美味。

開著小黃花的苦菜,我們在電影《苦菜花》里看見過它的芳影,它在春天經常出現於農家菜的食譜之上。春天,這些帶著苦味的菜可以幫助我們清除一冬天積攢的內熱、腸毒,對春天的生發和夏天的生長都很有好處。

(7)養生菜樹圖片擴展資料:

主要價值:

1、食用價值

紫花地丁每100g干物質中含有蛋白質29.27g,含可溶性糖2.38g,氨基酸33.95mg及多種維生素。每1g干紫花地丁中含鐵354.8μg、錳30.3μg、銅22.2μg、鋅55.8μg、鋇11.3μg、鍶87.3μg、鉻69.0μg、鉬60.0μg、鈷9.7μg、鈣3.9μg。將紫花地丁的幼苗或嫩莖採下,用沸水焯一下,換清水浸泡3~5min炒食、做湯、和面蒸食或煮菜粥均可。

2、園林價值

紫花地丁花期早且集中;植株低矮,生長整齊,株叢緊密,便於經常更換和移栽布置,所以適合用於花壇或早春模紋花壇的構圖。紫花地丁返青早、觀賞性高、適應性強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作為有適度自播能力的地被植物,可大面積群植。紫花地丁適合作為花境或與其它早春花卉構成花叢。在盆栽成株經過一定時間的冬眠後,可注意控制其開花日期,開出滿盆嬌嫩的花朵,用於窗檯、書桌、台架等室內布置,也可製作成盆景。、

8、蒲公英葉子圖片

9、求:仙劍客棧的108種菜式圖片

順帶提一下游戲里提到的兩個唐代大宴會。要論飲食,中國可稱得上第一,早在《周禮》一類的制度典籍里就記錄下了三代的飲食狀況,而且飲食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而繁榮的,唐代承平日久,宴飲和飲食技術也十分發達。材料來源於網上,僅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補充。

曲江為唐代京都長安東南的游賞勝地,上自皇帝,下至士庶,都在曲江池畔舉行游宴活動,類型名目繁多,通稱為曲江宴。唐詩中吟詠甚多,李紳《憶春日曲江宴後許至芙蓉園》:「春風上苑開桃李,詔許看花入御園。香徑草中回玉勒,鳳凰池畔泛金樽。綠絲垂柳遮風暗,紅葯低叢拂砌繁。歸繞曲江煙景晚,未央明月鎖千門。」王維《奉和聖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制》:「侍從有鄒枚,瓊筵就水開。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對酒山河滿,移舟草樹回。天文同麗日,駐景惜行杯。」
「燒尾宴」是唐代的一種習俗。士子登科、榮進及遷除,好朋同僚一起慰賀,盛宴置酒饌、音樂,謂之「燒尾。」又據《辨物小志》記:「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獻食於天子,名曰燒尾。」可見「燒尾宴」有兩種一種是在官場同僚間舉行的,一種是由大臣敬奉皇上的。

「燒尾」的得名,同樣有兩種說法。一說新羊入群,群羊欺生,屢犯新羊,而只有將新羊尾巴燒掉,新羊才能安生,融入群羊之中。二說老虎變人,尾巴猶存,只有將其尾巴燒掉,老虎才能真正變為人。此外,還有鯉魚躍龍門,非天火(雷電)將其尾燒掉而不能過的傳說。可見「燒尾」乃是由民間傳說得名,並逐漸演化成一種協調官場人際關系的「燒尾宴」。

唐代的「燒尾宴」舉辦過多次。韋巨源是在唐中宗景龍二年(7O8)「官拜尚書左僕射」時為敬奉中宗而舉辦的。盡管「燒尾宴」的食單已不全,只留下了五十八種菜點的名稱及少量後人的注文,卻仍極有參考價值。「燒尾宴」的品種有飯、粥、點心、脯、醬、菜餚、羹湯等等。這些飯點菜餚採用米、麵粉、牛奶、酥油、蜂蜜、蔬菜、魚、蝦、蟹、雞、鴨、鵝、牛、羊、鹿、熊、兔、鶴等原料製作,取名華麗,製法不同,風味多樣。如面點有「單籠金乳酥」、「曼陀樣夾餅」、「巨勝奴」、「貴妃紅」、「婆羅門輕高面」(籠蒸)、「生進二十四氣餛飩」(花形、餡料各異)、「見風消」、「水晶龍鳳糕」、「漢宮棋」、「素蒸音聲部」、「生進鴨花湯餅」等等,菜餚則有「白龍臛」、「乳釀魚」、「蔥醋雞」(入籠)、「八仙盤」(剔鵝作八副)、「仙人臠」、「箸頭春」(炙活鶉子)、「五生盤」、「遍地錦裝鱉」、「湯浴綉丸」等等。

