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足知道養生

足知道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3 14:34:44

1、為什麼足浴可以養生?

養生益壽,古往今來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我國人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多種多樣的養生方法,其中最簡便易行的要算是足浴養生了。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首民間歌謠道明了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六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六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佔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昆侖等諸多穴位都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入體血脈運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腳,勝吃補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腳再上床」、「夜夜把腳洗,難得寒氣從腳起」,這些諺語是確有道理的。

現代醫學也已證實,「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這些俗語不俗,它們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的美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治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實踐表明,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墊、腳凍、腳乾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由於經絡的作用,對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確實療效。

2、足療養生知識

足療的注意事項:
1、洗腳時,水溫以40至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5至10分鍾。這是因為:一方面,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抄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2、正在發育期的小孩尤應注意,如果常用過熱的水泡腳,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鬆弛,不利於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糖尿病患者對水溫的高低也應特別留意,因為這類患者容易並發周圍襲神經病變,使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zd溫很高,他們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燙傷。
3、飯後半小時不宜泡腳。吃完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後再洗腳。

3、足道養生是什麼的啊?

推拿按摩zd,是中醫針灸的簡單分支,而足,就是按摩腳上穴位,讓人體穴液流通,使人體,達到平衡輕松
簡單說就是中醫外部的療法
但是要注意不要用凈水天天泡,專要放一些溫補的重要
如果先麻煩就直接買南京同仁堂足道就好了
裡面成分不錯,效果還是很好屬的

4、腳的養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加強腿足保健,對於延緩衰老有重要意義。下面介紹七種腿足保健法,供大家參考。

1.泡腳:對人體來說,上邊最脆弱的是頸椎和咽喉,中間最脆弱的是腰,下邊最脆弱的就是腳踝,所以腳踝也是需要重點保護的。泡腳的時候即使泡不到小腿,也一定要泡到腳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養生原則。另外,泡腳的時候,可以將少量的食鹽放入泡腳水中,水溫保持在37攝氏度左右,然後泡腳就可以了。淡鹽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泡腳後能讓人精神舒暢。但是注意水不要太熱,泡腳的時間不要太長。

2.按摩:洗腳後,雙手搓熱,輕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按摩的時候可以將酒精度較高的糧食白酒直接塗擦在足部按摩位置,也可適當加熱後使用。這樣能溫經通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損傷疼痛、腰膝酸軟及瘀腫等症狀。

3.抬腳:坐在凳子上,每天將雙腳蹺起2-3次,平或高於心臟,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也有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後都常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 4.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5.扳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6.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7.甩腿:一手扶物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蹺起,然後向後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綳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5、足部養生好處,足部養生有哪些方法