臘八粥:用紅棗、粳米、栗子、紅豆、雲豆、蓮子、花生、百合等八種穀物和乾果熬制而成的粥。習俗在十二月八日佛祖得道這一天享用。

炒飯:將米蒸熟後以熱油炒制,通常會添加蔬菜、海鮮、肉蛋類或水果等輔料,根據輔料不同有多種不同的口味和名目,是很常見的食品。

湯圓:糯米粉加水揉勻,包不同口味的餡。可以煮或者煎炸食用,有甜餡和咸餡之分。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食用象徵吉祥如意。

荷葉餅:分別用沸水和冷水將麵粉揉成面團,烙製成手掌大小的面餅。特點是餅小筋道,色澤雪白,其薄如紙,一餅兩片,耐嚼味香。

壽桃包:用發酵面團製成桃葉托桃形狀,並以食用色素裝飾,包有多種不同餡心,蒸熟而成。形狀吉利,味道甜美。多用於喜慶壽宴。

春卷:用又薄又圓富有韌性的麵皮包住餡料,捲成扁圓條形的坯,用中火炸成的食品。餡料一般為蔬菜和肉類,有甜咸兩種口味,色澤金黃,外皮脆香。

八寶飯:以糯米、豆沙餡為底,上面鑲有蓮子、蜜棗等八種蜜餞製成的圖案,蒸熟後澆上蜜糖汁食用。看起來色澤鮮艷,吃起來汁濃清甜。

叉燒包:用帶甜味的發酵面團包上叉燒肉餡蒸制而成。顏色潔白、口感松軟,富有彈性。包子頂端自然開裂散發香氣,味道濃厚。

臊子面:將肉或魚切成小丁或小片,加多種調味料煸炒成熟後,兌入鮮湯,製成「臊子」,將煮熟的的面條瀝凈水分,澆上「臊子」即成。

作者: 仙劍洞天 2006-9-16 12:31 回復此發言

--------------------------------------------------------------------------------

2 仙劍客棧108道菜餚說明

花籃燒賣:用湯面團製成邊緣褶皺的荷葉狀皮,包上肉類或海鮮餡心,在中間收口,邊緣散開,露出部分餡心,呈花籃形狀,經蒸制而成。_

髓餅:用動物骨中的凝脂,加蜜將麵粉製成餅坯,在爐中令其兩面受熱烤制而成。是中國最古老的麵食之一。

椿根餛飩:用香椿樹根磨成粉混合在麵粉里製成麵皮,包裹肉餡後,在湯鍋中煮熟即成。有香椿的鮮香味道,有暖胃消食的功效。

山葯撥魚:用麵粉、豆粉同熟山葯製成稠糊,用三棱竹筷撥入沸湯鍋中,形成兩頭尖中間圓的魚形面條。煮熟後撈出澆肉醬食用。

湖州粽子:用葦葉或竹葉包裹糯米、小棗、豆沙、肉類等蒸制,五月五日端午節食用,紀念投江自盡的楚國詩人屈原。有甜、咸兩大種類。

蚝仔粥:用糯米、牡蠣、豬肉片加少量醬油同煮而成的粥。食用時澆上蔥油,撒上鮮蒜、胡椒粉即成。

褡褳火燒:用冷水面團,加豬肉餡,包成長方形烙製成焦黃色而成。類似裝錢用的褡褳的形狀,所以得名「褡褳火燒」。

眉毛酥:用熟豬油、水、麵粉和成面團,反復多次折疊製成麵皮,包裹紅豆沙,並捏成繩紋花邊,旺火炸制而成。成品雪白,外皮層次絲絲分明,型如娥眉。

銀絲卷:發酵面團中揉入白糖,一部分抻成細面條切成小段,另一部分擀作薄皮將面條卷好再經蒸制。柔軟飽滿,絲條均勻,清香微甜。

太後餅:將面團抹豬板油泥,擀成餅坯後遍塗蜂蜜,烘至金黃色即成。柔軟適口,甜而不膩。相傳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後最喜歡吃的東西,因而得名。

薔薇綠豆粥:綠豆、粳米一同下鍋,加水熬成粥。放入白糖、薔薇花即成。有健脾利氣的功效。

松仁馬蹄粥:將糯米粥煮至快熟時,加入馬蹄丁、香菇丁、松仁、豬肉略煮即成。能潤心肺、清火毒、有滋養強壯的作用。

蟹粉湯包:用蟹粉、肉茸等原料加入豬皮凍製成餡調製成餡,用麵皮包裹蒸制而成。蒸熟後液凍溶化成為滾燙的湯汁,享用時先吸吮湯汁,而後食用。

御愛玉灌肺:用生粉、芝麻、松子、胡桃、茴香加水拌和成卷,經蒸制而成。食用時,切成肺葉狀塊。傳說是宋代為皇帝所珍愛的一種御膳點心。

翠縷面:用麵粉加槐葉汁揉和成面團,擀切成極細面條,煮熟後澆鹵汁而成。鹵汁葷素皆宜,通常採用蘑菇作鹵。

杞葉蛋粥:在粘米粥將熟時加進新鮮枸杞葉稍煮後,打入雞蛋攪勻即成。食用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具有清血解熱、利尿健胃的功效。

鮮花餅:用水油酥麵包酥面制皮,包以玫瑰、玉蘭、菊花等鮮花製成的餡料,經油炸而成。成品色澤潔白,脆香可口。

狀元餃:一種名貴的水餃。餡料以海鮮為主,形狀如極小的元寶,在湯鍋中煮制。習俗在大年夜全家食用水餃,以示團圓喜慶、財源滾滾。

蓮子血糯飯:用顏色殷紅如血的血糯米蒸熟成飯,加豬油、白糖炒制,用蓮子、蜜棗等蜜餞裝飾後,撒上玫瑰或者桂花花瓣而成。

八珍面:將精選的雞、魚、蝦的凈肉曬至極干,與筍干、香菇、芝麻、花椒等共同研成末,配合麵粉製成面條煮食,稍加調味即可,極鮮美。

玉尖面:系用肥熊肉配以瘦鹿肉作餡子,用面坯包成尖饅頭狀後制熟而成。味道極其鮮美,被稱為御膳中的奇膳玉食。

水龍棋子:用面團製成圓形棋子狀小塊,煎熟後的雞蛋和羊胸脯肉同樣製成棋子狀,混合多種蔬菜的細絲共煮,食用時用鹽和醋調味。

金豆翡翠湯:用榆樹、小米、玉米、高粱的多種麵粉加水調成糊,撥入以酸菜絲、羊肉絲、蔥絲和辣椒熬制的鮮湯中,形成一粒粒金黃色的小顆粒,別具風味。

小長春:用豬肉和麵粉混合打製成薄皮稱為「肉燕」。用肉燕包裹魚肉餡料呈長春花型。先蒸熟,後略煮,配芹菜末食用。

玫瑰櫻桃粥:在糯米粥中加入未全開的玫瑰花瓣、櫻桃、白糖稍煮即成。有行氣利血、散淤止痛的功效。

漢川荷月:用水油麵和油酥麵包餡,成中空的月餅胚烘烤。食用時用開水沖泡,外皮層層發開如荷花綻放,八月十五中秋節食用象徵團圓如意。

作者: 仙劍洞天 2006-9-16 12:31 回復此發言

--------------------------------------------------------------------------------

3 仙劍客棧108道菜餚說明