足 底 按 摩 常言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鶴發童顏,步履輕健"。這些話無不說明了足部健康的重要,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論述了足部保健養生的理論原則。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來達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部按摩是對足部表面施加壓力使它影響全身,調節身體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與全身臟腑經絡關系密切,承擔身體全部重量,故有人稱足是人類的"第二心臟"。有人觀察到足與整體的關系類似個胎兒平卧在足掌面。頭部向著足跟,臀部朝著足趾,臟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據以上原理和規律,刺激足穴可以調整人體全身功能,治療臟腑病變。人體解剖學也表明腳上的血管和神經比其它部位多,無數的神經末梢與頭、手、身體內部各組織器官有著特殊的聯系。所以,單純對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療許多疾病。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單食扣拳法,用食指的關節部刺激有關部位。它主要用於腳底部,因為按照足部反射區分布,有很多內臟反射區全在腳底,必須力度比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腳內側、腳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傷著。 按摩雙足治療疾病和保健五個必須選擇的反射區: 第一個反射區就是腹腔神經叢; 第二個反射區是脾臟; 第三個反射區是腎臟; 第四個反射區是輸尿管; 第五個反射區是膀胱。 這五個反射區是在按摩的開始或結束時,都必須加強的五個反射區。 在進行足部按摩時,要因人而異,手法靈活運用,按壓區位時,要進行適度持續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壓痛感最好,應以反射區內壓痛最敏感部位為重點,當體內器官發生病變時,雙足相應的反射區會有針刺感。另外,進行足部按摩時應保持室內清靜、整潔、通風,按摩前用溫水洗凈足部,全身放鬆。按摩每個穴位和病理反射區前,應測定一下針刺樣的反射痛點,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結束後30分鍾內患者應飲一杯溫開水,這樣有利於氣血的運行,從而達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進入冬季,泡腳、足底按摩的生意明顯紅火,在寒冷的季節,用熱水泡泡腳,不僅全身暖和而且還舒筋活絡。但是,這樣的新聞最近也經常見諸報端:有些人因為沒有到正規醫院請專業人員進行按摩,而只是由沒有醫療從業資格的「按摩女」來胡亂按揉,最後不僅沒有達到治療保健的目的,反而傷了韌帶。按摩對於緩解肌肉緊張等是有著很好的作用,但如果操作不當也完全可以出現上述的問題。提醒那些喜歡按摩的人,一定要到正規機構請具備一定醫療知識的人操作,這樣才能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慎做足底按摩 冬天用熱水泡腳,做足底按摩,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冬天天氣寒冷,人體容易出現氣血淤滯、寒性肌肉酸痛、神經末梢循環不良導致的手腳冰涼,寒性胃痛等因為氣溫低而引起的各種不適。如果能堅持用熱水泡腳,對身體會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手腳冰涼,擴張毛細血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腦部供血等。如果有條件可以每天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泡腳20分鍾,這樣效果會比較好。同時也提醒,在做足底按摩前,一定要先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可以使氣血循環加快,肌肉放鬆、韌帶放鬆,避免在按摩時受傷。 另外,一定要慎做足底按摩。因為人的一隻腳上就有60多個反射區,人體的主要器官,如心臟、肝臟、腎臟、胃、脾,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如果是手法力度都適當的按摩,可以通過刺激反射區來緩解身體對應的器官的不適,但若是按摩手法不當,還會影響這些器官的健康。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通過對足底的肉眼觀察、觸摸等,就可以掌握哪些器官有何不適,就會在按摩中有意識地改善這些不適。比如通過觀察足底的色澤,觸摸皮膚下組織的軟硬程度,以及按壓時疼痛的程度,就可以判斷相應的反射區是否正常。但是沒有專門的醫學知識,沒有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相應的臨床經驗,就很難通過足底的變化來判斷出身體對應器官是否健康,出現了什麼問題,就不會在按摩時進行有意識的調整。 力度不是越重越好 現在很多人做按摩時有個錯誤的認識:力度越重越有作用。其實不然,被按摩者應該是感覺略微酸痛,但完全可以承受,不會感覺心慌、頭暈、惡心等,為最佳力度。若過輕,起不到治療的作用,若過重,則會造成其他傷害,比如韌帶、肌肉、筋膜等組織都有可能因為按摩力度過大而受傷。另外,如果有心臟病、高血壓等,還可能因為力度過大而導致這些疾病復發。現在很多人在感覺渾身發緊或者酸痛時,願意讓家人幫助按揉,曲醫生表示,這樣按揉力度不要太大,輕些為宜,可以起到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力度,比如按摩腳底,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很難准確找到正確的反射區,如果力度過大,就會出現不良反應,如筋膜發炎、頭暈惡心、心慌、心律失常等。力度較輕,則對反射區不會有什麼影響。這個道理同時適用於全身按摩,如果力度不大,即使穴位找不準,也能起到放鬆、活血等保健的作用。但力度過大,很可能會損傷腰部、頸部的神經,出現手麻、腳麻等不良反應。如果頸部受損,會感覺頭暈、惡心、視物不清、肩部不適,甚至會影響脊髓導致癱瘓;如果腰部受損,會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甚至癱瘓。曲醫生提醒,力度不大的按揉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如果希望通過按摩、刮痧、拔火罐來治療一些疾病,那就必須要找專業醫生。 有些疾病不適合按摩 雖然按摩能治療包括內、外、婦、兒在內的很多疾病,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不適合做按摩的。患有急性損傷、局部水腫、局部炎症、開放型損傷如骨折、破損等,以及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腎功能衰竭等疾病,都不要輕易嘗試按摩。

6、足道養生保健作用

養生之術.古人於無病時用於預防,病時用於治療,病後用於康復。古今中外的養生健身方法,都極為重視足部的作用。足療作為一種集養生保健與疾病治療於一體的優秀治療手段,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足療是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良好方法。
(1)疏通經絡
人的身體有十二條經脈循行,是運行氣血的通路。它內連五臟六腑.外絡肢節.貫通上下,溝通內外,使人體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太陰、厥陰、少陰)、手三陽(太陽、陽明、少陽)、足三陰(太陰、厥陰、少陰)、足三陽(太陽、陽明、少陽),其中足三陰經、足三陽經與足直接聯系,而手三陰經、手三陽經又間接通過陽經與足有聯系,而穴位是位於經絡上的特定點,它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可用於診斷疾病;又是疾病的刺激點.可用於防治疾病。人們觀察到足與整體有一定的關系,就好似一個胎兒平卧於足掌面、頭部向著足跟,臀部朝著足趾:,臟腑則分布於足跖間中部。因此,刺激足部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整人體全身功能,從而養生以防病,健身以延年。同時,經絡本身也具有抗禦病邪的能力。所以,刺激足部穴位.就是要激發這種抗病能力,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2)調理虛實
當人體感到不適時,是因為機體的抗病能力下降,病邪入侵,機體內部出現了偏虛、偏實、偏盛、偏哀的徵象,例如氣虛之人,少氣懶言,全身乏力。若是腎虛,則腰痛、足跟疼痛。手足心發熱,夜間尤甚,多為陰虛火旺之象。通過足療,在疏通經絡的基礎上,根據機體的虛實,正氣的強弱,採用「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原則,補瀉得宜,使人體的正氣恢復,邪氣得以祛除,使人精力充沛.才能確保健康。
(3)陰陽和諧
陰陽和諧是人體健康長壽的關鍵,自然界萬事萬物都符合陰陽平衡的規律,人體和萬物一樣.也包含著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這種對立是相對的、相互制約的。正是由於人體陰陽雙方的這種制約關系,使陰陽雙方平衡協調,從而保證了人體的健康。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體內的陰陽平衡失調。通過足療對相關的臟腑起到雙向調節作用,使陰陽保持和恢復平衡協調,如按揉足三里既能治療便秘,又能治療腹瀉。古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理論,這對於機體的防病養生,是十分重要的。

與足知道養生相關的內容