橘子鍋盔:用麵粉加白糖、橘餅末揉和成劑,製成形似骨牌塊餅坯,經烤制而成。有乾燥無水分的特點,便於儲存攜帶。味道微甜略有橘子清香。

水晶丸子:宮廷名菜,是用皮凍包裹丸子,再加上火腿精製而成的。其特點是凍如水晶,形象逼真,咸鮮味美,清涼香醇。

韭菜炒大蔥:以韭菜和大蔥為原料的炒菜,烹調方法久已失傳,只有菜名還常常出現在俚語之中。

蜜炙火腿:將冰糖放在火腿上經烤制而成。成品蜜汁光亮,甜咸適口,肉味芬香。

麻婆豆腐:使用了嫩豆腐、牛肉末和辣椒、花椒豆瓣醬等辛辣調料燒制出的豆腐。麻辣鮮香,味美可口。相傳創制人為一陳姓麻面女子,故稱「麻婆豆腐」。

油爆雙脆:在豬肚頭和雞肫片上剞上網狀花刀,用沸油爆炒,使其快速成熟。口感脆嫩滑潤,清鮮爽口。

干崩肉絲:是以豬瘦肉、五香豆腐乾為原料燒制而成。其色澤紅亮,脆中帶紉,葷素相配,咸鮮清爽,久食不膩。

五香烤麩:用水麵筋配合木耳、香菇、冬筍等輔料,添加醬油、白糖、料酒、香油等多種調料,炒、煮、炸等多種工序而製成的素菜。

松鼠鱖魚:用鱖魚剃去魚骨在魚肉上剞花紋,稍腌後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熟,澆下熬熱的糖醋鹵汁即成。形狀似松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八寶鴨子:以雞肉、豬肉、羊肉、魚肉、火腿等輔料切丁,添入肥鴨腹內蒸制而成。原料多樣、口味各異、酥爛香濃。是一道宮廷名菜。

牡丹生菜:用牡丹花瓣加蜜汁調味後裹上麵粉在溫油中稍炸而成。成菜金黃微脆,宜趁熱食用。

叫花雞:以經調味的野山雞包裹網油和荷葉,再裹以厚泥烤制。完成後整雞熟而不焦,爛而不碎,帶有荷葉的清香。

萬字扣肉:將豬肉切成方塊煮熟後,切成螺旋的「萬字」的型,加調料蒸熟即成。色澤紅潤、亮麗,肥糯酥爛,老少皆宜,肥而不膩。

懷抱鯉:用一大一小兩條鯉魚剞上竹葉狀花刀,先炸後燉紅燒而成。色澤紅亮、魚肉鮮嫩、味道咸鮮、形態別致。

紅燒圈子:將豬直腸切成小段,煮熟後配以豆苗等青菜紅燒而成,已經風靡一時。成品色如象牙,酥爛肥糯,肥而不膩,清香鮮美。

夜香冬瓜盅:用雞肉、烤鴨、豬肉、火腿、蝦仁、干貝等置於掏空的冬瓜中蒸制。上插夜來香花。色碧綠,湯味醇,瓜肉軟爛,清淡解暑。

當歸鴨:將鴨子和當歸蒸制而成的菜餚。具有滋補功效,鴨肉酥爛,汁濃肥鮮,香味撲鼻。

御帶蝦仁:以淡水青蝦去頭尾的殼為原料爆炒而成。因青蝦經油炸後中段蝦殼通紅好似御帶而得名。其特點是色彩艷麗,清鮮爽口,滑嫩咸香,不淡不膩。

西湖醋魚:將新鮮草魚在水中煮熟後,淋上糖醋芡汁即成。魚體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中帶甜。

扒大烏參:在大烏參上碼放老母雞、干貝、火腿同蒸,蒸熟後去掉其他配料,單取海參紅燒而成。軟爛滑糯,鮮濃味醇,香而不膩。

蛤蟆鮑魚:將鮑魚片成相連的兩片,中間填入雞肉泥,作成蛤蟆形狀。配合香菇、冬筍、火腿、魚肚切成的細絲,蒸熟而成。

銀耳素燴:是以銀耳、發菜、胡蘿卜、萵筍、鮮蘑為原料烹制而成。其特點是五彩繽紛,清淡爽口,鮮美營養,無油不膩。

茯芩花雕豬:將剛斷奶的小豬喂以茯苓、枸杞等補葯,飲用花雕酒直到此豬成熟。將這樣的成豬屠宰後當場邊割邊烤是最正規的吃法。

炸蜈蚣:將蜈蚣多次水煮去除毒素,脫殼後熱油煎炸,蘸佐料食用。是很特殊的菜餚。

鏤金龍鳳蟹:將活蟹浸漬在酒糟、糖、鹽、醋等混合而成的調味汁中,密封半月食用,上桌時要用金縷製成龍鳳圖案貼於蟹殼以示名貴。

鹿肚釀江瑤:將鹿肚剖成兩片,在肚內填上干貝、雞茸、火腿等物,蒸熟後加芡汁食用,成菜脆嫩、爽滑、味鮮。

脯雪黃魚:將黃花魚頭沾蛋黃糊炸成金黃色,魚尾沾番茄蛋糊炸成橘紅色,魚身去骨切片沾蛋清糊炸成雪白色,澆以海參、火腿、冬筍、青椒、銀耳製成的鹵汁。

紅梅珠香:用對蝦中段剖開製成蝦球,將鴿蛋蛋黃取出填入海鮮製成的餡。經熘、釀、蒸等多種烹調方法精製而成。蝦球殷紅如梅,鴿蛋盈白如珠,為宮廷名菜。

作者: 仙劍洞天 2006-9-16 12:31 回復此發言

--------------------------------------------------------------------------------

4 仙劍客棧108道菜餚說明

蓮子炒駝峰:駝峰切成丁與蓮子同炒後,燒熟即成。造型美觀,色澤艷麗,咸香香脆,不油不膩。

鼎湖上素:用北菇、鮮菇、蘑菇等「三菇」、雪耳、黃耳、石耳、木耳、桂花耳、榆耳等「六耳」以不同方式烹熟,按一定順序碼放在食器中加鮮咸芡汁食用。

牡丹飛龍:以珍禽飛龍鳥的胸脯肉肉糜製成大丸子,熱油炸制後撈出剞花刀再炸,使其張開呈牡丹花狀。形美味鮮,外酥內嫩。

玉笛誰家聽落梅:使用羊羔坐臀、小豬耳朵、小牛腰子、獐腿肉加兔肉揉在一起分別做成肉條,再將四種肉條合並烹制。入口後滋味變化無窮,令人回味連連。

鴛鴦五珍膾:選用五種珍禽、異獸、水產,將其切成極薄的肉片,經特殊加工後沾調料生食。相傳為古代宮廷名菜。

佛跳牆:將魚翅、刺參、母雞、羊肘、豬蹄等十八種原料加陳酒等配料放在陶制瓦罐中煨制而成。據說連佛祖也會跳牆來品嘗。

火把魚翅:本品採用雞脯肉薄片包裹、魚翅和魚皮絲呈火把型,和蛋清共同蒸制而成。色澤光亮,魚翅軟糯,味道鮮美。

綉球雪蓮:用各種蔬菜汁調制蛋液成不同顏色,分別灌入羊腸中蒸熟,將蒸熟的蛋腸剖成兩片,剞花刀後與雪蓮同煮,煮熟後蛋腸捲曲呈綉球狀,有強筋健骨的功效。

明爐烤乳豬:將整隻的乳豬去內臟,經各色調料塗抹後上爐烤制而成。成菜色如琥珀,油光明亮,吃起來皮脆酥香,肉嫩鮮美。 蜜汁湘蓮:用白湘蓮、桂圓肉蒸至軟爛後,澆上冰糖熔化後製成的蜜汁,並添加多種蜜餞而成的甜品。

杏仁豆腐:將杏仁漿再混以洋粉、奶油燒滾後冷凍成形,切成菱形塊,加桂花、水果,澆上糖水食用。涼甜爽口,是消署解熱的佳品。

雪耳百合湯:銀耳、百合用水浸泡後煮至爛熟後,加糖飲用。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

菊花酒:用菊花花瓣煎汁或者浸漬釀制而成的酒。菊花酒被看作是九月九日重陽節必飲的、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火腿冬瓜湯:將冬瓜切成兩片相連的大薄片,將火腿片夾入冬瓜的切縫中,添水煮成湯。香而不膩,清淡可口。

太極豆腐:以豆腐和蛋清、鮮貝同打為泥,中間夾上一層蝦仁和蟹粉,上面用豆苗泥澆成太極的圖案。兩邊分別用龍眼和櫻桃裝飾,蒸熟即成。

冬菇鳳爪湯:將冬菇和雞爪子加鹽、酒等調料共煮的清湯。清淡鮮香,回味無窮。

荷花豆腐湯:以豆腐混合雞茸、蝦茸、蛋清用模具製成蓮蓬形狀,用青豆作為蓮子點綴。用煮熟的蛋白製成荷花型,以蒓菜作為荷葉,是形色兼備的美味。

韭黃鴨羹:將香菇絲、筍絲、火腿絲分別煸炒或蒸熟,加入熟鴨絲一同燉煮,以料酒、胡椒粉調味後,撒入韭黃絲即成。

奶湯鯽魚:將鯽魚油煎後加蔥姜、沸水旺火煮開,再改用小火煮至湯色濃白,放入火腿片、菜心,佐以姜、醋食用。

茅台酒:白酒。具有醬香突出,酒體幽雅,細膩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等特點,是被譽為「國酒」的酒中極品。

薺菜乾貝羹:將干貝浸漬在黃酒中蒸透,碾碎成細絲,入湯鍋煮沸後加入薺菜末擺出各色的圖案,淋明油上席。

氣鍋雙雞湯:將烏骨雞和石雞加各色調料置於氣鍋中,倒入清湯,利用高溫蒸汽使之成熟。這種烹調方法可以使雙雞的精華完全保留在鍋中。

雞血圈子湯:雞血凝固後切塊和豬大腸煮熟後切片,入湯鍋同煮,不添加其他調味品,只以少量鹽調味。湯清如水,清爽不膩。

紅棗桂圓豬手湯:豬手切小塊,桂圓去殼,加紅棗放入湯盆中,添水,密封蒸熟。具有滋補健身的功效。

蟹粉獅子頭:將蟹粉與五花肉餡充分攪拌製成大丸子狀肉球,入沙鍋與配料一起蒸制熟透,加入菜心食用。

枸杞肚片湯:熟豬肚切菱形片,同枸杞、菜心一起入雞湯中,燒開即成。

杞子養生酒:將枸杞、桂圓放入白酒中,密封後每日搖動,浸漬七、八天即可飲用。具有滋補肝腎,強壯筋骨,潤肺明目的功效。

三絲蛇羹:蛇肉蒸熟拆成細絲,與冬菇絲、筍絲、火腿絲加上湯燒成。配以蔥姜絲、檸檬絲、蛇膽酒上桌。

蘭雪茶:生於雪域的一種植物,葉型類似茶葉,通體雪白。沖泡後氣味清香,先苦後甘,有解熱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

海膽時蔬湯:將海膽黃蒸熟,豆苗煸炒,一同放入剪開口的海膽殼內,並注入高湯。即以海膽殼作為容器上席。

發菜排骨湯:排骨切塊,和紅棗、蚝豉一起入湯鍋燉煮,煮至排骨酥爛時放入發菜,再燒片刻即可。清香不膩,鹹淡適口。

春白燴鴨舌:將熟雞蛋白切成薄片,鴨舌蒸熟去骨,同火腿片、蘑菇片、菜心共同煮沸即成。

清湯烏魚蛋:將烏魚蛋放入開水中反復焯制,以去除腥味,同蔥姜、酒一起入熱油鍋煸炒,注入上湯燒開,上桌時除去調料。

羊肉甲魚湯:甲魚保留上蓋,其餘切塊,羊肉切塊和蘿卜同煮去除膻味。共入湯鍋燉熟,加入切碎的青蒜。

蓀角四寶湯:「四寶」指水發刺參、珍珠鮑貝、鮮魷、蝦膠。「四寶」切片與蓀角一起煮制清湯。滋味鮮美無比。

虎骨酒:把虎骨煎熬三日,熬出骨膠,連同其他名貴葯材,一起投入白酒中,封存半年後即成,有祛風濕,散風寒,舒筋絡,止驚悸的功效。

龍膏酒:傳說是唐朝時從西域流傳進中土的名酒。

雪映參鮑湯:用人參、鮑魚、菜心熬制清湯,滾沸後飄入蛋泡糊,使之形成雪山狀。此湯色艷形美,味道絕佳。

火雲魚翅羹:用魚翅經水焯、加調料煨燒等多道工序後再與高湯同煮,然後打入蛋清,撒上火腿絲上席。

清湯燕菜:燕窩發好加上湯蒸至熟爛,燒開後放入菜心即可。湯中味道渾厚,讓人食而不忘。

銀湖雪哈:哈士蟆水發回軟後,用蔥姜水焯制,蟹黃煸熟,將哈士蟆、蟹肉、蟹黃共同加水煮沸即可。

蟲草雙套鴨:用去了骨的大皇鴿套在草鴨中,放入火腿、香菇、菜心、鴿蛋、蟲草煮製成的鮮湯。色、香、味俱全。

參杞豬肝湯:豬肝切片、青蒜切段,加入枸杞,人參入雞湯中燉熟。具有補腎益氣,健脾養血的功效。

好逑湯:斑鳩的肉鑲嵌在櫻桃中,與荷葉,蓮花瓣、筍尖,共同煮成的清湯。以荷葉象徵君子,蓮花、櫻桃、筍尖象徵淑女,是為好逑。

五寶花蜜酒:用青蛇、蜈蚣、蜘蛛、蠍子、蟾蜍這「五寶」浸漬在鮮花釀成的酒中。其酒色極清,純白如泉水,花香中帶有「五寶」的腥氣,是苗家酒中極品。

作者: 仙劍洞天 2006-9-16 12:31 回復此發言

與養生菜樹圖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